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纻”技术是中国传统漆器工艺中漆工艺含量最高的胎骨制作技法。“夹纻”沿于先秦时期“物勒工名”之制,该技法起源战国时期,在两汉时期达到鼎盛。战国后至汉代佛教渐兴,夹纻胎制器由简单的生活器具发展至用夹纻制造佛像,再经魏晋南北朝至盛唐,佛像不仅盛行而且越造越大。
天然生漆,作为雕塑的一种材料有着许多优势,天然漆可以和柔软的布麻相粘合而自由造型(古称夹纻今称脱胎),它轻便耐久,又不易变形,作建筑浮雕,便于安装,又十分安全;天然漆又是高级涂料,它可以与任何一种矿物颜料相互调合,可以涂在木、石、金属等不同材质上,可以与木雕、石雕、金属雕刻相结合,兼施镶嵌、彩绘,而成为彩塑。南北朝时代兴起一直延续到唐宋不衰,在夹纻佛像佛像上描绘彩漆,其精神价值,审美意义大大超过了它的物质价值,是精神与艺术结合的完美典范。敦煌石窟中造像及壁画都是由矿物颜色彩绘,而历经千年仍古朴,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