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 > 政协提案

磐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对磐安县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第110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 2021-05-29 09:18 来源: 县文广旅体局 浏览次数:
分享:

磐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磐安县政协九届五次会议

110号提案答复的函

 

曹宗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动全域旅游品质提升》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磐安文旅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代表、委员的关注下,我县全域旅游得到了跨越式发展。

我县始终将旅游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号产业”,举全县之力推进全域谋划,加大财政扶持,强化项目招引,全力提升品质,不断优化服务,全域旅游发展实现了增量、存量的“双提升”,取得了明显的发展成效。2020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473.3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8.20亿元,获评浙江旅游总评榜之2018年度旅游发展“十佳县”、2019年度诗画浙江·百县千碗工程示范县区,获评浙江省运动休闲基地;尖山镇通过省级旅游风情小镇、省级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验收;新增国家3A级景区3家;新增省级非遗旅游景区(民俗文化村)1个;《迎大旗》和《磐安炼火》2个非遗项目通过市级选拔和省厅复审,入围国遗角逐;原创歌曲《我家乡的民宿》荣获2019“诗画浙江”全省旅游歌曲创作演唱大赛金奖,并作为浙江省年度旅游歌曲宣传推广。

针对我县全域旅游存在的一些短板问题,我县文旅部门积极打造旅游产品新亮点。一是A级景区创建实现突破。推进灵江源森林公园、花溪、风崖谷4A级景区创建,江南药镇、念想双峰、湖上村通过3A级景区评定,风崖谷、金鸡岩、舞龙故乡通过3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二是景区品质提升持续推进。灵江源森林公园“高空玻璃悬廊”、云水谣“高空秋千”、风崖谷“高山滑道”等“网红”旅游产品陆续推出,景区品质得到有效提升,在外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三是高端酒店民宿不断涌现。开元名庭、云上花溪和维也纳等中高端酒店相继投入运营,新增床位2100张。推出云杏山居、花溪忆舍、山田三亩和乌石人家等四只区域性公共民宿品牌,新增中高端民宿216家,新增床位数3050张。新创建山森三室、黄精小院、泥庐民宿等银宿级以上民宿9家。四是“百千万”工程成效明显。实施景区城创建,谋划启动五大工程即老街区拆改、主街道立面改造、文溪景观廊道建设、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特色街区建设;创建省4A级景区镇1家,省3A级景区镇2家;创建省A级景区村111个,其中3A级18个、2A级17个。五是旅游风情小镇加快建设。坚持“区域化、特色化、差异化”的理念,出台旅游风情小镇奖励考核机制,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扶持小镇建设,并以5个旅游风情小镇为主阵地。六是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全县乡村旅游发展加快,开展“两提两优两化”(提档次、提收入,优环境、优服务,规模化、基地化),截至目前,新增农家乐324家、床位数4485张(目前全县共有农家乐861家、床位数17072张),均排名全市第一、全省前列。有全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省级农家乐特色乡镇1个,省级农家乐省级休闲乡村3个,省级农家乐集聚村(特色村)8个,市级农家乐集聚村7个,三星级以上农家乐249家。

我局将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为载体,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推动全域旅游的品质提升。

(一)以搭建大平台为抓手,优化空间布局。优化“一核两区三带多点”空间布局,搭建大平台,着力推动文旅体产业升级发展。一是建设全域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同城化打造新老城区及云山旅游度假区,完善旅游接待功能,增加游憩休闲空间,强化餐饮住宿、体育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完善县城的旅游“集与散”功能,扩大城区的核心旅游带动作用,打造全域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二是培育台地旅游集聚区。以大台地、大峡谷独特的地理条件为特色,以浙中大峡谷5A级景区建设创建为抓手,以玉岑山居、万苍田园综合体、皇城湖休闲度假区等重大项目建设为引擎,通过挖掘茶文化、民俗非遗文化、乌石文化等内涵,带动以乌石村为代表的古村落开发和乡村度假转型升级,打造台地慢生活旅游集聚区。三是打造环大盘山诗画山水文旅融合区。以大盘山名山公园建设为重点,以药文化、菇文化、山水文化、南孔文化、小吃文化为底蕴,加大大盘山旅游综合体、抽水蓄能电站旅游开发等重点项目招引力度,推进景区品质提升,加快“小吃方前·戏迷小镇”“念想双峰·风情小镇”“南孔阙里·儒学小镇”建设,打造诗画山水文旅融合示范区,打响“婺州南孔”金名片。

(二)以项目大建设为抓手,助推产业发展。以项目谋划为起点、以招商引资为引擎、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开发一批具有引领性、标杆性、差异化、高端化的大项目,同时,做到“抓大不放小”,培育一批小而精的项目。一是抓项目谋划,优化项目库。立足我县资源特色和优势,摸准旅游产业产品短板,把握产业转型和平台建设需求,围绕养生、避暑、户外、影视、研学五大主题,完善文旅项目库,完成《2020年—2022年三年重点文旅招商项目投资指南》编制。二是抓项目招引,优化精准度。以“双十招引”(十个重点文旅招商项目、十个微旅游(民宿)招商项目)为重点,多措并举,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继续开展专人驻沪蹲点招商,重点开展小分队上门推介,走访上海、杭州、宁波等区域的重点文旅企业。每年举办文旅项目招商推介活动3次以上。完成招引投资亿元以上文旅项目10个,其中10亿元以上1个,微旅游项目10个。三是抓项目推进,优化服务力。以县十大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2个国有景区提升建设为重点,通过“互看、互学、互比”及落地机制的完善提升,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建设,狠抓工程进度,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完成文旅投资30亿元以上。加快其它15个在建产业项目建设,确保5个以上项目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

(三)以服务大提升为抓手,增强游客体验。以“品质提升年”行动为载体,提基础、挖内涵、强管理、优服务,力促高质量发展。一是着力推进旅游景区品质再提升。以“美丽景区”建设为载体,以“产品丰业态美,设施好环境美,管理优服务美”为目标和工作重点,加大景区再开发建设力度,每年完成新增投资5000万元以上。加快新业态产品开发,各景区景点每年完成1-2项新产品开发(涉5A创建景区除外)。加大景区创A提档力度,推进花溪、灵江源、风崖谷4A创建,金鸡岩、舞龙故乡3A创建,提升景区彩化美化,提升配套设施和管理服务能力。加大景区景点文化挖掘、提炼和展示植入,实施“文化润景”工程,突显一景一特色。二是着力推进涉旅酒店主题化提升。以“主题酒店”建设为载体,以“五个一”为重点,切实增强酒店入住体验,提高性价比。“一个主题特色”,即结合酒店实际植入一个文化主题,从公共空间到客房,到细节小品进行植入展示;“一份磐安心意”,即为入住游客免费提供一盅晚间药膳点心或赠送一份健康药包小礼;“一项增值体验项目”,即在酒店开辟一个与其主题相匹配空间,免费定时开展诸如书画练习(抄论语、名言)、学习茶艺等项目;“一套规范服务标准”,即各酒店制定统一的着装、标识,欢迎词、服务流程等;“一处文旅商品展示空间”,即设置一处磐安特色文旅产品的展示销售空间。三是着力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推进五个文旅特色小镇建设。优化专项考核激励机制,以内容建设为重点,突出业态培育、工商资本引进、主题特色培育和资源转换,努力形成为网红打卡点,每年完成新业态产品植入30个,推进盘峰乡山地休闲度假发展省级试点建设。持续推进“万村千镇百城景区化”,巩固提升省A级景区村庄创建成果,突出重点村日常维护和运营管理,强化旅游营销和客源引入;按照美丽城镇建设要求,全县14个乡镇(街道)完成景区镇创建;县城成功创建省3A级以上景区城。推进农家乐民宿整体提升。做好示范引领文章,推进尖山镇乌石民宿(农家乐)助力乡村振兴改革省级试点建设,全力打造农家乐第一村。在民宿集聚区内,为满足不同层次游客消费需求,民宿建设高端化、特色化。积极培育精品民宿示范点20家,创建银宿级民宿10家,金宿级民宿实现零突破。四是着力推进旅游企业服务水平提升。加大现有行业标准推广实施力度,探索制定地方特色标准规范,建立健全旅游行业经营管理制度。引导全县旅游向标准化、品牌化、制度化、市场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全面提升我县旅游服务产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强化旅游职业能力建设,加强旅游业务知识培训,努力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磐安”系列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全域旅游服务氛围。

(四)以产业大融合为抓手,构建共生体系。充分发挥“旅游+”的工具效应,做好“跨界融合”文章,通过旅游串联和撬动一二三产,促进相关产业叠加形成放大效应,构建文旅体融合产业共生新体系。一是抓好“旅游+”融合基地建设。做深做足“+旅游”“旅游+”产业融合文章,进一步提升旅游与其它产业的关联度。发挥无“疫”磐安、山水生态、药文化、茶文化、儒文化、非遗民俗文化、省级运动休闲基地等优势,培育好夏季避暑、中药康养、人文研学、运动休闲、影视拍摄等体验基地,重点推进大岭头“野生厨房”、原子娱乐“药食新语”养生体验民宿(药膳料理科普纪实类综艺拍摄基地)、爱上青梅1314露营地、大皿写生基地、县市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冷水方前运动休闲基地建设,力促成为磐安网红打卡点。二是抓好文旅产品开发转化。推进非遗活化利用,确保成功申报国遗1项,市遗10项;建设非遗研学基地6个,创新转化非遗体验产品3款(茶文化体验、药文化体验和花溪草编技艺体验),继续推进“非遗一台戏”“非遗小戏”常态化展演,并作为旅游推介名片走出磐安推介展演。推进精品文化作品创作与转化,创作、辅导一批有“磐安”基因文艺作品,举办文化旅游艺术节和伴手礼征集大赛,开发一批特色文创产品和旅游伴手礼,增加销售点位。推进古村落和文物活化利用。做好文化景观化、体验化开发文章,完成各类乡村文化主题馆10个以上。完成古茶场展示、展览提升,植入茶叶加工技艺展示体验、宋茶泡制技艺等。

(五)以开放大共享为抓手,补齐基础短板。实施一体化促进行动,突出共建共享,努力补齐基础短板,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一是实施标识体系一体化工程。开展全域主题形象、logo等策划设计征集大赛,健全全域视觉标志标识导视系统建设,深化“身心两安·自在磐安”全场景运用与传播。规范公共图形信息符号的使用,实现A级旅游景区及景区镇、村的全景图、导览图全覆盖。二是实施旅游交通一体化工程。推进交通和旅游融合发展,构建“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加快干线公路与景区公路连接线以及相邻区域景区之间公路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打造旅游交通环线,提升通景公路,解决旅游“最后一公里”问题。结合杭温高铁站、冷水火车站等客运枢纽建设旅游集散中心(点),提升11公路旅游服务站服务功能,完善旅游交通集散服务体系。对现有旅游交通专线进行重点优化,购置新能源客车,完善公交网络,开通樱花谷、高姥山等特色季节性旅游专线,强化南北线互动。开展美丽公路建设、精品线建设,加强公路沿线旅游元素植入,建设若干公路观景台、汽车露营地等。三是实施智慧旅游一体化工程。加快文旅数字化转化,建设全域旅游“一张图”,打通入境推送、附近服务、网上定制、咨询投诉服务与处置和线上线下联动等环节,切实提高服务游客便捷度。加强5G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体育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文旅体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持续推进文旅体企业智慧旅游建设,引导企业抓住5G、超高清等新技术的发展机遇,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和应急能力,促进产业深度融合,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发展沉浸式体验型文旅消费,引导和培育网络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商业模式,提升数字文旅产品供给能力,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四是实施文旅体设施共建共享。按国家二级馆标准,完成图书馆总馆扩容改建一期,文化馆迁移改造工程和古茶场(茶博馆)提升工程。巩固乡镇文化站效能,试点2镇5村文化、旅游、体育多功能合一,主客共享,提升效能。推广“1+N”模式,每年新建2个图书分馆、1个悦读书吧,“十四五”期末达到图书分馆全覆盖,提升文化馆分馆2个。完成体育小康村升级工程1个、体育公园1个、社会足球场地1个、新建游泳池3个(含拆装游泳池)。

(六)以市场大营销为抓手,彰显品牌优势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整合资源、创新发展的思路,建立和完善“产品策划、市场开拓、品牌推广、特色活动”四大体系,搭建旅游大宣传、大推介、大营销平台,开拓多元化、全方位市场营销,形成全域旅游营销合力。一是树立形象品牌化推广。充分发挥磐安资源优势和文化内涵,提炼“身心两安、自在磐安”的旅游品牌形象。开展全民营销、事件营销、联合营销,强化磐安旅游形象宣传。定期组织到重点城市举办旅游推介活动。扶持景区、重大旅游项目和各乡镇举办旅游推介活动;利用当前旅游产品线上线下共同发展的机遇,加强与途牛、携程等知名网络营销平台的合作,加大宣传营销力度,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深入开展各种“微”营销、云上直播活动,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营销推介格局。二是细分市场精准化营销。根据客源市场的特点进行差异化营销。加大福建市场宣传力度,深度拓展福建客源。以福建“千人团”“高铁专列”等为带动,形成福建客源至磐安常规化送客模式,同时开展对高铁沿线一千公里范围城市旅游市场拓展工作。挖掘苏北市场客源,在南京、常州等地通过媒体投放、推介宣传、旅行社组客等方式,做大影响力,挖掘市场份额。强化入境市场拓展,做好配套软服务,提层次。完善境外团队旅游配套,推出境外磐安旅游专线,做好入境游的团队提升。三是依托活动个性化宣传。通过节庆活动、体育赛事的举办,进一步整合资源,凸显特色,激活市场。弘扬传统节庆活动,创新新型赛事营销。各乡镇街道和旅游企业根据自身特色,挖掘民俗文化资源,创新办节方式,丰富节庆内容,充分运用文化艺术、体育赛事、养生论坛等,办好炼火、斗茶大赛、祭孔大典、中国磐安中药寻宝越野公开赛、森林休闲养生节等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通过举办活动集聚人气,挖掘亮点,以活动做推广,以活动强营销,扩大地方知名度和影响力。

     对您为文旅工作献计献策表示再次感谢,并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注、关心磐安文旅事业的发展,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磐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1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