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县政府部门 >> 县卫生健康局 >> 规划计划 >>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30727350242958L/2022-56915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磐安县卫生健康局 生成日期: 2018-03-02

2018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 2018-03-02 14:42    来源:磐安县卫生健康局     浏览次数: 字号【
分享到:

    2018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和都市区理念,以健康金华建设为总抓手,形成健康金华建设政策和工作机制,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管理、计划生育转型发展、中医药工程促进行动,切实提升卫生计生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卫生计生队伍综合素质,推动全市卫生计生工作全面高质量发展,为“走在前列、共建金华”提供坚实的卫生健康保障,争创健康建设示范区。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高水平推进“健康金华”建设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部署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两个高水平”、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区”奋斗目标,把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十九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医心为民”主题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全市卫生计生工作全面高质量发展。 

(二)加快形成高水平“健康金华”建设推进机制。全面贯彻全国和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按照《健康浙江2030行动纲要》《健康金华2030实施纲要》要求,建立健全健康金华建设领导组织和工作机制,出台健康金华考核办法,细化考核评价指标,开展“健康浙江”“健康金华”建设专题培训,分解落实各相关部门重点工作和阶段性工作任务,开展县市区健康建设试评价工作。实施健康生活“大普及”、健康服务“大优化”、健康保障“大完善”、健康环境“大建设”、健康产业“大发展”等五大行动,形成“大卫生、大健康”治理格局,打造“健康金华”。 

     二、开展“三个年”活动,着力解决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突出问题 

 (三)开展“改革深化年”活动。一是深化卫生计生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强化市、县联动,深入推进“放管服”综合改革,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主项名称、子项名称、适用依据、申请材料、办事流程、业务经办流程、办理时限、表单内容 “八统一”,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政务环境最优、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卫计服务窗口。将“最多跑一次”理念引入医疗服务,深入推进预约诊疗、诊间结算、远程医疗、临床路径管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便民惠民服务,不断优化群众看病就医体验。改进再生育审批程序,简化办理手续,推行生育登记APP模式,努力实现生育登记“零跑路”。二是积极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集中力量推进东阳市医共体试点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按照“三统一、三统筹、三强化”的要求,支持鼓励其他县市积极谋划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着力推进县域卫生管理体制重构、服务体系重组、运行机制重建、就医秩序重塑。三是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双下沉、两提升”、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服务为重点,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以强化政府责任、落实公立医院运营自主权和优化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结构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市推广DRGS医保支付方式,以支付标准制定和智能监管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全民医保制度。以药品耗材生产、流通、使用全流程改革为重点,深化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定期公开公立医院运行数据,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办法,以服务、质量、费用、绩效等为重点,加快推进综合监管制度建设。 

  (四)开展“基层基础强化年”活动。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要求,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类标准化建设,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推动优质服务示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深化中心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重点加强22家中心镇卫生院建设,成为县域医疗技术分中心。继续开展基层特色科室评审工作,鼓励发展中医药服务、社区康复、慢病、老年病等差异化特色服务项目,争取20%基层医疗单位通过市级特色专科评审。推进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服务提质扩面、做细做实,积极争取财政和医保政策支持,组建专科医师团队,提倡和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加入签约服务团队,完善签约服务考核评价机制,提高续签率,2018年家庭责任医生规范签约率达到35%以上,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70%以上。 

  (五)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继续抓好市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工程。完成市中心血站搬迁,加快市妇保院迁建项目进度,做好市中医院和市第五医院项目前期调研工作。抓好市中心医院、市二院、市中心血站等续建项目,实施市中心医院内镜中心、整形美容中心、消防水泵房、市第二医院医养楼活动区等改造工程。各县市根据规划精神和实际情况,确定本地年度重点建设项目。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善全民健康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功能,实现县(市、区)电子健康档案和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系统与市平台对接、协同,到2018年底全市60%以上医疗机构实现传染病、慢病自动采集、实时上报。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系统和医保移动支付平台建设,继续推进市区医疗机构HIS、电子健康档案、体检、签约服务等信息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推动LIS、PACS和心电检查等信息区域互联、同级互认,积极探索移动随访、穿戴设备在基层公共卫生方面的应用。 

      三、实施“四项促进行动”,增强卫生计生综合实力 

 (六)实施医疗服务促进行动。一是加强医疗质量控制。深入贯彻《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市级各专业质控中心,明确责任和任务,充分发挥质控作用;各县(市)在建设12个必备质控中心以外,按照各自实际增加和规范。在二级以上医院开展应用DRGs医疗质量和绩效评价工作,加强医院运行数据监测。落实医疗质量管理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质控检查制度,实施电子化临床路径管理,加强单病种医疗质量管理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加大对医疗质量隐患的排查,及时整改检查发现问题。落实《浙江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改善医疗执业环境,继续完善纠纷调处制度,健全患者投诉管理机制,及时有效处理患者投诉和医疗纠纷,多途径缓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完善院前医疗急救体系,推进院前医疗急救标准化建设。落实好血液保障、医学鉴定等工作。二是着力提升医疗科技水平。以全省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为契机,支持和鼓励全市医院积极参与,争取新增三甲医院1到2所,新晋级医院2所以上。推动区域专病中心和疑难危重症诊疗中心、四大共享中心建设,提升临床专科能力和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确立浙中医疗的优势地位。实施创名院、建名科、树名医“三名工程”,加强学科能力建设,在做好前三批市级重点学科建设的基础上,争取省级重点学科取得突破。鼓励市中心医院创建省市共建学科,支持各三级医院做优做强,打造一批权威专科。继续实施人才“百千万”工程。加强金华市名医后续动态考核管理。三是改善群众就医感受。继续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通过改善环境、优化流程、提升质量、保障安全、促进沟通等措施,提高群众就医满意度。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实施智慧就诊、智慧治疗、智慧管理,开展全预约诊疗、诊间结算、移动查房、开设日间手术等便民惠民行动,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加强政策配套,发展健康服务业。深入开展 “走基层、促健康”活动,分期分批选派专家到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开展送医送药活动。 

  (七)实施公共卫生管理促进行动。一是大力推进卫生应急体系能力建设。认真贯彻《浙江省区域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与发展“十三五”规划》,分类推进市、县两级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提升卫生应急信息化水平,实现全市范围互联互通。加快省综合卫生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健全应急救援队伍,强化应急装备储备,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继续抓好省卫生应急示范县创建工作,在婺城区、磐安县、武义县完成省级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县创建的基础上,启动实施基层卫生应急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有效防范、规范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公共卫生安全。二是加强对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加强疾控机构能力建设,提升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监测预警评估水平。进一步规范全市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全市传染病诊断报告质量。全面落实艾滋病防治策略,最大限度发现和治疗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进一步加大结核病防控工作力度,规范实施中盖结核病防治三期项目,努力降低结核病发病率。继续抓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有效压缩钉螺面积,持续保持血吸虫病消除状态。继续强化H7N9流感疫情防控措施,加强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中东呼吸综合症、寨卡病毒病、脊灰野病毒等输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慢性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进一步扩大国家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覆盖面。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和应对工作。探索开展心理健康服务试点,加强心理危机干预,逐步建立经常性心理服务机制。继续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有效落实各项保障政策,严防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确保辖区患者报告患病率、管理率、服药率等指标达到省考核要求。三是加大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工作力度。广泛开展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倡导健康生活,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和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积极开展健康城镇建设,做好国家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管理工作,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推进公共场所控烟工作。大力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和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力争使我市健康促进学校比例达到60%以上。全面推进二级以上医院达到健康促进医院标准。在义乌市、永康市开展健康促进县(市)试点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推进卫生乡镇创建,进一步完善国家卫生城市、县城、乡镇长效管理机制,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认真做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持续推进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和农村改厕指导工作,全面完成小城镇整治卫生创建工作任务。 

  (八)实施计划生育转型发展促进行动。一是继续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构建鼓励按政策生育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加强基层工作网络队伍建设。切实稳定和加强基层计生工作力量,指导县(市、区)将乡镇计生办全面更名为乡镇卫生计生办,全面拓展计生工作内容。采取定期不定期方式,强化对基层的督查指导,促进计生工作有效落实。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将人口理论政策结合进党政领导中心组或党校学习内容,准确、全面地理解党的十九大关于计生工作的决策部署。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按政策生育、负责任生育。二是落实计划生育服务管理重点任务。进一步完善机制,推进计划生育创新转型、规范发展。加大计生家庭帮扶力度,丰富幸福家庭和新一轮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的载体和内容,全面开展生命全周期的生育健康服务活动。实施“心灵家园”工程,关爱特殊老年空巢家庭,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工作。继续开展“人口流动,健康同行”活动,总结提高学校、企业健康教育经验,深入推进流动人口健康教育促进示范企业、学校、家庭创建工作。总结深化医养结合省级试点工作经验,全力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加强县、乡、村计生协组织和能力建设,通过政策引导、项目运作、培育服务市场等方式,更多地把直接面向群众的计划生育宣传、指导和服务工作交由计生协等社会组织承担。三是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加强妇幼保健院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以县级妇保机构、乡级医疗卫生机构为载体,统筹整合基层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儿童免疫接种、传染病防控、计划生育服务等资源,实现一站式管理、一条龙服务。切实推进生育登记与母子健康手册发放服务融合、实行多证合一,实现“一册在手、全程服务”。实施生育关怀工程,加大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设,优化生育全程服务。完善母婴安全管理“六大机制”,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中心,加强二级以上妇幼保健院产科ICU建设。规范开展孕前和孕产期妊娠风险评估,筛查危险因素,健全信息反馈制度,强化早期识别和跟踪管理,实现孕产妇安全管理关口前移。加强爱婴医院管理,降低非医学需要的剖宫产率。抓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农村妇女叶酸增补预防神经管缺陷、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加强项目规范运行和管理督导,提高项目覆盖面和服务质量。开展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中心项目建设,组织实施国家遗传代谢病和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开展人流后和产后关爱项目。开展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创建,积极争创第四批省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新建一批“三优”指导中心省级示范点。 

  (九)实施中医药工程促进行动。贯彻实施《中医药法》,切实将法律法规政策落实到位,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争取财政逐步增加对中医药事业资金投入,加强中医药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开展基层中医馆建设,全市5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医馆。积极准备县级国家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继续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推广好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及应用,加快治未病网络建设。重视做好中医药人才招引工作,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持续推进中医药师承培养工作,鼓励西学中,开展好中医继续教育。提升妇幼健康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扩大中医药在孕育调养、产后康复、儿童保健等方面的应用。落实中医药文化推进行动计划,继续挖掘整理“八婺中医药”名家文化,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开设“八婺医学”微信公众号,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作品征集、知识大赛、“悦读中医”等活动,普及中医药知识。 

       四、加强法治卫生计生建设,进一步增强依法治理能力 

  (十)推进法治卫生计生建设。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增强依法行政理念,开展行政纠纷、行政争议、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梳理分析工作,强化业务培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探索建立卫生计生综合监督长效管理机制,不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理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体系,全面贯彻省卫计委等5部门联合下发的进一步加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完成卫生计生综合监督职能调整工作,完成卫生监督机构更名工作,乡村一级建立相应机构。 

  (十一)加大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力度。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密切关注群众关心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提高卫生计生执法的精准度。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传染病防控、计划生育、学校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精神卫生、爱国卫生等领域的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工作。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加强集中式供水单位、二次供水单位监管,确保饮用水卫生安全。强化食品安全工作,加强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监管,把好食品企业标准备案质量关,分解落实食品安全监测任务,确保全面完成每千人口1件的任务指标,主动做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监测信息共享工作。高度重视医疗机构污水处理和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执法检查,严防流失、泄露引发社会不良事件。加强卫生计生执法监督信息化建设,加强互联网大数据的应用,推进全市“智慧卫监”工作。 

       五、建设卫计铁军,不断提升卫生计生队伍综合素质 

  (十二)全面加强卫生计生系统党的建设。研究制订《关于加强卫计系统党建工作的意见》,加强制度设计,分层分类落实党建责任清单,强化考核和述职机制,压实主体责任。推行党建阵地规范化建设,做到“阵地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活动经常化”。探索“项目党建”模式,实施“项目+支部”计划,把基层党建工作任务细化为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具体项目,明确每个项目的责任人、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按照“一个项目、一个支部、一份责任”的要求,引领党员在项目一线、临床一线和改革前线干事创业。抓实抓好党支部进社区圆桌会活动,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实绩突出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整合资源,拓展完善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方法途径,深化开展党团员志愿服务,打造卫计“健康先锋”志愿品牌。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拓展继续教育,提升综合素质,完善政策配套,营造全系统重视人才的环境。 

  (十三)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格落实党风廉政主体责任,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加强行风建设,开展系统内巡察和“救死扶伤、干净担当”专项督查,真正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起来,充分保证上级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以清廉医院建设为载体,认真查找医院权力运行的关键点和内部管理的薄弱点,深化“一把手”五个不直接分管和末位表态制、廉政风险机制建设等,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问题、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风险把控,认真做好权力运行的痕迹化管理工作,加强对“三重一大”决策的全程管理,促进权力运行更加规范透明,打造清廉健康行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