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家校共育理念,帮助家长科学应对家庭教育中的困惑,3月19日晚上,磐安县尖山镇中心小学联合玉山中心成人社区学校,特邀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高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导师王雅婷,于学校报告厅开展主题讲座《您的孩子为什么不听话》。近百名家长及教师到场参与,共同探讨亲子沟通与儿童行为引导的科学方法。
聚焦“不听话”背后的成长密码
“孩子的‘不听话’行为往往源于家长的语言模式、行为解读及教育期待偏差。”讲座伊始,王雅婷以“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为切入点,结合心理学经典案例,深度剖析儿童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通过“黑猫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等心理学理论,王老师强调:“父母的‘不语言’(如‘不准’‘不许’)容易激发对抗情绪,而正向引导的语言更能激发孩子的合作意愿。”
针对家长普遍关注的“孩子胆小”“不愿分享”“缺乏耐心”等问题,王老师提出“适龄行为+天生气质”的双重视角,并现场模拟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典型行为场景,帮助家长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她特别提到:“若孩子是一朵玫瑰,便不必强求他长成参天大树——尊重天生气质,是科学养育的第一步。”
互动实践:从“对立”走向“共情”
讲座中还穿插了互动环节,家长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命令式语言”与“引导式语言”的差异,直观感受不同沟通方式对孩子心理的影响。王老师还给在座的家长带来了一份实用锦囊:减少“不语言”:用“请在房间安静玩”替代“不许吵闹”; 强化闪光点:每天记录孩子3个优点,建立积极反馈;蹲下倾听:以平等姿态理解孩子的情绪与需求。
“以往总盯着孩子的不足,却忽略了他们的成长需求。今天的讲座让我们学会用‘镜子思维’重新审视家庭教育。”“我从此刻开始尝试去改变自己,不再用命令或批评的语言,而是用行动去带动他。比如,我希望他多读书,我就自己先拿起书来读;我希望他少玩手机,我就减少自己刷手机的时间。我想只要自己能改变,孩子也一定会改变的,因为母子连心,我的变化他是能感应得到的。”听了王老师的讲座,家长们纷纷有感而发。
家校携手,共筑成长之路
“教育不是一场‘纠正’的较量,而是一场‘发现’与‘陪伴’的旅程。期待家校持续携手,以科学方法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讲座结束后,该校副校长赵俊俏如是说。
据悉,该校将继续开展一系列家庭教育主题活动,为家长提供专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