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27755911515G/2023-53749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冷水镇 | 生成日期: | 2023-02-08 |
2022年,冷水镇紧紧围绕开局“十四五”、全面开启与全省同步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要求,对照县委、县政府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扛旗争先,加压奋进,瞄准赛道,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2022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聚焦“稳字当头”,推动工业赋能
1.经济指标难中求进。受俄乌战争对原材料运输和外贸出口的影响,截至11月,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0876万元,同比下降14%,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1291万元,同比增长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222万元,同比下降17%,高新技术产业投资3004万元,同比增长468%,固定资产投资6218万元,同比增长208%,其中制造业投资5786万元,同比增长311%,引进内资完成6936万元,市外制造业到位资金3065万元。
2.招商引资落地开花。紧密对接招商讯息,全年累计开展招商引资活动23次,对接洽谈工业项目18个,新签约项目4个,投资1.2亿元的武义佰旺工贸有限公司已进行拟供地区块土地平整,投资3.2万元的国能能源有限公司和投资1.5亿元的中钛军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已签约投资协议,计划投产。
3.要素资源持续破冰。完成闲置低效用地处置45亩,成功协调处置创能休闲公司和壶镇药包厂厂房,引进新项目新业主,完成5家亩均税收8万元以下工业企业整改,其中钻高、绿金、元升等3家企业实现亩均税收8万元以上,志华工贸和壶镇两家完成腾笼换鸟。新争取土地指标83亩,拓展朱坞坑工业平台空间。工业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面完成朱坞坑工业区至42省道连接线工程路基工程和康平桥建设。
(二)聚焦“创新共建”,推动融合共富
1.百镇共建走深走实。结合“百镇共建强基”活动,与永康市芝英镇达成结对,围绕双方产业优势和发展需求,制定了《永康市芝英镇与磐安县冷水镇“共建强基”行动方案》。今年以来,双方已达成村级集体经济统筹项目1个,到位共建专项资金50万元,联合招商项目正式奠基,完成基层治理与“扛旗强基”示范建设交流3次,文化走亲3次,建立农产品产销合作平台1个,为我镇的甜玉米、高山西瓜等农产品成功打开了永康市场;成立“百镇共建共富来料加工点”2家,“代言人”陶新花被人民日报、新蓝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带动200多人实现增收。
2.商会助力共建共享。开展政银商携手共助冷水“一会一镇促共富”暨药材贷推广活动,冷水商会与虬里村结对并捐资助力旅游发展,永康商会在冷水设立礼品行业外加工服务点,成都商会、中药材商会发布中药材采购订单,稳定农村收入来源,建设银行磐安支行为冷水镇党委和部分药农授信并发放贷款114万元,实现共建共享。
3.农旅融合助民增收。常态化举办朱山古村灯光秀活动,3月中旬在火车南站千亩油菜花海举办冷水踏春季活动,吸引周边数万人次观光游览,带动土特产销售60余万元。深化“赛事+”模式,举办“跃动花海”气排球赛、“醉美冷水”摄影比赛等赛事活动,带动农家乐增收。集便民服务、游客接待、文化休闲等为一体的小镇客厅,融入中药文化、药染技艺、土特产品等元素,融合火车南站站前广场向日葵花海,推出特色“花游”路线,吸引更多游客、客商来冷水考察投资旅游。
(三)聚焦“城镇品质”,推动乡村振兴
1.美丽城镇稳步创建。充分发挥镇干部、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等各层次、各方面力量,奏响迎检冲刺集结号,对照创建“五个美”和“十个一”等要求,投入2300余万元,完成硬化路面、生态绿道等系列项目,集镇面貌焕然一新、功能设施更加完善。
2.五水共治巩固提升。扎实开展“污水零直排区”样板镇建设专项行动,严格对照验收标准,对辖区范围进行地毯式的摸排,累计发现并整改问题132个,智能化、下沉式窨井盖,污水清扫井,防坠网等设计获省市县领导一致认可,成功创建全县唯一“污水零直排区”省级样板镇。
3.美丽乡村持续推进。在县委县政府全力支持下,正式启动久拖近二十年的泗岩村异地搬迁工作,针对全镇“拆而未安”、C、D级危房户推出共富新村搬迁安置方案,自10月2日开始,从零开始,完成政策制定、村庄规划、土地征收、农户报名、限额认定、旧房评估等一系列工作,目前已完成两期屋基投标安置274户、472间,创造了农房安置的“冷水速度”。持续开展“拆而未安”攻坚行动,小章村完成两批安置屋基83户142间,西英村完成屋基安置35间。
(四)聚焦“基层治理”,推动整改销号
1.抓紧抓实除险保安。深入开展“除险保安”百日攻坚专项行动,通过重点人员再核查、安全生产重点查、疫情防控守底线,确保“全面安全、全域安全、全程安全、全量安全”。三季度以来,累计管控吸毒前科、涉邪等重点人员45个,排查发现并整改沿街商铺、企业问题隐患287个。
2.从严把控问题清单。按照“七张问题清单要求”,主动发现问题55个(环保类问题5个,巡察整改类50个)。截至目前,我镇“七张问题清单”清单库牵头整改省级问题1个,市级问题2个,县级问题6个,其中2个市级问题已完成销号整改,市级问题销号率100%,6个县级问题已销号办结5个,1个已完成措施上报及进展反馈,县级问题销号率83.3%。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我镇将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奋斗目标,综合考虑当前面临的形势和现实基础,按照我镇新老城区同城化首要辐射带的目标定位,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扛起责任,奋发有为,争当磐安打造共同富裕山区样板县排头兵。
(一)兴实体、拓平台,加快延长增收链条
1.抓好经济发展。2023年力争培育“小升规”企业2家以上(分别为中钛军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和丰达凯莱工贸有限公司),完成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财政收入增长5%。
2.推进企业投产。推动久兴、奔宝、绿金三家企业尽快完成机器调试,正式开工投产。完成武义佰旺工贸投资的年产20万只智能清洁机器人生产线项目挂牌,尽快落地建设,显现投资数据。
3.建强工业平台。继续推进朱坞坑区块场地平整开发,解决“卡脖子”问题化,引进新业主,打造小微园中园,建设集生产、餐饮、娱乐、购物为一体的吉成产业园,持续推动产业集聚。加大低效企业改造提升力度,盘活闲置用地,确保全年盘活低效用地40亩。提高金台铁路站场开发能级,奋力打造我镇经济桥头堡。
(二)美环境、亮底色,大力建设美丽乡村
1.持续推动村庄面貌提升。分类实施,全域推进,加快推进小章村、潘潭村、西英村等村新农村建设,计划完成屋基安置220余间,有效解决“拆而未安”难题;以小章村、潘潭村、庄头为试点,开展垃圾分类示范村建设,推进两定四分全覆盖。
2.持续推进“共富新村”创建。巩固2022年共富新村项目安置成果,加快推进共富新村土地平整、挡土墙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已安置的472间屋基尽快投入建设,同时针对C、D级危房户继续开展共富新村第三期屋基安置,让群众尽早实现“安居梦”。
3.持续开展好溪流域整治。投资350万元开展好溪潘潭段、白岩段、朱山段,灵溪小章段、西英段防洪堤和堰坝建设;投资500万元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进一步恢复健康水体生态。
4.持续巩固美丽城镇成果。以“小镇客厅”为载体,全力打造集书吧、中药文化馆、蚕桑文化馆、药染文化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为一体的游客接待中心,提升老公社的开发能级。
(三)惠民生、补短板,全域提升配套项目
1.完善交通路网体系建设。实施42省道、冷沙线冷水段亮化工程,完成219省道至朱坞坑区块连接线拓宽改造;延伸建设好溪绿道,完成朱山桥到白岩(大溪)段绿道建设,着力打造内畅外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均等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确保好溪幼儿园迁建项目无障碍施工。深入建设健康冷水,完成冷水卫生院迁建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盘活商贸用地,巩固美丽城镇创建成果,精心设计打造“江堤壹号”高级宾馆酒店。
3.加快推进工业区块修整。深化“三服务”,完善朱坞坑工业区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朱坞坑工业区块土地平整,完成该区块到污水泵站道路的排水排污工作;实施低污染建设工程,对接华润集团,完成天然气门站及管道建设。
(四)强创新、促合作,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发展
1.创新打造文旅项目。聚焦“体、旅、养”三大产业,有机融合、创新探索,利用云水谣农庄、虬里天然泳池、白岩央塘山、朱山古村落等旅游资源,对接新业主完成云水谣高空乐园、虬里水上世界、“七彩八味谷”军事基地、朱山美食古村、央塘山飞行基地、泉下贩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打造集“避暑、研学、影视、户外、养生”等一体的旅游康养基地。
2.积极举办文旅活动。依托小章气排球馆、虬里天然泳池、等特色场馆资源,积极谋划举办全国职工气排球锦标赛、嬉水节、芍药花节、油菜花节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节庆活动3-4场,用自媒体和短视频吸引人气,用特色活动聚集活力。
3.全力打造农业品牌。谋划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实施消费助农计划,推进冷水土索面、铁皮石斛、桑葚、黄精果等冷水好物走进千家万户,通过延伸农产品产业链,实施品牌化战略,拓宽销售渠道,探索“农户(基地)+合作社+企业+市场”模式。
(五)严考核、转作风,全面改善社会风气
1.从严把控内部管理。健全镇干部上下班、请销假等管理机制,加大内部资金管理和审计、工作督查力度,在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资金上严格把关,贯彻民主集中制,做到政策公正公平、信息透明公开,确保干部作风务实高效。
2.持续深化整治立规。定期实施开展“红旗赛”“评议制”“揭榜挂帅”,形成你追我赶氛围,同时采取主题攻坚、问题交办、考核排名、跟踪督查等多种形式,以责任加压倒逼作风转变,限时抓好整改,打造一支拥有“扛旗争先创一流、崛起浙中显担当”干事创业状态的冷水铁军。
3.全面改善社会风气。落实各线资源,完善“山城管事”建设,健全治理体系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提升应对各类风险挑战能力水平;深入挖掘我镇道德模范、先进个人典型,弘扬社会正能量,扭转不良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