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3307277251174000/2023-54852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通知 |
文件字号: | 磐文广旅体〔2023〕17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文机关: | 磐安县文广旅体局 | 成文日期: | 2023-03-17 |
统一编号: | 有效性: |
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自2022年11月底以来,我市连续发生三起民居类文物建筑 火灾事故,造成文物毁损,全市文物安全形势非常严峻。这三起 火灾事故暴露出部分文保单位消防安全基层基础不扎实、安全检 查不到位、隐患整治不彻底等问题。各乡镇街道要深刻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立即采取有力措施,及时消除文物安全隐患和问题,确保文物消防安全形势稳定。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事故基本情况
2022年11月30日21时,义乌市赤岸镇上八石村永吉堂发 生火灾,该建筑为市级文保单位,过火面积约300平方米,起火
原因为电气线路故障,文物建筑基本烧毁。2022年12月23日23时,义乌市苏溪镇新乐村新乐三十六 间发生火灾,该建筑为文保点,过火面积约1040平方米,起火原因不能排除电气线路故障引发火灾,文物建筑基本烧毁。
2023年2月27日5时,东阳市画水镇旭光村鸣善堂发生火灾,该建筑为三普登录点,过火面积约400平方米,火灾原因正在调查中,文物建筑基本烧毁。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督检查不到位。属地乡镇(街道)、村等工作人员开展日常巡查检查不多,检查中也存在盲区,未能及时发现文保 单位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和问题,导致文物建筑消防安全问题未能得到及时整改。
(二)安全基础不扎实。文物建筑尤其是民居类文物不同程度存在堆积易燃易爆物品、违规使用取暖电器的现象,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不符合相关设计规范,电线线路老化、私搭乱接现象严重,生产生活用火区域未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未采取相应防火隔断措施,存在严重消防安全隐患。
(三)应急处置不迅速。这三起火灾事故发生后,导致三处建筑本体基本烧毁,反映出基层应急预案演练不到位、应急处置能力不足、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所在乡镇(街道)、村未能在第一时间迅速果断组织应急力量开展施救,扑灭初期火情,导致火灾事故损失扩大。
(四)信息报送不合规。义乌市发生两起文物火灾事故后, 未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及时上报事故信息,省文物局倒查时才得知相关情况;东阳市三普登录点鸣善堂发生火灾后,也未及时上报相关信息,反映出还存在信息报送渠道不畅、反应迟缓、制度不落实等问题,导致工作被动,影响事故处置工作。
三 、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全面压实安全责任。各乡镇(街道)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把文物安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压紧压实文物安全政府主体责任、产权人(管理使用人)直接责任。建立健全文物安全工作机制,邀请消防安全专业机构找准文保单位突出风险隐患,对相关责任人员集中开展消防安全提醒,督查履行消防安全直接责任,严格用火用电管理,加强防火巡查检查,及时维护保养消防设施设备。
(二)强化安全警示教育。各乡镇(街道)要对辖区内的各级文保单位、文保点、三普登录点开展一次书面安全提醒,强化文物消防安全警示教育,切实提升文物安全责任意识。要举一反三,深刻汲取事故教训,督促规范安全管理,提升安全风险防范能力,杜绝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三)扎实开展隐患排查。各乡镇(街道)要组织开展文 物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回头看”行动,对辖区内文保单位开展一次全面检查,重点整治违规动火作业、私拉乱接电气线路、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等隐患和问题;加强重大活动期间巡逻看护,对烧纸、燃香等明火行为严加管理,确保人离火灭,保障人员疏散和消防通道畅通;对紧邻文保单位的建筑物、构筑物要摸清消防安全状况,防止起火危及文保单位安全。对发现的火灾隐患,列出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跟踪督办、限时整改;对整改难度较大的火灾隐患,可以提请县安委办挂牌督办。
(四)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各乡镇(街道)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文保单位有关人员开展消防安全培训,重点讲授文物消 防安全责任、常见火灾风险隐患、检查整改方法和火灾应急处置 措施,提升文物消防安全管理能力和从业人员消防安全素质。要结合实际建立消防队伍和微型消防站,配齐必要装备器材,加强日常训练演练,及时发现整改水源不足、技能不高、联动不畅等问题,提升快速响应集结、协同补救火灾的能力,切实防范火灾事故的发生。
(五)严格信息报送工作。各乡镇(街道)要严格按照《浙 江省文物局文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报送突发事件信 息,初报应在获悉突发事件发生时就立即报告简要情况;续报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结报应在1个月内将详细的处置情况上报,坚决杜绝瞒报、延报、误报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