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27002606583R/2025-29196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金华市生态环境局磐安分局 | 生成日期: | 2025-03-25 |
2024年,生态环境分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聚焦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环境质量提质进位等重点任务,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特色亮点工作
(一)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通过验收。按时完成花溪生物多样性特色体验馆建设、大盘山博物馆生多元素融合、成果总结、验收路线规划等冲刺扫尾工作,于4月23日通过专家评审,正式建成全省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同时,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工作被评为浙江省2024年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2023年度健康浙江行动优秀案例,优尼家获评2024年第一批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大盘山博物馆—花溪—榉溪村”生多研学线路入选全市首批10条生态研学实践线路。相关做法先后在人民日报、中欧推动昆蒙框架实施对话会上作宣传展示。
(二)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圆满完成。一是深入开展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专项行动,做好迎检准备。制定行动方案和工作机制,构建“1+1+7+X”模式,分领域、分重点有序推进排查整治,共梳理共性问题40个,排查整治具体问题89个。二是圆满完成督察迎检任务。督察期间,我县共收到交办信访件17件,办理资料调阅11批26项,是全市交办信访件最少且唯一无重点件、央督组未下沉点位或问询谈话的县市区。三是全力推进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截至目前,三轮央督交办的17件信访件已完成整改15件,整改率88.2%;典型案例自查自纠和“举一反三”梳理具体问题11个,已完成整改5个;督察反馈意见涉及我县的8个共性问题和1个土壤污染状况应调未调的个性问题,已完成整改3个,其余问题整改正在有序推进。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化污染防治攻坚,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同比改善。碧水提升方面,针对台口和上东岸断面汛期污染强度高问题,开展流域水质分段式监测分析,全力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重点在建工程水土保持监管和中药材清洗废水处置监管,制定出台《好溪流域中药材清洗季节性污染协同治理方案》。全县5个地表水功能区和6个县界交接断面平均水质均达到Ⅱ类及以上,达标率100%,县级以上饮用水源达标率100%。治气攻坚方面,对照2024年重点治气任务清单抓落实、抓推进、抓提升。市里下达的治气项目任务,涉及我县共4大类10个减排项目203个任务,已完成202个任务,完成率99.5%。新增高空瞭望点位11个,持续加强秸秆禁烧督导,完成高位瞭望火点处置154起。强化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全县PM2.5年平均浓度19.8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98.6%,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53,三项指标均列全市第1。净土清废方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建成各类无废细胞20个,省级百优“无废细胞”1个,统一收运一般工业固废2620吨、危险废物278.55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达99.1%,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5.6%,危险废物填埋率保持0%。开展铝灰和固废产生企业突出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关闭企业地块土壤污染风险筛查、国考点位水质跟踪监测等,全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控点位水质达到II类。
(二)强化环保服务提质增效,持续提升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一是优化环评审批服务。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备案)68项;开展“送服务解难题”活动,服务企业、群众120余人次;开展生态环境领域中介机构服务质量回访,共回访新批项目企业12家,约谈“环保管家”中介服务机构2家;完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更新。二是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牵头开展噪声污染问题专项治理行动,累计开展执法检查397次,整改问题169个,完成新兴花苑“宁静小区”创建;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排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38个、自行监测报告60多份和企业自主验收报告24个;围绕日常监管执法、信访举报处置、督察问题整改等重点,深入纠治打着环保幌子搞“一刀切”问题。三是妥善处置环境信访举报。以三轮央督迎检和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提高环境信访举报处置工作质效,共处置各类环境问题信访举报83件。
(三)强化环境监管执法,持续提升环境安全保障水平。开展生态环境执法双随机抽查行动,检查企业243家,发现并整改问题53个。扎实开展零点执法、空气质量攻坚提升、绿剑行动等各类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共立案查处18起,处罚款122.6万元。积极开展环境应急体系建设,与下游东阳市、缙云县签署应急联动互助协议,与应急管理、消防部门建立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签订合作备忘录,与法院、检察院等司法部门建立司法协助工作站,打造协同、高效生态环境应急联防联控体系。共开展联合行动26次,排查化解环境安全隐患105个。
(四)强化勤廉环保建设,持续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一是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共开展局党组集中自学3次,专题读书班和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各1次,党组书记和党支部书记上党课各1次,支部全体党员集中学习4次,参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解读培训2次。二是深化清廉环保建设。坚持廉政教育常态化、谈心谈话常态化、监督执纪常态化,开展廉政学习20余次,谈心谈话70余人次,运用“第一种形态”提醒谈话1人、诫勉谈话1人,给予党内严重警告1人。三是优化内部协同机制。以全市推进党建统领整体智治工作成绩突出集体为勉励,谋划建立“一企一档”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督促相关科室搭建局内部环保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环评、排污许可、执法、监测等全过程管控和全信息互通,形成各科室之间紧密协同的良好工作格局。四是提升队伍业务素质。以各类业务培训和技能比武为载体,着力提升监测、执法技术能力。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技能比武中,荣获集体二等奖、3名队员个人三等奖的历史最好成绩。派员参加全国、全省环境应急“一河一策一图”演练比武,表现优异,受到省厅、市局表扬。
三、存在问题及明年工作思路
2024年,我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面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度美丽浙江建设考核评定为优秀,我局获得2023年度金华市新时代人文高地建设行动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成绩突出集体、金华市推进党建统领整体智治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等荣誉,但也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空气质量主要指标改善幅度不理想。市里要求我县全年PM2.5平均浓度不高于18.7微克/立方米,PM2.5年均浓度虽较去年同期略有改善,但与年度目标差距甚大。且按照逐年提升的要求,明年的目标要求还会有所提高,年度考核压力逐年递增。二是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成果应用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我县虽已通过省市验收,建成全省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但在如何发挥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金名片作用,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
2025年,我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县全会精神,紧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央督反馈问题整改、环境质量提质进位等重点工作任务,坚持系统思维,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攻坚突破,力争生态环境质量、生态文明创建、群众满意度走在全省前列。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央督反馈问题整改,在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上攻坚突破。加快推进剩余交办信访件、举一反三具体问题和反馈共性问题整改,不定期开展整改工作“回头看”。深化“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生态环境保护履责情况述职等制度落实情况监督,完善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巩固环境质量提质进位“1+5”工作专班机制,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加快推进污水管网、建筑垃圾处置能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三大结构(能源、产业、交通)调整。通过与周边县市建立上下游联动机制、与职能部门建立联合处置机制、与乡镇街道建立上下互通机制,形成一套完善、协同、高效的生态环境应急联防联控体系。
(二)聚焦环境质量提质进位,在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上攻坚突破。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探索推进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实施挥发性有机物(VOCs)、工业锅炉、柴油货车、扬尘和露天禁烧五大专项治理,PM2.5年平均浓度控制在20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优良率保持98%以上。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常态化开展重点断面水质监测预警,加强河道日常巡查,全域改善水环境质量,确保稳定实现出境水质Ⅱ类及以上。加快一般工业固废收集体系和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运体系建设完善,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有效管控建设用地污染风险,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三)聚焦拓宽“两山”转换路径,在争创生态文明标杆上攻坚突破。一是持续提升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按照“扩面、提线、创点”的总体思路,谋划实施友好城市建设跟踪评估、友好城市感知调研、城市生物多样性智慧化监测等项目,推动探索研究再深化;谋划建设数字生态探索体验、自然声音图书馆等,开展生物多样性研学线路宣传推介,推动成果应用再扩面;拓展生多故事传播、艺术创作和公益广告等载体,积极对接创建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推动品牌宣传再提升。二是深化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发展研究,编制实施发展行动计划,厘清产业发展路径,构建“一心六区八系多点”的发展格局,打造应用展示场景,持续推动生态产品第四产业体系优化和规模提升。三是加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
(四)聚焦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在提升环保服务水平上攻坚突破。“高效审批服务”+“包容审慎执法”+“突出问题整治”,力争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重回全省前十。强化生态环境单元分区管控,深化“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加大环评“打捆审批”“多评合一”试点工作力度,提升环评审批效率;落实轻微违法不予处罚、正面清单管理,加强非现场执法和生态环境信用修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专项整治以及噪声、扬尘、臭气等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专项治理,提升群众幸福感。
(五)聚焦勤廉生态环保建设,在提升干部队伍作风效能上攻坚突破。聚焦效能提级、机制提档、精神提振、素质提升,持续深入推进勤廉生态环保建设,着力打造作风优良、素质一流的生态环境铁军。一是持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中深化党员干部自我革命,不断巩固“干净干事、干事干净”的廉洁自律氛围。二是用好业务培训、执法练兵等平台,着力提升监测、执法技术应用能力和审批、管理政策把我能力,争取在省市执法技能比武、增值化服务改革中再创佳绩。三是创机会、设跑道、重激励,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热情的基础上,重视年轻干部培养,进一步提升环保队伍战斗力和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