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打造磐安高铁时代产城融合康养赋能第一区”总目标,全力以赴通堵点、解痛点、破难点,攻坚突围、赶超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新提升。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创新改革服企更优,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围绕“全县争前列、区块争进位、单项争第一”目标,积极挖掘存量、培育增量,一方面重点帮扶罗奇泰克、远帆工贸、韦氏电器、大晟药业等8家高成长型企业全力释放产能,积极打造新经济增长点,实现平均同比增幅60%以上;另一方面,截止到5月,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稳的开局,规上工业产值完成12.7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81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33亿元,同比增长52.96%,高科技投入6952万元,同比增长14.80%;限上批发3.12亿元,同比增长22.53%,限上零售1亿元,同比增长61.3%;盘活低效用地24亩;国地税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22.53%,其中地方税收收入9638万元,同比增长19.88%。
(二)项目建设持续提速,产业结构加快升级。
围绕年初发展大会工作部署,紧盯“两园一镇一站场”平台建设,杭温高铁站场建设列为全区“一号工程”,截至目前长途客运综合枢纽、游客服务中心、站前广场及附属设施主体全面结顶,主干道一期、二期及人行道、绿化基础工程全速推进;两大园中园道路、挡墙、雨污水管网等配套建设全速实施,“生地”加快变“熟地”,千亩产业园区日趋成型;重点项目建设同步跟进,盛康源项目全面投产达效,先迈智造主体厂房顺利结顶,新能源装备制造、大晟冬虫夏草基础施工全面推进,华厦物流园、金仙禅意康养、中医药智慧酒店等产业项目装修工程有序推进。
(三)招大引强稳扎稳打,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围绕中医药大健康与电子信息制造两大主导产业招引,全面配强招商工作力量,专职安排2名副主任负责招商引资工作,调集精干、主动出击、全面发力,强化盯引项目分析,严格筛选考察,做到每月有实效、季度有突破;同时,充分发挥好县驻外招商办、菜根招商中心“前沿阵地”作用,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实现信息共享。上半年,赴县外开展招商引资活动37次,接待考察客商29批次,完成签约项目3个,签约额8.3亿元。此外,与韩资公司“LS电气器制造项目”已对接洽谈完成首批订单投放生产,与鸿途智慧“城市通用换电数字化科创基地项目”等项目持续紧密跟踪。
(四)政策处理全面加快,产城空间有力拓展。
围绕城市有机更新,面对各种历史遗留的“疑难杂症”,扛旗争先、合力攻坚,按照“土地集约节约”原则,结合“平面+垂直”安置模式,持续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清明无休、历时30天全面完成药科大学岩上区块144亩土地征收、83穴坟墓迁移工作; 14天攻坚完成甲榜村74户127间房屋确权、腾空、拆除,为产业平台拓宽空间;5天时间攻坚完成电子信息产业园遗留26户纠纷、征收土地31亩,凝聚合力持续攻坚长卢三期完成10户沿主干道农户政策处理,为项目加快建设扫清“障碍”。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及举措
下半年,我中心将紧扣“交通主门户、形象大窗口、发展新空间、产业融平台”四个定位,全面推动从“重视数量”转向“提升质量”、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跃迁,奋力冲刺完成年度任务目标。
(一)聚焦城市能级提升,借高铁东风跑出发展“加速度”。
1.做实做优站场平台。以杭温高铁站场周边3平方公里为核心,统筹考虑、一体推进综合开发建设,从顶层设计上加快谋划确定站场产业布局和服务功能,加快构建“内外畅通”交通体系,完成游客服务中心、长途客运枢纽和主干道一期、二期道路建设,实现整体区块可开发利用900亩以上,力促“生地”做“熟地”,筑巢引凤,为重点项目招引“保驾护航”。
2.加快拓展产业空间。紧盯中医药大健康和电子信息两大产业园,坚持存量挖潜和增量带动两条腿走路,全力拓展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园、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园两大“园中园”平台空间,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效应;6月底前高铁站场主干道三期、四期开工建设,8月底前全面完成大麦坞四路、景天路等断头路建设,高铁站场、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园等遗留房屋拆迁政策处理和房屋安置等加快攻坚突破。
3.完善基础配套功能。以创建江南药镇国家4A级景区为载体,深入实施“中医药康养旅居”发展新模式,全方位植入中医药新经济业态,研发推广中药智慧医养、九体膳食体验等独具中药特色的“药镇”产品,打造成为长三角康养产品购物休憩“首选地”。另一方面加快完成国药文化城、浙中影创城、金仙禅意等商贸综合“十大标志性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加快推动方田文教综合体、环区绿道闭环等基础配套建设,切实提升新城承载能力。
(二)聚焦产业提质增效,以项目为源注入发展“新动力”。
1.提速建设一批。聚焦龙头、集成政策、集合资源,全力做好项目要素保障等服务,推动六大重点签约项目落地开工,新能源装备制造、大晟冬虫夏草智能化培育项目12月底前完成主体厂房的50%,先迈智造全面投产达效,华厦物流园、金仙禅意康养完成整体装修,华厦物流园、金仙禅意康养、中医药智慧酒店等项目完成内外装修并投入运营。
2.招引落地一批。牢固树立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围绕杭温高铁站场900亩建设开发用地和中医药、电子信息制造两大主导产业,站场区块要无缝对接环白云山综合体项目,重点招引商务综合、休闲旅游、娱乐购物等经济业态,加快集聚中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经典名方转换、颗粒剂、健康饮品等上下游企业,形成以中医药制造和新能源“链主”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下半年力争引进20亿元以上项目1个,7亿元以上项目1个,全年完成签约额50亿元以上。
3.整治提升一批。迭代升级“亩均论英雄”改革,深入开展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攻坚行动、落地10亩以上企业全面升规清零行动和低效用地连片整治行动,全面出清亩均税收8万元以下闲置低效企业,力争全年盘活闲置低效用地200亩以上,通过深入挖掘有限的发展空间,助推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三)聚焦药镇提档升级,构建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新蓝图”。
1.深化康养旅居功能。通过江南药镇的康养产业,大力实施“中医+康养+文旅+”发展模式,加快形成中医药特色养生展馆、中医药美食特色街区、中医药高档特色酒店“一条龙”康养文旅精品线路,打造集“养生博览馆、浙八味药材城、九体养生馆”等多个核心设施为一体的药镇形象集中展示区,推动成为长三角康养产品购物“首选地”,实现“引人、留人、留心”。
2.加快4A级景区创建。对标国家级4A景区创建,对江南药镇VI导视系统进行全新设计,积极开展小镇引流工作,确保小镇年内游客数量增长10%以上;通过与中资医疗交易平台、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固生堂等机构合作,加快实质性落地磐安产业学院、互联网中医院、中药材数字交易中心,实现以城促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共建共享。
3.持续扩大品牌影响。抢抓中医药强省建设契机和“一县一策”中医药政策扶持机遇,融入数字改革赋能,推动“浙中药”场景应用向中药产业大脑迭代升级,放大数字赋能效应,构建药镇中医药公共品牌运营体系,丰富品牌内涵,让“浙里好药”、“浙里中药”在江南药镇充分展现,不断扩大江南药镇中药公共品牌的市场标识度和影响力。
(四)聚焦资源要素创新,用最优营商环境构建发展“硬支撑”。
1.精准优化营商环境。围绕服务全区320家工业企业、28个重点在建项目、2大市场和10大重点盯引项目,充实办事窗口及工业线干部力量,优化窗口行政审批“一站式”、项目服务“一条龙”办理和全员代办制度,全力帮扶54家重点规上企业和高成长型优势企业做大做强,让企业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安心经营。
2.强化基础配套保障。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实施的原则,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推进森屋、古竹、下马溪、方田等安置区块的主干道、景观亮化、供水供电排污等项目建设,确保年底前全面完工,加快推进高速出口、翠坞、后力、金钩、深泽等沿线村的环境风貌综合提升,切实改变新城城市风貌品质。同时积极探索社区集体经济增收路径,拓宽居民致富渠道,持续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3.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全面构建“1+1>2”安全生产属地全流程闭环工作体系,压实主体责任、明确职责分工、堵牢死角漏洞。以深泽小微企业孵化园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园”为试点,持续开展全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攻坚行动,向最乱点“开刀”、向最差处“挺进”。通过以点带面,持续推动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确保安全生产事故起数零增长和死亡人数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