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专题 > 磐安县政协 > 文溪课堂

文史天地 | 硬骨头傅志和

发布时间: 2024-05-09 14:44 来源: 磐安县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号【

硬骨头傅志和

傅志和,是我们九和乡上俞村人,1925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他的父亲以做“担脚”工补给家里的收入。有一次,挑货物到城里时,突遇大雨浇淋,一热一冷,生了一场大病,成了盲人。全家生活非常困难。


傅志和的妈妈毛英是东阳县马宅乡杨岩弄村人,与东磐办事处主任陈心发是娘家亲戚。1949年,为迎接浙江解放,浙东临委宣布成立东磐办事处,东磐办事处机关设在东阳马宅孔村。办事处以孔村为中心,在县城、岘南乡、千祥镇、圣武乡、巍山镇、屠梁村、磐安县城大盘等地建立联络站,沟通与会稽、路南、金萧(路西)直至杭州、上海的交通联系。


志和从小就很喜欢去外公家,耳闻目睹了许多革命情景和革命故事,还在外公家聆听过陈心发的讲话,使他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穷人要翻身就要闹革命。志和几次要跟陈心发去打游击、闹革命,外公说他是家里的一根独苗,不肯让他去。

(捆绑解放军战士和傅志和的老房子)


1949年4月19日,磐安县相邻的东阳县解放了。浙东人民解放军第六支队第九大队大队长陶健率部到东磐交界的马宅乡杨岩弄村,与东磐支队会合。两支部队成立了临时指挥部,由陶健统一指挥,为解放磐安做准备。


当时部队中最缺少的是粮食,志和与他的父亲知道后,就决定为部队筹粮。志和在上俞村与傅开清、傅志根、傅春和商量后,几经努力,终于筹得玉米20担,并与陈心发取得联系。1949年8月9日,陈心发派了5位战士前来接粮。志和在村里叫了我们20位进步青年参加运粮。我(傅双求)是运粮人中年龄最小的,当年才19岁。为了秘密运送,在当晚半夜时分出发,经山早村、史姆村,于凌晨3点多到达史姆岭头。为了运粮人员的安全,战士们让大家把粮食放在岭头山厂农家里,并嘱咐回去时要分散回家,以免引起反动派的注意。但不知道危险已经来临,陈秉瑶为首的反动民团得到消息,已从尚湖乡出发经过山环乡、窈川乡,像恶狼一样悄悄扑向史姆岭头。运粮人员刚走到岭头上路的山岗,就听到山下激烈的枪声。大家赶紧分散,从山早村、其良村、窈川村等地翻山回家。


中午时分,一群匪徒经山早村来到上俞村中宅的大明堂。他们把一位受伤被俘的战士绑在东厢房的柱子上,就分头寻找傅志和,查问谁是傅志和。当时傅志和正好在大明堂正屋,看到匪徒到来,就知道自己身处险境。他镇定地穿过弄堂往外走,碰上两匪徒,问他谁是傅志和。他随手往下一指,匪徒立刻跑下去把来人抓住,一看是个老头,感觉不对,回过神来,立马向上追去。这时志和快步飞跑,跑到田里坑的地方,三四米高的石磡挡住了他,要是能再往前冲十几米就可以进入大山里。匪徒吆喝着追上来,还朝天开枪威胁,志和被捕了。


匪徒把他绑在战士旁边的柱子上,问他还有谁为“共党”筹粮。运粮的有哪些人?志和深知,不说只牺牲自己,如果说了上俞村30多个人头今天就要落地,宁愿牺牲自己一人也要保住30多人。他抱着必死的决心,镇定地看着匪徒一句话也不说。这可把匪徒激怒了,两个匪徒轮流打他耳光,脸红肿了,嘴角渗着血丝,志和不说一个字。一个匪徒气急败坏地叫喊着,“看你的骨头硬还是我的枪托硬”。说着一枪托砸向肩锁骨,志和骨头断裂了,大声惨叫。看到村民愤怒的眼光,匪徒们带上志和和被俘战士匆匆赶往尚湖。


来到尚湖,已是晚饭时分,匪徒们把志和交给匪首陈秉瑶。陈秉瑶先用酒肉饭菜招待,用大洋引诱收买他。见没有效果,就叫来两匪徒把志和架走了。匪徒把他架到大厅后面的柴房里,用蘸了盐水的皮鞭狠狠抽打,还用残酷的刑具“喜鹊飞”“老虎凳”折磨他,妄图使他屈服。


“老虎凳”就是把人绑在柱子上,腿绑在一条长凳上,然后在脚跟一块一块地垫砖头,那种抽筋断骨的疼痛不是一般人受得了的。“喜鹊飞”就是用四根绳子背向吊住手脚,拉到高处后放手,人从几米高处掉下来,腹部朝下重重地摔在地上。几番刑罚下来,志和的手、脚骨头全断了,舌头也咬断了,可他没说一个字。


天要亮了,折腾了一个晚上的匪徒连一个字也没得到,匪徒带着一百个不相信,向匪首陈秉瑶汇报。陈秉瑶看到人已快弄死了,命令两个匪徒把傅志和抬回上俞村,来个“杀鸡给猴看”。匪徒找来一只松毛篮,把志和装进松毛篮里(一个正常人是装不进去的,可是志和的脚和手都已断折),抬往九和上俞村。途经毛扬岭、三水潭村、南坑村,来到周店村时已是中午时分。在如火的烈日下,劳累的匪徒,望着前面陡高的九和岭,顿生恶念。嘀嘀咕咕商量了一会,就把志和抬到老虎岩前的溪滩里。奄奄一息的志和心里明白,生命的最后一刻到了。他用力振作起来,用仇恨的目光盯着匪徒。匪徒被这目光吓得不敢言语,慌忙端起枪朝志和连开了两枪,然后向匪巢尚湖仓皇逃窜。傅志和从被捕到牺牲没向敌人吐露过一个字。


1949年8月10日,年仅24岁的傅志和走了。他是一个无名英雄,我们几个健在的老人还记着他。


作者简介:口述者,傅双求、傅文斋,磐安县九和乡上俞村村民;陈柳荣,磐安县尚湖小学退休教师。整理者,傅达忠,磐安县九和小学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