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磐安 > 磐安简介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市级

磐安船车

发布时间: 2015-01-16 16:23 来源: 磐安县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分享:

  船车流传在磐安县尚湖镇、安文镇、大盘镇、窈川乡、深泽乡一带。据传,“船车”民舞起源于南宋时期的水上花船。其时,秦淮河、西湖上花船很多,供王孙贵族,才子佳人游玩,西湖上日夜歌舞。后来,人们仿照水上花船的模样,逐渐演变成船车的表演形式,流行于世。到了清代道光年间,谷将山庙会十分兴隆,各村都要参加朝拜,举行规模宏大的迎案活动,许多民间艺术参加表演,“船车”也成了谷将山庙会活动的优秀节目之一,同时在重大节庆活动中也要参加助兴表演,一直流传至今。

  另外又传说,明末弘光太子与宰相张国维避难逃到窈川乡的赐敕尖,(张国维是东阳吴宁塔塘人,外婆在窈川乡)留下两把宝剑与一道敕书(其中一把宝剑与敕书尚存),“赐敕尖”也因此得名。后人为了纪念弘光太子与张国维宁死不降清兵的英勇气概,把他们奉为神,立庙祭祀,每年举行庙会朝拜。庙会上要表演许多民间节目,盘车就是庙会上的一种优秀的民间艺术,一直流传下来。

  船车由船与两个盘车组成。所谓船是由船头(往上翘)与船板加船尾(往上翘)组成,放地上时船甲板直接接触地面。船要移动非得众多人抬起船甲板。在船甲板船沿上有1.5米高的四根木柱支撑起两个盘车(两根木柱撑起一个盘车),每个盘车有四个风叶,每个风叶上做一个秋千,风车旋转时,四个秋千总是垂直于风叶,使秋千上的座位总是比较稳定。船车演员需10名,四男四女八个小孩坐在风叶的秋千上,意为八仙过海,另二名演员扮演船公与船婆。另还需四名男子站在支撑盘车的木柱旁扳动盘车以使盘车转动,敲鼓打乐者八人。

  始划桨,并唱起民歌小调《十二花名》等,站在地上的人拉动系在风车轴心两顶端的绳子,风车就会转动起来,在旋转的风叶下坐着的四位“小美人”齐声附和,船轮开始滚动,向前驶去(移动路线可自由决定)。随着枫叶的旋转,四位“小美人”也跟随着上下,前后移位,并在每个位置做不同的造型,口中的小曲也不时的调换,有时与船公、船婆合唱,有时与船公、船婆对唱。表演时人物配合协调,动作悠扬自然,场景恢弘、热烈、充满激情,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