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金辉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无硫加工基地,4台全自动烘干机有序运转,10余名工人忙着清洗、切片、筛选,车间里弥漫着浓郁的药香。
“4台烘干机24小时运转,每天能加工贝母5吨。”合作社负责人陈金辉介绍,目前采用机器烘干、加工浙贝母已成常态,但10多年前,“硫磺熏蒸+马路暴晒”是大多数药农烘干浙贝母的不二选择。“那时候,每到贝母采收旺季,马路上弥漫着硫磺味,就像过年时放完鞭炮后的那股味道。”
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2012年开始,我县持续开展中药材禁硫行动。随着宣传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药农和中药材经营户意识到无硫加工的必要性,无硫加工中药材逐渐被大家认可。
“硫磺熏蒸,会导致中药材二氧化硫含量超标。无硫加工不仅方便,而且温度统一,品质更好。”得知金辉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的无硫加工基地开始正常加工,药农羊塘珠第一时间把自家的贝母送过来。她说,无硫加工的贝母销路更好。
目前,我县中药材规范化无硫加工基地已达11家,每天能处理近200吨鲜贝母(片),不仅满足本县所需,还能辐射服务周边的仙居、缙云、东阳、永康、宁波海曙等浙贝母产地。
关硫磺熏蒸之“门”,开无硫加工之“窗”。县中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加大无硫加工宣传力度,持续开展禁止硫磺熏蒸中药材专项整治行动,对使用硫磺违规熏蒸中药材行为实行“零容忍”,确保我县中药材加工标准化、高质量。
融媒记者 黄莉萍 编辑:卢跃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