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乡镇政府 > 冷水镇 > 政策文件及解读 > 政策文件
索引号: 11330727755911515G/2017-52789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冷委〔2017〕7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冷水镇 生成日期: 2017-03-15

关于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意见

发布时间: 2017-03-15 10:44    来源:磐安县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号【
分享:


 

 

 

 

 

冷委〔20177

 

 

关于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

     

 

各村党支部、村委会:

为进一步推动我镇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打造“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人居环境,整体提升城乡风貌形象,助力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全镇范围深入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强化环境卫生整治管理。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精神要求,坚持“硬性投入和制度建设”并重原则,强化“政府主导、村民主体”两手抓,紧紧围绕创建“门户重镇、运动小镇”目标,以深入推进农村垃圾分类为重点,结合 “五水共治”、四边三化等工作,通过强化宣传教育,提升文明素质,严格整治标准,强化考核指导努力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和环境整治工作,着力改善城乡整体环境面貌,助力我镇乡村休闲旅游“一号产业”快速发展。

二、工作目标

总体实现三个目标:一是维护村容整洁。始终保持农户居住

生活区整洁卫生、农村公共聚集场所环境卫生、农业生产区域整洁卫生、公用设施整洁和功能完好。二是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民追求积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养成整齐、卫生、环保、节能的生活习惯。三是构建长效机制。建立“户分类,村组收集、处理”的农村垃圾分类处理长效机制和“农户保洁员整治维护、村组检查评比、镇级考核验收”的环境整治工作长效机制。争取到2017年年底,实现全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村全覆盖,群众参与率达100%,分类正确率达到90%以上,有机垃圾终端处置率达90%以上,垃圾分类合格村率达80%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增强垃圾分类意识

利用微信平台、广播、板报、标语等载体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加大垃圾分类重要意义和基本知识宣传力度。继续开展分级分层分阶段培训,加强镇村两级从事垃圾分类工作的管理人员、指导员再教育再培训,提高垃圾分类工作管理监督能力。开展“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签名等活动,发放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实现“指导到户、宣传到人”,增强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全面开展 “农村垃圾分类巾帼竞赛行动”、“垃圾分类进校园”等活动,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家庭主妇的主体作用,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和环境卫生整治管理。

(二)完善垃圾分类配套设施

1.配齐垃圾分类配套设施。

按照行政村全覆盖的要求,对各村垃圾分类设施配套建设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普查,查漏补缺,完善硬件。具体要求如下:每户发放可腐烂、不可腐烂垃圾桶各1只,确保垃圾源头可分类。每个行政村配置1辆电瓶清运车,确保分类垃圾及时收集、清运。

2.强化设施设备使用管理

探索建立垃圾分类配套设施使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附属设施和安全制度建设,规范设施设备操作规程、管理员岗位职责,不断完善垃圾分类工作的运行体系,形成“专人管理、分类减量、定点(上门)收集、定时清运、集中处理”的运行模式。

(三)健全垃圾分类运行机制

1.建立党员干部联系户制度。每个行政村的每名党员干部联系若干农户,负责指导督促农户垃圾分类工作,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党员干部月度考评,并在公开栏进行公示。对人口规模较大村,创新采取网格化片区管理,根据村庄地形地貌或固有分布格局,按照就近、方便、区域化管理的原则,科学划分若干网格区块,将网格区块内所有党员、妇女代表,纳入网格管理小组,由村两委干部牵头负责,在每名党员、妇女代表各联系一定农户基础上,组团负责垃圾分类处理指导监督和考核评比工作。

2. 建立垃圾保洁员、分拣员绩效管理评优制度。对各村保洁员、分拣员采取基础工资和考核奖金相结合的绩效管理考核制度。各村每月要开展垃圾保洁员、分拣员工作效绩考核,根据工作成效给予发放考核奖励。考核内容主要是:是否按时完成公共区域卫生保洁,是否及时上门收集垃圾、实施分类运输,堆肥房分类是否彻底,堆肥房及周边卫生是否清洁,垃圾车的运行维护等。 

3.建立定期检查考评制度。实行“一月一检查考评”制度,采取镇对村、村对农户分层检查考评办法。根据检查考评情况,建立环境卫生“红黄旗、红黑榜”制度。“红黄旗”制度,即镇对村每月检查考评中,对落实较好的前三名村庄,在其公共场合给予悬挂“洁美村”红旗,对落实最差的后三个村庄,给予悬挂“提升村”黄旗。“红黑榜”制度,即由村两委每月牵头交叉检查,每月评出先进户、促进户(后进户)若干名,将评选结果在村“红黑榜”上公布,对先进户给予一定的奖励。评比内容主要是垃圾源头分类、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门内达标,无乱堆乱放、无陈年垃圾、无污水横流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切实加强这项工作的领导,镇里组建以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副组长,分管领导和各片长为组员的垃圾分类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垃圾分类处理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各村也要根据实际,健全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原则要求由各村主职干部亲自抓,监委会主任具体抓,并根据各自实际,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制订计划,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二)齐心协力,统筹推进。各村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做好垃圾分类和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要充分整合老年协会等组织力量,利用老年协会中有威望、有影响力的老同志,定期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巡查,做好宣传、督促、引导工作。要充分调动村民主体积极性,努力形成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强化考核,严格奖惩。将垃圾分类处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纳入镇村两级干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对各种不同情形采取相应的奖优罚劣措施,尤其是对两次以上被镇列入黑榜村的以及1次被县列为黑榜村的,采取约谈制度,由镇主要领导约谈村主要干部,以严格的奖惩机制确保我镇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附件:1.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和环境卫生整治奖惩办法

      2.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和环境卫生整治标准

  3.各村垃圾分类处理和环境卫生整治考核评分细则

 

 

 

                                  中共冷水镇委员会

                                   冷水镇人民政府

                                   201737

 

 

 


冷水镇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和环境卫生整治奖惩办法

 

一、考核对象

全镇17个行政村及各村书记、主任(“一肩挑”的副主任)、村监会主任。

二、考核办法

1、日常督查。镇环境办每月两次不定期组织督查,查找问题,限期整改。

2、月度检查。镇环境办及督查组每月16日对各村环境卫生保洁(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评分并排名。

三、奖惩措施。

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年度各村工作目标考核内容。

县督查暗访结果运用:

1.以县检查组明查暗访得分全县平均分为基准分,在基准分以上的村每超1分书记、主任各奖100元,村监委主任奖50元;得分在基准分以下的村每降1分书记、主任各扣100元,村监委主任扣50元。每月奖罚均封顶1000元。

2.被县里列为红榜村的,书记、主任各奖1000元,村监会主任奖500元;被县里列为黑榜村的,书记、主任各扣1000元,村监会主任扣500元;连续两次被列为黑榜村,加倍扣罚村书记、主任、村监会主任,同时按照其他相关规定作相应处理。

3.上红黑榜村的,村长效管理考核奖加扣5/.次。

镇督查检查结果运用:

1.第一次被督查到的问题不列入考核,限期未整改的、第二次督查出现相同问题的,扣书记主任10/.次、村监会主任5/.次,依次类推加倍扣罚。

2.被确定为前三名村的书记、主任各奖200元、村监委主任奖100元,后三名的村书记、主任各扣200元、村监委主任扣100元,连续两次排名末三位的,加倍扣罚村书记、主任、村监会主任,同时按照其他相关规定作相应处理。

3.年度汇总考核。月度排名前、末三名,全年累计达3次以上的,分别奖励和扣除村长效管理考核奖5/户。

4.各村环境卫生(垃圾分类)的评比结果,作为评选各村先进集体的依据之一,后5名取消评比先进资格。

 

 

 

 

 

 

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和环境卫生整治标准

 

一、生活垃圾分类做到“两次分类”:

1、农户一次分类:按照能否腐烂为标准分成“可腐烂”与“不可腐烂”两类。“可腐烂”垃圾主要有:

2、保洁员二次分类:村保洁员在分类收集各户垃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分类,纠正农户分类中的错误,并对不会烂垃圾以可否回收为标准分为 “好卖”与“不好卖”两类。会烂垃圾就地进入阳光堆肥房,好卖垃圾就地由可再生资源公司回收,不好卖垃圾经镇转运后由县统一处理。

二、环境整治做到“五无”: 

1、无暴露性垃圾和卫生死角。

对路边、墙边、公共地段、村庄内的垃圾彻底清除,要求无零星垃圾,无白色垃圾,无暴露性生活、生产及建筑垃圾。垃圾桶垃圾不外溢,桶内垃圾做到及时清理。

2、无乱堆乱放。全面清理境内交通干线、村内道路、弄堂小巷、空闲场地、房前屋后等公共场所农户乱堆乱放的柴草、生产用具、废弃物资;严禁在道路、河道两侧及景观地带堆放柴草、粪肥和杂物;原则要求农户将杂物规整堆放自家院内或背街不显眼处。

3、无污水横流。

生活污水做到无害化处理,对所有排水沟、下水道要进行疏通,确保污水有序排放,无外溢地表污水、污物等。 村内池塘、小坑、阴沟、河道等无垃圾堆积、无漂浮物、无挂彩物、无黑臭污水,全面消除臭水沟、臭水塘、臭水河及垃圾河(沟)。

4、无杂草垃圾。

路边排水沟中的杂草垃圾要及时清除,确保环境美化。绿化带、花坛、公共场所卫生整洁,做到无杂草、无乱堆放。加强农村农业污染面源的管理,田头地头无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包装物。

5无畜禽放养。

重点围绕农村散户放养的鸡、鸭、鹅、狗等畜禽开展整治,引导农户实行家禽家畜全部入户圈养,做到无畜禽外窜散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