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 > 政协提案

磐安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县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6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5-07-23 14:43 来源: 浏览次数:
分享:

孔泽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推进我县茶产业赶超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县政协、县农业农村局、县古茶场开发建设指挥部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如何推动磐安茶产业高质量赶超发展,缩小三大差距,一直是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的话题。面对消费形势的改变,当前我县正在围绕茶产业优化、品牌提升和全产业链发展为重点,以“三茶”(茶科技、茶文化、茶产业)统筹为引领,全面提升“产业化、品质化、数字化、品牌化、融合化”水平,推动磐安茶产业转型升级、夯实茶叶基础、培育龙头企业、开发新茶饮及新茶品种类、加强茶文化挖掘与品牌宣传推介,以玉山古茶场为中心,打造茶旅融合节点,推动全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茶产业面临的问题

中西部大规模发展茶叶,就贵州省茶园面积已达到700万亩,而浙江省茶园面积200多万亩,西部大规模茶叶上市、同质化竞争,又加上消费降级,茶叶市场下行压力增大,我县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茶类开发较为单一

1.生产经营规模小。茶园面积8.3万亩,未达到10万亩,磐安茶叶产量有2700余吨,但很大一部分鲜叶被作为新昌大佛龙井的原材料,磐安茶叶成为新昌大佛龙井的后花园,加上生产规模小,总量不大,茶类结构欠合理,造成“浙中生态茶叶市场”交易人气不旺,市场的带动力不强。

2.茶类布局结构不合理。一是目前我县茶叶的主要品种只有生态龙井茶,搭配少量的云峰茶、红茶、珠茶。这种结构具有很大风险性,一旦龙井茶失去市场,可想而知,随之失去的将是磐安的整个茶叶产业。二是我县虽已引进了多个茶树良种,但多数仍以本地老品种——木禾茶为主,容易遭到高温来不及采,此茶夏秋发的芽多为红芽,在加工龙井茶时色泽上不符合市场需求,价低滞销,茶农嫌采摘收入不如来料加工而不愿采摘,使有限的资源得不到更好利用。

3.龙头企业带动不强。目前我县茶企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仅有玉峰茶厂和清连香,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仅5家。企业自有茶叶基地面积很小,实力不强,缺乏像福鼎、新昌、武义等地一样的有基地、有标准化厂房、有销售窗口、带动能力强的龙头市场和龙头企业,对茶农的示范辐射作用不大,严重影响着我县茶叶品质的提高和打响主导品牌。

4.茶文化挖掘与利用不深。品牌的影响力在某种定义上可理解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影响力,当前“磐安云峰”品牌侧重点在于农产品本身特征,在品牌本身所代表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等方面却发掘不足,无法讲好品牌故事,难以形成品牌号召力。

5.品牌打造与市场开发力度不够。“磐安云峰”作为全县茶叶中心品牌,在全国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基本上是礼品茶销售为主,还没有直接体现在销售领域上,在茶叶批发市场上以散装无品牌销售为主,导致磐安茶叶品牌溢价效应弱、品牌附加值低。磐安云峰作为包含磐安县出产所有茶类的区域公用品牌,所涉及的茶叶品类多而复杂,不同产品间的特点各异,导致产品体系较为混乱,“磐安云峰”、“磐安云峰茶”、“生态龙井茶”的关系复杂,县域内未能对此达成统一认识。茶农茶商在销售茶叶时更愿意以“生态龙井”进行销售,对“磐安云峰”品牌的认可度不高。

6.茶旅融合不深。磐安虽然致力于推动茶旅产业的发展壮大,早在磐安茶叶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就提出了“茶旅结合、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和方案,经过多年的培育,打造了以玉山古茶场为中心的茶旅游观光带,也局限于台地茶民宿休闲游,但未形成规模效益。

二、下步发展方向

1.注重品质建设,夯实品牌基础。积极发展“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立标准化共享加工厂,大力培养加工专业大户,引导茶叶集聚加工,实现数字化、标准化、清洁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目前我们在尖山建设全县龙井茶生产共享车间,下一步将在玉山、尚湖、双溪、窈川等乡镇建立龙井茶生产加工车间。

2.打造龙头茶企,引领品牌蝶变。更加重视扶持茶叶龙头企业和销售市场建设,坚持内培与外引并重,引进或培育有基地、有工厂、有销售网络、带动力强的茶叶龙头企业,加强销售市场开发,把省内外有实力、有扩张投资意向的茶叶龙头企业作为招商引资重点,吸引前来磐安投资兴业。

3.加强科技创新,延伸品牌链条。用好磐安茶叶中心品牌,借力创新,推出新产品,研发茶叶衍生产品,开拓年轻群体市场,积极探索茶饮料、茶食品等多领域的开发应用,形成品牌差异化优势,提升茶产业附加值和品牌知名度。尤其在新茶饮、新茶食及新茶品种类上加大投入与开发。

3.挖掘文化内涵,讲好品牌故事。挖掘磐安茶叶相关历史、文化内涵,特别用好“玉山古茶场”这一瑰宝,在各个环节呈现磐安茶文化。以古茶场为核心,创建国家非遗旅游景区;以赶茶场为纽带,开发非遗特色文旅产品。

4.加强宣传推介,扩大品牌影响。精心组织策划举办大型茶事活动或茶文化活动,组织重点茶企抱团参加国内外茶叶博览会,搭建更多茶文化展示窗口、经贸合作平台和文化交流桥梁。

5.加强茶旅融合建设。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培育精品茶旅游线路。以玉山古茶场为中心,打造茶旅游观光带,培育提升玉山古茶场、深挖磐安茶文化游,继续推动发展浪漫茶旅游、台地茶民宿休闲游、追逐许逊寻茶山趣游和黄檀林场茶果游。二是做好茶民宿、茶旅游产品的文章。磐安积极推荐茶旅融合发展,把“茶园”变“公园”,“石头屋”变“民宿”,如把马塘古街打造成茶文化旅游的圣地,将茶叶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融合,在茶民宿上做文章,打造茶叶产业发展的“新窗口”。三是打造“茶业+文化+体育+旅游”体系,积极推动“许逊当馆长”项目、“千亩古茶树博览园”项目,每年开展常态茶事活动,促进茶文化+带动磐安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谨此回复。感谢您对我县茶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敬请您们一如既往地多提宝贵意见。

 


 

 

磐安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4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