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打造磐安高铁时代产城融合康养赋能第一区”,紧紧围绕“经济看增幅、项目比速度、招商抓落地、服务求高效、安全保稳定”,全力以赴通堵点、解痛点、破难点,攻坚突围、赶超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质量+效益”双提升。
一、精准帮扶提质效,“经济指标”稳中有进
聚焦聚力“全县争前列、区块争进位、单项争第一”目标,全区经济增速创新高、经济运行创亮点,主要经济指标呈现“7+2”的增长态势。七项科技创新指标完成率高于全县平均值:1-12月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等9个科技指标,7个指标高于全县平均,均列全县前三。两大重点指标占全县三分之一以上:制造业投资完成4.05亿元,同比增长11.32%;限上零售完成1.55亿元,同比增长82.12%。规上工业产值完成33.3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完成2.85亿元,同比增长7.56%;限上批发完成6.27亿元,同比增长1.81%;国地税收入3.11亿元,同比增长1.33%,地方税收收入1.72亿元,同比增长1.59%。
二、产业培育大提升,“经济主链”不断拓展
招大引强落地开花。全面配强招商工作力量,专职安排2名副主任负责招商引资工作,调集精干、主动出击、全面发力,赴县外开展招商引资活动53次,接待考察客商45批次,完成招引制造业项目10个、服务业项目3个,签约额25.83亿元,与鸿途智慧“城市通用换电数字化科创基地项目”、中城大有“电网侧储能及分布式风电项目”等项目持续紧密跟踪。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盛康源全面投产达效,先迈智造、大晟冬虫夏草、中医药孵化园二期厂房主体顺利结顶,新能源装备制造主体工程及基础面推进,华厦物流园、金仙禅意康养、中医药智慧酒店等产业项目装修工程有序推进。技改项目提质扩容。罗奇泰克、韦氏电器、飞虎科技等9家重点规上企业加快数字化技改提升,双珍生物、铭氿生物等5家生物医药孵化企业加快技改产能提升,杰鸿工艺二期、明峰工贸二期等技改项目高效建设。
三、大干快上抢机遇,“高铁引擎”赋能发展
紧紧围绕江南药镇、高铁新城复合型城市功能定位,着眼于“产、城、人”三位一体,发挥高铁品牌优势,深挖药镇特色资源,打造浙中区域康养特色的“药乡南线”文旅线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推进中医康养与文化旅游有机融合发展。紧盯高铁开通时间节点,高品质完成高铁站场、客运枢纽和旅游集散中心、路网等系列工程建设,全面开展环境整治和景观布置,全力提升磐安站颜值。同时,两大园中园道路、挡墙、雨污水管网等配套建设全速实施,“生地”加快变“熟地”,千亩产业园区日趋成型
四、全力以赴拓空间,“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围绕城市有机更新,面对各种历史遗留的“疑难杂症”,扛旗争先、合力攻坚,按照“土地集约节约”原则,结合“平面+垂直”安置模式,持续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全面完成药科大学岩上区块144亩土地征收、83穴坟墓迁移工作,完成甲榜、杜家、长卢三期等城中村拆迁改造的122户226间房屋确权、腾空、拆除 。同时,通过集中精力、破难攻坚完成电子信息产业园26户遗留政策处理,为项目加快建设扫清“障碍”,有效的拓展了产业平台空间120亩。
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是 “十五五”开局之年,是全县实现新跨越、打造新增长极的关键年,也是新城区真正进入干事创业的黄金年。新的一年,杭温高铁站场全面开通、江南药镇3.0版提质增效、康养赋能产城融合协同发展,全区上下正面临不可多得的机遇期、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期、正迎来赶超发展的飞跃期。这些机遇和资源正是新城区开启“黄金时代”的最大优势。2025年全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市、县统一部署,紧盯“四个新磐安”建设,立足新城区“打造全县康养赋能第一区”发展定位,紧盯 “交通主门户、形象大窗口、发展新空间、产业融平台”四大目标,突出“江南药镇”和“高铁新区”两大建设载体,全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2025年全区工作的发展方位是:在城市形态上,推动从“城镇结合部”向“现代化高铁新区”转变。当前的新城区“一体两翼”框架全面拉开、“三横两纵”主干路网基本建成,两大主导产业日益集聚;随着“高铁时代”带来“同城效应”的放大,要加快推动“平面+垂直”的社区化改造、城乡风貌的一体化提升、城市功能的高标准配套,全力打造一座布局合理、集约节约、功能完善、风貌精美、生态宜居的“品质新城”。在产业平台上,推动从“千亩连片”向“千亩百亿”跃升。通过一手抓规划布局,一手抓平台拓展,当前千亩产业园区成功连片成型,在这个发展阶段,要招大引强,持续推动特色产业集群、龙头企业集聚,做好各类要素保障,筑巢引凤,全力培育形成“千亩百亿”两大“园中园”,将高铁的通道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在区块定位上,推动从“经济功能区”向“先行示范区”发展。经济发展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围绕中医药和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全区上下要进一步数字赋能、创新驱动,充分发挥龙头产业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推动特色产业一二三产融合高质量发展,要切实发挥“中药+康养+旅游”在推动共同富裕上的优势,辐射带动区域联动发展,全力走好“新城共建共富共享路”。
围绕全年总体目标任务,全区上下切实聚焦重点平台项目、招大引强、产业提质增效、资源要素保障“五个方面”、开展“五大行动”,列出“五张清单”,真正在实际行动上抓好落实、干出成效。
一、挖培并举、内外并重,全力打好平台项目建设攻坚战。
(一)做强平台、撑大空间。全力拓展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园、中医药产业园两大“园中园”平台空间,加快完善园区路网框架等基础设施,消灭“插花地”,力促“生地”做“熟地”,筑巢引凤,为重点项目招引“保驾护航”;同时切实发挥罗奇泰克、一方制药等龙头企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能力和优势,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中医药产业园要力争打造成为全县中药产业项目落地最多、中医药产值最大的“千亩百亿产业园”。
(二)做实项目、扩大投资。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在内培上,聚焦龙头、集成政策、集合资源,全力做好项目要素保障服务,加快推进已落地项目建设,先迈智造10月底前CD两个区块前基本建成并投产达效,新能源装备制造一期11月底前完成主体厂房结顶并启动内外装修,大晟冬虫夏草智能化培育项目、中医药健康产业孵化园二期等项目12月底前完成内外装修并投入运营;在外引上,坚持“高大上、链群配”要求,全力招引中医药深加工、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上下游企业,深化与中国中药等龙头院企合作,加快鸿途智慧新能源、0MW/100MWH电网侧储能等盯引龙头项目落地,推动形成以“链主”企业为核心的中医药健康产业和新能源产业集群。
(三)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迭代升级“亩均论英雄”改革,深入开展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攻坚行动、落地10亩以上企业全面升规清零行动和低效用地连片整治行动,全面出清亩均税收8万元以下闲置低效企业,通过深入挖掘有限的发展空间,助推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二、抢抓机遇、大干快上,全力打好城市能级全面提升攻坚战。
(一)规划引领、优化布局。以杭温高铁站场周边3平方公里为核心,从顶层设计上加快谋划确定站场的功能定位、空间格局和产业布局,高质量完成杭温高铁站场区块产业规划修编,统筹考虑、一体推进综合开发建设,重点对接做好与新老城区同城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以及环白云山康养旅居综合体等重大项目的衔接工作,系统谋划产业布局和业态植入,做到优势互补,避免重复建设及功能重叠,全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着力引入一批多元化的高端康养旅居服务产业,打造一批富有原创性和标志性的精品力作,推动站场经济成为全区经济新增长极。
(二)补齐短板、完善配套。一方面,以杭温高铁站场建设为载体,组建专班、强化力量,联合新渥街道全面突破化解六冲、南坞等区块的遗留政策处理,加快构建“内联外畅”交通体系,全面打通“三纵两横”主干道和沿线绿化景观生态修复工程,同步加快推进孔村、南坞等安置区块场地平整、边坡治理,推动实现整体区块可开发利用900亩以上,力促“生地”做“熟地”,筑巢引凤,为重点项目招引“保驾护航”。另一方面,以品质新城建设为载体,以超长期国债项目建设为契机,全年安排重点基础配套项目10个,12月底前全面完成六冲、南坞区块一期建设和药镇市场社区一期工程40%工程量,同步启动老磐缙线42省道地下管网提升、古竹、甲榜小区基础设施提升、方田小区生态修复等8个基建配套项目。
(三)系统谋划、提升形象。围绕全县全域旅游目标定位,全面开展重要节点景观改造提升,通过以养心湖公园建设为核心,全速加快实施江南药镇—深泽区块2.5公里绿道施工,同步推进高速出口—高铁站场等沿线村社主干道的环境风貌综合提升,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一湖一路一线”的景观带,展现山水融合、城景交融的新城美丽画卷。
三、瞄定方位、放大效应,全力打造产城融合康养赋能第一区。
(一)做强产业链,提升竞争力。围绕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四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全力推动中医药一二三产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全面构建江南药镇养生博览馆、国际传统医药博览馆、中医特色街区、中医药智慧酒店等“一条龙”中医康养文旅精品线路,完成全国道地养生药材精品馆建设,大力推进“中医药+”新业态建设,研发推广药膳民宿、中药美容医养、药膳美食等独具中药特色的“药镇”产品,争创国家4A级景区,培育更多的回头客和常来客,实现小镇年内游客数量增长30%以上。
(二)做优功能圈,提升辐射力。围绕江南药镇、高铁新城“一核两翼”两大建设载体,科学完善教育、医疗、综合商业等一体功能布局和配套建设,高效率推进方田文教综合商业体、中医药智慧文化酒店等商贸综合“十大标志性项目”,高标准建设市民文化广场、新城绿道等基建配套“十个景观性项目”,大力推动产城融合,深入实施“中医+康养+文旅+”发展模式,全方位植入中医药全产业链新经济业态,优化提升浙八味药材城配套建设,加快创建国家4A级景区,研发推广药膳民宿、中药美容医养、药膳美食等独具中药特色的“药镇”产品,打造成为长三角康养产品购物“首选地”,实现“引人、留人、留心”,推动以城促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共建共享。
(三)做精标识度,扩大影响力。着力推动从产业园区向融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于一体的中心城区转变,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产业优势,以中医药为龙头、康养为核心,加快康养产业链向有机国药、健康运动、康养研学延伸,推动更多生物细胞、生物医药、医学美容、实验室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落地生根;同步完善药镇品牌建设策略,打造江南药镇IP卡通人物形象,构建以“药镇药膳”“药镇黄精”和“药镇医养”等为主的江南药镇中医药公共品牌运营体系,丰富品牌内涵,让“浙里好药”、“浙里中药”在江南药镇充分展现,不断扩大江南药镇中药公共品牌的市场标识度和影响力。
四、集聚资源、突破瓶颈,全力打好城市可持续蓄能攻坚战。
(一)强化可持续经营能力。积极谋划资金、土地等要素资源,做好做活资产、资源这篇文章,充分利用全区1000多亩商住用地资源,通过实施资产盘活、公开出让等 “组合拳”方式,分步完成上横东湾口、源头畈、柘坞口等地块拍卖,完成下马溪、迎宾路、方田移民安置小区、安居工程等沿街地基资产处置,全面提升新城可持续经营能力,切实推动全区高质量开发建设。
(二)强化政策保障。充分利用城市发展空间,集约高效配置土地资源,加快推进长卢、甲榜等城中村拆迁安置进度,切实改善人居环境,也为产业平台发展拓展空间150亩以上。
(三)强化服务保障。把优化服务、优化环境作为创先争优的重要内容,以服务长板来弥补硬件短板;对于项目建设中需要的供水供电等配套,要全力保障、最优服务,对于项目建设中碰到的无理阻拦,要坚决打击、源头处理,要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困,人人争当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真正做到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