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县政府部门 >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 政策文件
索引号: 113307273075998205/2022-53963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主题分类: 其他 体裁分类: 通知
文件字号: 磐市监发〔2022〕3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文机关: 县市场监管局 成文日期: 2022-02-14
统一编号: 有效性:

关于印发《磐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十六条政策举措》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2-04-08 09:41    来源:磐安县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号【
分享:


磐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激发市场

主体活力十六条政策举措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2022年县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积极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聚焦聚力稳进提质、除险保安、塑造变革,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促进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局自身职能,提出如下政策举措。

一、发挥改革先行优势,打造利企便民营商新环境

1.加大审批许可精简化程度。深化“证照分离”改革2.0版,着力推进照后减证并证;实行低风险食品生产许可告知承诺制;实施“餐馆经营、食品销售”准入准营“一件事”改革,实现更多市场主体“准入即准营”。

2.加大开办登记便捷化程度。实施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推进“自主申报+信用承诺+智能确认”登记模式,增设标准地址自动核验功能和迁移“一件事”功能,实现企业注册登记“零干预”。升级企业开办“一日办结”改革,完善银行预约账户在线推送和社保、公积金代扣代缴服务功能,实行企业开办首套公章刻制财政买单。鼓励市场主体电子亮照,推动电子营业执照在政务、商务、金融、网络交易等领域广泛使用。

3.加大出清渠道畅通化程度。试行歇业备案制度,允许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原因造成经营困难的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在一定时期内歇业。迭代升级注销“一网服务”功能,完善证照并销、破消联办、税务预检等机制,降低企业退出成本。

4.加大融资供给创新化程度。搭建银企桥梁,做好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咨询服务,帮助做好知识产权质押登记,推进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办理,助推知识产权转化。与磐安县农商银行发起政银合作牵手放心消费,向符合条件的放心消费单位和个人发放用于生产经营的专项贷款“放心贷”。

5.加大经营成本轻便化程度。通过“双随机、一公开”及“互联网+监管”等方式,开展价格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各类价格类违法行为。深入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整治,重点打击多收费、乱收费的违法行为,切实减轻经营负担。对餐饮住宿业的检验检测经营服务项目实行减半收费。

6.加大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发挥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作用,会同有关部门落实降本减负、融资增效、稳岗留工等扶持政策。建立个体工商户培育库,加强扶持政策常态化归集、精准化推送,优化个体工商户发展监测和跟踪分析机制,探索构建面向个体工商户的政策宣传、信息咨询、用工、融资等综合服务体系。

二、发挥要素配置优势,迈出要素领域改革新步伐

7.提升产业质量水平。推广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开展首席质量官培训,推动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推进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建立质量品牌企业培育库,培育一批质量奖企业和“品字标”企业。围绕产业集群、块状经济、特色小镇等优势区域,占领国内技术高地的产品为培育重点,推动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浙江制造团体标准研制等,促进企业标准提档。

8.夯实质量基础支撑。进一步深化中药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能级,以满足市场主体质量创新需求。连接中心LIMS系统与“浙里检平台,优化“互联网+检验检测”模式,推动“浙里检”平台提质扩面,实现检验检测“一网通办”,最大程度降低企业送检成本。

9.优化专家入企帮扶。依托中药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发挥中药材专家库优势,开设线上线下“质量门诊”。推进“优化计量、提质增效”常态化帮扶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市场准入、新产品研发测试、标准创新、质量提升、认证认可等方面的技术难题。优化实验室开放机制,以非营利方式向企业提供检测装备、技术标准、科研成果,为企业检测、检定工作精准服务。

10.做优市场循环质量。实施商品市场培育工程,持续深化商品市场“五化”改造,营造市场主体创业创新良好经营环境。搭建“山区—市场—终端”扁平化销售平台,推动建立“商品市场+合作社+农户”的共同富裕市场销售模式。实施“放心消费”提质拓面行动,深化“满意消费长三角”建设,持续激发市场消费潜力。

三、发挥科技赋能优势,构建知识产权转化新通道

11.加强知识产权强企培育。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优势企业培育,年度新增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以上。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做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加大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力度,推动企业专利许可,实现专利转移转化。

12.加强知识产权维护力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开展知识产权侵权维权援助工作。加强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监管,开展知识产权领域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商标恶意抢注和专利非正常申请行为。

四、发挥公平竞争优势,切准营商环境改善突破点

13.清理限制公平竞争隐患。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切实清理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享受政策支持。

14.加强新兴业态监管创新。推动业态模式持续创新,推进网络直播新业态治理,加强网络交易违法风险监测预警,完善风险线索闭环处置机制,按时完成交办线索任务,深入打击市场网络领域违法行为。

15.完善新型信用监管机制。依法降低对低风险主体监管比例和频次。实施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和行政处罚公示信息的信用修复工作,引导企业主动纠正失信行为、重塑良好信用。

16.完善柔性监管容错制度。梳理健全首违不罚清单制度,建立落实容错机制,坚持教育和处罚相结合,对符合条件的情形适用首违不罚。对信用风险低和信用风险一般的企业,给予一定时间的“观察期”,推行触发式监管,在严守安全底线前提下,给予企业充足的发展空间;对信用风险高的企业,有针对性地采取严格监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