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科技特派员制度在磐安实施20年来,特派员们行走在田间地头,以帮农民增收为目标,将自己的科研成果送入千家万户,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用科技的力量推动磐安高质量发展。为了宣传科技特派员为磐安作出的突出贡献,县科技局、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开设“科技促共富·特派员在行动”栏目,今推出首篇,敬请关注。
人物名片:斯金平,磐安县铁皮石斛黄精产业团队科技特派员首席专家,浙江农林大学省级现代粮食产业学院院长,铁皮石斛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链首席专家、黄精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理事长,2019年获国家科技部通报表彰。
前不久,来自浙江农林大学的8名老师、10名学生入驻江南药镇的浙江农林大学磐安共富学院,携手县中药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共同研发多个中药材项目。
2013年,斯金平教授和磐安结缘,10余年时间里,他带领团队发展壮大磐安的铁皮石斛、黄精产业,不断推动磐安中药材产业化发展。2022年药博会期间,在斯金平的促成下,浙江农林大学磐安共富学院顺利成立,成为我县中药材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共富学院采取“1030”模式,即由浙江农林大学10名老师、30 名学生,共同参与磐安中药材等5个产业的10大项目,主要聚焦磐安铁皮石斛、黄精产业的发展,带领团队为百亿级黄精、石斛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帮助。”斯金平介绍,共富学院依托浙江农林大学的师资力量,由政府、企业出题,师生特派员团队来解题,针对性、近距离地为我县石斛、黄精产业发展服务。
斯金平一直专注研究石斛,经过数年努力,他开发了活树附生原生态栽培技术,并开始向农户推广。“要让普通农民种得起、养得活。”斯金平坦言。
2013年,斯金平团队派驻磐安时,我县石斛产业才刚刚起步,种植技术、种苗组培等方面都相对落后。派驻第一年,他免费向我县农户提供价值3万元的原木,还引进操作更简单、培养时间更短的培养基,让农户在树上寄生栽培铁皮石斛,农户的石斛种苗成活率从50%增长至90%以上。经过试种、组培后,农户普遍反映,仿野生栽培出来的石斛品质得到提升、甜度更高,还能充分利用空间。渐渐地,农户种植积极性提高,不断向斯金平请教难题,这株“仙草”“种”到了农户的心坎上
越来越多的农户靠种植石斛鼓了“钱袋子”,但斯金平团队的科技助农并未止步。2016年,斯金平开始瞄准黄精市场,带领团队揭榜挂帅磐安百亿级黄精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制定《磐安百亿级黄精产业发展规划》《磐安黄精栽培技术规范》《国家林草局黄精经济林体系标准》,完成多花黄精种苗组培工厂化生产技术开发,建立黄精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研究院,逐步解决黄精产业缺少科技和发展规划等“卡脖子”难题,为我县黄精产业高速发展奠定基础。
“种植并不难,如何充分发挥磐安药材市场潜力,巧妙地利用三产带动一产发展,这个是关键。”斯金平团队始终坚持“三产带动二产、二产促进一产”的产业化发展理念,积极帮助我县企业研发黄精产品。斯金平还协助我县创建“中国黄精之乡”,打响了黄精品牌。如今,黄精产业发展势头很好,市场交易额超过1亿元。
10年间,斯金平团队的科技特派员服务在不断深入,他连续多次获得磐安县科技特派员突出贡献奖。在斯金平看来,这是一种激励与鞭策,他将一直坚持着“扎根大地,去田间地头实现科研抱负”的人生信条,帮助更多人走上“共富”路。
融媒记者 马聿晖 编辑:卢跃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