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围绕“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建设为目标,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稳步推进各项财税改革,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力保障全县社会、经济重点领域支出,财政收支预算平稳运行,圆满完成了全年预算目标任务。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37523万元,完成预算的97.13%(主要原因是“营改增”结构性减税政策导致中央级收入减少),比上年增长7.77%。其中:中央级收入55354万元,完成预算的91.31%,比上年增长1.78%;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169万元(参见附图),完成调整预算的101.49%,比上年增长12.22%。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预计上级各类补助收入133177万元(其中:省税收返还收入2819万元、上级转移支付收入130358万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及世行贷款收入27937万元、调入结转结余资金收入(含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1574万元,收入合计264857万元。
2016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272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42%,比上年增长17.67%;加上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超收收入1209万元,全部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结转下年支出8282万元(部分省拨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上解支出2638万元,支出合计264857万元。
收支相抵,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全县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195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2.42%,比上年增长-19.83%,加上上级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收入6622万元、上年结转结余收入10960万元(含专户结余2869万元),收入合计79535万元。
2016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852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7.28%,比上年增长-9.7%,加上结转下年支出11012万元,支出合计79535万元。
收支相抵,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全县当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90299万元,完成预算的97.14%,比上年增长32.84%(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首次征收23975万元)。加上历年结余收入154147万元,收入合计244446万元。
2016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95984万元,完成预算的98.56%,比上年增长50.63%(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4890万元)。加上滚存以后年度支出148462万元,支出合计244446万元。
收支相抵,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当年收入32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加上上年结转收入17万元,收入合计49万元。
2016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当年支出16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加上调出资金33万元,支出合计49万元。
收支相抵,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五)其他相关事项说明
1. 政府性债务情况。报经省财政厅初步确认,我县2016年底债务总额为22.91亿元,比上年增加1.8亿元(主要是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其中一类政府债务(全部政府承担责任)19.6亿元(含当年通过地方政府债券置换9.52亿元),三类债务(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3.31亿元,2016年全县政府债务率预计70%左右,低于省定安全警戒线95%的标准。
2. 上级转移支付执行情况。因省财政体制未结算,预计一般公共预算2016年省市下达我县各类补助收入合计133177万元,其中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47845万元,由县财政统筹用于政府基本运转支出;专项性转移支付补助和专项补助资金收入85332万元用于基本建设和发展类项目支出,当年已完成支出7705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8282万元。预计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收入6622万元,全部用于专项转移支付支出。
3. “三公经费”支出情况。据各单位自报数据汇总,2016年全县“三公经费”支出2383万元,完成预算3637万元的65.52%,比上年2649万元下降10.04%。分项目支出情况:因公出国(境)费56万元,在控制额度以内;公务接待费1062万元,比上年下降6.84%;公务用车运行经费1265万元,比上年下降9.12%;公务车辆购置费0万元。
4. 政府采购支出情况。2016年政府采购预算支出6312万元,比年初预算7260万元减少资金948万元,预算节约率为13.06%。
由于2016年全省财政体制结算尚在进行中,我县分部门决算也未完成,以上数据有待省财政厅批复后报县人大常委会作最终决算审查。
(六)预算执行效果
1. 落实扶持政策,培育优质财源。一是优化扶持政策。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建筑业、房地产市场发展等扶持政策,推进全县重点产业健康发展。全年分别兑现工业、农业发展奖补资金5053万元、2000万元;兑现高新技术企业奖补、科技创新补助等资金3920万元。二是做好企业减负帮扶。县政府出台《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的实施意见》,全年累计274家(次)企业使用应急周转金25.06亿元,免收使用费254万元。落实各类税收减免政策及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减征、停征等政策,累计减免税费1.05亿元。
2. 狠抓收入管理,确保财政增收。一是抓好税收征管。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开展欠税清理专项行动。地税部门累计清欠房地产企业税收1570万元;清理耕占税5514万元。强化税务稽查,加大国地税合作力度,全年共查补税费1195万元。二是深挖非税增收潜力。想方设法采取措施做大非税收入盘子,加大国有资产处置力度,全年完成公房出租、公车拍卖、安置房出让等收入1486万元。利用“互联网+政务”模式,累计完成线上收缴业务3.3万余笔共计3265万元。三是做好向上争取工作。完善向上争取资金考核奖励办法,全县各部门共争取到上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8.5亿元,加上县财政体制结算等收入,共计13.31亿元。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债券和置换债券指标,新增地方政府债券2.7亿元,置换债券9.52亿元。四是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开展社保基金、财政专户资金等财政性资金竞争性存放,每年利息收入800余万元;加大专户存量资金和部门结转结余资金统筹,全年累计清理资金3140万元。
3. 增加民生投入,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一是保障全县“十大民生实事”投入。全年拨付农民增收、美丽乡村建设等十大民生实事财政保障资金超过3.44亿元。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至540元;大病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提至60%。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累计给2858名残疾人发放补贴855万元。三是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64个,补助财政资金3900万元。安排财政资金1.53亿元,支持农村污水治理、新农村乡风革命等。四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累计投入生态补偿、环境保护资金1.99亿元,支持“五水共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PM2.5空气质量检测等。
4. 推进财税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推进全口径预算体系建设,县级所有部门及所有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加强部门项目支出子计划编制和项目库建设。将5个部门预算提交人代会审议。积极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全县所有部门的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全部按规定进行公开。二是完善财政专项资金清单。完善和公开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各主管部门认真按照“一个专项资金一个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三是完成“营改增”扩围和“金税三期”上线工作。2016年5月1日全面完成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等“营改增”扩围工作;“金税三期”工程全面上线运行。四是推进国有企业投融资改革。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国有企业改革总体方案》,组建交通实业公司等三家行业性国有公司,完成资产整合重组,并开展融资工作。五是加大PPP项目推进力度。玉山台地生猪定点屠宰厂、第二污水处理厂等PPP项目完成物有所值和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六是进一步规范政府产业基金,农业产业基金首期签约规模10个亿;交通发展基金得到规范运作,已使用资金2.2亿元。
5. 加强财政监管,严肃财经纪律。一是规范财政监管行为。制定《涉农(涉企)财政奖补项目流程管理责任清单》,明确资金分配、项目验收和资金拨付程序。二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规范会议费、培训费、出差补贴等公务支出标准,开展津补贴、奖金福利发放问题检查和乡镇财政资金安全检查。三是加强绩效管理工作。对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工业奖补政策等13个专项或政策实施绩效评价,涉及财政资金2.14亿元。四是创新政府采购监管。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2016年度),全面实行政府采购网上审批制度,试行小额货物网上在线询价采购。五是推进政府投资项目信息化管理。将全县政府投资项目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 “网络+流程”规范项目管理,提高资金拨付效率。
各位代表,虽然2016年我县财政运行举步维艰,但总体平稳、难中有进。当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运行和预算执行中仍存在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财政收入增长势头持续回落,土地出让金等收入不断减少,部门向上争取资金积极性不高,民生保障压力持续加大,财政收支平衡困难,政府重点项目建设筹资任务艰巨,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举措加以解决。
二、2017年财政预算
(一)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
2017年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88205万元(参见附图),比上年调整执行数增长8%;加上上级各类补助收入预计142682万元(其中:省税收返还收入3545万元,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预计数139137万元),动用预算稳定基金1209万元、结转资金8282万元,收入合计240378万元。
2017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拟安排支出234000万元,比上年调整执行数增长4.11%,加上上解支出2638万元、结转下年支出3740万元,支出合计240378万元。
一般公共预算中重点安排教育支出39600万元,科学技术支出 3869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33689万元。以上重点支出未包括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支出以及拟向上争取新增地方政府债券支出。
收支相抵,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二)2017年政府性基金预算
2017年当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预期82146万元,比上年增长32.6%,加上上级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收入预计7000万元,历年滚存结转结余收入11012万元,收入合计为100158元。
2017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94107万元(含上年结转、上级转移支付支出),比上年增长37.34%,结转下年支出6051万元,支出合计为100158万元。
收支相抵,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三)2017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17年当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91946万元,比上年增长1.82%,加上历年滚存结转结余148462万元,收入合计240408万元。
2017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97731万元,比上年增长1.82%,滚存结转以后年度支出142677万元,支出合计240408万元。
收支相抵,全县社保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四)2017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17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期50万元,比上年增长56.25 %。上年结转收入无,收入合计50万元。
拟安排2017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45万元,比上年增长181.45%。加上结转下年支出5万元,支出合计50万元。
收支相抵,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五)其他相关预算安排说明
1. 政府性债务计划安排情况。拟列入2017年预算的政府性债务本金及利息共计1.29亿元(其中:列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800万元、列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098万元)。2017年计划向省争取新增地方政府债券3.7亿元(待争取到位后报人大常委会再进行预算调整),预计2017年全县一类政府债务余额为23.3亿元,债务率为85%左右。
2. 上级各类补助预测情况。2017年,预计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收入142682万元,含税收返还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专项性转移支付及专项补助收入等。预计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收入7000万元,全部属于专项转移支付收入。
3. “三公经费”预算安排情况。2017年“三公经费”按照“只减不增”原则仍实行限额指标控制,全县拟安排“三公经费”预算指标3107万元,比上年预算指标3637万元下降14.57%。分项目预算安排:因公出国(境)费70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33.33%;公务接待费1998万元,与上年预算数持平;公务用车运行经费1039万元,比上年预算减少34.94%(公车改革车辆减少)。
4.政府采购预算安排情况。2017年部门预算安排政府采购的资金5446万元,其中列一般公共预算3676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1770万元。
5.2017年预算草案批准前预安排经费说明。为确保全县政府部门2017年年初工作的正常运转,在县一般公共预算中已预录各乡镇、各部门基本支出80435万元、项目支出约5000万元。为确保结转项目支出和各类政策兑现,政府基金预算也采用预录方式(上年结转支出约10960万元)安排部分急需支出。
三、2017年财税工作主要任务
1. 夯实征管基础,确保财政收入增长。一是主动招商引资。开展财税政策形势分析,在符合上级规定的前提下,形成招商引企政策洼地,吸引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的龙头产业项目。二是全力向上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紧抓浙中江河源头生态功能区建设机遇,组织部门建好向上争取项目库,强化与省财政厅对接,争取最大限度的政策支持和项目资金扶持。三是强化税费征管。借助“金税三期”平台,加强与国税、国土等部门协作,提升征管水平。重点抓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税收征管,堵塞征管漏洞。推进欠税清理,压缩陈欠、防控新欠,降低欠税率。落实稽查体制改革,抓好重点税源企业稽查。四是做实政府性基金收入。制定土地出让项目库,及时落实出让计划;加大土地收储、低效用地清理盘活力度,提升土地整理质量,确保“旱改水”计划的落实。
2. 发挥财税职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一是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强化平台建设,优化工业发展空间,重点扶持塑料软管、五金制造等传统产业提升发展。改进建筑业扶持方式,引导建筑企业集聚发展。同时,围绕全县“1+X”生态产业体系,对中医保健、中药材深加工等健康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实行政策扶持。二是助力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通过创新做强做大。引导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上市辅导,为企业股改上市提供政策支持。对引进的股权投资企业、总部经济、物流园区等税收增长空间较大的企业和项目,实行“一企一策”专项扶持政策。三是落实企业“降成本”措施。继续发挥“融保通”、企业担保基金、企业应急周转金作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贯彻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税费成本。
3. 优化支出结构,推进民生持续改善。一是保障重点工作。按照绿色发展要求,坚持生态优先,全力落实财政资金,保障“拆治归”等全县重点工作。二是保障重大项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通过市场化方式筹资用于金台铁路、杭温高铁、江南药镇、古茶场文化小镇等政府重大项目建设。继续完善PPP项目库,加快推进一批PPP项目。三是保障社会事业投入。加大教育、医疗卫生等投入;加大就业帮扶,促进创新创业。落实残疾人补贴制度,加快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支持食品药品安全、平安磐安建设等,提升民众安全指数。
4. 深化财政改革,不断提升财政绩效。一是推进政府预算改革。加强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修订完善部门预算编制定额标准体系,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提高财政预算统筹能力。二是加强监管制度改革。完善部门预算支出动态监控制度;加大财政资金整合、统筹,推行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应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政府投资项目信息化管理全覆盖;完善政府投资项目预算审核和工程投资变更审核机制;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及竣工财务决算管理。优化国库集中支付流程管理,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制度改革。三是加强财政专户和资金存放制度改革。规范财政专户使用管理,有效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施财政专户资金竞争性存放,确保财政资金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