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好,陈主任,凌晨3点已平安到家。这次真的太谢谢您了!”“合理休息,促进康复,预防发作。”微信那头连声道谢的是远在山东的患者王先生,微信这头不厌其烦、细心叮嘱的是县人民医院急症重症医学中心主任陈健良。一次特殊的医疗救治经历,牵起了医生和患者相隔千里的挂念。
王先生如今已经能自如行走,轻松说话,就在十天前,身在异乡的他曾一只脚踏入了“鬼门关”。我县人民医院为他及时实施ECMO(体外膜肺氧合)救治,让他重获新生。
2月24日晚,山东梁山的王先生出差途经我县时突发哮喘,使用了自带的平喘吸入剂后,效果甚微,呼吸窘迫,说话困难,家属连忙拨打120,将他送往我县人民医院抢救。患者到院时已经没有了呼吸音,神志不清无法交谈,急诊重症医学中心立马组织多学科救治。一系列紧急施救措施后,王先生的病情仍不断恶化。
“是危重症哮喘静默肺,马上联系家属,需要启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救治技术。”得到家属允许后,陈健良带领ECMO团队立即对王先生开展VV-ECMO救治。以往该项技术都是由省、市专家现场指导开展,此次上机运行撤机完全由县人民医院ECMO团队独立完成。
物品准备、血管评估、管路预冲、ECMO置管……在超声引导下,陈健良等人以最快速度为患者实施了经皮穿刺置管术等一系列操作,建立起VV模式ECMO体外循环。
“不能放松,继续监测。”因该技术创伤大,患者极易感染,医护人员不敢放松警惕,24小时不间断进行ECMO运行管理,同时实时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参数。在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四天四夜的努力下,2月28日,王先生病情好转,顺利撤离ECMO;3月1日,脱离呼吸机;3月2日转至普通病房;3月6日,顺利出院。
据了解,体外膜肺氧合,缩写ECMO,是一种医疗急救技术,被称为 “体外生命支持系统”,是重症医学目前最复杂、最顶尖的生命支持技术,对医务人员具有极高的技术要求。县人民医院此次独立开展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标志着我县急危重症救治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融媒记者 黄莉萍 编辑:陈紫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