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绿固本
擦亮生态底色
九月的磐安,青翠山峦连绵起伏,碧水荡漾鹭鸟翩飞,玉带绕城游人如织,处处皆景,充满诗意。
从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生物多样性城市建设试点;从连续4年夺得大禹鼎,到荣获“美丽浙江十大样板地”等荣誉称号……20年来,磐安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道路,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高质量发展中绘就“诗和远方”绿色画卷。
铺陈苍翠底色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徜徉在磐安大地,天朗气清,抬头是醉人的“天空蓝”,四顾是怡人的“生态绿”,城乡间处处是风景:
一片古木,昂然挺立。
走进安文街道东山村黄连坞,连片的香榧古树已是硕果累累,“一树一认养”挂牌保护,“一树一档案”科学管护,500余株香榧古树历经风雨,苍翠如昔。
一道长廊,舒展画卷。
文溪为轴,两岸群山环绕,蜿蜒的山地栈道连通了五大山体公园,“水在绿中、绿在水中、人在画中”的人居环境跃然眼前。
一条清溪,绿意盎然。
樱花公园前的西溪,溪水清澈、碧波荡漾。野钓、游泳、桨板……良好的水质让各项水上赛事活动成为此间“常客”,运动员劈波斩浪、畅游西溪的身姿在这随时可见。
一片林、一道长廊、一条河,铺陈苍翠底色,织就生态美景如画。这是磐安坚守绿水青山的成果。
生态兴则文明兴,打造“生态磐安”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题中之义。20年来,磐安坚定绿色发展路径,围绕“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总要求,不断厚植生态优势,加强环境保护,让磐安的绿水青山变得更美,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更高。
护好“一片林”,让绿色成为磐安发展底色。
“九山半水半分田”是磐安的基本县情。绵延不绝的大山,造就了磐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促成了磐安走出一条生态发展道路。打造古树公园保护“古树”资源、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严控森林火灾、全面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截至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83.68%,林木蓄积量562.6万立方米,森林年生态价值达74.8亿元,县域负氧离子含量平均值3576个/立方厘米,空气质量优良率100%,“万山之国”的美誉度持续提升。
送好“一江水”,让清水甘泉润泽下游百姓。
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让“四江”之源、“四山”之祖的磐安成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浙中江河源头重点生态功能区。守好这里的青山绿水,送下游一江清水,护浙中一方净土,成了磐安人一直扛在肩头的责任担当。磐安按照省市“五水共治”总体部署,深入推进“五水共治”,通过加强涉水源头管控、完善污水治理设施、抓好污染源头治理,聚焦难题明确需求清单,多方协同确保落地生效,县乡联动护水走深走实。如今的磐安,流域水质不断向好,列入考核的各类水质全部达标,省“五水共治”工作考核中四夺“大禹鼎”,在市流域水质考核中连续四年获评第一。
护好“一片天”,让蓝天白云常驻大盘山巅。
2018年,磐安打响“蓝天保卫战”,深入开展在建工程规范化施工监督管理、渣土运输车专项执法、秸秆禁燃专项执法、“散乱污”清理整顿等工作。经过多年攻坚,磐安以优异成绩完成了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PM2.5浓度、PM10浓度、空气优良率等多项指标排名均居全市第一。“磐安空气有点甜”“磐安天空一片蓝”已经成为“生态磐安”的一大特色。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在绿色打底的画卷上,磐安将始终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真正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百姓的民生福祉。
坚持生态富县 践行绿色发展之路
群山之祖、诸水之源,磐安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早在1995年,磐安就向省环保局提出要求列入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2000年3月,磐安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全国首批33个“国家生态示范区”之一。2000年10月,磐安县委、县政府全面总结‘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经验,对县情进行了深入思考,开创性地提出‘生态富县’战略。
“生态富县”战略的提出,喊出了生态的口号,打出了生态的牌子,确立了生态县建设目标,发展理念有了新突破。近年来,磐安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探索生态补偿、资源转化、项目包装等机制,激活绿水青山的价值,推动高端民宿、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美丽经济发展。
从“生态立县”的振臂一呼,到“生态富县”的探索先行。20年来,在“八八战略”指引下,磐安深入实施“生态富县、生态富民”战略,勇当“很高境界的富”的接续奋斗者,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今年上半年,“云伴山依 花样磐安”——2023浙江省第八届森林康养节暨第十届杜鹃花节在磐安县盘峰乡开幕,100余个品种的万亩杜鹃连绵起伏,一批批游客接踵而来。“从2013年首届杜鹃花节开始,每年四五月都会吸引上万游客慕名打卡,人气蒸蒸日上。”农家乐业主李国荣说。
花开四季,花节相融。从2月野樱花一路绽放,到4月杜鹃花海红艳枝头,每逢花期邀游客共赴春风十里,已经是磐安“以节引流”的一张靓丽名片。花与城相映,根与魂相承,生态“颜值”化为经济“产值”,绘就了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共富画卷。
保护万物和谐共生 绘就磐安生态画卷
巍巍群山连绵,盈盈碧水环绕。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山绿水生机勃勃。5200余座大小山峰,展示的不仅是一个个绿色的山头,更是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共生共存的生动范例。从空中俯瞰,苍翠的山脉连绵;行走在山中,鸟鸣山更幽,运气好时还能偶遇各种珍稀保护动植物。
保护生物多样性工作,磐安可圈可点之处颇多。2021年5月,我县率先开展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试点,设立生物多样性博士工作站,开展全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评估,先后发现磐安樱、大盘山蔷薇、大皿黄精等13个新物种。2022年3月,我县正式印发《磐安县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通过建立工作机制及标准规范、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修复、创建生物多样性友好单元、加强生物多样性宣传与教育五大路径,着手打造生物多样性丰富、城市景观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城市,打造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磐安标杆”。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行动自觉,县域内生物多样性日益凸显。如今的磐安,走过绿道,会与一只只野鸟不期而遇,爬上公园,冒失大胆的松鼠撞到脚边又跑走。虫鸣鸟啼、鸢飞鱼跃,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昭示着我县守绿护绿的行动和付出,展示着我县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建设和成效。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也在反哺着磐安人民。依托丰富的种质资源,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目前,我县共有中药材种植户4.8万户,从业人员6.8万人,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7.5万亩,产量2.17万吨,年产值达7.35亿元,浙八味特产市场年交易额突破50亿元。
20年来,磐安全力护绿固本,让生态成为最靓底色;聚力点绿成金,让生态成为最强动能。上一个20年,我们锚定方向,步伐坚定;下一个20年,磐安将继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齐心协力,逐“绿”前行,共同建设一个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环境更美好的美丽磐安。
融媒记者 羊颖颖 编辑:卢跃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