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磐安 > 磐安简介 > 民俗风情

婺州南宗祭孔典礼

发布时间: 2014-11-11 08:09 来源: 磐安县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分享:

  婺州南宗祭孔典礼流传于浙江省磐安县盘峰乡榉溪村,是以孔氏后裔族祭为特征,以榉溪孔氏家庙为主要传承场所的传统孔氏南宗祭孔民俗活动,至今已有759年历史。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孔子四十八世孙孔端躬与其父孔若钧、伯孔传、兄衍圣公孔端友随宋高宗护驾南渡至浙江。孔端躬定居浙江永康榉川(今磐安县榉溪村),后被尊为孔氏婺州南宗之祖。因孔端躬扈驾南渡有功,宝祐二年(1254年)依衢州恩例,宋理宗赐建婺州孔氏家庙,并有释菜礼祭孔典礼传承。元代,婺州南宗五十九世孙孔彦铎世袭奉祀礼生。清代,婺州南宗祭孔行三跪九叩的晚期释奠礼。民国以来,婺州南宗祭孔增加六佾舞的乐礼以及拜斗、竹马等民间艺术,形成了完整规范的南宗祭孔典礼。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婺州南宗祭孔典礼得以恢复。2004年以来,在孔子诞辰日9月28日,每三年一大祭,一年一小祭举行祭孔典礼。

  婺州南宗祭孔典礼现存主要仪式的内容有:敲九记锣;乐舞生六佾舞;礼生颂《论语》章句;主祭人行三献礼;参祭人员行三跪九叩礼;主祭人诵读婺州南宗祭孔典礼祭文;全体人员行礼三鞠躬;民间艺术表演拜斗、竹马;孔氏后裔分胙肉等。

  婺州南宗榉川《孔氏宗谱》将孔氏婺州南宗、孔氏衢州南宗、孔氏曲阜北宗,概括为“三宗鼎列”,孔氏三宗之间一直存在宗谊亲情。与曲阜八佾舞祭孔、衢州诵读《论语〉祭孔的典礼形式相比,婺州南宗祭孔典礼采用六佾舞并融合地方民间艺术,祭孔风格独特,但因僻处山区,在历史上鲜为人知。

  婺州南宗祭孔典礼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与儒家伦理价值。其典礼融入磐安民间艺术表演,丰富了国内祭孔典礼的内容,弘扬了儒家和为贵的文化价值观;婺州南宗祭孔典礼保留了儒家尊祖敬宗、忠孝仁义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当代中国重建伦理道德的重要文化资源,对于建设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推动廉政教育均具有积极意义;婺州南宗祭孔典礼对于儒家礼乐文明在江南地区的传播,传统礼仪的恢复与中华优秀文化的伟大复兴均具有积极建设意义。

  2011年婺州南宗祭孔典礼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