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县政府部门 >> 县发展和改革局 >> 规划计划 >> “十三五”规划 >> 专项规划
索引号: 113307277392082489/2022-55768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发改局 生成日期: 2022-07-20

(专项规划)磐安县工业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

发布时间: 2022-07-20 11:07    来源:发改局     浏览次数:
分享:


磐安县工业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

 

 

 

 

 

 

 

 

 

 

磐安县经济商务局

一六年十二月


 

第一章  发展基础

一、发展成效

(一)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二)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三)平台建设初具规模

(四)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五)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二、问题挑战

(一)发展后劲有待提升

(二)产业层次有待提高

(三)要素瓶颈有待突破

(四)区域竞争日趋激烈

三、发展机遇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原则

三、主要目标

(一)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

(二)主导产业形成新优势

(三)平台建设呈现新亮点

(四)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

(五)两化融合取得新进展

(六)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

第三章  产业发展重点

一、优化发展现有重点产业

(一)塑料制品

(二)五金机械

二、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一)生物医药

(二)新能源和新材料

(三)工艺美术产业

三、优化提升传统产业

(一)纺织服装

(二)绿色食品和保健品

第四章  产业空间布局

一、布局原则

二、空间框架

(一)一城

(二)两带

(三)三区

第五章  重点建设工程

一、工业强基工程

二、平台提升工程

三、创新驱动工程

四、两化融合工程

五、服务支撑工程

六、招商引资工程

七、招才引智工程

八、产业联动工程

九、质量品牌工程

十、清洁生产工程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二、强化政策保障

三、夯实要素保障

四、完善服务保障



第一章  发展基础

一、发展成效

“十二五”期间,全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绿色发展、后发崛起”总要求,工业经济取得显著成效,工业在全县GDP、财政收入中的占比,吸收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截止2015年底,全县有规上企业数130家,比2010年增加52家,产值74.32亿元,比2010年增长85.54%,其中亿元企业16家,比2010年增加9家;外贸自营出口3.73亿美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102.72%;工业投资22.37亿元,比2010年增长150.78%总体情况看,过去的五年,工业主要指标增长一倍左右,是磐安工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

1:2011-2015年磐安县分行业规上工业产值     单位:百万元

产业类别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五金机械

1176.95

1381.78

2040.44

2184.55

2241.76

塑料制品

1021.69

1167.32

1526.3

1474.23

1556.78

针织服装类

529.58

620.71

760.68

850.31

796.55

竹木工艺

405.96

464.51

575.84

598.38

602.23

电子信息类

310.97

449.04

549.14

558.23

549.62

圣诞礼品、无纺布类

137.30

201.73

326.78

244.83

231.15

农副产品类

124.93

160.26

202.62

242.63

220.36

医药保健品类

97.61

111.15

134.61

144.72

146.99

其他类

1315.11

1414.78

1162.13

1141.97

1086.89

本年累计

5120.10

5971.28

7278.54

7439.84

7432.33

(二)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通过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断拓宽招商引资领域,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全县工业投资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从2010年的8.92亿元到2015年的22.37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5%。同时,通过严把项目落地关,确保好中选优、提高项目质量,实现了工业增量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效果。特别是新能源、机械装备、新材料等项目的引进,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电子信息、医药保健等新兴产业实现了较快发展,增加了工业发展后劲。

(三)平台建设初具规模

按照“空间集中开发、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群发展、服务集聚配套”的思路,“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展了工业平台建设,引导工业企业向“三大区五小区”集聚发展,在工作力量、用地指标、资金扶持等方面向工业平台倾斜。金磐开发区、新城区、磐安工业园区龙头地位更加突出,以诸永高速连接线和东北台地两大产业带为重点的“两带三区”发展格局初见规模,产业要素进一步向平台集聚。“十二五”期间,完成平台基础设施建设11.21亿元,新增工业用地1854.76亩。

(四)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四换三名”、“三改一拆”、“四破”等为抓手,积极推进转型升级。一是工业企业绩效评价取得新进展,2015年,亩均产值同比提高7.17%,亩均税收提高24.49%。二是推进闲置低效工业用地清理和“四破”,年工业用地清理面积达到300亩以上。三是鼓励企业开展“机器换人”和“两化融合”,有效缓解用工难和用工贵问题。四是出台电子商务专项扶持政策,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和培训,提高工业企业市场营销能力。五是科技进步不断加强,目前,全县有省级企业研究院1家、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2家、市级技术(研发)中心32家,2015年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居于全省90个县(市、区)第65位,工业企业的科技水平和产品技术含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五)强县富民贡献突出

作为磐安国民经济的主体,工业经济一直是磐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整个“十二五”期间,磐安工业经济始终占据了磐安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还多,其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对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以及吸收就业人口,实现全县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提高,全县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十二五”期末工业经济占全县GDP的比重为36.54%。

(六)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积极营造“合力兴工”氛围,不断完善县领导、县机关部门联系工业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制度,对企业提交的重点难题进行交办,办理结果列入机关部门的年度综合考核,县人大每年确定5-6个机关部门进行人大专项评议,加强效能建设。完善工业经济扶持政策,扶持政策从原普惠制逐渐转到扶强扶大、突出重点、转型升级,年度兑现资金总额也从2010年的5900万元提升至2015年的6600多万元。陆续出台升规”、“机器换人”、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节能降耗及其它时段性扶持政策,抓好重点工作落实,不断优化部门涉企服务。

二、问题挑战

十二五期间,磐安工业经济在取得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其总体发展水平与省内先进市县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工业发展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发展后劲有待提升

2015年,县规模以上企业数占金华全市的比重仅为3.38%,比2010年占比降低1.0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总产值仅占全市的1.55%,比2010年占比降低0.1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大,发展速度跟不上兄弟县市和全市平均,与全市平均、兄弟县市的差距越拉越大。

(二)产业层次有待提高

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产业格局基本没有改变,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尚停留在塑料制品、机械五金、服装针织等传统产业上,而且其产品以简单加工为主,技术含量极低,缺乏知名品牌、商标、自主知识产权,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附加值低,竞争力很差,虽然信息电子、医药等产业发展较快,但要形成规模还需很大努力,缺乏集群优势和聚合能力,调整结构和工业转型升级压力很大。

(三)要素瓶颈有待突破

2015年磐安被列为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休闲旅游产业将成为全县“一号”产业,工业经济发展的要素瓶颈制约将愈益凸显,今后在工业用地等要素配置上、环境容量和环保要求上以及在政策扶持上,工业经济优先的地位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磐安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原本耕建用地矛盾就很突出,可用工业用地短缺,“十三五”要新增工业用地的可能性非常小,缓解用地制约的主要动力将来自于通过闲置低效清理、“四破”等行动的挖潜,提高用地绩效。另外工业“政策洼地”效应在弱化,工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会更加困难。

(四)区域竞争日趋激烈

周边县市以及省内其他地区工业经济发展迅速,磐安工业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周边的义乌、永康、东阳等发达地区工业化水平和经济转型进程走在全市前列,对磐安产生虹吸效应,另一方面,省内其他加快发展县正在快速追赶,磐安工业如果不能壮大特色产业,形成新增长点,差距将日益加大,存在掉队危机。

三、发展机遇

我国正从一个高度依赖外需的国家向内、外需求均衡拉动的国家转型。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上海自由贸易区、“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重大战略,促进经济增长将主要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主要依靠改革、开放、创新驱动。从省内形势看,全省经济社会进入了以转型求发展的关键期。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成为“十三五”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目标。在此宏观背景下,磐安工业经济发展也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拓宽外商投资渠道,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促进开放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二是积极对接国家相关战略,以绿色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指引,积极拓宽磐安工业发展空间、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三是以近年来磐安区位交通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为契机,加快融入浙中城市群和金义都市区建设,扩大磐安与周边发达区域的合作交流,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集聚。四是以申报建设生态工业发展省级试点单位为抓手,大力推进全县工业经济结构优化,推动磐安工业经济向注重效率、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加快“十三五”期间磐安工业经济发展,是磐安顺应浙江工业强省战略提升战略地位的必然选择;是磐安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磐安应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实现“摘帽快跑”,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八八战略”为总纲,紧紧抓住中国制造2025重大机遇,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绿色环保、高效低耗、高端低碳”为方向,以推进创新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突出“外引内升”重点,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强化稳增长与调结构同步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互动、内涵式增长与外向型拓展紧密结合,全面提升磐安工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磐安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磐安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二、发展原则

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放到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保持工业经济一定增长速度为前提,为转型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以大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人力资本投资为切入点,以积极推进新型信息化工业为着力点,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以统筹国内国外资源配置为依托,拓展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空间。

——坚持集群发展与协调发展相结合。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引导各种资源和项目向磐安工业园区、新城区和金磐开发区等三大产业平台集中,推进集群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同时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错位发展,形成分工合理、资源节约、产生较大规模效益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进一步发挥政府在统筹规划、完善投融资体制等方面的引导作用,为工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进一步塑造有利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环境,建立起促进工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突出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调动企业参与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性。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要素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相结合。根据磐安工业经济的现实竞争力优势和市场前景,围绕“江南生态养生源”打造和休闲旅游“一号产业”的发展基调,确定工业产业、行业、产品发展重点,适时采取相关措施实施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结构调整、科技创新、项目建设工作,拉动工业整体水平提高。

——坚持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统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将推进节能减排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努力提高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工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共同提高。

——坚持自我发展与招商引资相结合。积极培育本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支柱产业和工业体系。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境内境外资源统筹配置,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高起点引进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深化各层面的合作,壮大主导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培育骨干企业,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

——坚持自主创新与先进适用相结合。既要瞄准科技发展制高点,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掌握前沿技术,更要着眼于磐安工业研发基础,优先选择“先进适用技术”,推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三、主要目标

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全县工业经济创新发展、融合发展、集群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的水平进一步提升,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两化融合取得阶段性成效,顺利创建生态工业发展省级试点单位,为磐安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磐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

积极推进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全县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6%左右,规上工业企业家数突破17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

(二)主导产业形成新优势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塑料制品、竹木制品、五金机械、针织服装等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提升;电子信息、中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工业经济的中坚力量,初步形成产业集聚优势,产值占到全县工业销售的40%以上。形成产值40亿元以上集群产业2个,主要产业规模达到20亿元以上。

(三)平台建设呈现新亮点

深化全县重点平台建设,实现磐安工业园区扩能提升,推进小企业孵化园、创新中心等建设,进一步完善三大产业平台的分工与合作,形成特色凸显、分工明确的主导产业集群,完成三大工业平台的交通、硬化、绿化、亮化,餐饮住宿、文化娱乐、金融、教育等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三大产业平台引领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核心高地的作用。同时,分类推进各乡镇工业功能区的转型提升发展。

(四)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

积极培育社会化技术服务体系,鼓励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建成市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50家,其中省级2家。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以上。工业发展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五年提高5个百分点。新增国家“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2件。

(五)两化融合取得新进展

区域信息化环境明显改善,两化融合深度推进,信息化应用日益深入,2020年,全县两化融合指数达到85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全面渗透和深入应用,装备数控化率和机器联网率显著提高,骨干企业ERP应用率达到85%,装备数控化率达到50%以上,基本实现“机器换人”、电子商务对规上制造企业的全覆盖

(六)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

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排序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取得阶段性成效,工业用地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工业项目平均投资强度得到较大提高。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工业污染物排放、全县万元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上级政府下达的指标内。


第三章  产业发展重点

围绕创建生态工业发展省级试点县工作重点,突出盘活存量与优化增量相结合,优化发展塑料制品、五金机械等重点产业,加快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纺织服装、工艺美术、绿色食品和保健品生产等传统产业,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互动,具有磐安特色的现代生态工业体系。

一、优化发展现有重点产业

(一)塑料制品

以磐安工业园区为龙头,以东北台地产业带为重点,树立“立足塑料、跳出软管,立足软管、跳出塑料”的思想,以威邦塑胶、景光塑胶、春光橡塑、韦氏电气、凯越塑料等塑料制品企业为基础,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塑料制品生产、研发、交易中心,实现塑料软管向橡胶软管、钢丝软管、耐压软管等高技术方向发展,由塑料制品向塑料工艺品、园艺塑料、汽摩配塑料、健身塑料、工程塑料等多元化方向发展。期末塑料制品行业工业总产值保持平稳,高新技术塑料制品产值占产业的50%左右。

(二)五金机械

积极对接周边地区产业转移,重点发展五金制品业,加快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大力培育主业突出、规模总量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企集团,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成长壮大,全面提升五金机械工业竞争能力,实现规模总量、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五金制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区位、土地和成本优势,以新城区、金磐开发区等为主要载体,加快对接永康、台州等地五金制品产业转移,同时面向国内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和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突破口的国际市场,重点发展日用五金、建筑五金、五金工具和汽车零部件,鼓励企业应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通过工艺设计、功能创新、文化嵌入等创意途径,推动五金制品业向高端化、人性化和节能环保方向转型升级。

汽摩配产业。把握浙江省和金华市大力发展汽车产业的有利机遇,把汽摩配产业作为我县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重点面向浙江省内市场,积极开拓国内其他地区市场,以现有的汽车摩托车轮毂、制动等零部件生产为基础,以广马汽车、巨久轮毂、日丰机械、盛士达、安达碳基、圣悦五金等公司为龙头,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汽车关键零部件、装饰配套产业,不断提升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整体规模和竞争力。

二、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一)中医药健康产业

顺应国际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充分发挥磐安“中国中药材之乡”优势,围绕“铁皮石斛、玉竹、灵芝、天麻、三叶青”新磐五味重点,以“江南药镇”省级特色小镇为主要载体,积极引进和培育中药加工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特色原料药,深化中药精加工,拓展中药衍生产业,延长中药材产业链,打造省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中药饮片。积极发展道地药材饮片生产,大力开发单味小包装、超微饮片,速溶型、浓缩型颗粒饮片等新型产品,推进中药饮片向标准化、可控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引导饮片加工企业向精深化、差异化、高档化、品牌化方向集聚发展,使磐安成为全国中药饮片重要的加工生产基地。中药提取物充分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提取技术,加快提高磐安地区提取物生产企业的数量、生产规模和市场竞争力,建立具有区域特点的生态、环保型中药提取物生产基地。中成药大力培育引进知名医药制造企业,培育中成药自主创新产品和知名品牌,促进磐安中成药产业向现代化、规模化迈进。对有市场竞争力、疗效确实的传统名优中成药品种进行二次开发。实施品牌战略,通过兼并重组,培育现代中药企业集团,注重发展普通药物生产,争取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利用磐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大盘山天然的中药材宝库资源,发展铁皮石斛类、灵芝类等增强免疫力、抗衰老的功能性保健品产业。

(二)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

依托金华市新能源汽车小镇建设的契机,结合磐安绿色能源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重点是整车组装、电子控制系统、汽车轮毂等。围绕磐安省级清洁能源示范县建设,大力发展风能、LED、光伏太阳能等产业。加快新材料领域发展,重点发展特种功能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等高附加值新兴材料,鼓励应用新型工艺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培育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专、精、特”型企业。加强塑料改性剂及加工应用技术研究,提高通用工程塑料生产工艺与加工水平,推动特种工程塑料产业化,推动塑料行业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三)电子信息产业

以金磐开发区为重点平台,紧跟国际信息技术发展主流,以微型化、复合化、模块化、智能化为发展方向,在抓好现有骨干企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微电子元器件、自动化和数字化仪器仪表、光学仪器、医疗仪器等电子电器领域;积极培育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设备、终端产品、专用芯片等。

三、提升发展传统产业

(一)工艺美术

围绕“休闲养生旅游”一号产业,依托磐安传统工艺品加工历史悠久、基础扎实优势,以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为基础,不断注入先进文化内涵,注重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以广鸿礼品、绿林工艺、绿海工艺、友强工艺等公司为龙头,加强产品设计,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业层次,加大交流和传播力度,积极发展具有磐安特色的工艺美术产业以及旅游纪念品的生产,加快形成“文化工业经济”。

(二)纺织服装时尚产业

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时尚产业,把时尚产业发展作为升级、改造传统轻工产业的战略方向与路径,把时尚产业培育成新的万亿级产业集群的契机,加强现有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服装设计、工艺发展潮流的研究,提高产品设计研发能力,注重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开拓,提高自主设计、自有品牌产品的比重,开发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时尚产品。

(三)绿色食品

立足磐安香菇、茶叶、高山蔬菜、畜禽等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优质农副产品深加工产品开发,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休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古茶场”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重点抓好有机绿茶深加工项目、加快茶微粉、茶多酚、砖茶等茶叶系列产品的开发,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形成茶业集群效益。以磐安道地中医药材为原料,围绕“休闲旅游”一号产业发展,积极推进磐安药膳的产业化发展。


第四章  产业空间布局

一、布局原则

因地制宜。根据县域不同区域特征、相关产业特点及其选址需求,确定不同区块功能定位,优化空间布局。

统筹兼顾。统筹产业发展和综合服务能力,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统筹产业间关联发展,不断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集聚发展。以现有优势产业为基础,以集约、节约发展为方向,将同类型产业集中布局。引导产业划行入园,促进产业、人才、技术集聚,强化产业分工协作,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加快形成产业集群。

有序开发。既要满足近期项目的紧迫要求,注重可实施性,也要兼顾长远发展,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构筑弹性生长框架,适时有序推进空间开发。

二、空间框架

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出发,综合产业基础、资源特点和功能定位三方面因素,、集群、集约为指导实施集群化战略,促进块状经济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发展。在“十三五”期间逐步完善“一城、两带、三区”及功能区、小微企业创业园协调发展的格局,形成重点突出、多点支撑、互动争先、各具特色的工业空间分布新格局。

(一)一城

“一城”即老城区。老城区是“十三五”时期全县主体功能区划中确定的优化发展区,其主要承担全县的集聚功能、服务功能和管理功能,产业结构上体现“退二优二”、“优二进三”导向,以更新改造和功能提升为重点,主要是加快发展总部经济、互联网平台、商贸流通、旅游休闲、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全县工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两带

“两带”分别是指诸永高速连接线产业带和东北台地产业带。

诸永高速连接线产业带。该产业带以新城区为龙头,主要包括了安文(云山)、深泽、新渥、冷水、仁川等乡,是磐安最重要产业培育与人口集聚轴线,经过多年的培育,已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要以新城区为核心,围绕“江南药镇”的建设,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依托杭温高铁、金台铁路及站场建设,推进冷水工业功能区的转型发展,打造磐安发展的南大门。

东北台地产业带。该产业带主要沿磐新线干线布置,包括尖山、尚湖、玉山、万苍等,是“十三五”期间磐安另一条重要的产业发展轴线。产业带发展要以台地一体化和镇、乡行政区划调整为依托,以磐安工业园区为核心,大力发挥磐安省级工业园区的龙头作用,统筹安排产业带的工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做好工业园区整合、提升、扩容工作,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建设绿色制造业基地以及依托台地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茶叶、小京生、无公害蔬菜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以及来料加工基地。

(三)三区

即金磐开发区、新城区、磐安工业园区三大工业经济平台,是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区、工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要积极探索其新的开发管理新机制,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实现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层次招商和高效率产出。

金磐开发区。作为磐安对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窗口和桥梁,在注重做好产品结构调整和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的基础上,走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业和总部经济,成为磐安经济转型升级的窗口和示范区。规划到“十三五”末,规上工业企业30家以上,工业销售产值达到35亿元以上,实现税收5亿元以上。

磐安新城区。“十三五”时期重要工业发展平台之一,要按照“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生态型加工业与中药材商贸业并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战略要求,以“工业新区、药市新区、人居新区”为目标,进一步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围绕“药材天地、医疗高地、养生福地和旅游胜地”一体的“江南药镇”建设核心,推进高端要素集聚,大力吸引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以中医药健康产业为引领构建新城区现代产业体系,建成现代化的新城区。规划到“十三五”期末,区内规上企业达到50家以上,工业销售产值达到25亿元以上,实现税收3亿元以上。

磐安工业园区。“十三五”期间全县重点推进台地一体化化发展为契机,以建成“工业新城、人文新城、生态新城”为目标,整合东北台地优势资源,加快工业园区的扩容、提升,加强产业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闲置低效用地清理力度,加快丘陵缓坡地开发利用,鼓励推进企业科技创新,招引较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业项目,推进生态优美园区建设,打响人居的天堂,创业的乐园”品牌,建设成为环保、精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工业园区。规划到“十三五”末,园内规上企业达到40家以上,工业销售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税收2.5亿元以上。

(四)特色功能区及小微企业创业园

为分布于各重点乡镇的特色工业功能区和小微企业创业园。主要包括安文镇、冷水镇、尚湖镇、方前镇、玉山镇等工业功能区及仁川、深泽小微企业创业园,在“十三五”期间根据不同的侧重点,适度发展。安文镇工业功能区,作为老城区的三产发展的重要支撑,以更新改造和功能提升为重点,加快发展商贸流通、旅游休闲、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控制新办工业企业,并通过“退二优二”、搬迁改造等措施,引导工业企业逐步转移或集中到各工业区块发展。冷水镇工业功能区,进一步推进红木产业园发展的同时,充分结合金台铁路和站场建设,积极承接先进制造业的转移和辐射,打造磐安的南大门。尚湖镇工业功能区,主要是对接磐安工业园区的发展,以威邦塑胶、罗兰工艺为龙头,发展壮大塑料、服饰、茶叶等产业,成为磐安工业园区的副中心。玉山镇工业功能区和方前镇工业功能区,主要是围绕特色小镇建设,严格生态环境功能区保护要求,推进工业转型发展。仁川、深泽小微企业创业园,分别以铁皮石斛、红木产业为重点,培育孵化小微企业,推进农副产品加工、工艺美术等产业的发展。


第五章  重点建设工程

紧紧围绕全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各项发展目标,加强对工业经济工作的领导,创新工作机制,集中政策手段,重点实施十大工程,确保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工业强基工程

推动工业投资和产业集群建设的“双突破”。“十三五”期间,工业投资达到120亿元以上,其中工业技改投入达到60亿元以上。壮大亿元企业实力。培育1家以上10亿以上巨人企业,培育5家2亿以上巨人企业,培育20家1亿以上小巨人企业。出台重点企业一揽子扶持政策,在资源配置、资金保障、科技创新、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大对重点优势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扶持中小型企业。动态培育认定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并给予政策扶持,推动向“专、精、特、新”方向转型。鼓励自主创业,鼓励和支持创办小微企业,争取5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家以上。鼓励中小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中小企业。提升重点工业项目质量。制定磐安工业转型升级指导目录。围绕转型重点领域, 每年滚动实施10-15项工业转型项目。实行重大项目约束性合同制度,并加强项目调度,保证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率不低于95%,按期投产率不低于80%。组织企业申报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省技术改造等专项项目。

二、平台提升工程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强度建设、高层次招商、高水平服务、高品质管理的要求,建设好三大工业发展大平台、特色工业功能区和小微企业创业园,形成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布局规划、创新开发机制、加强基础建设、集约利用土地、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强化工业发展平台的产业引导,按照产业导向和功能定位,把好企业准入关。将产业层次、投入强度、产出效率和建设进度等作为衡量标准,切实提高入区企业和项目的档次和水平。抓好工业发展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产业吸引力和服务功能,更好地“筑巢引凤”。

三、创新驱动工程

紧紧抓住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和支持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完善和落实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的各项政策,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和产品。鼓励企业建设各类研发机构,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联合建设实验室、研发中心、技术中心等紧密结合型的创新组织。鼓励企业通过购买专利、委托开发、合作开发、共建研发机构等多种途径,形成稳定有效的技术支持。大力发展创新服务实体,构筑中小企业技术支撑体系。建立技术交易市场,完善技术转移机制,加快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扶持政策力度。鼓励和帮助企业申报国家和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争取更多的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公共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技术改造。

四、两化融合工程

顺应当前全球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加快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两化”融合工作体系,加快磐安工业向工业4.0迈进步伐。积极推动工业园区信息资源共享,加快园区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原材料供应、技术研发、市场开发等各运营环节的优化整合。对列为国家、省、金华市信息化示范企业的给予奖励。引导企业开展信息化改造,推动工业企业由内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向外部环境、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转移,推广运用设计电子化、产品数字化、过程控制自动化、企业管理信息化等先进手段,鼓励企业实施上网工程,开发应用信息资源,发展电子商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方式根本性变革,推动操作自动化、决策智能化、管理网络化,由单纯制造业向现代服务型制造业的转变;强化工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应用。

五、服务支撑工程

积极发展与工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提高工业运行效率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产业融合和产业升级。支持发展经营组织服务业、营销服务业、人力资源服务业等商务服务业;支持发展节能环保、工程咨询、资产评估、信用担保等专业服务业;积极发展工业设计、品牌策划等创意产业,促进企业研究开发。鼓励工业企业进行非制造环节重组,大中型工业企业实行主辅分离,设立独立法人的科技、物流和贸易等生产性服务公司,小企业将生产辅助服务及生活服务实行外包,通过社会分工深化和制造企业服务业务外置,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探索发展现代会展业。结合城市功能建设,推进专业市场改造升级;加快专业市场组织创新和交易方式创新,提高业态层次和流通效率;充分利用中药材博览会的影响力,进一步发挥中药特色产业在全国的优势和影响力。以现有物流企业和物流园等为载体,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提升专业化水平,提高物流运营效率。积极引进1-2家境外大型物流企业,重点发展专业市场性和产业基地型物流。

六、招商引资工程

紧紧抓住国内外先进制造业扩张和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切实抓好“选商引资”。完善招商引资准入机制,进一步发挥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积极作用,强化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地位。健全激励机制,优化招商引资环境,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社会氛围,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有效性和联动性。注重引进高技术、高成长性、高产业关联度的好项目;注重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好项目;注重引进能带动优势主导产业提升和产业集群成长的好项目。突出抓重大项目的引进,大力推进产业招商,有针对性地引进龙头企业和协作配套企业,构建较完善产业链和价值链。注重从引进资金为主,向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管理、重要原材料和高端人才、知名品牌并重拓展。招商引资项目数量实现突破。“磐商回归”项目总计达到20个以上,投资亿元以上项目数量达到10个以上。上报项目当年开工率达到30%。招商引资项目质量实现突破。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领域招商引资重大项目达到5个以上,投资金额总计10亿元以上。

七、招才引智工程

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完善各层次人才梯队建设。采取产业聚才、高技术项目引才等多种途径,在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培养一批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领军人物和人才团队,力争每年引进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10名以上;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引进,每年培训熟练技术工人1000人以上;由政府牵头,推动企业与院校之间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等。

八、工旅融合工程

围绕“江南生态养生源”建设核心,以“休闲旅游”一号产业为引领,积极推进“工业+旅游”的融合发展,一方面工业本身独特的机能,制造过程、产品特色、文化历史发展的内涵可以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另一方面,发展工业旅游又为促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加社会就业、提升企业文化和社会形象、开拓市场营销注入新的活力。因此,要大力推进以“工业+旅游”为主体的产业联动发展,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联动发展,促进工业经济的提质增量。

九、品牌质量工程

加强标准体系和品牌管理体系建设,创建一批知名品牌,走以质取胜的道路。一是鼓励企业通过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档次、优化出口结构,运用标准化生产模式等方式维护自主品牌形象,尤其是在全国发挥重要作用的塑料制品产业;二是要推动企业加大品牌投资力度,争创国家、省级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并通过市场检验逐步积累构建品牌的经验和能力;三是不断增强企业的技术能力、营销能力以及财务管理能力,为品牌运营提供有效的支撑;四是创建省市“三名”培育试点企业,争取培育市“三名”企业5家以上,省“三名”企业1家以上,每年都有一批企业列入省“小升规”创业之星、最具活力成长型中小企业、省市大企业大集团等范围。

十、循环经济工程

围绕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目标,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加快推进生态化园区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行污染物的集中治理和达标排放。突出抓好节能降耗,构建企业、产业之间循环链,减量、循环高效利用资源,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制定和实施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大对重点耗能、耗水和污染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力度。推广使用清洁生产先进工艺技术,创建一批高水准的绿色清洁企业和“零”排放企业。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强安全生产。建立完善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扩大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开发利用,健康有序发展废弃资源和废弃材料回收加工业。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强化工业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加强全县工业发展的战略谋划和决策,对工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事项和问题加强分析研究和措施制定。加强工业发展任务分解与落实,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工作机制,根据各镇(乡)及各工业发展平台的发展定位、各职能部门承担的任务,实施差别化绩效考核。

二、强化政策保障

强化规划与政策的衔接,全面落实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大力推进行政审批改革,精简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简便的审批制度。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大促进转型升级改革。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的杠杆作用,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加强财政资金对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支持,落实各类促进新产品新技术应用的相应政策,实施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改支持政策,为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和结构布局调整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夯实要素保障

夯实土地、能源、水资源、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盘活土地存量,结合闲置土地清理工作,推动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完善工业用地配置机制。大力发展节地型产业,支持企业开展“零增地技改”和“零用地招商”。加强能源电力保障,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设备,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强化资金保障,建立政府引导的多元化创业创新风险投融资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组建各类融资服务机构,积极发挥创业投资基金、统贷资金、股权投资基金的作用,满足产业发展的各类资金需求。加强人才保障,构建引得进,留得住的人才保障体制机制,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四、完善服务保障

大力推进工业经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公共服务方式,构建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涉企综合服务平台体系。健全以企业信用为重点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完善企业运行和风险监测平台,强化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及时发现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动向、新趋势和新问题,落实应对措施;按照“分类指导、有保有压”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困难企业“两链”风险化解,确保经济金融稳定。


“十三五”工业经济发展指标计划表

 

                                                                                                    单位:亿元、亿美元、%

年度

 

指标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数值

增幅

数值

增幅

数值

增幅

数值

增幅

数值

增幅

数值

增幅

规上工业总产值

74.32

-2.84

78

5

83

6

88

6

94

6

100

6

规上销售产值

67.52

-3.87

71

5

75

6

80

6

85

6

90

6

工业投资

22.37

5.77

23.7

6

24

1.3

24.5

2

25

2

26

4

其中工业技改投资

12.17

93.48

14

15

15.7

12

17.5

12

19.6

12

22

12

自营出口额

3.73

1.46

3.9

5

4

5

4.2

5

4.4

5

4.62

5

新增小上规企业

11

10

10

10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