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磐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磐安县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增长、抓转型、惠民生、促和谐”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百日破难攻坚”、“服务乡村、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工业经济质量提升年”等活动,全县经济呈现平稳较快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的良好格局。
一、 综 合
经济快速增长。据初步统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5.75亿元,按照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0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29.31亿元,增长10.2%,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22.43亿元、建筑业增加值6.8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9%和1.7%;第三产业增加值18.05亿元,增长13.3%,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0.62、4.12、0.76、2.31和2.54亿元,分别增长9.5%、25.5%、17.7%、13.3%和5.2%(参见下表)。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6559元,折合4112美元,首次突破4000美元大关。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5.1﹕53.8﹕31.1调整为15.0﹕52.6﹕32.4。
|
全县行政区域面积1194.74平方公里。年末全县户籍人口209914人,其中:男109138人,女100776人。
二、农业和农村
农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81亿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7.2%,其中,农业产值9.76亿元,增长8.3%;林业产值1.46亿元,增长2.2%;畜牧业实现产值1.43亿元,同比增长4.5%。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6.8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2.3万亩,同比下降0.32%,粮食总产量4.07万吨,同比增长1.5% 。全年中药材种植面积7.04万亩,实现产值3.03亿元,增长6.6%;食用菌产值1.8亿元,增长15.7%;茶叶种植面积7.3万亩,实现产值1.4亿元,增长11.8%;蔬菜种植面积5.02万亩,实现产值1.49亿元,同比增长8.7%。全年生猪出栏5.14万头;蚕茧产量335吨,增长13.6%(参见下表)。
201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表
农产品名称 | 产量(吨)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药材 食用菌 茶叶 蔬菜 肉类 其中:猪肉 禽蛋 蚕茧 | 40737 14261 5042 2159 42699 5147 4316 1278 335 | 1.5 4.45 16.63 7.73 2.2 5.73 4.6 5.45 13.56 |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34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2.84千公顷。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2.7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2%。
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磐安中药材交易博览会,着力推动“浙八味”市场建设,加快中药材产业化进程。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制定了《“秀美乡村,和谐家园”建设规划纲要》,编制了《“秀美乡村、和谐家园”建设总体规划》、《特色文化村保护与发展规划》、《农家乐发展总体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基本形成了“秀美乡村”建设规划体系。相继出台了《加快推进“秀美乡村、和谐家园”建设的实施意见》、《“秀美乡村、和谐家园”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7个政策文件,县财政划拨4627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秀美乡村”建设。切实加大村庄整治力度,全县共有305个村实施了村庄整治,占村庄总数的84.0%,其中28个村通过了省市示范村验收。完成下山搬迁2500人,让高山远山农民走异地致富之路。
三、 工业和建筑业
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推出了减轻企业负担、破解企业融资难、职工住宿难、子女入学难以及优化部门服务等一系列服务政策。全县新开发土地面积255亩,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1个,基础设施投入2.29亿元;共盘活闲置和低效工业用地258.9亩。全县共申报考察工业投资项目34个,同意落地18个,其中投资规模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个。
工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2.43亿元,按照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9%,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2%。全县8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口径)完成总产值50.1亿元,同比增长32.8%;实现销售产值46.7亿元,同比增长26.3%,其中:出口交货值12.8亿元,增长16.9%。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到13家。全县规模工业实现利税总额3亿元,增长8.8%。全部工业用电量20409万千瓦时,增长34.6%。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县完成建筑业增加值6.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24.5万平方米,建筑工程总产值45.5亿元(含金磐开发区)。房屋竣工面积154.9万平方米,竣工产值16.9亿元。新增一级资质建筑企业2家,总承包二级建筑企业18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96亿元,同比增长23.0%。在全部投资中:房地产投资4.97亿元,增长114.0%;工业投资11.63亿元,增长30.4 %,其中:制造业投资10.63亿元,增长41.4%。
房屋施工面积20.56万平方米,商品房新开工面积9.6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9.15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64638万元。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需求稳中有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1%。全县实现商品销售总额29.26亿元,同比增长29.1%。
对外贸易持续高速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57亿美元,同比增长29.7%,其中:出口额2.39亿美元,增长30.1%。实际利用外资227万美元,同比下降55.8%。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邮电稳定发展。全年完成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0.62亿元,比上年增长9.5%。
磐永公路完成除隧道以外的路面工程,开展了磐新线二期、42省道、40省道三期等三个项目前期。投资1000万元用于公路安保和养护大中修工程。全县等级公路达到 1119公里。
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034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572万元,电信业务总量10462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07万户(包含小灵通用户10195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 18.2 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达20397户。
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云山旅游度假区获得省政府批准,成为我县首个省级旅游特色经济发展综合型平台。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各景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4000万元,百杖潭成功创建了磐安首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花溪旅行社顺利通过三星级品质旅行社验收,成为我县首个三星级旅行社。磐安伟业大酒店评定为“三星”级旅游饭店,星级饭店已增至4家。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农家乐接待游客数达70.45万人次,增长30.0 %;农家乐直接营业收入3237.5万元,增长31.7%。
全县共接待游客219.13万人次,同比增长37.6%,实现旅游总收入7.67亿元,同比增长59.4%,增幅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民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7.28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01亿元,增长22.2%。一般预算支出12.48亿元,增长17.2%,教育、科技、农林水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支出同比分别增长25%、24.7%、30.3%、20.8%和24.8%。
金融业稳步发展。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6.57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中:储蓄存款余额40.47亿元,增长17.0%。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0.71亿元,增长25.8%。其中:短期贷款40.23亿元,增长26.9%;中长期贷款10.38亿元,增长21.7%。中国银行磐安支行、婺商村镇银行落户磐安。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有序发展。制定了《磐安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纲要提出“到201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通过省教育现代化基本达标县验收”。出台并实施《磐安县中小学布局优化规划方案(2011-2020)》。着手第三小学、新城区初中和职教中心选址工作。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33 所,其中:小学18所,在校学生1.2862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初中11所,在校学生0.634万人,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100%;高中2所,在校生3530人;职业高中在校生2213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98.0%。高考总上线人数1245人(普高1132人;高职113人),其中“一本”199人(应届190人,均不含体育艺术类)。全县学前儿童入园率超过97.2%
科技事业不断推进。向省、市申报项目17个,包括春光橡塑和“高山茭白产业提升”2个省重大专项,“香菇烂菌棒防治”、“浙贝母产地无公害初加工”2个省成果转化项目。全县共申请专利611件,其中:发明专利28件、实用新型271件、外观设计312件。授权专利538件,比上年增加252件。
编制了《质量强县“十二五”规划》,出台了《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试行)》,《推进质量强县战略实施意见》。组织申报浙贝母、生态循环无公害香菇、无公害香榧、迷你型小甘薯等4个省级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其中浙贝母、生态循环无公害香菇、无公害香榧获得省级示范项目并已成功通过验收;培育县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3个。针对食品添加剂、节假日等食品安全突出问题、突出时段,加强监督检查。共出动人员112人次,检查企业(含小作坊)82家次,抽查食品93批次。完成米粉干、茶叶、蔬菜等食品、农产品质量检测274批次。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平稳发展。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建成50个村文化活动室、52个农家书屋。成功组织了第五届中国∙磐安中药材交易博览会开幕式文艺演出,顺利举办第三届全县农民文艺汇演,盘龙广场系列文艺晚会。排演了《二姑娘相思》、《买花线》《樊梨花守寒江》等15个具有本地民俗风味的节目,奔赴各乡镇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新成立5支农村电影放映队,全年放映场次2500场次。为乡村送书1万多册,给广大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引入敦凰资本管理集团投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征集活动,共征集到瓷器、石器、家具、金属器具等实物百余件。
建成金华市内第一个虚拟演播厅,在全省县级台内处于领先地位。组建8个采访报道组,蹲点联系乡镇、村或企业,深入生产生活一线,开展体验式采访,播出“重点项目记者行”、“记者走基层听民声”等系列报道;组织“乡镇领导走进民生热线”活动,交流乡镇工作,受理热线问题。实施城乡一体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全县正常使用用户整转率达到99.7%,4000多低保户和贫困重残户免费用上数字电视,整转进度走在全市前列。投入500多万元,实施农村双向网络建设。
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县田径场“由沙土场地改为塑胶场地”工程顺利完工。不断完善全民健身点的布局。引导广大居民因地制宜开辟健身场所,发展特色健身项目,在各个社区、小区中合理设置体育健身点,初步形成了盘龙广场、来陇山公园、伏兔山、三棵树公园、西站广场、市口文化活动中心等人员集中、氛围良好的健身点。探索和论证县体育馆(体育中心)建设的可行性方案,开展县游泳中心建设前期工作。承办全国象棋甲级联赛第七轮浙江队主场对江苏队的比赛、浙江省首届社团运动会长跑比赛、金华市首届青少年田径标赛。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卫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县人民医院病房大楼结顶,完成县第二医院、盘山分院、新渥中心卫生院、深泽卫生院的改建以及28个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评审,结束了我县没有二级甲等医院的历史。创新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按照“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要求,在群众看病难问题较为突出的行政村开设了18家流动医疗服务点,定期开展巡回医疗、健康体检等服务,基本实现了基本医疗服务全覆盖。农业人口、城镇居民参合比例分别达到95%和90%。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起付线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县内:乡镇卫生院报销70%,县属医院报销60%。每人每年累计报销最高限额由原来的6万元提高到8万元。基本药物制度成效明显,自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价格明显下降。
十、环境保护和城市公共事业
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继续走在金华市前列,并得到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同志的批示。新增林权流转面积1万余亩。对全县7641户林农的授信额度2.94亿元,累计林权抵押贷款余额5368万元。现代林业园区建设加快。年内完成油茶良种推广、技术推广3000多亩,并已通过省林业厅、财政厅绩效评价;双峰毛竹主导产业示范区的1000亩核心示范基地已完成垦复。“美化磐安”行动成效明显,完成绿地建设3175亩,道路绿化51.7公里。
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7月,我县被国家环保部正式命名为国家生态县。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达到18个,创建数居全市首位;39个村通过市级生态村验收。创建省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各1个。
完成第二水厂自动监控设施建设、县城台口垃圾填埋场第三期改造,尖山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进展顺利。严格把好环评审批关,全年共审批各类建设项目70个,现场勘查建设项目45个,否决不符合环境保护规划、重污染、工艺落后的建设项目5个。开展全县污染源普查工作。新组建了7个乡镇环卫所,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卫生长效管理。如期完成污染减排工作。城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占96.2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51.4分贝;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97.6%,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社会用电总量30684万千瓦时,增长27.8%。全年规模以上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 1.5567万吨标准煤,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源消费量0.031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1.1%。
城市建设难中求进。城区休闲公园改造工程、西山区块开发建设工程、城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和住房保障建设工程顺利进行。全年新增绿化养护面积3万平方米,绿化养护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完成污水收集管网改造1500余米,修补和恢复道路1.4万平方米。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保障和社会公共安全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全年出生1733人,其中:男923人,女810人;死亡164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表明,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039元,增长17.0%。城镇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01元,增长12.2%。
社会保障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成效显著,45-59周岁人员参保率98%以上,基本实现45-59周岁人员的全覆盖。医保“一卡通”建设进展顺利。实施省养老保障相关政策工作稳步推进,已累计受理各类人员4521人,其中办理一次性补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3375人,受理城乡居保待遇调整1052人,申报精简退职人员困难补助94人。就业工作迈开新步,全年共举办就业洽谈会10场,提供家政服务、网上创业、来料加工等自主创业项目18个,“网商对接”项目20个;通过向社会招考公务员、事业人员,大学生村官、见习大学生、政府购岗等途径吸纳了高校毕业生360多人,有效缓解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累计组织1500多人次参加各类技能培训。人才工作水平有新提升,出台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加强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人才政策,为我县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引才渠道不断拓宽,全年引进了国外智力项目3个,海外高层次人才1名。做好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评审工作,全年初定初级职称346人,推荐中高级职称375人,组织920人参加各类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民政福利事业协调发展。城乡低保救助不断规范,全县共有低保对象4791户5820人(其中城镇低保233户343人,农村4372户5291人,敬老院186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2.78%,累计发放保障金760.8万元。完成低保提标工作,根据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从7月1日起,提高了城乡低保标准:城镇居民月提高60元,农村居民月提高18元,敬老院在院老人月提高60元,城镇低保人均补差217.52元/月,农村低保人均补差114元/月。每季度都为全县低保对象发放物价补贴。在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开通了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系统,为我县5820名五保、低保对象医疗救助,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优抚安置政策有效落实,全年共发放抚恤金和生活补助金等339.5万元。投入800多万元资金完成县社会福利中心一期工程1、2、3号楼的建设。完成117个农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县领导定期下访约访、重点疑难矛盾包案化解等机制,化解了一批历史积累性疑难矛盾纠纷。我县连续15年未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连续6年被评为省级平安县,群众对社会治安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高出周边地区。
注释:(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年报数,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提供的数据。
(3)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平均人口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
(5)固定资产投资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和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
(6)本公报中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为全部单位,但不含私营。
(7)本公报中部分指标数据由相关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