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在明末年间开始有叠罗汉的活动,一般与练武结合一起。叠罗汉起源于古代山民的练武活动。本地山高林密,野兽多,盗寇也多,古代山民为了健身自保,习武成风。相传,北宋末年的抗金名将宗泽是义乌人,当时,义乌称乌伤,所管地域非常宽,磐安也是乌伤治下,宗泽抗金招募义军,家乡民众很多都参加义军北上抗金,所以,宗泽的部队很会打仗。数年后,一些老兵退伍回乡,更给本地带来了习武的风气。后来,人们结合打仗时的格斗、厮杀、攀登等,就逐渐演变成叠罗汉的民舞形式。叠罗汉活动首先是武术表演,要表演盾牌、刀、枪、大刀、棍棒等对打的场景,跟古代打仗极为相似,最后才是高潮叠罗汉。叠罗汉是一项民间杂技形成的文艺活动,除参加庙会外,还参加重大庆典活动,2004年第三届中国(磐安)药交会开幕式上,此节目参加了演出,获民间艺术展演大赛一等奖。
叠罗汉表演首先是队伍入场,由四、五个人手拿蜈蚣旗在前引路,后面紧跟的人手舞大刀、长枪、长棍,脚走龙门阵、三角阵、田字阵等,中间紧跟舞狮子,再后面则是叠罗汉阵。接着走阵,然后进行武术表演,打拳、枪棒对打、单刀盾牌对打、舞大刀、滚叉等。武术表演精彩,紧张,需要一定的武术功底。懂得枪、棒、刀、叉各种招式。武术表演结束后开始叠罗汉,形式有叠牌坊、叠亭角等多种。叠亭角:第一层、八个大力士,每两人肩上找一棍子,第二层、六人,第三层四人,第四层一人,叠成四方形,形似亭角,每层角上坐一个小孩,最上边一层的表演倒竖蜻蜓等各种动作。叠牌坊:第一层五个大力士,手挽手排成一字,第二层五人,第三层五人,第四层三人,中间一人由很漂亮的小孩子作观音,手拿拂尘,十岁左右,每层人的肩上都站着小孩,表演人数需二十八人,旁边还需要一部分人扶持保护,以免出问题。牌坊叠起后,整个牌坊可以缓缓移动,以第三人为中心点旋转一周。
叠罗汉表演阵势雄壮威武,动作粗犷豪放。其造型既美观,又具惊险感动,令人啧啧赞叹,又心惊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