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磐安县气象局 | 法定代表人 | 陈健 |
住所 |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安文镇花月路77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2093.70 | 经费来源 | 财政全额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973.33 | 期末数(万元) | 2093.70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提供气象管理保障及气象预报服务。 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及实施气象监测及预报发布管理气象灾害防御及评估建设工程雷电防御装置设计方案审核雷电灾害防护装置检测气球施放管理气象法制宣传教育违法行为处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7277955517106 | 举办单位 | 磐安县人民政府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金华市气象局和磐安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一)坚决守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1.健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和联动机制。加强智慧叫应,按照有关要求,完善叫应机制,明确高级别预警叫应责任人,发挥省突平台叫应作用,达到预警级别第一时间发起叫应。截止目前,平台发起叫应29次,叫应人数17652人。强化值班值守,加强天气监测,滚动预报,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今年以来共发布决策气象服务材料119期(气象信息快报96期、气象信息专报16期、重要气象情况汇报7期),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136次,其中暴雨红色预警信号1次。2.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气象防灾减灾纳入安全生产考核。开展30个标准化村创建和28个村提标。分别组织1200余名基层防汛责任人和乡镇气象协理员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培训,提升气象灾害应对与防御能力。联合县应急管理局因地制宜编制了《磐安县短时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指南》,进一步细化预警叫应流程,明确各级各岗职责,并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出职责内容,规范强降雨全流程防范应对“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有效破解职责划分不清、督导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根据《指南》今年联合组织开展短时强降雨桌面推演和实战演练8场653人。(二)扎实推进气象监测能力提升加快推进X波段天气雷达工程收尾工作,根据有关要求,充分发挥国债资金使用效益,规范化全过程管理。完成项目现场验收测试并试运行,梅汛期期间进行比对应用,较好的弥补了低空探测不足的能力和短时强天气的辨识能力。(三)全力做好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服务1.全力争创特色气候生态品牌。面向全县开展气候生态资源调查,挖掘气候优势,争创气候生态品牌,8月在全国气象旅游发展大会上发布被列入首批气象康养试验点县,在会场展台推荐磐安康养旅游和“好一磐”品牌,充分展示磐安特色。2.持续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在新渥街道后力社区西坞坪,新增1套地面人工智能增雨焰炉设备、2台地面发射装置、3套移动监控设备和3套卫星移动终端。今年以来抓住时机开展多手段人工增雨作业,共开展作业11次,其中火箭弹作业3次4轮用弹25枚,烟炉作业11次11轮57根烟条,燃气炮作业2次6小时,有效缓解了高温和旱情,多次获县领导批示肯定和公开表扬。(四)推进“气象+行业”深度融合1.探索建立“气象+中医药+医养”模式。在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指导下,组织开展了全国第二届气象医养志愿者体验活动,在全国范围招募了20名气象医养志愿者,在尖山镇医养中心为期1个月的气象医养体验,健康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150项健康指标中66%的指标发生了向好的转变或恢复正常。该实践结果在《2024年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中国报告》发布会上公开。依托健康气象服务研究基地,编制了磐安气候康养产业发展白皮书,即将发布;升级健康气象预报服务平台,丰富气象医养服务产品,推动服务数字化转型。2.积极谋划高铁时代“气象+旅游”特色服务。根据磐安季节特点,融合磐安旅游特色,开发最佳旅游线路服务产品,迎接高铁时代,助力高质量发展。开展樱花、杜鹃花花期预报,利用花期预报平台,开展精细化花期预报服务,指引游客踏准最佳赏花时机,同步实现云上赏花。(五)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1.持续科技创新,攻克难题。依托健康气象服务研究基地和专家入驻指导,着力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申报《元胡农气服务研究》、《磐安县空气质量指数与气候特征分析》县科技局科研项目2项。2.抓好人才队伍,激发干部活力。以中国气象局公服中心首席专家和省局导师传帮带为抓手,加强人才培养。让年轻干部主持或参与科技项目,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多形式开展交流学习。激励干部职工拼搏实干当先锋、争先进位创一流,激发干部创新活力。在全市气象预报业务竞赛中首获突破,荣获团体第四名,单项个人第三的好成绩。(六)跨部门合作推进气象行政执法与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联合执法月活动,制定跨部门双随机执法检查计划3个。开展防雷与升放气球安全专项执法检查4次共9家,发起协查协办3次,下发整改通知书4份,完成案件移交2起,实施气球施放活动处罚1起、防雷领域处罚1起。充分运用大综合一体化平台开展执法检查9次,且双随机抽查次数达9次,占比100%,掌上执法率也达到100%,有力保障了安全生产。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基层气象监测体系现代化建设相对滞后现有气象观测技术装备与防灾减灾及气候治理需求存在差距,观测站点布局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仍需优化。监测设备长效运行机制尚未健全,技术维护保障体系亟需完善升级,数据采集稳定性和连续性有待强化。(二)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亟待优化升级新型农业气象观测预报技术应用深度不足,乡村气象信息传播网络覆盖存在盲区。特色化气象服务产品开发力度薄弱,区域优势资源整合利用不充分,服务供给与地方实际需求契合度偏低。现有业务平台功能模块尚不健全,精准化、差异化服务能力仍需提升。 |
四、下一步打算 | (一)防风险保平安,守牢守好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健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和联动机制。高效融入“1833”联合指挥体系,完善“梯次化”预报预警服务业务。着眼于灾害性天气“早发现、早预警、早响应”,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充分发挥全省雷达精细化拼图和全市X波段雷达组网等应用,第一时间捕捉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发展,及时精准预警,开展暴雨、强对流等气象灾害风险预估产品的应用。深入实施“大综合一体化”改革,依法开展各类行政审批,严格执法活动。(二)强基础升活力,夯实气象高质量发展根基。加快地面区域自动站网老旧站点的升级更新改造,完成三分之一站点传感器标校。争取气象台业务平台和业务运行环境建设项目落地,目前省气象局已批复可研,计划中央资金投入242万元。组织“十五五”规划编制,把磐安气象工作摆到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去,摆到全省、全市气象高质量发展中去,找短板、补弱项,提升气象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三)促融合助发展,抢抓全国首批气候康养典型试点机遇。向中国气象局申报开展磐安县气候康养资源评价,创建气候康养品牌。依托“健康气象服务研究基地(磐安)”,迭代升级健康气象服务平台。持续发挥“全国气象医养志愿者活动”成果效益,积极推进“跟着天气来养生-健康处方”的广泛应用。创新“气象+中医药+康养”模式,打造气候康养高地。(四)谋创新搭平台,提升中药材气象服务能力。围绕磐安特色中药材产业,以全省中药材气象服务联盟为依托,发挥牵头单位带头作用。以盘龙药谷为试点,建设气象站1套、中药材实景观测站1套,开展农业气象观测合作,开展中药材病虫害、极端天气致灾气象因子研究分析,建立预报模型提升中药材气象服务能力。(五)优服务惠民生,建立人工增雨高山烟炉矩阵。在尚湖镇、大盘镇、新渥街道各增设一台增雨烟炉,形成高山烟炉县域矩阵,开展全天候、全时段作业,有效利用低空云水资源。改造磐安3号作业点(尖山镇谷将山),完善基础设施,加装智慧安防系统,升级为标准化地面发射装置固定作业点。为我县抗旱保供水、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支持,人影作业量和增雨量继续保持在全市前列。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无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