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 > 政协提案

磐安县科学技术局关于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5-07-10 15:13 来源: 磐安县科技局 浏览次数:
分享:


民进磐安支部:

贵支部提出的《关于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建议》已收悉,感谢对我县企业创新工作的关注。现将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现状与成效

我县聚焦科技创新,在主体培育、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

一是创新主体规模扩大: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7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59家,建成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市级研发中心128家。

二是产学研协同深化:与18家高校院所签订合作协议,组建7家分院分所,发布揭榜挂帅榜单254项,3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两项科技成果实现进口替代产业化。  

三是科技项目扎实推进:获批省科技特派团试点(年支持500万元),实施省重大研发项目2项、市县级项目196项,建成科技示范基地26个,推广农业新技术34项。

二、突出问题

(一)高精尖企业少,研发投入不足

主体结构失衡:以中小企业为主,省科技领军企业、小巨人企业尚未突破,科技型上市企业仅1家。2023R&D经费3.33亿元,占GDP比重2.38%,低于全国、全省0.270.82个百分点。研发活动覆盖面窄: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占比61.41%113家),71家无研发投入;R&D经费纳统集中在规上工业(71%)和建筑业(26%),高校、三甲医院几乎空白。

(二)平台能级低,创新体系薄弱

高能级平台稀缺:省级以上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科技孵化器等仅1家,新型研发机构未破零。现有平台服务效能不足,如塑料制品创新综合体验收后闲置,中药材综合体带动作用有限。

资源集聚能力弱:平台集中在金磐开发区,对本地辐射不足;受区位限制,高端人才、项目引进困难。

(三)政策精准度不足,激励机制滞后

政策普惠性强、特色性弱:以税收优惠、研发奖励等普惠政策为主,缺乏针对硬科技、初创企业的定向支持,投融资体系尚未形成,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要素保障滞后:奖补资金偏向结果端,研发前端支持不足;科技中介服务能力有限,企业对标升级缺乏专业指导。

三、改进举措

(一)梯度培育创新主体,壮大高精尖企业集群

1. 培育科技领军企业:从现有高企中筛选3-5家潜力企业,纳入龙头培育库,给予研发项目优先推荐、人才政策倾斜,力争2025年省科技领军企业实现突破。

2. 强化高企精准培育:对41家培育对象实行专家+部门双辅导,重点指导2024年未通过评审的企业补齐知识产权、研发费用等短板,确保2025年申报成功率提升至60%以上。

3. 夯实科技型中小企业基础:依托科技中介,全年组织200人次研发费用归集培训,帮助52家培育对象完善创新要素,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1家以上。

(二)提质科创平台,增强创新资源承载力

1. 攻坚高能级平台创建:推动与复旦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等合作,聚焦生物医药、新材料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支持金磐数字经济园争创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2. 激活现有平台效能:对中药材创新综合体实施一平台一方案改造,引入高校团队驻点服务;推动塑料制品综合体与本地企业共建中试基地,年内促成3项技术成果转化。

3. 优化平台区域布局:2025年在磐安本地新增1个市级研发中心,引导金磐开发区平台向县域产业园区延伸服务,实现重点乡镇平台服务全覆盖。

(三)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创新要素供给

1. 精准化政策设计:出台《科技创新提质行动方案》,对研发投入超500万元的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设立5000万元科技创新引导基金,重点投向硬科技初创企业。

2. 深化科技金融服务:扩大科技信用担保贷款覆盖面,将最高额度提至1000万元,担保费率降至0.5%以下;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应贷尽贷2025年实现科技信贷规模突破5000万元。

3. 优化奖补资金结构:将30%的奖补资金前置到研发环节,对年度研发投入增长超30%的企业给予额外奖励;建立研发投入-税收优惠-项目申报联动机制,引导企业加大前端投入。

(四)深化产学研融合,强化人才与成果转化

1. 做实科技特派团试点:依托5个省科技特派员团队,全年组织企业申报重大项目2项以上,引进推广10项先进技术,在中医药、新材料领域建成2个示范基地。

2. 创新人才引育机制:实施科技副总双百计划2025年促成20家企业与高校专家签订合作协议;开展药农技能提升工程,培训2000人次,培育50名乡土科技人才。

3. 加速成果转化落地:全年发布揭榜挂帅榜单60项,推动15项科技成果登记,技术交易额突破10亿元;依托浙江农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建成黄精、铁皮石斛林下栽培基地3000亩,制定省地方标准2项。

(五)强化要素保障,优化创新生态

1. 扩大研发经费纳统范围:将中药创新发展研究院等4家科研机构纳入统计,指导26家规上服务业企业规范填报,2025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纳统率提升至40%以上。

2. 攻坚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修订工业项目落地标准,将研发强度作为准入条件;对在库27个项目实行一项目一专班,确保投资填报率达90%以上。

3. 压实考核督导责任:将R&D经费、高企培育等指标纳入乡镇(街道)考核,每季度召开专题推进会,对进度滞后的单位实施约谈。

我们将以提案建议为导向,聚焦企业创新痛点,强化政策、平台、人才协同,力争通过3年努力,实现高精尖企业数量、平台能级、研发投入三个跃升。恳请贵支部继续监督指导,共同推动我县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

 

磐安县科技局

2025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