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县政府部门 > 中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 规划计划

2022年度工作总结和2023年度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 2023-02-08 10:39 来源: 县中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浏览次数:
分享:


2022年度工作总结和2023年度工作思路

中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2022年,县中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共同富裕,持续深化数字化改革,系统推进技术创新,统筹协调项目建设,不断凝炼典型经验,工作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2022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7.5万亩,产量2.17万吨,实现产值7.35亿元。

一、2022年工作情况

(一)特色亮点方面

1. “浙中药监管服务应用入选全省数字经济系统第一批优秀地方特色应用、优秀制度成果;中药产业大脑入选全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信用筑基数字赋能推动磐安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入选2022年度信用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十大优秀案例。

2. 成功举办2022浙江省中药材博览会,组委会一半力量由产业中心组成。活动规格很高,共邀请上级领导、嘉宾、来宾共计1400余名,其中厅级及以上领导13名,院士3名(其中2名由中心出面邀请并全程做好陪同),全国知名企业代表100余名,各类专家、行业领军人才100余名,尤其在开幕式上3名院士致辞,主论坛2名院士作主旨报告,尚属首次。药博会联合新华网首次打造了8.5小时超长直播,同步在新华网等20多个省级网页和30多家中央、省、市媒体播出,累计收看超过2000万人次,共计刊播宣传报道260余篇,实现了全网点击量破亿。线上药博线下活动首次融合开展,线上共有48家知名药企、老字号企业参展,产品139款;线上药博共发布报道39篇,直播7场,访问量(PV102630,访客数(UV6842人次,访问IP6308个,线上访客来自全国24个省份;线上发放美食节消费券7.4万元,带动消费超25万元。

(二)具体工作开展

1.统筹项目建设。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通过省级评定验收;顺利完成中药材特色农业科技园区、中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省级重点项目验收;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项目7个大项32个子项目已全部完成,累计共投入资金2.4亿元,按目标要求完成争取省级资金8000万元,已做好验收准备;扎实开展道地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累计投资5000余万元,补助项目资金1200万元。

2.夯实产业基础。扎实开展种质资源圃、磐安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产地初加工提升建设等项目实施。开展中药材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建成元胡、白术、杭白芍等道地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14个,在新渥、冷水、仁川等中药材种植核心区完成8800亩浙贝母绿色发展示范基地建设,推广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等生态种植技术,实现中药材生产种植减肥减药,开展方正珍稀药材仿野生种植基地提升工程。完善 “三共享、三统一管理体系,新增共享加工点3个,共有加工点17个,累计加工浙贝母、元胡等新鲜中药材近9300余吨,发放三统一编织袋17300余只。全面开展《磐安县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制订完善。

3.推进技术创新。揭榜挂帅的5个项目通过中期验收,企业和院校合作开发的如黄精熬夜茶等共10余款产品在研发中;开展中药材标准制定,“磐安浙贝母”获得全县首张品字标“浙江农产”授权证书;“磐安浙贝母”品字标团体标准获省品牌建设联合会立项支持;白术、延胡索两个省地方标准修订通过省市场监管局立项评估,启动修订工作。玄参DUS指南编制、浙产道地药材优质优价体系构建与示范推广、黄精优良种质快繁与高值化应用关键技术研究、“浙八味”白术和玄参道地性和规范化种植示范研究、省十四五中药材(白术、白芷)品种选育等高水平项目扎实开展,为进一步推进浙产道地药材优质优价体系建设和特色药材单品突破打下基础。

4.做好产业宣传。磐安中药产业发展相关工作获得肯定,相关工作经验在各大媒体、省市刊物上发表。我的数字化改革故事栏目报道《中国药材之乡磐安:数字化牌的中药材更道地》、《浙江信息》刊发《磐安县实施种加销全链条管理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浙江日报头版报道《数字大脑赋能磐安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种在地里长在云上》等等。开展中药材禁止硫磺熏蒸专项行动,打击滥用硫磺熏蒸中药材行为,打响中药材绿色品牌。全面展示我县中药产业发展成就,提升磐安中药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项目进展不快。部分项目还存在进度不快,资金拨付不及时,项目进度跟不上年初目标等情况。如年初新增黄精等林药种植面积2000亩以上的种植任务 完成困难。

二是成果利用率不高。中药产业大脑虽然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获得了很多荣誉,但在推进市场侧运营这块进展还不够快。

三是产业融合度不够。药材产业技术含量低,竞争性弱,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还未解决。中药材与休闲旅游、健康、养老、养生、文化、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融合度低。

三、2023年度工作思路

2023年,中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要求,抢抓政策机遇,明确目标定位,理清工作重点,不断推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力争全县中药产业产值70亿元,其中中药材种植面积8万亩(主要增加县外种植和林药种植面积),产量2.2万吨,实现产值7.4亿元;中药生产企业产值7亿元;三产交易额56亿元(线上交易平台真正启用形成新的增长点)。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做好康养、研学线路谋划。利用好本次药博会成果,共同参与王琦院士中医药治未病研究院、九体博览馆、互联网医院、中央药房等项目的谋划和推进,借势王琦院士知名度做好康养旅游文章;开展好职教中心数字化产学研示范园建设项目的完善提升工作,结合浙八味特产市场、养生博览馆、国际传统医药博览馆,谋划争取省级中医药知识研学游项目落实。

2.做实中药产业大脑文章。一是整合资源,加快中药产业大脑运营公司的成立。要厘清中药产业数字化运营管理公司难以成立的“卡脖子”难点,抓住中资医疗、固生堂、浙农集团有意开展中药产品线上交易、优质中药产品特供、中药饮片带量采购的意愿,把握好国广公司资源整合的能力优势,做好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各意向单位的沟通和交流,早日促成中药产业大脑运营公司成立,开展中药全产业链线上交易的探索实践。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充实产业大脑数据。按设计方向落实各个版块数据内容,特别是追溯(优质优价体系)、贷款、保险、项目申报、农资领取等中心牵头落实。三是要开展县内示范基地、县外大户的数据与省或更高层次采购平台有效对接尝试。

3.充分争取项目保障。一是抓住区域协调项目资金争取机遇,加快厘清在建及拟建项目清单,做好项目和业主情况排摸,提出项目建设计划,联合县财政,尽全力向上争取中药项目资金额度占比,项目安排往中药产业倾斜;做好在建项目(道地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推进落实工作。二是紧抓全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的有利契机,加强与省相关厅局沟通对接,争取要素支持或安排试点。

4.项目做精突破创新。一是盯紧省农业农村厅在创建省级“道地药园”、GAP标准基地的要求及下步可能出台的医保政策,挖潜动员我县业主开展道地药园、GAP基地创建。二是谋求与固生堂合作,抓住固生堂开精品方机会,做好优质道地药材产能储备,提前准备对接医疗改革。三是切实做到研究与产业结合,充分发挥新、老合作院校优势,合理安排项目研究,力求研为产服务、产和研同发力,多研发走心产品。四是挖掘传统道地药材价值(如白术、玉竹等),结合研发(浙江农林大学、台州学院等)力量,做道地优质精品。

5.提升公共品牌影响力。举办好2023浙江省中药材博览会,初步考虑减少办会场次和规模、争取更多院士参会、在展示展销和对外宣传上更趋向市场化运营等方向发力,力争让省级药博会影响力更大、效果更好;立足磐五味”“磐安药膳文化内涵扩容与创新,讲好磐五味”“磐安药膳故事,维护好策划好磐五味公众号,开展中药特色产品开发,与文广旅体局商讨FM93关于磐安中药产品的推介,开展本草廉心系列活动,多种形式加大品牌推广力度。

6.做实黄精培育文章。培育1-2家黄精产品生产重点企业,如浙江方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做好院校及科研力量与公司合作对接,重点研发生产黄精类食品、系列茶饮品等多层次、高值化产品;抓住项目资金支持和新一轮政策出台机遇,开展黄精特色街区建设,做好黄精主体入驻街区的招引工作,开展中国黄精之乡申报工作,做好做实黄精产业一二三产文章,努力打造中药产业新增长级。

7.做实稳扩提质工作。稳定道地药材种植面积在7.5万亩左右,扩大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做好中药材质量提升;发展黄精等林药种植基地、继续开展中药材“减肥减药”绿色发展示范,建设万亩中药材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基地;完善质量追溯体系,提升“共享车间”和“共享仓库”服务能力,完善“三共享”管理体系。

        8.做好道地药材品种护开发。以县域药用资源普查为抓手,全面推进全域药用资源普查,启动药用资源本底数据库构建,推进药用资源数据共享以落实浙江省中药材种质资源圃管理和浙江省“十四五”中药材品种选育专项为载体,系统推进白术、白芷、玄参等传统道地药材新优品种选育工作,储备形成2-3个适合我省栽培、品质优良的新品系,为新品种选育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