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27775738086F/2024-00029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县应急管理局 | 生成日期: | 2024-01-03 |
一、全县安全生产总体形势平稳
安全生产方面:截至目前,我县上报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起,死亡2人,受伤1人,其中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2起,死亡2人,受伤1人,生产经营性火灾事故1起。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或有较大影响的生产安全事件,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5%、33.3%,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向好。
自然灾害方面:今年汛期4月14日至10月15日,全县平均面雨量978.3毫米。短临强降雨期间,我局严格落实防汛防台“1833”联合指挥叫应机制,组建专班实体化办公,实现信息共享统一调度指挥。梅雨期不典型,梅中有伏,以过程性降水为主,台汛期,虽有杜苏芮”“卡努”“海葵”等台风的影响,但均未带来强风大雨。全县未造成因灾致人伤亡事故,总体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平稳,但由于长期干旱少雨,森林防灭火形势十分严峻。
二、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统筹抓落实,把牢安全生产基本盘。
一是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发挥安委办专班的作用,强化统筹协调,完善“1+10”工作体系,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在压实责任上下功夫。根据安全生产考核权重(镇街2.5分、部门1.5分),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细则。落实了县乡村三级全覆盖责任体系,相关责任人每月定期履职。向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汇报安全生产工作情况4次,由县主要领导召开5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而且县主要领导逢大会必强调安全生产。二是百日整治攻坚专项行动成效显著。4月17日至8月7日,全县共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33216家次,排查各类安全生产隐患34865个,其中重大安全生产隐患3969个,全部完成整改。停产整顿企业4195家,立案查处3473件,罚款155.751万元,拘留33人。三是平安护航亚运。9月11日至10月27日,亚运重保时段,组建8个“三下沉”技术服务组,到乡镇企业开展安全督查,每周不少于2次,全县累计排查生产经营单位7077家次,其中重点单位场所444家次,发现隐患3324项,已整改3114项,其中重大隐患2项,已整改2项,一案双罚6件,精准执法69件,罚款15.23万元,行政拘留2人,非事故行刑衔接1人。四是重点领域整治挂牌督办。完成全县2家市级、12家县级重点事故隐患工贸企业,涉及一般隐患55项,重大隐患17项和10处市级、100处县级交通道路事故多发点段和7家县级重大火灾隐患单位挂牌整治。五是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清单。通过召开月例会,运用月通报工作机制,2023年以来,新增市级问题14个,已办结销号9个;1个省级问题晋级,已完成办结,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清单指数从2022年的全省90名、全市第9名提升至全省40名,全市第6名(2023年三季度最新排名)。六是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组织了6期一般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安管员取证培训班,培训企业负责人和安管员469人次;17期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班,培训特种作业人员1109人次;消防设施操作员1期61人。累计组织企业安全演练416场次,组织开展“人人会应急,个个讲安全”“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和安全生产普法竞赛。
(二)盯重点抓整治,夯实安全治理基础。
一是危化品监管。开展危化领域重大隐患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县2家危化生产经营单位、2家化妆品企业以及15个加油站开展全覆盖安全检查,发现问题隐患57项(重大隐患2项),罚款2.5万元。对全县7个柴油加油点经营场所开展提升整改,对其中6家颁发危化品经营许可证。组织全县63名危化生产经营企业从业人员开展了危化专项培训。危化领域行政处罚2起,分别是恒际化工罚款5万元和名仕科技罚款2.5万元。二是矿山监管。全县共有2座正式生产露天矿山,今年新增竣工验收发证矿山企业1家。根据露天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对矿山重点人员进行书面考核,同时开展多轮安全检查,督促企业做好自查自纠、每日安全承诺,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是 “一厂多租”专项整治。深刻吸取武义“4·17”重大火灾事故教训,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狠抓主体责任落实,建立底数、责任、隐患三张清单,完成15项专项整治工作任务。四是电气焊监管服务一件事改革。聚焦电气焊违规动火作业、人机失管等突出问题,运用物联网手段,实现电气焊作业“以码管机、以机管人、以智管焊”,坚决遏制违规电气焊作业火灾事故多发势头。共查处违规电气焊作业12人次,罚款13万元,累计改造数字焊机196台,涉焊企业94家。五是开展中介机构专项整治。结合优化营商环境一号工程,出台《磐安县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对全县范围内的社会化服务机构开展专项整治,累计下发8份问题通报,约谈机构6家次,清退未备案机构1家。
(三)用行政执法双刃剑,助推安全主体责任落实。
一是推动执法规范化。制定《行政案件简案快办程序规定》《安全生产执法领域适用“公益减罚”制度执法事项清单》等制度,对5家企业下发《公益减罚告知书》,对2家企业下发《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对1件案件采用简案快办程序,为企业减少6万余元的经济负担。二是严肃铁腕执法。“4·17”事故后,严格落实“两全两铁两最”工作要求,开展“电气焊”“有限空间”“企业负责人履职”等专项执法行动,共计立案查处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75起,案件数同比上升187.5%,罚款金额48.1万元。三是开展以案释法。对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企业负责人不履职、重大事故隐患整改不到位等典型安案例,通过微信公众号、海螺号等平台进行警示曝光,达到“处罚一家、震慑一批、教育一片、警戒全县“的效果,共公布案件12起,其中应急部曝光1起,省厅曝光1起,市局曝光4起。四是司法衔接。加强与司法机关的联动,强化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今年公安机关移送我局处罚案件4起,我局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7人。办理非事故行刑衔接案件1起。五是“一案三查”追责问责。对2022年3起生产安全亡人事故开展了“一案三查”工作,对5名工作人员采用第一种形态,对3家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约谈,以追责问责强化压力传导,倒逼事故防范措施落实。同时,对岗头隧道 “4·17”道路交通事故、磐文溪河道“5·10”溺水事故开展事故调查和“一案三查”。
(四)科学防御自然灾害,筑牢防灾减灾救灾防线。
一是体系化推进责任落实。严格落实“1833”联合指挥体系,汛期县主要领导严格落实“三个提级”要求坐镇指挥部署指挥防汛防台工作。二是落实联合值班值守。组建防汛防台专班开展联合值班值守,时时滚动开展会商研判分析,以预报预警为令,科学启动应急响应,开展“六问抽查”。三是全域化排查整治,完善风险精密智控。坚持“汛期不过、检查不停、整改不止”,滚动开展山塘水库、河湖堤坝、老旧房屋、旅游景区、临水临崖、涉水工程项目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大排查,共排查整治各类隐患272条,整改率为100%。对标“八张风险清单”内容排查梳理全县建筑工地60个,地下空间28个,CD级危房944间,住人老旧房518间,病险水库6座,病险山塘54座,小流域山洪村159个,地质灾害点18个,风险防范区224个,转移人员8033人。 四是健全应急预案和保障体系。修编《磐安县“八张风险清单”分类分层分级研判机制》《磐安县应对极端天气灾害“五停”实施细则》和《防汛防台“1833”联合指挥体系暴雨预警叫应操作细则》。组织全县800余人参加防汛备汛业务培训会,开展2023年度防汛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极端天气防范应对能力,风险隐患科学动态研判、精准闭环管控能力。对防汛设备进行专业保养调试,投入46余万元采购补充防汛物资。建立完善防汛抢险应急物资共用共享和统筹调拨机制,对全县社会大型防汛机械编制成册以备用,确保抢险设备物资拿得出、用得上。五是科学防御防台和强天气。坚决贯彻“三个提级”“三个必须”“三个提前”要求,及时启动应急响应4次,发布指令单6份、提示单12份,做到科学启动应急响应。六是强化野外火源管控和防火宣传。今年防火期和亚运重保期,以从源头上堵死火情为目标,加大野外用火管理力度,实现管控“无缝化”。共开展检查56次,及时发现处置野外违规用火42起,立案21起,下发处罚决定17起,处罚金额7500元。同时,对护林员履职不到位的处罚,其中1名护林员被开除处理,对多名护林员被扣罚奖金。利用“3.19森林消防日”,森防指重点成员单位联合开展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单6000余份。同时,采取播广播、发短信、发传单、贴标语、挂横幅等方式宣传森林防灭火政策法规和预防措施,在全县上下营造林区及周边“不点火,不冒烟”的浓厚氛围。七是有序推进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通过统一采购物质、配备标识标牌、统一实现可视化,完成30个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八是扎实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联合气象、资规、消防、农业农村等部门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以防灾减灾咨询,心肺复苏讲解,摆放宣传图板等多种形式向市民普及防灾减灾安全知识,提升群众防范意识和能力。共设咨询台12个,展板85块,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800多人次。九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应对灾害的金融支撑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完善应对灾害的金融支撑体系。投入41万余元为全县常住人口购买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
(五)聚焦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一是加强应急救援规范化,提升综合救援能力。一方面,以县消防救援大队为基础,通过加强消防救援大队的力量组建县综合应急救援队和17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组建,完成全县14支乡镇(街道)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的组建,实现乡镇(街道)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覆盖率100%,达到灾害事故救援全覆盖。充实村级应急力量,完成3074人236个村(社区)的应急小分队建设,完成村(社区)综合性“多案合一”应急预案各应急工作手册、行动方案和应急处置卡。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救援队伍救援力量的引导和扶持,支持社会救援队伍与消防救援大队联姻,增强自救、互救和他救能力,进一步提高社会救援队伍的综合救援能力。通过为2支社会救援队伍成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为他们的救援作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二是先试先行推进,乡镇森林防灭火工作规范化建设。重点做好大盘镇乡镇规范化试点,通过组建组织责任网;配备(水箱12个,清理山塘8个、林区防火通道15公里,防火林5公里,森林消防检查点3个,声光电警示等森林消防设施,依托指挥信息中心等搭建述职化平台;整合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综合救援队伍等建成“五网一平台”的森林防灭火规范化乡镇。三是加强技能培训和救援队伍实战能力处置。对全县森林防灭火分管领导、林技员进行了防火理论培训,组织16支森林扑火队开展了技能大比武。山地应急救援队先后开展了春季负重10公斤徒步8公里山地体能训练、应急救护培训和应急救援训练、两步路定点搜寻比赛、长三角浆板赛暨游泳公开赛的应急保障任务、浆板、冲锋舟水域救生训练等,并在金华市第二届社会应急力量救援队伍技能竞赛取得了优胜奖。民防公益救援队参加团建及训练活动,并进行应急急救培训并进行救护证培训考证。截至目前,各救援队伍共出动 1820人次,找到失联人员29人,现场救护伤员9人。四是加强应急救援演练。参加了义磐液化气有限公司储配站综合应急救援反恐预案演练,大盘山自然保护区,黄檀林场,园塘林场组织的以水灭火演练,组织开展了磐安县2023年防汛防台应急演练,通过一系列的应急救援演练,为提高各部门应急救援能力和应急处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五是强化处置火灾能力。配备了以水灭火装备、风力灭火机、油锯等,将增配车辆、水泵及水带等,平时注重对车辆、装备、机具以及通讯设备等森林消防器材检修保养情况检查,确保各种机具状态完好。对去年安装的88个蓄水桶和今年新加装的88个森林蓄水桶进行了检查加灌,保持临战状态。各队伍每月组织拉练,森林火险等级高时携装备巡护,同时以战练战,提升灭火技能水平,增强队伍灭火作战能力。年初为130名半专业森林消防队员参保了保额100万的意外保险。
三、2024年工作思路
(一)构建以安委会为统领,专委会各司其职的安全监管格局。
一是发挥县安委办的组织参与、督查检查、指导协调作用,执行“三单三报一谈一课”制度,围绕落实安全责任、压降事故指标、推进专项整治、严格队伍建设、加强安全宣传等重点任务为中心,强化部门协作,开展联合检查,落实行业监管责任,不搞单兵作战,十指成拳集中发力提升安全生产水平。二是夯实安全基础。继续开展重点事故隐患挂牌整治,抓好“三类培训”,即企业负责人、安全员取证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持证培训;百万员工大培训,提升“人人将安全,个个会应急”能力。加大安全宣传力度,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等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浙政钉、微信等媒体宣传作用,播放公益广告、宣传安全知识、曝光典型违法行为等。三是强化安全执法。坚持细查严管重罚真改要求,以铁的决心和铁的手段全面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对问题突出企业、隐患整改不力的企业坚决立案查处,及时进行案例通报曝光,并纳入安全生产失信名单予以公布,提高涉事企业违法违规的社会和经济成本。
(二)构建以防指为统领,成员单位“照单履职”的防汛防台格局。
一是学深悟透底线思维,持续深化完善“1833”联合指挥体系。严格落实“三个提级”“三个提前”“三个必须”工作要求,做好全年度防汛防台抗旱抗寒各项相关工作,及时防范,科学预警,全力做好上传下达,下情上报工作。二是组织全县各相关部门开展汛前安全隐患大排查,督促整改,确保安全度汛,及时指导督促各乡镇、村对防汛物资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应急时刻拿得出用得上。三是组织全县防汛防台应急预案修编和防汛防台应急演练。用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编制完善防汛要素图,进一步巩固防汛防台基层标准化创建成果。
(三)构建森防指为统领,各乡镇为同步推进的森林防灭火格局。
一是全面开展森林防灭火规范化乡镇创建。巩固试点乡镇创建成果,依据乡镇规范化建设标准,对照查漏补缺,形成试点成果,计划年初召开乡镇规范化建设动员部署会,全面开展乡镇规范化建设。计划上半年完成7个乡镇创建任务,其余6个乡镇将于年底完成。二是联防联控抓好火源管控。在重要时期和节点,组织会商研判,及时做好预警提示,严格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各部门通力协作,加大宣传督察力度,确保看住重点人,管住重点区域。坚决制止林区烧荒、烧田埂等野外用火行为,对野外违规违法用火行为,依法严厉追究火灾肇事者责任。三是继续强化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全县森林消防大比武、森林防灭火技能培训,督促乡镇森林消防队伍每月组织开展实战化演练,每月开展一次不确定具体时间、地点的实战拉练。同时,按照规范化建设要求配齐队伍装备,提升全县各基层森防队伍的以水灭火能力、实战化水平,增强我县森林消防队伍应对森林火灾的处置水平。
(四)构建以县级综合救援队伍为中心,基层和社会队伍为补充的应急救援体系。
一是以应急救援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提高各类应急队伍能力。积极整合民防、山地、红十字等各类社会应急救援力量,逐步构建以消防综合应急队伍为骨干力量,以社会应急救援队、企业和志愿者队伍为辅助力量的应急救援体系。加快推进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的防范防治、应急救援、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和能力提高。加强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机制。完善突发事件分级、预防、应急准备、监测预警、信息发布等制度,及时制定、熟悉、演练覆盖各行业领域的应急预案。二是建立应急救援装备建设和经费保障机制,加大社会救援力量培育扶持力度。在应急装备购置上坚持“轻重缓急”原则,分期、分批保证到位。对纳入县级社会应急力量的社会救援队伍予以资金扶持,逐渐加大装备购置、人员培训、技能比武、应急演练、出警施救等基本经费投入,并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按照“培育、发展、规范、提高”的工作目标,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社会应急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会救援力量的积极作用。三是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培训演练。积极开展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演练,将政府培训和社会培训相结合,分级分类开展培训,要保证每年至少一次培训机会,并定期进行考核,对各救援队进行的社会培训在取得良好效果的情况下给予资金上的补助和奖励。
(五)构建以乡镇应急消防管理中心提升为基础,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推进乡镇应急管理中心与“141”治理体系相融合,从“县、乡、村”三个层级,通过“王”字型运行机制来实现县乡村三级体系高效联动,突出条抓块统、块抓条保,全面落实基层应急管理治理体系建设。相关部门扛起条线责任,确保高效协同,真正为基层赋能增效,推动工作落地闭环。属地乡镇街道扛起主体责任,加大统筹力度,切实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联系群众优势等转化为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的治理效能。构建县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权力下放”,乡级“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属地统领,综合考核”;村级“深耕网格、做实网格,一长三员、四力共用”应急管理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