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县公安局法制工作要点
2022年,县公安局法制部门要紧紧围绕县局党委的总体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把握法治公安建设目标,坚决扛起“全国示范”的责任担当,以服务保障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为主线,以深入推进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改革和执法责任体系改革为抓手,全面推动现代警务执法新模式成熟定型,争当全国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兵。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统筹推进公安法治建设
1.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通过全警培训轮训、法制练兵、普法宣传等活动,引导领导干部和广大民警系统全面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执法理念,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打击犯罪、维护稳定、治理社会的能力水平。
2.积极响应市局“一标杆二标兵”创建工作,选树培育先进典型,引领带动我局执法规范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执法制度机制供给,为维护安全稳定提供法治保障
3.聚焦党的二十大、亚运会、省运会等重大活动安保工作,进一步完善执法案事件应急处置协调机制,及时出台执法操作指引,提供精准法律政策依据,防止出现因执法不当产生负面影响。围绕常态化扫黑除恶、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信访秩序大整治等专项工作,以及基层执法实践中的热点难点,健全完善法律手段,及时出台指导意见,切实提供精准高效的法治保障。
4.密切关注疫情走向和防疫政策变化,严格落实市局《依法严厉打击妨害疫情防控违法犯罪行为十二条意见》,对疫情防控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主动参与、靠前服务,加强法律政策研究,审慎把握执法导向,最大限度实现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持续深化执法创新改革,推动现代警务执法新模式成熟定型
5.深度融入公安大脑建设,建立健全以规范执法为核心的综合性保障机制,打造协同高效、管理闭环的综合保障体系。持续深化“办案一件事”改革,积极推进行政复议诉讼、行政处罚智能裁量、伤势鉴定“直通车”等数字执法场景建设,全面应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信息管理平台,推广阅卷精灵、在线执收、电子送达、远程取证等智能应用。
6.全力争创全国“标杆式”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形成特色亮点,提升竞争力。强化中心深度应用,推动满负荷高效运行。
7.不断加强政法联动机制建设,进一步优化简案快办、认罪认罚、一体化办案模式,深化刑事速裁,逐步扩大速裁案件范围,促进专业集约、快慢分道、政法一体办案机制高效运转,实现单轨制办案率95%以上,集约化办案率60%以上,刑事案件简案快办率25%以上,行政案件快办率70%以上。
8.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刑事办案专业化的指导意见》,因地制宜实行“大警种”专业办案模式,完善案件分段办理、中层领衔主办、新型合成作战等工作机制,积极培养实战型专家能手,支撑响应大要案侦办,有效落实派出所负面清单制度,提升刑事办案专职化、专业化水平。
四、健全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推动执法权力规范运行
9.深入贯彻落实公安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执法责任体系改革的意见》及省厅工作任务清单,立足法制部门职责权限,以受立案管理、执法办案场所管理使用、案件法制审核等环节为重点,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强化责任追究。全面夯实执法源头管控,推动重点派出所法制员派驻制全覆盖,筑牢“局中心+所案管室”两级执法监管架构。
10.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健全完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进一步规范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运行,完善重大疑难案件听取意见机制和刑事案件统一对口衔接机制,建立案件诉前检察官预审查制度,降低不起诉率。
11.常态化开展逐利执法、干预执法、有案不立、压案不查、降格处理等执法顽瘴痼疾和伤害案件等挂案积案的排查、清理、整治,有针对性加强建章立制,巩固整治成效。常态化开展网上执法巡查,依托执法办案综合应用系统加强日常执法质量监督考评,促进办案民警执法理念转变和执法行为习惯养成。
12.积极推进行政复议应诉和国家赔偿工作,加强行政执法源头监督,规范交通违法类和伤害类案件办理,减少行政争议发生。健全完善与复议机关、审判机关互动机制,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及时研究解决行政执法疑难复杂问题,实现诉讼零败诉、复议零纠错的工作目标。
13.深入实施“互联网+监管”,不断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持续推进“信用公安”建设,大力加强“信用+审批”“信用+监管”等重大成果应用,全面加强信用数据归集。
五、优化执法办案方式,彰显人性化执法温度
14.全面执行公安部《关于贯彻实施<行政处罚法>的通知》要求,大力推进首违不罚、轻微免罚、说理性执法等柔性举措,防止“以罚代管、只罚不管”。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和派出所全面设置矛盾纠纷调处室和未成年人帮教室,探索推行纠纷类案件优先调解、未成年人二次帮教等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公安机关教育引导作用。
15.深入贯彻“少拘慎押”司法理念,严格落实《关于减少羁押性刑事强制措施的指导意见(试行)》,建立疑难复杂案件邀请检察官提前介入审查制度和不批捕数据每周通报制度,推动降低不批准逮捕率。全面应用非羁押数字闭环监管系统,实现对非羁押人员的远程动态管控和精准有效监管。
16.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严格落实涉企经营行政许可有关事项取消审批、取消审批改备案、采取告知承诺制审批等惠企举措,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证明材料告知承诺制覆盖率,持续加大数据共享力度,全力打造“无证明公安”。
六、强化执法能力培训,打造高素质公安法治队伍
17.全面加强法制队伍政治建设,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增强法制队伍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在案件审核、执法监督等法制工作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对标“三能”警队要求,加强法制战线先进典型的选树培育,切实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18.加强法制实战大练兵,紧密结合部门业务和队伍建设工作,完善法律规定与实战应用相结合的执法培训机制。定期举办公安法制大讲堂,持续开展新法新规讲解、疑难案件剖析、执法制度评析等活动。鼓励民警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和高级执法资格考试,适时组织中层、法制民警、法制员执法技能比武竞赛。
19.积极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宪法、公安常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利用典型案事例对公众进行法律解读,推动打造公安法治文化品牌和法治宣传精品,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法治素养和法律意识,增进对公安执法工作的理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