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报告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

关于磐安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 2025-02-17 15:19 来源: 磐安县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分享:

202529日在磐安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磐安县发展和改革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磐安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磐安正式迈入高铁时代的机遇之年在这极为重要的一年,全县上下团结一心、迎难而进、以进促稳持续推进八八战略走深走实,聚焦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深入实施生态富县、生态富民战略,展现了接续奋斗很高境界的富的使命担当,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发展县十四届人大第次会议审议确定的各项指标预计完成情况如下(见表1多数指标能够完成年初的计划任务具体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PM2.5平均浓度35项指标预计能完成计划目标;但受大环境以及我县产业转型升级、支撑性项目完工竣工等阶段性问题影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4个指标与预期目标有差距。

12024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类型

指标名称

2024年计划

2024年预期完成情况

经济发展

1.全县生产总值GDP增长

6%左右

5%

2.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

6%左右

5%

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提升0.5个百分点

提升0.7个百分点

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8%

6%

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7%

1.7%

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0%

-0.4%

7.生态环保、交通能源和水利投资增长

持平

-16.8%

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

12%

17%

9.制造业投资增长

12%

23.9%

10.旅游业总收入增长

18%

9.6%(统计口径调整)

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8%

8.7%

12.货物贸易出口额增长

1%

13.3%

13.不良贷款率

1.2%

1.2%

科技创新

14.R&D经费支出占GDP比例

2.6%

2.38%

15.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7

8.8

16.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5.5%

5%

民生保障

17.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1500

1604

1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快于经济增长

4.3%

1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6%

3.7%

2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8%

4.9%

21.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长

5%

5%

22.居民综合阅读率

92.5%

达标

23.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4.2

4.42

24.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常住人口)

3.65

3.74

25.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

6.7

6.7

26.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

30

24.51人(统计口径调整)

27.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9.6万人

9.8万人

28.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降幅

1%

1.03%

29.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3.2平方米

3.4平方米

30.人均预期寿命

80.25

80.3

31.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0.028

0.025

32.粮食总产量

大于2.4万吨

2.45万吨

33.依申请政服务办件一网通办

95%

98.30%

资源环境

34.森林覆盖率

76.83%

77.3%

35.空气质量优良率

97%

98.6%

36.地表水达到或优于类水比例

100%

100%

37.单位GDP能耗降幅

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39.2%

38.PM2.5平均浓度

20微克/立方米

19.8微克/立方米

39.万元GDP用水量非农降幅

2015年下降35%

2015年下降50%

(一)聚力经济量质齐升,积极应对社会发展新挑战

经济稳健韧性增强。过去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全县上下以超常规工作举措和力度,加强研判调度、督促指导、整改提升,建立指标任务逐级落实机制,切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整改的工作格局推动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8亿元同比增长5%。三产比重优化为9.734.455.9

政策支撑及时精准。全面承接“8+4”政策体系,争取省级政策资金6.3亿元;制定出台我县《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安排财政资金14.07亿元,兑现率达96%以上。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99亿元、增长1.7%本外币贷款余额415.23亿元,增长12.3%

要素争取有力保障。积极谋划项目争取上级支持,争取两重”“两新、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11、资金7.62亿元。兑现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1478万元,兑现率190.42%向上争取建设用地指标1075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451亩,盘活存量土地413亩,低效用地再开发580亩,其中低效工业用地整治260亩。

聚力产业结构优化,全面构建县域发展新格局

药健康产业全链发展。聚焦一县一业,全链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中医药生物经济案例入选《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报告2024》,为全市唯一。建成浙江省中药政府储备库与产地仓发展GAP示范基地1600余亩,获评全国三无一全基地建设示范县。完成中医药健康产业孵化园二期、大晟冬虫夏草项目主体建设,实体化运作王琦院士治未病研究院,建成运营九体康养旗舰馆。中药产业大脑与上海安心达平台实现数据贯通。中药材优质优价体系获省级9部门联合发文支持,县中医院开出全国首张GAP中药饮片医保处方。成功举办2024浙江省中药材博览会全国首届浙贝母大会、粤港澳中医药健康产业合作推介会,浙八味年交易额突破80亿元。

工业经济破难攻坚全力打造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新兴(未来)产业为特色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小升规企业21家,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成功扭转前两年负增长局面。深化推进轻量化改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梯度培育机制,列入省级千亿技术改造项目26项,新增省级数字化车间4家,通过省级工业新产品项目验收118项、市级数字化车间项目验收3家,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水平“1.0”全覆盖,威邦集团创成省级未来工厂试点企业,实现的突破。

康养旅游趁势发展。风崖谷通过国家4A级景区实地验收,花溪景区、茶博馆分别通过国家4A3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价,十八涡、大盘山博物馆分别通过4A3A级景区评定性复核。建成运营云海方舟白云颐居康养酒店、万达锦华酒店、水下孔户外运动康养基地等6个项目业态,培育百县千碗示范店3家,新列入浙韵千宿”12总数和新增数均居全市第一。新增五星级农家乐9家,占全省18%,总量全省第一。入选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入选全国首批气候康养典型试点县是全国五个试点之一全域旅游人数468.8万人次增长11.6%

聚力需求潜力释放,有效激活三驾马车新动能

项目投资加力提效。建立“1+1+1+N”招引体系,聚焦八条重点产业链,招引落地产业项目20个,其中,招引落地大晟冬虫夏草7亿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4,完成1亿元以上内培项目签约落地6个,完成率居全市第一。推行实时研判、超时预警、及时协调”“三时工作法全力攻坚项目建设,加快流岸水库、文体中心、G351等重大支撑性项目建设,8个省千项万亿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46.2%37个市级亿元以上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44.6%

消费活力持续释放。开展汽车、家电、智能家居、电动自行车等领域以旧换新活动,累计发放政府消费券1730万元,拉动消费2.97亿元;使用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658万元,拉动消费3364万元。开展暑期来消费”“金秋购物节促消费活动120余场,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双峰冷啖杯夜市持续引客引流。迭代升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3家、限上商贸企业20家,入选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县、省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向上争取专项资金1000万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7%,增速连续六个季度居全省前十。

对外贸易好于预期。全力争取新增广交会展位4个,总展位数达40个,达成意向订单300余万元。组织企业到境外参展、商务洽谈160余家次,成交订单35家次。全年出口增长13.3%,好于预期。推进外资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实际使用外资152万美元,同比增长46.2%,创历史新高;新增境外投资项目9个,实现境外投资4884万美元,同比增长26.98%,完成市下达目标的244%

聚力人居环境更新,精心绘就城乡建设新风貌

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速提质。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并获省政府批复。城市风貌整治持续提升,完成月山路、新市路排水管网提升及海绵一体化改造,建成云山至高铁新城绿道。龙山片区、城南片区、江南药镇等区域城市更新有序推进。荷塘、五指未来社区完成一老一小场景布置,城上休闲广场建成投用,党校迁建项目完成主体建设。杭温高铁建成通车,完成高铁站场、客运枢纽和旅游集散中心、路网等系列工程建设G351等项目加速推进,区位开放全面提升。承办全市现代化美丽城镇交流现场会,我县作经验交流发言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大力发展品质农业,发布好一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43亿元,同比增长4.23%。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承办全市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打造和美乡村现场会,建成多彩台地·云上茶乡新时代美丽乡村共同富裕带,创成和美乡村先行片区1个、省级未来乡村2个。榉溪村被联合国全球人居环境论坛授予新可持续城市与人居环境奖,是2024年全球唯一获得该奖项的乡村类村落。《打造农家乐三把富裕金钥匙拓宽村民共富钱景》在国家共富简报刊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134元,同比增长4.9%;城乡居民收入倍差1.96,较去年同期缩小0.024;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480元,增长12.3%,列山区海岛县第6

绿色发展优势巩固。积极推动污染治理,出境水质稳定在类及以上,PM2.5平均浓度为19.8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达98.6%垃圾分类处理率提升3.03个百分点达到86.85%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明显正式建成全省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获评浙江省2024年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的有效路径,完成全省首例社会资本培育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额度1000万元。深化低碳试点县建设,华电光伏项目顺利并网发电,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加快建设新老城区燃气管道全线贯通;新增国家级绿色低碳工厂1家,双碳工作获年度考核满分。

聚力内生动力挖掘,推动迈向改革创新新阶段

改革攻坚走深走实。推出8项重大改革攻坚、28一局一事一改革项目,部署开展18个专项行动。法治副厂长改革项目被纳入省司法厅改革项目清单。在全省率先开展执行公开三张清单改革,获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成国的批示肯定完善合规八步法工作推进模式,在全省率先发布《磐安县企业自主合规实施指南》《中药材产业自主合规实施指南》。一站式企业赋能服务平台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一件事被国家部委发文推广,户外广告监管一件事纳入省执法监管一件事场景应用实例汇编。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扎实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在企服中心落地涉企服务事项219项。持续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企业开办全流程网办率达到97.06%,企业简易注销比例达到86%、居全市第2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交流机制,举办金融赋能”“法制护航”“解企纾困亲清直通车 企呼我应恳谈会近20场,解决难事45全力推广企呼我应诉求码,全年共办理涉企问题479项,办结率100%,满意率100%

创新创业高效赋能。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6.9%,居山区海岛县第首次全职引进外国高端人才(A1名,引进青年人才12名,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重36.65%,居全市第一。获批省科技特派团试点,每年可获得500万元经费支持。聚醚醚酮超细粉等2项科技成果完全进口替代并产业化。迭代优化《关于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的若干政策意见》,出台科技信用担保贷款实施细则,发放科技信用担保贷款2200万元,科创强基项目完成投资1.68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68%

聚力和谐社会建设,持续谱写民生福祉新篇章

民生保障不断增强。坚持就业优先,开春风行动系列活动精准帮扶稳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604人,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15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196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率100%,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银铃药膳 守护夕阳项目获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三等奖,是全省银发经济专项赛道唯一获奖项目。积极推动社保扩面提质,户籍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5%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9.98%金惠保选缴率95.23%,分别居全市第一、第四,创历史新高。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59套。优化一老一小服务建成儿童友好单元5新增托位数60个,新建老年助餐点8个,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50张。

公共服务更加均衡。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为全市唯一;获评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的县获省政府督查激励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省级评估第三实验幼儿园后力园、冷水好溪幼儿园完成建设。深入推进健康磐安建设,县中医院二级甲等中医院创建通过省评估,冷水卫生院成投用,磐安医养工作专报在《浙江政务信息》刊发并获胡伟副省长批示肯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5省乡村博物馆3家,文体中心完成主体工程。推进全民运动,举办省公开水域冬泳冠军赛等各类体育赛事70场次浙江之心气排球开心擂台赛·磐安村VA”赛事出圈供水保障水平提升,横坑水库、新渥水厂开工建设,农村供水单村水站改造提升35,农业灌溉泵站机埠、堰坝水闸改造提升30座,涉及受益人口1.2万人。

社会环境和谐稳定高标准实现平安县十九连创,无信访积案县六连创科学运转“1833”联合指挥体系,在全省率先构建防汛防台一指南一清单一队伍工作体系,乡镇基层应急消防管理站实现全覆盖安全事故数下降33.3%,事故亡人数下降31.25%,降幅排名全市第三。强化劳动争议源头预防和化解,劳动争议仲裁调解率、结案率均达100%。落实三级大走访机制,全县基层事项就地化解率达99%。迭代建设“141”基层治理体系,全力推进山城管事治理模式,探索党建+社工”“党建+网格员等工作模式,重大风险隐患化解率达90%。深入学习义乌发展经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取得实效。持续严打电信诈骗、涉黑涉恶等违法犯罪行为,全县电诈案件损失数同比下降78.14%,降幅排名全市第一;案损50万以上发案数0起,全市唯一

总体来看,全县上下克难攻坚、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应清醒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经济恢复向好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宏观调控力度仍需加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不够牢固,缺乏支撑性投资项目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综合交通不够完善,促农增收渠道不够宽,公共服务供给仍需提质;空间、能耗、资金等要素紧平衡状态亟待加快扭转。对此,必须高度重视、深入剖析、精准施策,以更扎实有力的举措积极应对,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2025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

2025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是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也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缩小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生态富县、生态富民发展战略,改革创新、实干争先,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对于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安排,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充分衔接十四五规划纲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工作要求以及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为十四五规划目标顺利完成和加快建设共同富裕山区样板打好基础。二是立足磐安实际,全面贯彻各级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的要求,在精准把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运行趋势的基础上合理设定目标。三是拼字当头、鼓足干劲,用尽全力跳起来摘桃子,力争争先进位。结合各部门意见,建议全县202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如下:

22025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

类型

指标名称

2025年计划

牵头单位

经济发展

1.全县生产总值GDP增长

6%

县发改局

2.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

6%

县发改局

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56.5%

县发改局、建设局

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8%

县经商局

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县财政局

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5%

县发改局

7.生态环保、交通能源和水利投资增长

持平

县发改局

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

10%

县科技局

9.制造业投资增长

10%

县经商局

10.旅游业总收入增长

3%

县文广旅体局

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0%

县经商局

12.货物贸易出口额增长

10%

县经商局

13.不良贷款率

1.25%

金融监管支局

科技创新

14.R&D经费支出占GDP比例

2.45%

县科技局

15.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9.1

县市场监管局

16.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5.3%

县经商局

民生保障

17.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1600

县人力社保局

1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县发改局

1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5.5%

县人力社保局

2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7%

县农业农村局

21.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

8亿元以上

县委宣传部

22.居民综合阅读率

达标

县委宣传部

23.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4.5

县卫健局

24.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常住人口)

3.75

县卫健局

25.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

6.7

县卫健局

26.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

25

县民政局

27.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9.8万人

县人力社保局

28.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降幅

1%

县教育局

29.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3.5平方米

县文广旅体局

30.人均预期寿命

80.3

县卫健局

31.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0.022%

县应急管理局

32.粮食总产量

2.4万吨

县农业农村局

33.依申请政服务办件一网通办

95.6%

365行政服务中心

资源环境

34.森林覆盖率

77.3%

县资规局

35.空气质量优良率

98%

生态环境分局

36.地表水达到或优于类水比例

100%

生态环境分局

37.单位GDP能耗降幅

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县发改局

38.PM2.5平均浓度

20微克/立方米

生态环境分局

39.万元GDP用水量非农降幅

2020年下降19%

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工作举措

聚焦扩投资畅循环,激发高质量发展经济引擎

强化重大规划政策引领。高站位编制《十五五规划纲要》。坚持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立足2025年和未来五年角度,统筹产业布局体系定位、重大项目建设和强城、兴村、融合等重点,科学设定十五五时期发展目标和实施举措。各部门同步编制专项规划,谋划形成一批可实施、可落地的重大项目。深学细研中央一揽子政策,用足用好两重”“两新、专项债和中央预算内资金等系列政策,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盘子。迭代优化“8+4”政策,承接落实省市工作要求,聚焦我县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安排县级财政资金14.3亿元以上用于支持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民生保障等,最大力度发挥政策集成效应。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聚焦两重”“两新、新质生产力等国家政策导向,发挥好协同向上争取机制,盯紧政策要素争取的黄金窗口期,力争列入省千项万亿项目5个以上,实施政府和国资重大项目130个以上,年度计划投资6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以上,其中,制造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以上。加快351国道(胡村至安文段)等17个要素争取重点项目前期,提速抽水蓄能、S316、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重大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方前矿地综合利用开发、胜凯锌业等新建重大项目。深化机构+基金+平台+产业链四位一体招商模式,紧盯链主型企业,新引进7亿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3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0个以上。

持续释放消费活力。提振汽车、家电、智能家居等大宗消费,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发放政府消费券1700以上;新增月度入库企业5家以上,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做好商旅文融合促消费文章,鼓励结合区域特色、非遗文化、节日庆典等,重点打造文旅非遗市集活动,举办各类促销活动130场以上。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县深化,加快构建高品质消费新场景,做优做强宝龙广场、新兴街等商业中心,升级打造盘龙夜市、青创园等特色夜间消费集聚区。聚焦服务业企业提质增量,新增服务业小升规企业3家以上,做好冷链物流、粮食仓储等重大项目谋划储备争取。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全面落实国家降利率、降首付、降税费等政策,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深化推进开放合作深化百团千企拓市场活动,支持企业参与进博会、广交会等重点展会;多渠道支持企业出海开拓新老市场,力争出口增长10%以上。谋划新一轮跨境电商政策,加大力度支持磐企在义跨境电商企业发展,做大做优金磐脉链产业数字园省级众创空间、磐义电商共富园等项目,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抢抓杭温高铁建成黄金窗口期,加快S316G351等道路建设,不断优化我县交通网络布局,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金华国际陆港枢纽建设。用足用好“1+1+1+1”的新型山海协作结对机制,强化与省属国企以及金东、义乌、东阳等强县合作,持续提升金义产业飞地、东磐消薄飞地质效谋深谋实载体,实施山海协作标志性项目10个以上、完成投资15亿元以上。

推进三产提质增效,筑牢高质量发展产业根基

做强中医药产业链。提升道地药材品质推动GAP种植向更多品种和全域推广,示范面积突破5000亩;加快磐龙药谷大山下等道地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保障种苗供应依托江南药镇,谋划实施中医药文化综合市场和中医药产业数智化改造,推动数智转型升级。以补链延链强链为主攻方向,用好一县一业扶持机制,建成先迈生物、大晟冬虫夏草等项目推动中医药康养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中医药健康产品制造中心,争创省级历史经典产业核心区。构建全国药膳产业链核心节点,打造药膳原料供应、美食研发、技能培训、标准创新、康养体验五大中心。成立中药产业大脑专业运营公司,增量开发中药材数字交易平台,推动数据接口安全共享贯通到全省、全国的追溯服务平台,实现GAP药材优质优价。做强王琦中医体质体验馆的辐射影响,做活九体养生、磐安有方品牌。高质量办好2025浙江省中药材博览会力争中医药健康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50亿元

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强化塑料制品、五金机械等重点产业迭代升级,开展延链补链强链提升行动;引育壮大生物医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增长引擎;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磁性材料、消费型服务机器人等行业为重点,开展两化融合和轻量化数字化改造项目10项以上,新增市级以上数字化车间项目3家以上。强化企业梯度培育和科创能力提升,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企业各1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力争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45%以上。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建设,完成低效工业用地整治200亩以上。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探索成立混合所有制企业引进二级以上建筑企业5家以上。

加快康养旅居融合发展。深化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加强文旅重大项目招引,加快环白云山、玉岑山居、浙里磐安文旅城等项目建设,完成文旅项目投资6亿元以上。推进云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推动国有景区转型提质,推进花溪、江南药镇等创建国家4A级景区,培育微改造、精提升示范点8以上。健全完善康养产品供给体系,推广温泉康养、森林康养、运动康养、气候康养等产品,推进浙韵千宿省级试点县建设。深耕上海苏南等重点市场,开拓高端疗休养市场力争全域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均增长10%以上。

培优农业产业集群。推进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创建,构建中药材、茶叶、生猪三大特色产业全链布局,力争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4.5%。强化农业双强,实施科技示范项目8个,推动县域智慧农业向精细化、智能化转型;提升农业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发挥磐龙药谷等农事服务中心平台作用,为小农户提供从整地到收割一站式服务,申报省级双强项目3个以上,争取资金500万元以上。锚定江南药镇、玉山台地等重点产业片区,育强乡村土特产平台,争创中药材国家特色农业产业园区、茶叶国家特色农业强镇。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百千工程,新建产地冷藏保鲜设施10个以上,总库容达到2万立方米以上,争创国家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集配中心。布局中高端市场,积极推动农旅融合模式,发展现代化规模种植、产品初深加工和品牌化销售,提升好一磐品牌价值,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推进深化改革突破,厚植高质量发展改革动能

扎实推进共富惠民改革。制订《共同富裕三年行动计划》,构建“1+7+N”全新架构,统筹协调各部门全力推进新时代千万工程提升行动、山海协作工程提升行动、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提升行动等7大行动,集中打造N项标志性成果。做深做细高海拔山区增收致富品牌,以山茶油、香榧等产业为重点,做大做强农副产品产业。推进农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推动强村富民增效,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稳步增长。深化扩中提低改革,完善帮扶增收体系,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激励行动,压实一户一策干部帮扶责任,以共富市集、共富工坊等小单元撬动富民增收大场景,力争2025年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增长12%以上。

大力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落细民营经济35推动“370%”“7个不准等举措精准落地,营造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持续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协调专班工作机制落实,进一步摸排各行业、各领域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按照标准做好小微企业筛选、推荐工作,推动小微企业信贷资金直达直享。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强化民间投资项目用能、用地、金融、能耗等要素保障,持续完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民间投资比重不低于45%。开展涉企行政检查专项治理,优化执法方式改善营商环境,打造亮码检查、简单事项实现委托查互动治理型执法模式,优化预约式执法服务指导、罚后回访帮扶等模式。探索民营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和重点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管理机制,加快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

全面提升重点领域改革质效。推进亲商安商、自在磐安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持续打造形神效兼备的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推动审批服务减负增效进一步提升窗口服务水平,更大力度减少办事所需材料、时间、成本推进政府投资项目集成审批和企业投资项目极简审批,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容缺受理、迭代验收模式,推动审批服务从集成极简全面增值积极探索企业群众一件事高效办、一类事舒心办制度场景全面深化法治副厂长制度,推动医养结合”“山城管事”“金磐飞地等有益探索从实践创新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能级跃迁。不断巩固扩大城乡客货邮、中药材优质优价、企业自主合规等改革成效,建立健全常态化复制推广机制,打造具有磐安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紧盯66项特色改革项目,谋深谋实、攻坚突破,全力争资源、争政策,让更多改革试点示范在磐安先行先试。

(四)加快城乡有机更新,增添高质量发展美丽风景

致力完善城市功能。深化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龙山片区、城南片区、江南药镇片区改造,推进文体中心、党校迁建、云水居、市口未来社区等项目建设,力争城市更新投资达到15亿元以上。全面提升县城承载能力,抓好道路提档、拆后空间安置和利用、节点景观打造、夜景营造等工作;推动杭温高铁站场、云山旅游度假区等区块综合功能开发和新业态培育,推进新城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和老城区排水防涝综合治理工程;加快台地一体化污水处理工程,深化城市海绵一体化建设,不断优化城镇空间格局、提高城市生活品质,争创省级现代化美丽县城。加强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支持中心城镇建设,有序推进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完善既有小区基础设施,推动老旧住宅小区电梯更新1台、加装4台以上,加设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不断升物业服务水平。

致力建设美丽乡村。深化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争创全省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优胜县。聚力特色乡村发展,整合农家乐、农业产业、景区等优势资源,创建省级未来乡村2个,市级和美乡村先行片区1个,力争新发展四星级以上农家乐20家以上,农家乐经营性收入4.1亿元以上。深度发掘农耕文化价值,推动三水潭村完成第十一批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建设。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活动,做深做实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农村公厕服务提升等工作,推动农房整治、管线序化、村道提升,完成技改提升资源化站点1座,资源化回收网点16个,农村垃圾分类集置站点建设5座以上

致力巩固生态优势。扎实推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力争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98%以上,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20微克/方米以下,稳居全市第一。常态化开展重点断面水质监测预警,确保稳定实现出境水质类及以上。持续提升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一体化保护修复山水资源,探索建立长效防治绩效承包机制,确保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稳定增长。持续建设绿色能源强县,奋力加快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风光水储绿色能源项目谋划开发、建设。深化整县分布式光伏试点,力争新增光伏并网3万千瓦以上,储能装机5万千瓦。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力争完成年度单位GDP能耗下降任务目标。

(五)加快民生福祉建设,擦亮高质量发展幸福底色

推进民生保障提档升级。推进分层分类精准救助,完善困难群体兜底保障机制,低保标准提高至13800/年以上。高度关注一老一小养老服务爱心卡使用率达70%以上,新增旗舰型老年助餐点1个、示范型老年助餐点6个以上,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人数达25人;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每千人托位数达4.5个。扎实开展稳企拓岗增就业行动,积极开展青年就业见习暖心行动,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兜底保障,开展社会技能培训1000人次以上,培养技能人才1200人以上,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600人以上。推行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推进家庭型医疗保障政策试点,构建共富型医疗保障体系。制定出台鼓励生育相关政策制度,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释放生育潜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推进公共服务保障提升优化教育资源供给,通过双学区制和萎缩化管理方式,稳步推进小规模学校撤并与区域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积极引导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下沉,建成融合型教共体2个。推进普通高中扩容提质,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力争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国家级督导评估。深化与金华市中心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合作办医模式加快医学重点专科建设稳步推进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乙等医院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启动盘峰乡、双峰乡卫生院迁建工程强化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培育,力争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达3.75人、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达6.7张。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实施文物遗产修缮与保护工程,打造乡村博物馆矩阵,建立旅游文化标识体系。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建成开放县文体中心新文化馆、体育馆等文化场所,组织文化惠民活动800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5平方米以上,居民综合阅读率达标。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优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山城管事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四级排查网络联动模式优化县乡村三级研判机制提升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能力。实施德润山城工程,传承弘扬婺州南孔精神内核,打造德礼之家,做响礼法安民基层自治品牌,培塑谦和守礼解纷品牌。全力除险保安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强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等突出违法犯罪行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聚焦交通运输、消防、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确保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亡人数零增长,较大及以上事故零发生力争实现平安县二十连创

各位代表,做好2025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目标明确,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在中共磐安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的决议和部署,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指导和监督,虚心听取县政协的意见和建议,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共同富裕山区样板县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