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专题 > 磐安县政协 > 文溪课堂

影像四十年(1983-2023)| 陈岩寿:我在磐安机械厂技术攻关

发布时间: 2024-02-20 16:36 来源: 磐安县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号【

我在磐安机械厂技术攻关


(安文农机厂工友庆祝五四青年节(1983年) 陈岩寿供图)

看着眼前这张老照片,我的思绪又回到四十年前在县机械厂工作的日子,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磐安机械厂是我县历史最为悠久的五金机电企业之一。前身是始建于1952年8月的安文镇铁业合作社。1958年5 月,与安文镇木业合作社合并组建成磐安县农具修造合作工厂。1958年9月,转升为地方国营磐安机械厂。东磐两县合并后,1959 年变为东阳县安文铁木器合作工厂。1961年8月,改名为安文铁木器合作工厂。1969年,改名为安文农具机械修配厂。1970年12月,与安文竹器厂合并,改名为安文农具机械修造厂。1983年11月,恢复磐安县建制后,经第一次县长办公会议研究,更名为磐安机械厂。

我父亲是县机械厂的创始人之一,在厂里兢兢业业工作了近三十年,一直担任木工车间主任直到退休。我的生活从小就围绕机械厂展开,可以说是与机械厂一起长大。1980 年,又顶职进入机械厂工作,与机械厂结下了不解之缘。

(磐安县机械厂旧貌(1989年)       陈岩寿供图)

我进厂之初还叫安文农具机械修造厂。虽然厂名很响亮,但是只能生产锄头、镰刀、钩刀、柴草刀、菜刀、铁锅、火钳、犁头、犁壁、耙子、耖子等铁制小农具和木犁、木耙、木耖、水车、风车、打稻机、稻桶、桌、椅、凳、橱、床等木制生产生活用品,以及其他小型机器和零部件。产品不仅科技含量低,还没有市场竞争力。唯一拿得出手的,还是1969年研制成功的58A型榨油机。这款榨油机可以榨茶籽、菜籽、花生、大豆、芝麻等各种植物油,逐渐成为厂里的主要产品。但存在较大的质量问题,用户来信反映榨油机的榨轴、榨排等磨损快,不耐用,无形中增加了榨油成本。改革开放后,随着其他品牌榨油机的逐渐兴起,市场占有率大大降低,这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这个“拳头”产品的质量,保住市场占有率成为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要解决榨轴、榨排不耐用问题,技术上是通过热处理(淬火)使钢变硬、变耐磨、变稳定,但是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个棘手的技术难题。我刚从安文中学(今磐安中学)毕业不久,也算有点文化的人。我父亲为厂所想,为厂所急,就向厂部推荐我到热处理岗位工作,让我着手来攻克这个技术难题。我记得当时流行一首《八十年代新一辈》的歌曲,歌词有这么一句:“创造这奇迹要靠谁?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这种舍我其谁的主人翁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我服从安排,迎难而上,毅然进入热处理这个环境潮湿、高温闷热,又脏又累又难的岗位。

因为我是“半路出家”,热处理技术对于我来说是两眼一抹黑——一无所知。怎么办?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于是我购置各种专业书籍在家“恶补”金属学、材料学以及热处理工艺学的知识。枯燥的数据,乏味的名词一度让我打起“退堂鼓”,但是想到父亲他们老一辈那爱厂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想到厂领导和工友们对我所寄托的期望,我硬着头皮坚持了下来。为尽快学到热处理技术,探索破解质量问题的办法,我边干边学,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一有时间就蹲在闷热的热处理车间里熟悉和掌握热处理设备仪器的使用,淬火、回火等各种工序的实际操作技能,以及摸索热处理的种类方法、加热温度时间和冷却速度对金属材料内部组织及机械性能的影响。

(磐安机械厂生产的榨油机(1989年) 陈岩寿供图)

榨油机的榨轴长约60厘米,直径近6厘米并呈螺旋式形状,钢体粗细厚薄很不规则,制造出来后,往往因为硬度低而不均匀,以及变形、开裂等原因而报废。成品的磨损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它处在机器挤榨磨损的中心部位,既有因挤压油料而造成的磨损,也有因榨油过程中产生高温退化而造成的磨损。特别是加热冷却后金属组织变化的好坏,人靠肉眼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对制定热处理技术工艺操作是一个不小的难题,要达到耐磨性好,经久耐用是具有挑战性的。在最初几个月里,我和工友们在总结以往热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反复改进工艺操作流程,榨轴硬度虽然有所提高,但仍有硬度高低差别不够均匀、磨损面有深浅、质量稳定性欠佳等一系列问题。

面对这个“瓶颈”,我想不能闭门造车,而要拓展思路,外出拜师取“真经”。有一次我在专业杂志上看到杭州齿轮箱厂的热处理车间盐炉组是全国全面质量管理TQC优秀班组,并且跟我的需求很对口。我就千方百计想办法去该厂学习热处理技术,经打听我在杭州发电设备厂工作的舅公跟齿轮箱厂有业务往来。我就请我父亲给舅公写信,请他给予联系安排我去杭州齿轮箱厂学习热处理技术事宜。因为该厂是国有大型企业,产品曾获得国家银质奖,对这方面管控很是严格,还对我进行了专门的政治审查。1981年正月,我如愿获得赴杭州齿轮箱厂热处理车间跟班学习的机会。带着梦想,带着使命,我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白天跟着厂里的师傅们学习,生怕漏过一个技术细节,晚上在狭小的宿舍里趴在床上进行总结消化。安文农机厂的领导对我也很关心,给我寄来食油证、手套、鞋子等生活用品。并在信中告诉我,1981年厂里的榨油机的生产计划只有300台,比1980年的443台大幅减少,用户反映差的榨轴只能榨2000斤油就需要更换。勉励我好好学习,将杭州齿轮箱厂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回去,解决厂里面临的“卡脖子”问题。我暗下决心:一定要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帮助厂里啃下热处理这块“硬骨头”。经过三个月的跟班学习和自学思考,我收获很多,增强了回厂提高产品热处理技术质量的信心。

回厂后,我和工友们立即投入试验。从改进榨轴热处理技术工艺入手,反复数十次试验,不厌其烦地进行多方案操作和试验数据记录,而后对硬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修正完善工艺操作,在榨轴的加热和冷却合适时间(速度)的确定、榨轴变形校直精度的提高及增加回火流程等方面的工艺上做了多项改良。那时的淬火都是采用盐浴炉淬火,用氯化钠和氯化钡作加热介质,工艺温度高达850℃,熔盐翻滚、雾气腾腾,高温闷热,汗水浸湿衣服是常事。另外,改进工艺、增加工序,无形中增加了热处理操作的劳动强度,腰酸、手疼、人更累。但是为提高产品磨损件的硬度耐磨性和质量稳定性,扭转企业困境,我和工友们不计较个人得失和辛苦,以精益求精、奋力拼搏的工匠精神,一丝不苟地做好技术操 作,通过我们的努力,榨轴的耐磨性能及成品率有了质的提升。

1981年下半年起,各地榨油专业户使用后的反馈消息不断传来,榨轴从原来仅能榨几千斤至一万斤左右油料,提高到能榨几万斤,大大节省了用户经营成本,提高了加工经济效益。同时,经全国榨油机测试中心数据检测,该机出油效率达到93%,吨料耗电35.8度,干饼残油率仅7%,各项指标均居全国榨油机行业领先地位。产品畅销浙、苏、皖、鲁、 豫、鄂、湘、赣、云、贵、桂、粤、川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被130家农机专业公司列为专销产品,被用户称为“致富的好帮手”。后来还源源不断出口国外,为国家赚取外汇,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改进后的榨油机供不应求,榨油机年销售量成倍上升,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达到年产 2200余台,榨轴近万根。以至于,每周都要加班赶货,有时甚至通宵达旦连续工作。虽然十分疲劳,但能为满足用户需求和增加企业产量、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感到很自豪。

1984年秋,我考入国家干部队伍,离开了机械厂。人离心不离,我常常到厂里去看看机械厂的产品质量和产销发展情况。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县机械厂的产品销售额和利税在全县二轻乃至经委系统名列前茅,厂区也扩大了,榨油机被评为“浙江省优质产品”“国家螺旋榨油机一等品”“中国新产品名优产品博览会金奖”等荣誉称号。机械厂也成为全国榨油机行业协会成员企业、县重点骨干(优势)企业,成为当时我县企业发展的一面“红旗”。


作者简介:口述者 ,陈岩寿,磐安县纪委监委派驻第一纪检组原副组长。整理者,王洪波,磐安县政协特约文史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