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上午,走进位于冷水镇潘潭村的浙贝母中药材GAP标准化示范基地,药农们头戴帽子,或翻土、或开垦、或种植,一派忙碌景象。
“自从有了GAP标准化示范基地,种植贝母更有信心了。”药农卢宾一边忙碌着手中的活计,一边笑着说,“以前种植靠经验,现在通过统一的技术管理,有效提高浙贝母的质量,还带动大家增收。今年我扩大种植规模,新增六~七亩地,争取明年多挣几万。”
今年是潘潭村浙贝母GAP基地标准规范种植的第二年,通过“六统一”模式即统一规划生产基地,统一供应种子种苗或其他繁殖资料,统一肥料、农药等投入品管理措施,统一种植技术规程,统一采收与产地加工技术规程,统一包装与贮存技术规程,实现了全程标准化、规范化生产,让药农享受到了红利,也从源头上保护和提升中药材的道地性。
“你看,这是我们今年培育的林下训化铁皮石斛苗,经过两三年时间训化,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将大幅提高铁皮石斛的种植成功率和产量。”县方正珍稀药材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郑方正介绍。近年来,依托基地标准化、专业化生产,铁皮石斛和黄精品质更优、更道地,更多的药企绕开经销商,直接与基地对接,使得基地销量逐年提升。
千年药乡,以药为生。我县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近年来,我县不断向基地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通过围绕中药材GAP示范区建设,率先制定实施方案与配套政策,重塑地产药材质量监管流程,实现中药材生产全流程数字化监控和溯源;建成大盘山药用植物园、大盘山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繁育驯化基地、浙江省中药材种质资源圃等3个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建成2000亩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有效保护我县优异的种质资源;推广林下仿野生中药材种植5000余亩,提升道地药材品质,让我县从“种好一味药”向“富裕一方民”迈进。
“通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磐安中药材产业逐步形成一产基础建设、二产稳步发展、三产快速提升,‘中药+’的动能逐渐显现。”县中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陈子林表示,现如今,磐安中药材在浙江省内,无论是品质产能引领示范上,还是辐射带动助力共富的地位上,都有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我县将继续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推动全域GAP基地建设为主抓手,实现中药材品质的均一、稳定、可控,为推进优质优价体系工作奠定基础;以食药两用物质的高质化、大健康产业的研发与在地产业化为突破方向,实现中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继续提升和完善现有市场,着力构建线上交易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两翼齐飞”的交易局面,进一步拓展“中药+”,实现中药材产业链的高度融合,推动磐安中药材高质量发展。
融媒记者 黄莉萍 编辑: 张赛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