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277392082489/2022-55754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发改局 | 生成日期: | 2022-07-20 |
前 言
现代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达程度是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国家和省从战略的高度,把促进服务业发展作为拉动内需的主要动力和增加就业的主攻方向,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发展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是扩大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磐安县服务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发展步伐仍然比较缓慢。2008年全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1.17亿元,占GDP比重为29.4%,比金华市平均水平低10.6个百分点,与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跨越式发展目标不相适应;另一方面,磐安县生态保护任务艰巨,工业发展受限,因此,加快发展服务业对磐安县显得尤为迫切。为科学引导和有序推进磐安县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县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经济发展层次和水平,逐步缓和与周边县市的差距扩大趋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8】55号),特编制《磐安县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
本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分析磐安县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提出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和主要任务,明确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空间布局,确定服务业发展重点项目与集聚区,并提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目 录
1、服务业已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角
伴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的趋势。
目前,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以及美国的服务业产出比重都已经接近或达到70%以上,成为经济的绝对主体,服务业对全球经济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显而易见。与产出比重的增加相对应,服务业就业占全社会的就业比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也稳步上升,目前,大多数高收入国家的服务业就业比重都超过50%,部分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就业比重甚至达到了80%。
2、大力发展服务业已成为我国的重大战略
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进一步暴露,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要改变高耗能高排放的格局,就必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因为,服务业“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低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高就业吸纳能力的比较优势明显,更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据统计,工业与服务业的比较劳动率为1.095:1.231,每千瓦时用电创造的工业增加值为5.22元,创造的服务业增加值为45.37元。其次,要改变经济增长过多依赖出口尤其是工业出口拉动的格局,就要着眼于扩大内需,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要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所以,推动服务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是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2007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要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1、服务业已成为浙江省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浙江是我国经济大省和资源小省,随着工业化和专业化分工程度的加深、浙江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潜在发展空间和市场。同时,随着浙江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由小康转向富裕,面向居民的服务性消费市场也会增长加快。近几年,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浙江省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并在市场准入、税收、规费、财政支持、引进和培养人才等诸多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加快服务业领域改革开放,加快形成多元化投入、多样化经营的发展格局。
2、服务业已成为浙中城市群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契机
浙中城市群作为浙江省继杭州、宁波及温台城市圈外的第四极,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其“城市群+市场群+产业群”的发展模式在浙江省乃至全国都极具特色,具有很强的发展示范带动作用。磐安作为浙中城市群的后花园,充分发挥其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良的优势,发展以休闲度假旅游、现代商贸流通、现代物流、房地产等为主的服务业是其必然的战略选择。
1、优越的生态环境有利服务业发展
磐安是浙江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环境高地。随着我省和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磐安的生态环境优势不断显现,绿色农产品和生态旅游均具有良好的市场开发前景。现代服务业具有能耗低、污染少、附加值高、吸收就业多的特点,是最符合生态化的生态产业、无烟产业,服务业将成为磐安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2、资源环境约束倒逼服务业发展
“九山半水半分田”是磐安的基本县情,资源和环境制约,使第二产业发展空间受限,缺乏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在浙中地区缺乏有力的竞争地位。据对磐安县第二产业供给增长因素分析,其中一个重要的薄弱之处是投入太少,经济效益较差,无法形成良性循环。相对而言,第三产业中休闲旅游、商贸流通、信息服务等产业作为劳动密集的“软”产业,资金和技术对投入的要求不如工业产业那么高,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服务业的发展,第一,可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第二,为工业和农业生产提供市场导向;第三,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第四,交通、教育等服务业的发展将迅速改变磐安的投资环境,从而带动整体经济基础的改善。因此,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无疑是磐安采取重点突破,实施加速发展,缓和差距扩大趋势的战略选择。
3、产业协调互动需要服务业发展
第三产业一直是磐安经济的短腿,把发展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促进三次产业协调互动,提升产业内部层次,不仅有助于服务业自身发展,也可提高对一、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
3、《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8]55号);
4、《金华市“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5、《中共金华市委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市委[2008]45号);
6、《磐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7、《磐安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
8、《中共磐安县委、磐安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县委[2009]23号);
9、其他有关文件与技术规范。
规划范围为磐安县行政辖区,包括9镇10乡,区域面积11.99万公顷,人口20.93万人。
本规划基期为2008年,规划期限为2009~2015年。
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居兴县”战略,初步形成了以休闲度假旅游、商贸流通、特产市场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基本格局,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现实基础。
近年来,磐安县服务业总体上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08年,磐安县服务业完成增加值11.17亿元,比2000年的3.06亿元增加8.11亿元,增长了近3倍;同时,服务业占GDP比重不断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9.4%,较2000年的26.56%提高了2.8个百分点。
服务业领域不断拓展,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结构明显优化。行业集中度较高,批发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教育五大支柱行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接近60%。特色产业优势明显,休闲旅游、专业市场等在浙中地区占有重要的地位。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发展开始加速,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开始崛起。
服务业向“一城(中心城区)、二带(诸永高速连接线产业带、东北台地产业带)”集聚。中心城区作为县域服务业中心,其集聚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商业形态基本完善,逐步形成了中街、海螺街等一批服务业相对集聚的区域;以花溪景区、夹溪景区、百杖潭景区、乌石村等一批重点旅游景区(点)为支撑,“一核两轴三区”旅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和新型专业市场等各类集聚区建设开始起步。城市服务业逐渐向农村延伸,农村服务业发展加快。
全县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升,已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2008年,我县服务业从业人员为1.4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11.6万人的比重为12.1%(第一产业44.8%,第二产业43.1%)。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十五”时期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使第一产业转移出大批富余劳动力,加上人口自然增长使新的劳动力不断增加,服务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
磐安要取得服务业的大发展,缩小与周边县市的差距,既有有利条件,又有不利的因素,因此在实施发展服务业中,必须坚持扬长避短、重点突破,逐步缓和磐安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扩大趋势。
1、优越的生态环境优势
优越的生态环境是磐安最显著的特色和优势。磐安为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最具魅力生态旅游县”,现正在争创国家级生态县,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县域内的大气、水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在国家一级和Ⅱ类标准以上水平,全县森林覆盖率80.14%,处在浙江各县市前列。境内森林茂密、古树挺拔、湖光潋滟、清泉流淌,自然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现有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花溪—夹溪省级风景名胜区、百杖潭景区、水下孔景区、高姥山省级旅游区,据全省旅游资源普查,磐安旅游资源丰富且类型多样,单体数量达299个,类型63种,其中在299个资源单体中优良级单体(三级以上)39个,十分适宜发展生态旅游、养身保健、休闲度假。同时,可以以生态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的新型服务业。
2、鲜明的特色产业优势
磐安生态农业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了食用菌、中药材、茶叶、高山蔬菜、畜牧、经济林等六大主导产业,是“中国药材之乡”、“中国香菇之乡”和“中国生态龙井茶之乡”。通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新城区、磐安工业园区、金磐开发区为龙头,以诸永高速连接线和东北台地两大产业带为重点,已初步形成塑料制品、工艺品、五金工具、农产品加工等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特色行业,其中塑料制品、竹制工艺品及五金工具的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60%以上。磐安工业园区是中国最主要的塑料软管生产基地,占据了全国塑料软管生产的半壁江山。目前,各产业正处于加速集聚、整合、提升时期。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实现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联动创造了条件。
3、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
磐安县地处浙江中部,属我国最具活力的东南沿海开放带,随着其周边高速公路及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其与义乌、金华、杭州、上海等城市的联系明显改善,具有接受大中城市、外贸沿海口岸、大型商品市场、周边经济发达地区辐射的有利区位条件。特别是穿越磐安的诸永高速公路的建成,大大地缩短了与外界距离和行驶时间,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制约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已有效突破,为加快发展服务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4、丰厚的人文资源优势
磐安人杰地灵,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资源,磐安拥有许多全国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有国家级文保单位-玉山古茶场和孔氏家庙,省级文保单位安文镇昌文塔、蔡氏宗祠钟英堂,还有一批县级文保单位。有深厚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龙虎大旗、炼火、高姥长旗、大凉伞、大纸马、亭阁花灯、乌龟端茶等民俗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为磐安县深入挖掘、保护和开发文化底蕴,促进文化与生态休闲养生有机结合,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支撑。
1、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2008年末,磐安全县人均GDP仅 18160元,相当于全国、全省水平的80%、43%。人均财政收入2366元,相当于全国、全省水平的62.6%和51.3%。农民人均纯收入5090元,相当于全国、全省水平的106.9%、5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40元,相当于全国、全省水平的96.6%、67.1%。和全国比,有的差距不大,但从全省来看差距很大,有的不到全省的一半。
2、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磐安属欠发达地区,自身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地方财力严重不足,人均财政收入只占全省平均水平一半,财政保工资、保运转都相当困难,缺乏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对发展服务业投入乏力。加之金融体制改革,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门槛提高,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贷款难。同时,受区位和资源要素制约影响,招商引资难度大,加上地方工业经济基础较弱,民间资金不充裕,资金基本上依赖上级政府部门的项目投入和商业银行贷款,缺乏资金来源,不利于推进服务业发展。
3、技术人才十分匮乏
经济要发展,关键在人才。而县域现有人才总量偏低,人才资源拥有量每万人仅480人;从学历结构上看本科以上只占12.8%,大专占38.7%,而中专以下占48.5%,从职称结构上看具有高级职称人才只有150余人,主要表现人才总量偏少,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
1、良好的外部环境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自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市场准入范围的放宽,进入门槛逐渐降低,将给磐安发展现代服务业带来先进的服务技术、经营理念、管理方法及营销手段,从而使磐安现代服务业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提高服务水平,与国际接轨。
从国内环境来看,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发展服务业,并有相应政策措施予以支撑。国家已经把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我国新世纪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国家对服务业的重视将极大的改善服务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同时,磐安县政府亦非常重视服务业的发展。《磐安“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升三产发展水平,县政府对服务业的直接支持将进一步铺平磐安服务业发展之路。
2、快速发展的一、二产业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近年来,磐安县的生态型效益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整体效益不断提高,2008年全县农业总产值8.92亿元。其中中药材种植面积6.97万亩,产值2.1亿元;食用菌连续多年稳定在4000万袋以上;以生态龙井茶为重点的茶叶产业保持了平稳发展势头,板栗、猕猴桃、香榧等特色经济林面积进一步扩大;以菜豆、椒类、茭白三大品种为主导的商品蔬菜发展势头较好。
2008年磐安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03.3亿元,初步形成以竹制工艺品、塑料制品、五金工具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6家,实现工业产值40.7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9.45%。“二带三区”发展格局初具雏形,产业要素进一步向园区集聚。
3、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消费性服务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居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为磐安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090元,比2002年2727元增长了86.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8年15240元,比2002年增长了104.5%,财政收入2008年4.94亿元,比2002年增长182.3%。随着磐安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需求结构和偏好逐渐发生转变,由此对以教育、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旅游等为主的个人服务直接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无疑将大大推动磐安服务业总量提升和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尤其是汽车时代的到来,降低了服务空间选择成本。诸永高速等的开通使磐安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使磐安旅游服务腹地进一步扩大,其旅游吸引范围除浙中城市群区域外,已延伸至杭州、宁波、温州、上海等省内外以及长三角地区。
1、光影效应
由于现代服务业的聚集性和规模特性,同属浙中城市群的磐安周边地区金华、义乌、东阳、永康等城市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占据了资金、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占有了磐安的现代服务市场,使磐安的商贸、会展、物流、创意、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受到了一定限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处在金华、义乌以及东阳、永康等城市的“光影效应”的影响下,大大滞后于浙中城市群的平均发展水平。
2、区域竞争
另外,周边的同级城市如武义、新昌等地也纷纷推出大力发展以休闲旅游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计划,且存在行业发展的重点、项目趋同的问题,这为磐安服务腹地扩张带来了竞争威胁,因此,磐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需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错位发展和区域的合理分工。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 “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居兴县” 三大战略,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产业升级为主线,以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为方向,以休闲旅游为突破口,突出发展商贸流通、房地产、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产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科技教育、中介服务、公共服务等产业,坚持产业互动、城乡联动、项目带动、品牌驱动,全面提高服务业的层次和水平,努力形成三次产业融合互动、服务业与制造业、生态农业协调发展、与现代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社会转型的新支撑。
磐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首先要认识自身的优劣势、消除光影效应影响,实行错位发展,实现与浙中城市群其他城市及周边地区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形成和强化磐安县服务业发展的个性特色。
根据比较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要,以休闲旅游产业作为突破口,以消费性服务业助推“旅居兴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继续抓好商贸流通、金融保险、房地产等优势产业,以及服务于“工业强县”的生产性服务业。
处理好服务业与农业、工业的关系,引导服务业与农业、工业的互动并进、融合发展;处理好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等内部各行业之间的关系,促进服务业整体、协调发展。强化与浙中城市群及周边城市间的服务业区域联动,构建不同层级、合理分工、良性互动的服务业体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磐安最显著的特色和优势。保护生态是磐安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是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必须进一步强化生态特色优势,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借助生态环境优势,打好生态牌,促进服务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服务业向城镇集聚或依托城市是一般规律。需遵循客观规律,强化城镇的服务业综合功能,创建县域服务业特色优势。同时,坚持以城带乡,扶持农村服务业发展,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服务业的城乡合理布局。
抓住磐安县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键时期,扩大服务业总量,优化服务业结构,提升服务业档次,增强服务功能,扩大服务半径。初步构建起具有磐安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总量持续扩大,服务业地位不断提升。到2015年,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0%以上。达到总量持续扩大、服务业地位不断提升的阶段性目标。
——结构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比重显著提高。到2015年,初步形成生态休闲旅游、房地产、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金融保险业、商贸流通业、公共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得到有效的改造和提升;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特色更加明显,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显著提高。
——布局更加合理,功能不断完善。到2015年,基本形成云山旅游休闲服务中心、东北台地塑料软管研发中心、新城区中药材商贸物流中心等重点服务业集聚区;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创新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服务业产业布局。促进现代服务业由城区向农村延伸,增强中心镇服务功能,完善农村服务网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经济带动作用增强,吸纳就业比重稳步提高。到2015年,服务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力有较大提升,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提高到20%左右。培育形成一批富有竞争力、影响力的服务企业集团,一批具有创新性、示范性的现代服务企业。
服务业发展门类众多,涉及面广。根据比较优势和发展实际,对磐安服务业发展实行分类指导,重点发展休闲旅游、商贸流通、房地产、现代物流和信息服务等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科技教育、中介服务、公共服务等服务业,实现磐安服务业结构优化和功能升级。
充分利用磐安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丰富和区位交通条件良好的优势,深度挖掘、整合、开发各种旅游资源,重点打造生态旅游、养生保健和休闲度假三大核心产品,打响“休闲养生”品牌,把休闲旅游业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服务业发展的龙头加以培育,努力把磐安建设成为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县。
实现磐安旅游从纯观光型逐步向度假、休闲型、养生保健的产业定性调整;从局部行业转变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的地位调整;充分利用磐安夏季凉爽的独特气候资源,打造森林避暑度假、山地避暑度假、库湖度假等方式,以高姥山、皇城湖、清明尖等为重点,同时要做到养生与度假相结合,充分利用磐安“中国药材之乡”的美誉,“以药促旅,药旅结合”,重点把各大宾馆、休闲度假区推出药膳、药浴、针灸、推拿等养生保健项目。
以磐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基础,深度挖掘磐安的儒家文化、茶文化、龙文化、药文化等,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增加旅游文化内涵。要充分利用玉山古茶场、孔氏家庙、中国舞龙发源地等各种文化旅游资源,展示磐安山水、文化魅力,提升磐安旅游品位。近期主要重点开发项目是深度开发完善大盘山(花溪)景区、“浙中大峡谷”和百杖潭瀑布景区等重点旅游区;保护和有效开发生态大盘山、高姥山、天顶山、婺江源、皇城湖以及玉山古茶场等特色旅游项目。塑造“山水磐安·休闲养身好地方”的品牌形象,初步形成以县城(含云山区块)为中心,以大盘山(花溪)核心旅游区,好溪源(百杖潭)旅游区、高姥山旅游区、台地风光(夹溪)旅游区等为支撑的旅游空间格局。
重点强化县城(含云山区块)的旅游集散、接待、购物、娱乐等服务功能,加快建设中高档星级宾馆和商务会议场所,加强县城与各旅游景点的交通联系和设施共享;加快发展农特产品、中药养生品、特色工艺品等特色旅游商品,沿重要交通线沿线规划引导形成相对集中的旅游购物、特色餐饮、休闲游憩等服务区域;加快改善夹溪、花溪、百杖潭等重点景区的接待服务条件;加快提高旅行社的服务质量和档次。
根据磐安县旅游资源特色,近期重点打造“磐安山水休闲游”、“浙中台地乡村游”旅游路线,开发观光旅游产品、休闲养生度假产品和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在总体安排上,强化五大旅游区块建设,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全力开发大盘山(花溪)核心旅游区,适度开发好溪源(百杖潭)旅游区、高姥山旅游区、台地风光(夹溪)旅游区;整合旅游资源,实现轴线联动,形成安文(休闲山城)—新渥(药市)—仁川(百杖潭)—高二(高姥山)—盘峰(孔氏家庙)—云山(花溪)、安文(休闲山城)—尚湖(婺江源)—玉山(茶场庙)—尖山(十八涡)等经典的旅游线路。
有效运用网络等形式加大自助游线路宣传,加强住宿、公共交通、汽车自行车租赁、保险等方面的配套服务,完善沿途和主要景区的营地、道路标识、安全救援等配套设施,使磐安成为浙中地区首屈一指的自助游目的地。
通过特色餐饮、旅游产品和旅游纪念品等不同载体和形式将磐安民间艺术、地方乡土文化融入旅游开发,根据不同村庄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特色产业、古民居、古建筑等特色,建设农家乐示范村、旅游特色村以及农家乐示范户,规划在城镇附近交通便利地区及主要旅游区附近发展30个以上乡村旅游点,使旅游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强化旅游主题形象宣传。围绕“休闲养生”的形象定位,将主要客源市场从浙中城市群及周边逐步扩展到全省乃至长三角。办好磐安土特产品展销会、旅游推介会以及相关的会展节庆,重视信息化网络建设,利用多种手段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加强与宁波、杭州、温州、绍兴、上海、江苏等周边区域的交流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客源互送、线路互推、信息互通的旅游发展格局。
重点开发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旅行社、旅游饭店、文化娱乐场馆等接待设施,建设好旅游接待中心、旅游购物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散客服务中心及磐安旅游网站等,提升接待能力;适度引导主要旅游乡镇、村的居民经营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设施,形成功能完善、档次配置合理的旅游接待服务体系。注重将服务设施建设与地方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建筑外观、室内装饰、服务内涵等方面充分体现山区特色。
满足“快进、慢游、快出”的旅游要求,完善县域内的旅游交通体系,提高主要景区间道路的等级,形成景区之间以及景区与过境公路之间便捷的交通联系。加大景区内部通讯、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注重旅游开发的同时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环境质量。
积极推行现代流通方式,大力实施结构调整,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深入推进内外贸融合,形成高效畅通的批发经营网络和布局合理、业态先进的零售商业格局,建成“服务磐安、辐射区域”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以发展特色、增强功能为重点,规划建设县级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和专业特色街等四级商业中心。完善和提升流通设施的经营功能,重点加强新兴街改造、城区中街、海螺街以及沿文溪两侧的商业街为主体的商贸核心区建设,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发挥各区域、各层次商业的协同效应,大力推进区域商业中心建设和社区居住区商业流通设施建设。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连锁商业企业到乡镇、中心村布点,推广现代商贸流通模式。
以产业为依托,加快改造、整合和提升“浙八味”特产市场、浙中茶叶市场、尖山塑料软管城等特色优势交易市场;积极培育各类新兴市场,推进工艺品市场、特色农林产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建设;积极支持专业市场网站和行业网站建设,促进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结合,扩大市场辐射空间。完善服务功能、规范内部管理,提高专业市场的规模水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为磐安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力争主要专业市场年营业额达到10亿元以上。
着力改造传统商品交易市场,逐步改变如安文镇小商品市场、菜市场、药材市场等传统摊贩式经营模式和会场交易模式,促进商品交易市场增加功能,提高档次,规范经营。结合本县地处六县相邻,方言众多,农特产品丰富,民间特色风味小吃品种多样,色香味俱佳的特点,开设磐安风味小吃一条街。
以大型综合超市为主力业态,有序引导和完善百货店、连锁超市、购物中心、专卖店、便利店等商业业态布局,建立适合不同层次消费需求,购买方便、遍布城乡的零售网络。鼓励批发、零售和贸易企业开展并购和重组,加快培育一批诸如洪昌家电等主业突出、管理现代、辐射范围广、竞争力强的流通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和电子商务企业,使其成为流通行业的骨干企业。加快发展便利商业,建设一批小型超市、早点快餐、物资回收等便民商业设施。积极推广电子商务,支持商业企业应用现代商业信息化系统,发展网上交易。鼓励发展特许经营、代理配送等其他新型业态。
引导连锁超市等新型流通业态向镇、村延伸,加强农村流通服务组织建设,完善农村商贸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保障农村消费安全,畅通农资供应和农产品购销渠道,确保让百姓放心的便利店进入500人以上的行政村;大力发展以“邻里中心”模式为特点的集商业、文化、社区服务、公益服务于一体的社区网点。
普及连锁企业、超市信息管理系统(MIS)、销售时点管理系统(POS);配合国家银行卡工程建设,提高银行卡结算的普及率,规划期末实现购物、餐饮及生活服务持卡消费无障碍;加强商贸与物流企业、制造企业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构筑联接生产商、供应商、物流服务企业的物流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和完善以第三方物流服务为主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初步实现物流信息数据交换、公共信息发布、标准及代码共享、货品物流状态跟踪、网上车货交易等公共应用服务。利用现有网络和农民信箱等电子信息平台,积极推进流通领域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提高流通企业采购、配送、营销能力。鼓励发展以磐安土特产销售为主的网站建设。
以磐安优越的生态、旅游、环境优势为依托,以打造“旅居山城”和浙中城市群“后花园”为目标,着力建设“天蓝、水清、地绿、景美”的宜人居住和创业的山水生态城市,为居民提供环境友好、生活舒适的住宅,以增强城市服务功能为产业支撑,吸引周边发达地区人口来磐安投资居住,促进房地产与其他社会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与对接,充分利用城区功能完善、人文教育氛围浓厚和山水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以生态旅居休闲为特色,融旅游于地产之中,将地产和休闲、度假旅游产业相结合,重点发展生态房产、度假房产,加强大型商场、文娱中心等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高速公路带来的同城效应,依托山水资源优势,在沿江、湖边和小山湾开发一批生态房产和景观房产,吸引和满足境内外等居民前来购买居住,着力打造“住在磐安”品牌,把磐安建设成为环境一流、品味优雅的现代化山水生态旅居山城。
科学调控土地供应规模、结构,合理规划,稳步推进,加快旧城改造和新城区开发,积极鼓励城镇居民二次购房,加大农村老旧房的改造力度;积极发展住宅经营、房产中介机构、物业管理、装修等房产服务业,优化住房供应结构,科学安排高中低档商品房、廉租房的供应比例,抓好拆迁安置房、农民多层公寓和创业人才公寓等专项用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积极引进和培育知名房产开发和中介服务企业,牢固树立品质、品牌意识,全面提高房产开发的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水平,通过积极培育2-3家成长潜力大、品牌意识强的企业成为龙头企业,带动磐安县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带动磐安县房地产产品质量整体提高。倡导“绿色建筑”,推广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提高住宅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加强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和收费监督,扩大物业管理覆盖面。
加强对企业资质管理和开发项目的审批管理;健全房地产经纪人执业资格制度,规范中介行为;发展房地产代理、房屋置换和租赁业务;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体系,引导理性住房消费。加强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引导;培育金融信贷、咨询、设计、开发、市场交易与物业管理各类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放宽准入,形成一条龙配套服务体系。
抓住诸永高速公路开通时机,依托新城区、工业园区等产业集聚平台建设,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磐安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不断增长的产业升级和城乡消费需求。
根据县域交通设施和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在磐安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产业基地型物流中心,主要为工业区内塑料软管产业、工艺品制造等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服务;依托中药材市场、浙中茶叶市场等,发展市场型物流;以三大特色产业以及来料加工发展为契机,发展基地型物流;以连锁超市、便利店等商业网点建设为契机,发展县内商品配送,为县城居民生活和专业市场发展提供服务。
加速工商企业的观念转变,鼓励物流外包,引导整体市场向第三方物流业态的发展;引导物流企业实现从价格竞争向服务竞争的转变,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配送、分拣、包装、流通加工等附加值较高的服务,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发展原材料物流;加强与工商贸企业的合作互动,发展都市乡村配送型物流;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发展观光、休闲客运;加强与农业的互动,成立农产品和生产资料配送中心,促进农村物流业发展。
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整合物流资源,积极引进外地知名物流企业,加快培育物流骨干企业,推进本地工商企业与运输、仓储、货代、邮政、快运等企业的联合重组,扶持发展若干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物流企业。延伸发展仓储、包装、加工、采购、配送、信息交换等物流服务,推进与浙江和长三角地区物流企业的接轨,形成功能完善、增值效应强的物流产业链。
大幅度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构筑连接生产商、供应商、物流服务企业的物流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和完善以第三方物流服务为主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初步实现物流信息数据交换、公共信息发布、标准及代码共享、货品物流状态跟踪、网上车货交易等公共应用服务。
加大投入,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路建设,提升公路内外运输能力。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综合运输网络和仓储配送设施,不断提高物流集疏运能力。
坚持政府引导和企业运作相结合,以促进信息服务业与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和绿色农产品生产、竹木加工等优势产业互动融合为主要着力点,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加快完善信息传输网络,发展信息网络服务,使信息服务业成为磐安县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信息产业最主要的发展基础就是人才。因此,要出台相应政策,如人才绿卡制度、人才奖励机制、人才发展专项基金等,加强对信息产业高端人才特别是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鼓励外来人才来磐安创业,为磐安信息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高标准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宽带多媒网络与应用平台。以县城建设为重点,新城区和磐安工业园区为支点的电信宽带接入网和IP平网扩容工程,光纤覆盖到乡镇;完成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光缆改造,推进“三网融合”,构建网络间信息交换平台;推动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整体平移。
组建“数字磐安”信息服务中心,挂靠磐安县信息中心,并成立相应数据交换中心;由政府“统一协调”,实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与政府各部门和各单位的“网络共联、数据共享、业务共建”,努力形成高密度、多功能的信息公开服务网络。
构建和完善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及时提供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旅游路线、交通网络、天气预报等旅游信息,推广互联网和短信订票、订房、查询等各项服务。
加快林特产品生产、生态农业技术、竹木加工等优势产业的信息服务、改造和提升,推广电子商务、信息咨询、市场调查等各项信息服务,进一步增强产业竞争力。
建设磐安电子商务门户网站,全面实施中心企业信息化扶持工程,重点建设各制造业基地网、专业市场网及主导产业网,加速产业信息化,推进信息产业服务外包。
通过转换机制、拓展功能,进一步引导和扶持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通过建立公平而高效的市场竞争机制,激发科技信息服务机构的活力,培育一批知识型、技术型、网络型、外向型的科技信息服务机构。
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资源集约”的原则,全力营造“1、2、1、3”(一主、二副、一轴、三区)总体布局架构,逐步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一主”即磐安老城区(含云山区块),是磐安县经济和人口密集区,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担着磐安县的集聚功能、服务功能和管理功能。今后发展方向是:形成磐安县范围内服务产业层次最高、集聚效应最强、辐射范围最广的综合性的服务业聚合空间,是各类服务产业聚合的中心地,是服务业要素流动的枢纽,是服务业核心竞争力的支撑区。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休闲旅游、房地产、文化娱乐、金融保险等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一是进一步重视内、外交通网络建设,构建快速、便捷的内外交通网络;二是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创造“引得进、留得住”的旅居环境;三是进一步强化生态休闲文化特色,以山城独特的个性特征强化自身的竞争力,打响“山水、休闲、度假、养生”旅居品牌,使磐安县成为名副其实的旅居山城。
“二副”指东北台地和新城区。今后发展方向是:形成区域性服务业集聚中心,是服务业空间组织体系中的二级集结区。一方面承担着区域性(片区)多种服务业集聚的综合功能;另一方面,根植于地方特色产业而体现出一定区域特色。
——东北台地以尖山镇为主,包括周边的玉山、万苍、尚湖等乡镇组成的城镇群。区域内有三个基地:一是浙江磐安工业园区,是磐安县主要的特色制造业基地;二是浙中地区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基地;三是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主要围绕现有的优势产业-塑料软管生产,以及生态龙井茶叶生产、优势农产品等的生产,以浙中塑料软管城建设、浙中茶叶市场建设为核心,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依托皇城湖、浙中大峡谷、古茶场等发展生态旅游及度假休闲服务业。
——新城区位于磐安县城西南,规划总面积17.6平方公里,可开发建设面积11.06平方公里,是磐安未来的工业经济中心、药市商贸中心,规划定位目标为磐安“工业新区、药市新区、人居新区”。新城区以诸永高速公路为轴线规划为“一核两区”,其中深泽片区以高速公路和新城区行政中心为依托,承担居住休闲、行政办公、商贸金融、文化教育和部分生产加工等功能;新渥片区以市场为依托,承担商贸服务、工业生产、仓储加工、休闲度假等功能,规划新建的“浙八味”特产市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中药材贸易市场,各区块既自成体系,又优势互补,是磐安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
“一轴”:指贯穿磐安县域的服务业发展的纵向轴线。即以城区为核心,向北经墨林、尚湖、连接尖山镇、胡宅乡,向南经新城区连接仁川镇和冷水镇,形成引导磐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轴线(服务业聚合带)。服务业聚合带是服务业空间组织体系中的链条,是服务业高地向外辐射的产业通道,是区域性服务业中心连接服务业高地的纽带。
在该轴线上包括了磐安县城老城区、新城区、磐安工业园区等最重要的城镇群及重要的专业市场,如浙中茶叶市场、中药材专业市场等,同时沿线也具有非常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如管头乌石村、水下孔景区、玉山茶场庙、夹溪景区、百杖潭景区等。因此,本轴线是磐安县最重要的服务业聚合带,要放在优先发展和重点开发的位置,集中力量进行高强度、高品位开发,推动磐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发展以商贸流通、金融、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旅游接待,观光旅游、农家乐休闲等为主的服务业。
即为加强城镇之间的协作,有效地配置空间资源,根据磐安县“保护中间、开发两边”的发展思路,将磐安县域现代服务业发展划分为:西南部-中心城市区;东北部-尖山组合区;中部-大盘组合区等三个区。
本区主要包括老城区(安文镇)、新城区中的深泽、新渥及冷水、仁川、双峰等乡镇。
● 发展定位:磐安县服务业发展高地。其中老城区担负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县的旅游基地。老城区“退二进三”,工业企业向外搬迁,工业用地置换为三产、居住用地。新城区二、三产业并进,着力打造集工业、商贸、物流为一体的磐安综合性新城区。冷水镇作为绿色产品深加工、商贸、旅游的综合型城镇。仁川镇作为集生态农业、特色工业、商贸、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型山水城镇。远期两镇作为磐安县产业发展的备用地
● 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
老城区:利用现有产业基础,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实行“退二进三”的产业发展原则,置换部分工业用地,积极发展房地产、市场流通、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和旅游等产业。逐步将二产功能、部分行政管理功能向磐安新城区转移,充分发挥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和良好的经济基础,重点发展商贸流通、旅游休闲、房地产等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
云山旅游度假区:依托花溪的游览价值和重要的地质考察价值,结合丰富的自然资源,形成以旅游为主要发展产业的特色分区。建立完善的旅游基地功能,逐步建设成为为旅游基地服务的旅游服务中心,进一步扩大其服务范围。
磐安新城区:新城区包括深泽片区和新渥片区,深泽片区主要依托行政新区和高速公路互通口的辐射和带动,承担居住、行政办公、文化娱乐、轻工艺品加工等功能;新渥片区的发展主要依托“浙八味”特产市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等现代商贸物流业,承担药材、农副产品市场交易、加工物流、商业金融服务功能,辐射带动全县中药材、茶叶、香菇等农副产品贸易及加工业的发展。
冷水镇:依托区位优势,接受经济发达地区的辐射和轻度污染型产业的梯度转移,推动企业集聚和产业的升级;以食用菌、中药材、蚕桑三大支柱产品为基础,建成全国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重点镇。
仁川镇:以生态农副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的,集生态农业、特色工业、商贸、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型山水城镇。主要依托黄檀林海、天马云空、云霞仙境、百杖潭等自然景观,拓展百杖潭景区,发展旅游业。
本区主要包括尖山、胡宅、玉山、九和、尚湖、万苍等乡镇。
● 发展定位:以尖山镇作为东北台地区域的核心城镇,依托磐安工业园区及旅游、生态农业等资源,整合周边乡镇,形成集聚发展、共同建设、共同获利的机制,实现几个镇联合建设磐安工业园区、专业市场、旅游接待设施等,共同招商引资、共同经营,达到互惠互利。共同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和旅游接待副中心。
● 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
尖山镇:台地区域的核心城镇,分布着磐安工业园区和浙中大峡谷风景区,是东北部台地区的区域经济中心和旅游接待中心,以塑料制品加工为主导,以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为特色的综合型城镇。要做好以塑料制品为主的工业经济和以浙中大峡谷、皇城湖为主的旅居产业;镇区南部地势相对开阔,用地条件相对较好,考虑台地区域向心发展,因而城镇用地发展方向以向西、向南发展为主,规划行政及公建服务中心居中,工业用地结合磐安工业园区设置于城镇西南,居住用地居于东北,同时组建区域公建服务中心、旅游接待中心。
玉山镇:台地区域的文教中心,以农副产品加工、文化旅游为特色的生态型城镇。产业布局以小商品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玉山镇西部是磐安县北大门和重要的交通节点,发展现代物流等及相关产业。
尚湖镇:台地区域的次级城镇,以塑料制品、纺织配件、五金机电为主导,以生态农业为特色的综合型城镇,产业布局以塑料制品、商品制造、农产品加工为主。尚湖镇是进入东北部台地区的第一通道和重要的交通节点,该镇地势平坦,丘陵缓坡地为主,主要功能区块是城镇生活居住用地区块和工业用地功能区块,是东北部台地区发展潜力较大的一个镇。
本区主要包括大盘、方前等乡镇。
● 发展定位:大盘镇与区内其他乡镇都有品质较好的生态环境、风景旅游资源,大盘镇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区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以生态农业、旅游为主及无污染的农副产品加工,保护环境及旅游资源是本区的首要任务。
● 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
大盘镇:作为磐安中部交通枢纽,以农业、林业为基础,以生态型加工业为主导,以旅游休闲度假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居住镇”。大盘山生态区是磐安县的生态屏障,大盘镇应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在生态保护前提下发展高山蔬菜、高山瓜果、中药材生产,农副产品、林业产品、药材等深加工、精加工;适度发展无污染的小型工业;积极发展旅游业及其服务经济。
方前镇:磐安东南部以特色工业和生态产业为重点的生态型山水城镇。依托区位优势,接纳台州市的经济辐射和企业扩张转移。发展工艺礼品、竹木制品加工等制造业和油茶等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城镇建设用地划分为由公建商贸区特色产业园区及两个住宅区组成的四个功能区。
以上空间发展格局既有垂直的等级分工,同时又根据各自优势形成自身特色,在多种分工机制的作用下,通过等级化的快速、便捷、舒适的道路网络体系,把磐安的服务要素和服务市场紧密联系成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一个特色鲜明、生机活泼的磐安县域有机服务网络。
服务业集聚区是以某一服务产业为主体,相关服务产业相配套,产业特色鲜明,空间相对集中,具有资源集合、产业集群、服务集成功能,现代服务业集聚度达到一定水平的区域。服务业集聚区是现代服务业中的新型业态,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县城商务核心区主要以磐安城区的中街、海螺街以及沿文溪两侧的商业街为主体。商务核心区发展历史悠久,集中了盘龙广场、华联超市、工商银行等磐安最大的超市、百货商店、专卖店、银行以及保险公司等商贸服务和金融保险机构,拥有商业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汇聚了200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是磐安最繁华、最热闹的人口、经济最集中的地区。
坚持调整、改造、提升并重,扩大服务业聚集总量,重点发展商贸流通、餐饮宾馆、文化娱乐、金融服务,大力引进知名企业,提升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成为磐安县域商业高度聚集,商业服务行业最完善的繁华商业中心,承担满足磐安本地区居民、周边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中高档消费休闲购物任务,以及为三次产业提供完备的金融、保险、证券服务,成为县域的中央商务区。
老城区旧城改造,商业步行街、精品服饰特色街、沿江休闲特色街、养生休闲商业街、大型购物中心、高档星级酒店、金融保险大楼、证券交易服务中心、农贸市场、生态休闲公园,以及配套基础设施。
东北台地特色产业集聚区位于尖山镇镇区,与浙江磐安工业园区相邻。尖山镇是磐安东北台地区域的核心城镇,磐安工业园区是磐安县唯一的省级工业园区,是磐安县整合各类资源,充分发挥潜在优势和比较优势,主动接轨周边市场,对接沿海经济,提升产业层次的重要平台。园区产业发展定位是:大力发展塑料制品产业、高山休闲旅居产业、高科技产业、来料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目前,园区的塑料软管产量占国内市场总产量的60-70%,是国内最大的塑料软管生产基地。集聚区附近有省级风景名胜区—夹溪景区,内有浙中十八涡、高峡平湖、苍松古道、舞龙峡、水下孔五泄瀑等众多自然景观,并有抗倭名寨—夹溪寨、大兴国遗址、攀桂坊、龙虎大旗、人佛灯、乌石村等文化遗产,还有全国文保单位—玉山古茶场。
集聚区对外交通便利,有“磐(安)-新(昌)”、“怀(鲁)-万(苍)”公路穿过,距上三高速双彩互通口27公里,甬金高速、诸永高速怀鲁互通口40公里。区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有110KVA变电所一座,附近有电站7座,总装机容量为25.85KVA;建有日供水量为3000吨的自来水厂1座;移动通讯、小灵通信号已实现全覆盖,程控电话、有线电视、互联网光纤均已开通;道路均已埋设排水、排污管道。
立足东北台地三大优势,即茶叶、茭白、山珍等农副产品生产优势、磐安工业园区塑料软管产业优势以及台地周边的旅游资源优势,主要发展为台地特色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的现代物流、专业市场、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旅游休闲、度假等生活性服务业,成为促进和带动磐安东北台地产业发展的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和和磐安县域旅游接待副中心。
中国塑料软管城、台地仓储物流中心、浙中茶叶市场、茶叶研制加工专区、商业金融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古茶场文化展示中心、旅游接待中心、皇城湖休闲中心,以及夹溪景区等。
磐安是“中国药材之乡”,中药材产业是磐安的传统优势产业,磐安县境内现知有药用植物1219 种,著名“浙八味”中的白术、元胡、浙贝母、玄参、白芍五味道地药材盛产于此(俗称“磐五味”),是全省最大的中药材主产区,种植面积和产值各占全省的20%和32%,白术、元胡、浙贝母、玄参、天麻的产量居全国之首。
磐安中药材产业集聚区位于新城区,诸永高速公路磐安互通口设在新城区中心位置,42省道、诸永高速磐安连接线由东向西横贯新城区,加上正在规划的一些区际快速通道,为新城区开发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磐安中药材产业集聚区核心区浙八味特产市场(磐安中国药材城)规划占地面积19.8公顷,总建筑面积22.8万平方米,平均建筑层数为3层。主要由中心交易大厅、围合式商铺、商住区、文化休闲区四大功能组成。
近年来随着新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集聚区内的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目前集聚区内的主要道路框架已基本建成,给排水系统的主干管道铺设正全面铺开,“浙八味”特产市场一期工程已建成试运行,其他基础设施也正在紧张的施工过程中。
立足磐安优越的环境条件和良好的中药材产业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丰富提升中药材产业的内涵,通过建设“交易、展示、人才”三大平台,完善“产(生产基地)、研(研究机构)、销(专业市场)、展(展示馆)、流(物流园)”五位一体的互动发展体系,实施人才支撑、生态保育、科技创新、设施提升等工程,采取特色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战略,突出城市与产业的融合、生产与销售的融合、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融合,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和人口承载能力。建设集中药材展示、交易、电子商务、物流、加工、技术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中药材产业集聚区,使之成为全国重要的中药材集聚中心、浙江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磐安县域新的经济增长极、磐安新城区开发的龙头。
“浙八味”特产市场、中药材饮片加工区、仓储物流中心、中药材展示馆、商贸中心、休闲养生城、中药文化街区、中药材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电子商务平台、电子期货中心和中药材主题公园等。
云山休闲养生集聚区包括整个云山办事处和花溪景区、大盘山自然保护区。区域交通优势明显,诸永高速公路到老城区的连接线穿境而过,省道东仙线和磐新线(省主干线)与该区块相接。云山区块位于磐安县新老城区的中间地带,是众多旅游景点的交通交汇区。其发展定位:磐安县“旅游服务中心”。休闲养生区将以花溪景区为核心,包括大盘山自然保护区,重点开发云山区块,配套建设各类旅游辅助设施,使云山区块成为磐安县独具一格的旅游休闲养生度假中心和游客集散中心。
以云山旅游接待中心建设为契机,整合安文现有旅游接待资源,形成以住宿、餐饮、购物为主体,集休闲、娱乐、会议、康疗、养生、野营探险、旅游宣传与服务为一体的磐安县综合性旅游接待中心。
中国养生城(江南药谷)、云山休闲山庄、浙江民俗文化博览馆、白云山地质公园、浙中太阳城、浙中避暑山庄、东方休闲园、云顶养生度假村、狩猎中心、滑草(滑翔)场等。
积极引导国资、民资、外资等投资服务业领域,有序建设一批重点支撑项目,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规划期间,初步规划休闲旅游、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科教文卫体、信息服务、社区服务等领域的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57项,总投资35.578亿元(详见附表)。
重点建设云山旅游度假区接待中心、城市生态公园、旅居山城美化、文溪美化工程、花溪景区深度开发、青梅尖避暑中心开发建设、皇城湖休闲度假区开发、玉山古茶场旅游开发、夹溪旅游区改扩建、磐安台地(尖山)旅游接待中心、双峰旅游区建设、大盘山药用植物园、中国养生城、云山广天休闲山庄、云山度假酒店、浙中太阳城、浙中避暑山庄、白云山综合开发、江南药谷开发、五公山景区开发、泊公坑景区开发等工程,主要建设项目23项,项目投资15.368亿元。
近期重点建设安文货运站场、公交公司、出租车站、新城区物流中心、磐安台地物流中心、新城区汽车客运中心等项目建设。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建设一批场站、仓库,完善物流配套设施建设,建设完善的公共物流信息技术平台,加快与省内外各物流售息技术平台的对接融入,降低物流信息成本。主要建设项目5项,项目投资4.2亿元。
现代商贸建设工程主要有中药材产业集聚区建设、特产城改造提升工程、现代商务区提升工程、小商品市场改造、农村放心店工程、新兴街蔬菜市场建设、农特产品(或特色饮食)一条街建设等,提高磐安县旅游住宿接待能力,提高商贸流通基础设施的层次和容量。主要建设项目7项,项目投资5.55亿元。
建设新城区行政服务中心、县人民医院病房楼建设工程、县委党校扩建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及维修改造工程、县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博物馆、县粮库搬迁工程、县妇女儿童医院改造、二馆、二中心、县体育中心建设工程、浙江民俗文化博览馆、磐安历史文化名人一条街等。主要建设项目14项,项目投资5.95亿元。
重点建设以城区社区服务中心为主干,以社区服务站为基础的多层次、网络状社区服务业体系。加强社区服务平台建设,有序建设一批老年服务的老年活动中心、养老院、老年公寓和老年医疗机构。主要建设项目城区社区服务站、农村社区服务站和县社会福利院建设等3项,投资额为0.79亿元。
重点建设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公共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电子政务、商务,社区信息化,金融现代化支付和管理等领域信息系统应用项目。加快磐安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项目和物流、工业、商务农业等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主要建设项目5项,投资额3.72亿元。
建立健全的服务业发展机制。建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指导,综合协调,总体规划编制,政府投资安排,重大问题解决,监督有关政策的落实及考核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常设性办公室,负责服务业发展日常工作。各乡(镇)和部门,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形成自上而下互为贯通的工作网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安排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建立考核奖励制度和统计通报制度。制定服务业发展绩效考核办法,将目标、任务、政策、重大项目等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乡镇,并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加强和改进服务业统计工作,完善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重点建立和完善休闲旅游、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行业和领域的统计体系;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的动态监测、预警、预测、形势分析工作,健全服务业发展情况通报制度。全县每年召开一次现代服务业发展表彰奖励大会,参照工业企业的奖励办法,重奖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
对一般性服务业企业降低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除法律、行政法规和依法设立的行政许可另有规定的外,一律降低到3万元人民币。对创新性、示范性强的服务业企业,在营业场所、投资人资格、业务范围等方面还应适当放宽准入条件。鼓励发展连锁经营,对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实行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
落实好现行国家、省税费优惠政策,对鼓励发展的服务行业实行税费减免优惠。清理服务业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根据不同情况实施缓交、暂停、减免、取消收费的政策,保留的收费项目的收费标准如有上下限幅度的,一律按下限收取。
对试点物流企业和从事货运、拆迁、保险、知识产权、广告、会展等代理企业取得的代理业务收入,实行差额征收营业税。物流、连锁超市等企业设立跨区域分支机构并符合相关条件的,企业所得税可由总部统一缴纳。
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采取项目管理方式,每年由县财政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专项用于服务业发展项目匹配。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旅游和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支持,重点用于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信息服务、公共平台、规划修编和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引导资金对服务业发展的导向作用,加大服务业固定资产的投入。
实行服务业“以奖代补”政策。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以奖代补”,对税收、就业等贡献大的服务业企业给予奖励。
在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时,应明确保障服务业发展用地的措施;在制定年度用地计划时,要根据服务业发展需要,逐步提高服务业用地比例。对列入本县重点发展的旅游休闲、现代物流等服务业项目在供地安排上给予倾斜,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优先办理用地手续。
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和推广适应服务业发展需要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引导金融机构逐步增加服务业贷款规模,提高服务业企业贷款份额在总贷款份额中的比例。对鼓励发展领域的中小服务业企业予以贷款风险补偿。
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引导重点服务业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提升服务业知名度、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建立磐安县重点服务业企业品牌培育库,加强商标培育行政指导,大力扶持重点服务业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省市著名商标和知名商号,对新获得国家、省名牌产品称号的服务行业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并享受工业企业创牌奖励政策。
推进制造业企业由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拓展延伸,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等服务业。
鼓励制造业企业实行二、三产分离,从2010年1月1日起,对主辅分离设立的三产企业,利润形成地方财政收入部分,三年内全额返还;对2010年1月1日前已主辅分离的三产企业,利润形成地方财政收入比上一年增长的部分,三年内全额返还。对制造业企业二、三产分离后增加的税负,由县财政对该企业予以扶持补助。分离后的服务业其自用的生产经营房产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经税务部门批准,分离三年内给予减征,固定资产可以加速折旧。有关部门要对制造业企业组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给予支持,在市场准入、登记注册。资质认证等方面简化审批手续,并降低相关费用。
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重点发展旅游休闲中心、物流基地、专业市场和特色街区等。编制全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对集聚区中的建设项目,优先提供项目申报,优先纳入服务业重大项目,优先安排用地计划,优先安排贴息补助;对集聚区的服务业企业,三年内可享受房产税、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等税费减免优惠。
鼓励服务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尽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鼓励服务业企业之间通过股权并购与置换、相互参股等方式进行重组。推进生产经营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支持社会法人、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公用事业和文化科技改革。进一步推进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
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对外开放,以开放促进服务业发展。主动承接国际服务产业转移,积极吸引大型采购中心、会展公司、市场中介机构等来磐安设立分支机构,促进建立一批中外合资、合作服务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有新的突破。积极开展工程和技术承包、劳务合作等,为开拓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创造必要的条件。
把服务业招商引资放在重要位置,使服务业成为利用外资、民资和社会投资新的增长点。针对现代服务贸易的新特点,推动服务业利用内、外资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拓宽领域,提高水平。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加大服务业利用外资项目的储备、包装和推介力度,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认真包装推出一批商贸、旅游、基础设施等服务业招商项目,吸引外资、民资投向基础设施、休闲旅游、房地产等领域。要明确招商引资的标准,着重引进发展的重点领域、新兴行业和薄弱环节,通过改造、提升和龙头企业的带动,全面提高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和档次。
根据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等原则,立足于磐安生态、旅游、环境等优势,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加快融入长三角步伐,强化与长三角区域服务业联动,加强与义乌国际商贸城和东阳横店影视城的合作交流,加快建立统一、畅通的区域性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开放组织体系,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
针对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加快休闲旅游、信息服务、各类中介、国际贸易等服务紧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依托高校、专业研究机构,加强对服务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加大领军人才开发力度,针对不同服务领域领军人才的特点,制定分类开发计划,在现代服务业各个领域引进培养一批文化精英、学科带头人、营销大师等。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合作,重视在职培训,培养、引进经营管理人才、网络技术人才。
大力发展服务业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重视失业下岗职工和剩余劳动力从业的基础培训,实施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工程,搞好培训基地建设,根据《职业教育法》和其它有关规定,对培训有关费用在再就业基金中列出专项予以适当补贴。
建立人才引进的激励机制,特别要吸引职业经理、信息技术、国际贸易、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旅游服务等高素质的紧缺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以及高层次、复合型的各类中介服务方面的专业人才,实行与引进科技人才相同的激励政策,并妥善解决住房、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社会保障等各种后顾之忧。在现有的人才引进政策的基础上,争取对现代服务企业所需的人才适当放宽进入条件,制定人才柔性流动政策。
要加强对重大项目的协调,做好服务业重点项目储备库建设工作,形成重大建设项目竣工一批、启动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机制。
为了提高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指导性,项目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之间要衔接,按照投资规划要求实施投资计划,增强规划的刚性约束。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协调力度,认真做好政策处理、项目报批等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大局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对重大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跟踪服务,要从各自的职责出发,千方百计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通过绿化设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环境整治等手段,提高环境质量。利用有条件的山头、丘陵、水库周边、河溪两边等地,扩大和开辟林地、果园及防护林等,形成强有力的绿色生态大背景。
加强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建设,重点发展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水源涵养能力,严禁林木砍伐。加大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力度,减少水土流失。
在各旅游景区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清洁生产审核、生命周期评价和绿色开发与消费等活动,建立绿色旅游管理机制和经营理念,合理确定景区环境容量,科学组织旅游线路。发展景区环保运输,在主要景区尽可能地使用电能驱动的生态交通工具。抓好景区生态保护知识宣传,完善环境保护标识和废弃物分类收集等设施,推广使用可降解的旅游快餐用具和包装物。加强景区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
同时,合理把握旅游景区开发速度,对地处水库上游、水源地的旅游景区进行保护性开发,对“农家乐”等散点状旅游项目加强管理,防止旅游污染呈面状发展。合理确定保护范围和环境容量,适度控制旅游接待人数,把旅游业发展对景区环境的影响限制在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以内。
加强机动车尾气、餐饮业油烟和扬尘污染控制,对4吨以上煤锅炉全面实施脱硫除尘工程,脱硫效率在50%以上,严格控制酸雨污染。
加大对重点行业的污染治理力度,对重点企业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和24小时在线监测,严格执行企业达标排放。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进行限期整改或限期治理,对限期内再不达标的坚决实施停产治理。
附表: 磐安县服务业发展项目规划表
序号 | 类 别 | 项目名称 | 项目 性质 | 建设时间 | 建设规模和内容 | 项目总投资(万元) | 责任单位 | |||||||||||||||||
1 | 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开发工程 | 生态城市公园建设 | 新建 | 2009-2015 | 休闲、观光、生态城市公园 | 6000 | 县建设局 | |||||||||||||||||
2 | 旅居山城美化工程 | 新建 | 2009-2015 | 亮化、洁化、山体美化等 | 5000 | 县建设局、县林业局等部门 | ||||||||||||||||||
3 | 天顶生态旅游区开发建设 | 新建 | 2010-2015 | 旅游度假区、游步道、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 5000 | 县林业局 县旅游局 | ||||||||||||||||||
4 | 皇城湖休闲度假区开发 | 新建 | 2010-2015 | 高档度假山庄、商住楼、开发水上游乐等项目 | 30000 | 工业园区 县旅游局 | ||||||||||||||||||
5 | 舞龙峡景区 | 新建 | 2009-2010 | 景区第一期开发建设 | 1000 | 尖山镇 | ||||||||||||||||||
6 | 文溪美化工程 | 新建 | 2009-2015 | 休闲、观光工程 | 3000 | 县建设局 县水务局 | ||||||||||||||||||
7 | 花溪景区深度开发 | 续建 | 2009-2015 | 旅游服务设施及配套项目 | 3000 | 县旅游局 | ||||||||||||||||||
8 | 玉山古茶场旅游开发工程 | 续建 | 2009-2013 | 服务设施及配套项目 | 1800 | 县文广新局 县旅游局 | ||||||||||||||||||
9 | 夹溪旅游区改扩建工程 | 改扩建 | 2009-2013 | 服务设施、道路以及配套项目 | 2000 | 县旅游局 相关乡镇 | ||||||||||||||||||
10 | 磐安台地(尖山)旅游接待中心 | 新建 | 2010-2014 | 建设集会议、住宿、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服务设施 | 3000 | 尖山镇 县旅游局 | ||||||||||||||||||
11 | 双峰旅游区建设工程 | 新建 | 2010-2015 | 休闲度假设施及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 1200 | 双峰乡 县旅游局 | ||||||||||||||||||
12 | 大盘山药用植物园 | 新建 | 2009-2015 | 药种园和休闲养生度假设施 | 3000 | 大盘山管理局 | ||||||||||||||||||
序号 | 类 别 | 项目名称 | 项目 性质 | 建设时间 | 建设规模和内容 | 项目总投资(万元) | 责任单位 | |||||||||||||||||
13 | 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开发工程 | 三州宾馆 | 新建 | 2009-2011 | 建筑面积12540平方米 | 3000 | 尖山镇 | |||||||||||||||||
14 | 清凉山文化产业园 | 新建 | 2010-2015 | 占地1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78平方米。 | 5000 | 尖山镇 | ||||||||||||||||||
15 | 中国养生城 | 新建 | 2009-2013 | 建设三星级以上的养生宾馆一座,休闲保健区,突出中医药保健养生主题;科普展览区,观赏游览区,建设以中药材观赏为基调的园林景观。 | 35000 | 云山旅游度假区 安文镇 | ||||||||||||||||||
16 | 云山广天休闲山庄 | 新建 | 2009-2011 | 建设集会议、住宿、餐饮、娱乐为一体服务设施 | 3000 | 云山旅游度假区 安文镇 | ||||||||||||||||||
17 | 磐安云山度假酒店 | 新建 | 2009-2011 | 建设三星级标准的度假酒店1座。 | 3180 | 云山旅游度假区 安文镇 | ||||||||||||||||||
18 | 浙中太阳城 | 新建 | 2010-2015 | 为上海和浙江中部周边县市中、高收入阶层老人居住、休闲、度假、养生区。 | 12000 | 云山旅游度假区 | ||||||||||||||||||
19 | 浙中避暑山庄 | 新建 | 2010-2015 | 集住宿餐饮区、娱乐休闲区、会议商务区为一体的避暑山庄。 | 10000 | 云山旅游度假区 | ||||||||||||||||||
20 | 白云山综合开发 | 新建 | 2009-2015 | 建设集旅游度假、休闲养生、娱乐探险、宗教文化、地质公园等为一体的综合型场所。 | 10000 | 云山旅游度假区 | ||||||||||||||||||
21 | 江南药谷开发项目 | 新建 | 2009-2015 | 建设中药材种质资源收集区、科研展览区、养生宾馆、观赏游览区 | 4000 | 县农业局 县旅游局 | ||||||||||||||||||
22 | 五公山景区开发项目 | 新建 | 2009-2015 | 建设五公山景区设施、休闲度假中心和香榧公园 | 2000 | 安文镇 县旅游局 | ||||||||||||||||||
序号 | 类 别 | 项目名称 | 项目 性质 | 建设时间 | 建设规模和内容 | 项目总投资(万元) | 责任单位 | |||||||||||||||||
23 | 泊公坑景区开发项目 | 新建 | 2009-2015 | 建设泊公坑景点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 | 2500 | 仁川镇 县旅游局 | ||||||||||||||||||
小 计 | 153680 | |||||||||||||||||||||||
24 | 现代物流建设工程 | 安文货运站场建设 | 新建 | 2009-2015 | 占地50亩,配套设施建设等 | 4000 | 县建设局 县交通局 | |||||||||||||||||
25 | 公交公司、出租车站 | 新建 | 2009-2015 | 占地50亩,配套设施建设等 | 6000 | 县建设局 县交通局 | ||||||||||||||||||
26 | 新城区物流中心 | 新建 | 2011-2015 | 占地150亩,含仓储配送、公路货运、集装箱基地等 | 18000 | 新城区 | ||||||||||||||||||
27 | 磐安台地物流中心 | 新建 | 2009-2013 | 占地80亩,建设面积20000㎡ | 8000 | 工业园区 | ||||||||||||||||||
28 | 新城区汽车客运中心 | 新建 | 2011-2015 | 占地80亩,设计能力1万人次/日 | 6000 | 县交通局 新城区 | ||||||||||||||||||
小 计 | 42000 | |||||||||||||||||||||||
29 | 现代商贸建设工程 | 中药材产业集聚区建设 | 续建 | 2009-2015 | “浙八味”特产市场扩建二期工程、中药材研究所、中药材展示中心等 | 25000 | 新城区 | |||||||||||||||||
30 | 特产城改造提升工程 | 新建 | 2010-2015 | 以购物、住宿、娱乐、会议和高档写字楼为主要建设内容,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 | 12000 | 县供销社 县工商局 | ||||||||||||||||||
序号 | 类 别 | 项目名称 | 项目 性质 | 建设时间 | 建设规模和内容 | 项目总投资(万元) | 责任单位 | |||||||||||||||||
31 | 现代商贸建设工程 | 现代商务区提升工程 | 新建 | 2009-2015 | 以新兴街为节点,规划建设几处商务中心 | 8000 | 县建设局 县经贸局 县规划局 | |||||||||||||||||
32 | 小商品市场改造 | 迁建 | 2009-2012 | 小商品市场迁建 | 2500 | 县经贸局 县工商局 | ||||||||||||||||||
33 | 农村放心店工程 | 新建 | 2009-2015 | 千镇连锁超市工程的配送中心建设 | 2000 | 县经贸局 县工商局 有关镇乡 | ||||||||||||||||||
34 | 新兴街蔬菜市场建设 | 新建 | 2009-2011 | 蔬菜市场的建设 | 3000 | 县供销社 县工商局 | ||||||||||||||||||
35 | 农特产品(或特色饮食)一条街建设 | 新建 | 2009-2015 | 磐安特色农副产品展销、特色饮食一条街建设,形成100余家特色店铺。 | 3000 | 县建设局 县工商局 | ||||||||||||||||||
小 计 | 55500 | |||||||||||||||||||||||
36 | 科教文卫体工程 | 新城区行政服务中心 | 新建 | 2009-2015 | 占地30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 | 3000 | 新城区 | |||||||||||||||||
37 | 县人民医院病房楼建设工程 | 新建 | 2009-2012 | 建筑面积22168平方米 | 7800 | 县卫生局 | ||||||||||||||||||
38 | 县委党校迁建工程 | 迁建 | 2011-2015 | 占地30亩,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 | 1200 | 县委党校 | ||||||||||||||||||
39 | 中小学校舍安全及维修改造工程 | 改、扩建 | 2009-2011 | 改扩建面积约4万平方米,主要项目有磐安二中、深泽初中改扩建工程,实验初中体艺楼建设工程等。 | 7000 | 县教育局 | ||||||||||||||||||
40 | 县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 新建 | 2009-2015 | 占地20亩,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 | 2000 | 新城区 县科技局 | ||||||||||||||||||
序号 | 类 别 | 项目名称 | 项目 性质 | 建设时间 | 建设规模和内容 | 项目总投资(万元) | 责任单位 | |||||||||||||||||
41 | 科教文卫体工程 | 县科技博物馆 | 新建 | 2009-2015 | 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 1200 | 县科协 | |||||||||||||||||
42 | 县中心粮库搬迁工程 | 新建 | 2009-2013 | 占地50亩,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 | 4000 | 县粮食局 | ||||||||||||||||||
43 | 县妇女儿童医院改造 | 扩建 | 2009-2015 | 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 | 1000 | 县卫生局 | ||||||||||||||||||
44 | 二馆、二中心 | 新建 | 2009-2015 | 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科普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馆、老干部活动中心) | 4000 | 县文广局、团县委、总工会、老干部局 | ||||||||||||||||||
45 | 工业园区工人活动中心 | 新建 | 2010-2011 | 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 3500 | 工业园区 | ||||||||||||||||||
46 | 乡镇卫生院改造及标准化建设 | 新改扩建 | 2009-2015 | 改造危房28000万平方米、标准化建设 | 8000 | 县卫生局 | ||||||||||||||||||
47 | 县体育中心建设工程 | 新建 | 2009-2015 | 规划用地100亩(一场二馆) | 8000 | 县体育局 | ||||||||||||||||||
48 | 浙江民俗文化博览馆 | 新建 | 2009-2015 | 本项目将收集浙江各地具有地方特色的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 | 5000 | 云山旅游度假区 县旅游局 | ||||||||||||||||||
49 | 磐安历史文化名人一条街 | 新建 | 2009-2015 | 建设集文化长廊、休闲娱乐、旅游商店、酒吧茶吧等为一体的综合街区。 | 3800 | 云山旅游度假区 |
序号 | 类 别 | 项目名称 | 项目 性质 | 建设时间 | 建设规模和内容 | 项目总投资(万元) | 责任单位 |
小 计 | 59500 | ||||||
50 | 社区服务工程 | 城区社区服务站 | 改扩建 | 2009-2013 | 建设城区社区扶贫帮困、就业培训、治安维护等服务站 | 1300 | 各居委会 |
51 | 农村社区服务站建设 | 改建 | 2009-2012 | 建设农村的社区服务站 | 600 | 各镇乡 | |
52 | 县社会福利院 | 新建 | 2009-2013 | 用地50亩,建筑面积39000平方米 | 6000 | 县民政局 | |
小 计 | 7900 | ||||||
53 | 信息服务工程 | 县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 新建 | 2009-2015 | 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 | 18000 | 各公司 县广播电视台 |
54 |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 | 改扩建 | 2009-2015 | 建设电子政务 | 1600 | 县信息中心 | |
55 | 磐安信息系统应用工程 | 新建 | 2009-2015 | 金融现代化支付和管理等重点领域的信息应用服务工程 | 5000 | 各银行机构 |
序号 | 类 别 | 项目名称 | 项目 性质 | 建设时间 | 建设规模和内容 | 项目总投资(万元) | 责任单位 |
56 | 信息服务工程 | 数字电视平台建设 | 新建 | 2009-2015 | 加快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改造升级,加强数字化建设 | 12000 | 县广播电视台 |
57 | 农业信息服务平台 | 新建 | 2009-2012 | 建立磐安农业数据数据库资源和农业信息化系统应用软件,对村级经济运行、市场信息、质量安全跟踪进行监测和信息化管理 | 600 | 县农业局 | |
小 计 | 37200 | ||||||
合 计 | 3557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