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磐安县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化身“小药农”走进该校特色劳动教育基地“童耕园”,在专业药农的指导下亲手种植贝母,体验传统药材种植的全过程。这是学校“童耕”劳动教育项目的生动实践,旨在让学生通过出力出汗的真实劳动,感悟农耕文化,尊重药农智慧。
作为学校“磐五味童耕”项目的核心内容,本次活动聚焦本地特色药材“磐五味”之一——贝母。在“童耕园”的年级包干种植区,学生们分工协作,翻土、挖沟、播种、覆土,每一步均在药农的示范下完成。孩子们一边劳作,一边聆听药农讲解贝母的生长习性和药用价值,将课堂知识融入田间实践。
据悉,“童耕”是磐安县实验小学的劳动特色项目,意在让学生的劳动教育在田间地头真正实行。学校建成了融磐五味“试种、培育、加工、研究”为一体的研学基地——“童耕园”,开发了磐五味童耕项目。学校根据实际,充分利用劳动基地的空间,开展磐五味种植实践。劳动基地内分为百草园种植区、数字化种植区、年级包干种植区三个区域。百草园种植区由学校聘请当地有经验的药农负责种植;数字化种植区,则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种植,让孩子感受数字化农业的魅力;年级包干种植区则由二至六年级根据本年级的种植项目,分时、分批种植。
陈锦波校长表示:“劳动教育不仅要‘动手’,更要‘入心’。学生通过亲身种植,才能理解‘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进而尊重劳动者、热爱家乡文化。这种跨学科实践让知识‘活’了起来,我们将边尝试总结,边实践改进,为探索可持续的劳动教育模式进行有效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