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27002606428D/2023-60778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科技局 | 生成日期: | 2023-06-26 |
一、“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来取得的成效
二十年来,磐安县认真贯彻落实“八八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产学研合作,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创新指数居全省第44位、全市第2位。
(一)创新主体培育量质齐升。围绕中医药、塑料制品、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积极培育各类创新主体: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无到有,2022年底达到63家,每千家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全市第四;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从2003年的1家增加到2022年底的217家,每千家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全市第三;新型企业研发机构从无到有,2022年底省市级企业研发机构达到95家,建立了首家省级企业重点研究院——浙江省鹏孚隆特种聚合物材料重点企业研究院,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全市第1位。随着创新主体的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也由2010年的13.39%提高到2022年底的66.91%。
(二)创新平台建设亮点纷呈。 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扎实推动创新平台建设,服务小微企业、创业者创新发展。中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被列入省级创建名单,建成全国首个中药材及饮片加工“共享车间”,2020、2021年度绩效评价连续全省优秀,中药材特色农业科技园区被列入省级创建名单,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成功创建国家级高山台地食用菌星创天地和省级林下食用菌星创天地,帮助农民无本创业,培育创业主体53个。培育金磐数字经济园、脉链产业数字园被认定为省级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分别实现“零的突破”,比特数字经济产业园被认定为市级科技孵化器,金磐园创工场创业孵化园、青创园被认定为市级众创空间,年在孵企业150余家。
(三)科技创新合作深度融合。自2002年6月启动浙江网上技术市场磐安分市场以来,引导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到目前累计与67家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与18家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建科研院所磐安分院分所8家。2020年开始,启动难题征集、发布、揭榜、攻关2.0版建设,到目前共发布榜单248项,吸引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揭榜攻关,2022年技术交易额7.48亿元,完成率236%,居全市第1位。积极融入G60科创走廊,不断加强与沪苏皖的技术合作,2022年与沪苏皖的技术交易额3.68亿元,占全县技术交易额的50%。
(四)科技难题攻关取得突破。2003年以来,共实施县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700多项,其中省级以上重点研发项目136项,攻克了一大批技术难题,研发了粒径 10微米以下的聚醚酮树脂超细粉;掌握了出口鲜香菇长远运输保鲜关键技术,香菇保鲜期从25天延长到32天,成品率从50%提高到95%;选育出通过国家实质审查的植物新品种“磐大榧”“磐月榧”“玉山果榧”3个。特别是先后二轮实施了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中药材专项,构建了中药材技术集成和创新平台,培育了中药材种植业和加工业两大产业体系,建立健全了中药材信息、技术、质量检测等三大服务体系,为中药材成为全县第一大农业特色产业,中医药产业成为全县最具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五)科技特派员工作独具特色。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工作者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号召,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因地制宜地探索科技扶贫创新长效机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技特派员+专业合作社+农户、科技特派员+样板基地+贫困户、科技特派员+流通+农户、法人科技特派员+基地+农户、创业科技特派员+基地+农户、企业科技特派员+企业+基地”六种运行模式,完善了“产业联动服务、5+1项目申报程序、实名报账制经费管理”三项工作制度,实践了“外聘企业科技特派员、选聘创业型科技特派员”两项创新举措,首创了“磐安县科技特派员工作奖励基金”专项管理政策。二十年来,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283人次,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327项,建立核心样板基地10个, 建立示范基地4000多亩,引进新品种、新技术300余项,直接带动农户6000多户,累计荣获“全国先进”荣誉2次,“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荣誉5次。2023年,我县科技特派员工作获省科技厅党组书记佟桂莉批示肯定,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已进入公示阶段,相关做法和经验入选省委办公厅《政策瞭望》杂志,并将在省委“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科技特派员工作总结大会上介绍磐安做法。
二、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1.科创平台取得进展。确定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对象——金磐数字经济园、确定了省级众创空间培育对象——青创园,有望实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零突破。加快省级中药材特色农业园区建设,会同浙江农林大学共建中药创新发展研究院实验室、县昭明本草研究院,集聚专家学生10人,实施“黄精优良种质快繁与高值化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省重点研发项目,开发黄精新产品4个。
2.研发水平明显提升。通过加强培训指导服务、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1-5月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1.53亿元,占营业收比重3.84%,居全市第1位;新认定市级研发中心18家,确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培育对象4家,推荐申报省“双尖”“双领”科技攻关需求6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7项,下达县级科技计划项目20项。
3.科技企业不断壮大。新推荐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完成率93.3%,居全市第1位;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3家,完成率82.5%,居全市第2位。科技企业不断壮大,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1-5月,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63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3.5%,居全市第3位。
4.成果转化成效明显。组织14家企业参加首届国际科技开放合作大会(浙江),先后举办了磐安县科技赋能促共富-高分子材料科技成果对接会、中医药健康科技成果对接会,达成合作意向17项,1-5月技术交易额5.66亿元,年度完成率和占GDP的比重均居全市第一位。
5.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将党政领导科技进步考核、市336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任务细化成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等10项指标,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乡镇(街道),并开展每月进展情况通报,共下发通报3期。同时和督考办进行了对接,要求将科技创新考核权重达到6%以上。县财政安排科技政策奖励资金2500万元,同比增长56.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整体乏力。到目前,今年新入库项目只有4项,新备案的项目也较少,截至目前只有10项;投资进度相对滞后,1-6月份,投资额超2000万元的项目只有4项,投资额1000万元以下的有28项;大项目带动不明显,万影达、浙中影创城、春光橡塑、威邦科技等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强度大幅减少。
2.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不甚理想。1-5月,67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产值下降的有41家,占61.2%;1-5月,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2.11%。
3.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占比偏少。总体上,我县企业还是以传统产业为主,现有175家规上工业企业中,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只有67家,占比只有38.3%。
4.科技企业培育挖掘潜力有限。通过多年来的培育申报,可培育的企业不多。
5.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能力偏弱。对标省“315”、市“336”科技创新体系,我县属于科技创新战略领域的企业少,并且企业实力偏弱,缺乏高能级的科研发平台,科研攻关能力弱。到目前,还没有筛选到合适的企业申报省“双尖”“双领”项目。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县科技局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紧扣深入践行“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大力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突出重点,迎难而上,立足长远,狠抓落实,争取考核排名进位,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高技投资项目储备和跟踪。会同相关部门继续加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招引力度,并加强备案环节的指导,在项目赋码阶段提前介入,做到应备尽备、能备尽备。同时,加强与项目业主的对接,对10项已经备案的项目,督促其加快建设,尽快入库,形成有效投资;督促先迈大健康和威邦机电等项目加快投资进度,努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二)加强研发投入惠企政策宣传落实。加强新一轮科技政策对研发投入正反两方面激励机制的宣传,引导、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申报实施省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30项、市科技计划项目6项以上。同时,要点对点指导企业,特别是指导威邦集团、鹏孚隆科技、春光科技等10家重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三)加强各类科技型企业帮扶培育。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既增加研发投入,又扩大高新产业规模。同时,对9家规下工业企业的国家高企,加强服务指导,引导其做大做强,争取上规;对产值下滑的科技企业,切实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努力实现止跌回升。
(四)加强高能级科创平台指导培育。要对照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众创空间申报条件,帮助金磐数字经济园、青创园补齐短板,争取申报成功。
(五)加强省重点研发项目申报排摸。要排队挑长,指导威邦机电、和勤通讯、外贸药业、一方制药、中药创新发展研究院加强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找准突破点,积极申报省“双尖”“双领”项目。
2023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