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灯在磐安又叫洋灯,相传是由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所发明。诸葛亮字孔明,一次出兵汉中与魏国司马懿决战。诸葛亮通过各种方法诱导司马懿与之决战,但司马懿就是按兵不动,无奈蜀国粮草补给短缺,孔明因此被司马懿围困于阳平,而又无法派兵出城向成都求救。有天夜晚,孔明突发奇想,命令士兵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信息,送上天去,被住在汉中附近的魏延看到,魏延立马调集所有军队去帮孔明解围城之困,孔明终于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后孔明灯被寓于祈福、祝福、平安之意,所以在民间也有很多人称之为“祈福孔明灯”、“祝福孔明灯”、“平安孔明灯”,磐安民间每年元宵及正月、二月期间都要制作放灯,一直流传至今。磐安又叫“放洋灯”,一直流传至今。
孔明灯的制作别具一格,用竹木铁丝扎制成大小不等的球形灯架,下部空出一洞,上部全用各种纸糊实密封,不使漏气,选无风不下雨的夜晚,从灯球下部的洞中点燃球内的可燃物,如松明等,等球内空气烧到一定程度,灯球就升上了天,煞是好看,黑夜更妙,大的灯可做到2米以上的直径。
孔明灯传承至今主要用以祈福,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庄稼好收成,太平安乐。另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可以组织起别具一格的空中灯会。
一般在元宵、正月、二月期间放灯,没有严格规定的习俗。但是,如果灯架掉到别人的屋顶,要去取回,需包红包利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