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专题 > 磐安县政协 > 文溪课堂

文史天地 | 炼火

发布时间: 2022-12-01 16:02 来源: 磐安县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分享:

“炼火”俗称“踩火”,因“炼火者”赤膊光脚在通红的炭火上穿越踏舞而得名。


“炼火”源于上古的人们对火的崇拜,是狩猎时代篝火狂欢的节目遗留,在历史的演变中与巫觋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交融碰撞,形成了以袪灾逐疫、祈福纳祥为主旨的文化活动。



磐安“炼火”一般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开展,也就是重阳节晚上。但在有些地区,如仁川镇的方山村,则是在农历六月十三晚上,也有的地区在农历五月十六,还有的地区则选在农历八月十三“胡公大帝”①生日时 (因为“炼火”在演变过程中与“胡公”等地方神祇信仰进行了结合),因而磐安“炼火”在时间上比较多元化,呈现民俗的区域化特征。另外,如果遇到灾祸、瘟疫,或是村民生病这些特殊事件,也要举行“炼火”表演,以驱邪祈福保平安,但农历九月九仍是磐安“炼火”最重要的民俗时间。


净身

喝 彩


开水火门


炼火全景


“炼火”程式大致可分五个阶段:1.前期准备。选择空旷平整的泥土地、择定火坛和四方方位,准备木炭及炼火工具等。2.生火。引燃火坛中的木炭,以铁耙、芭蕉扇等将炭火烧旺,“炼火”队员沐浴净身。3.开水火门。鼓乐起,香官引路,山人带领“炼火”队员至火坛四方位行“开水火门”仪式。4.踩火。鼓乐齐鸣,山人引领,“炼火”者手执钢叉(刀),按北进南出、西进东出的顺序穿梭火坛,呐喊起舞,“炼火”三堂(每堂一刻钟)。5.谢火。“炼火”者谢神祈福,保佑当地风调雨顺、百姓安康。



闹火海


“炼火”表演难度较高,参炼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各地仪式也不尽相同,新渥街道(原深泽乡)一带称“炼火海”,把烧红的木炭平铺成直径10多米的火坛,厚约20厘米,众多“炼火者”赤脚赤膊,手执钢叉冲入火坛,在火坛中狂舞;而双峰乡一则带称“炼火山”,即把烧红了的木炭堆成1米多高的“火山”,“炼火者”赤脚赤膊上阵,手执平头刀,冲上“火山”,奋力拨弄,将通红的木炭拨得火星四起,人从炭火中踏过,循环往复,直至把“火山”踏平,称为“踏火山炼平安火”,也叫“炼平安火”。



踏火山


磐安“炼火”形式古奥、风貌古朴,集民俗信仰、舞蹈、音乐、体育、游艺于一体。它将娱神和娱人相结合,是生活化的民俗和艺术,其神秘的形式下表达的是民众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理想,又是民众强身健体、集体娱乐的载体,内嵌着乡民不屈不挠、勇敢无畏、奋发进取的价值观。


注:

①胡公名则,字子正,永康胡库人,生于北宋乾德元年(963),太宗端拱二年 (989)登进士。出仕四十多年里,曾十次担任杭州、温州、福州、陈州等地知州,六次出任江滩、广南等路的制置发运使,还做过吏部、工部、刑部、兵部侍郎等,直到 71 岁致仕。宝元二年(1039)胡则病逝于杭州,葬在杭州龙井。在他任官期间,宽刑薄赋,清正廉明,颇有政绩,百姓有口皆碑。公元 1162 年,宋高宗应百姓之请求,用  “赫灵” 两字,作为胡公祠的庙额,胡公被百姓敬若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