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277392082489/2021-53068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0 | 生成日期: | 2014-10-30 |
一、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实现浙江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目标,积极呼应"工业强县"战略,充分发挥工业经济在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作用。坚持扩张经济总量与调整并重,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强化要素集聚,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走出去,请进来"步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把我县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明富裕的新磐安。
(二)总体目标
1、全县工业总销售产值年均增长13%,到"十一五"期末,工业销售产值达到101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0 亿元,工业销售产值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从"十五"期末的43.9%提高到45%。
2、工业技改投入年均增长20%,五年累计完成技改投入达到9.45亿元。
3、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出口交货值平均增长20%,到2010年,总量达到38.3亿元。
4、全县工业企业资产总额年均增长15%,到2010年达到53.7亿元。
5、全县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增15%,到2010年达到3.24亿元。
6、全县工业企业上缴税收年均增长13%,到2010年达到 亿元。
二、发展思路和方向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十一五"时期我县工业的发展思路和方向要注重实效,突出"四个强化":
1、强化产业导向,加快重点骨干企业的培育。
按照"工业强县"的要求,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以做大产业来做大我县经济总量。要加大力度,通过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引导和促进企业上规模、上等级,培育一批在中小企业中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在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中具有样板作用的重点骨干企业。争取"十一五"期末年销售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达到160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6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12家,1000万元以上企业50家;税收200万元以上企业18家,100万元以上企业60家;创市级以上名牌产品40只,其中省级以上产品6只;抓好10家技术创新企业和15个技术创新示范项目,培植高新技术企业8-10家。
"十一五"时期规上企业分析表
规模(销售产值) | 企业数(家) | 行业分布(家) |
1亿元以上 | 6 | 其中县内3,金磐开发区3 |
5000万元-1亿元 | 12 | 其中县内7,金磐开发区5 |
1000万元-5000万元 | 50 | 食品饮料6,服装鞋帽10,五金机械8,塑料橡胶14,工艺美术6,其它4 |
500万元-1000万元 | 92 | 食品饮料10,服装鞋帽15,五金机械15,医药化工3,塑料橡胶25,工艺美术15,其它12 |
2、强化空间布局,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发展。
产业发展要与城镇发展对接,增强城镇在产业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和作用,依托中心城镇的支撑功能,形成以城镇为中心的产业发展格局,加快行政区域调整力度,通过行政体制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通过工业化与城镇化及信息化的互动,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发展环境;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加快台地一体化开发,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根据做大、做专、做强产业集群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好、建好以"一基、二带、三线、三区"为主体的区域发展格局。
"一基":建立玉(山)仁(川)一带的小商品来料加工基地。
要把来料加工业作为我县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产业予以实施,要充分发挥来料加工经纪人的窗口和桥梁作用,加快形成来料加工专业乡镇、专业村、真正形成"千家万户"搞加工;要加强政府引导,组织开展对接活动和加工技术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加工人员素质,实现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
"二带":新城区产业带、东北台地产业带
新城区开发将是我县加快发展的一个"亮点",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规划中,要注重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有机结合。新城区要作为磐安行政副中心加以规划建设;要作为我县培植规模产业、优势产业予以研究突破。其产业发展定位为:以生物制药为主导的加工、制造业发展带。一是引导发展生物医药加工产业。生物工程是继信息化产业之后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我县中药材生产已有一定的优势,要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培育和发展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项目,要把做强、做大中药材产业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拉长中药材产业链。要抓住三个重点:加快建成"浙八味"特产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龙头带动作用;以中药材饮片加工为引导,培植生物制药业加工基地;建成药材物流仓储中心。二是对接先进制造业基地。要抓住省里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这一机遇,争取纳入产业布局规划之中。因此,在招商引资中,要注重产业结构布局,积极引进汽配、五金加工等产业。三是进一步扩大加工贸易。县城加工贸易已有了一定的基础,要加快中小企业孵化园建设,加大整合力度,争取在新城区做大规模,要进一步挖掘潜力,做强、做大圣诞礼品加工和绿色农产品加工贸易。
东北台地产业带。在做好全面规划基础上,要以城镇集群建设为载体。浙江磐安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快构筑开发平台;要整合各类资源,充分发挥潜在优势和比较优势主动接轨周边市场,对接沿海经济,提升产业层次。其产业发展定位是:一是大力发展塑料制品业、高新技术产业、来料加工。沿磐新线两侧发展,使中国塑料软管城(市场)、尚湖威邦高科技产业区和玉峰农产品加工区连在一起,整合成为一条磐安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带,形成带中有园,园中有区的格局。二是以浙中大峡谷为中心,融合谷将山、茶场庙、龙虎大旗等旅游资源,建成围绕皇城湖的生态居住 区,形成旅游、文化、休闲、旅居的产业带。三是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形成龙井茶、小京生、有机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尖山区块要做好以塑料制品为主的工业经济和以浙中大峡谷和皇城湖为核心的旅居产业;浙江磐安工业园区要抓住机遇,加大整合力度,合理确定产业布局,进一步提升塑料软管产业,"塑料走出软管、软管走出塑料",扩大市场份额;要注重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做好产品的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尚湖以威邦高新科技产业区为龙头,向万苍方向延伸,逐步建成高新科技产业区。玉山西坑畈区块产业布局以来料加 工业
、农产品加工业为主;万苍区块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构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三线":形成新渥-冷水、大盘-方前和尚胡-尖山三条集镇 连绵带。"十一五"期间,将配合城镇化进程和行政区划调整在8个建制镇建立工业功能区,其中包括尚-尖线的塑料、盘-方线的竹木、新-冷线的中药材、香菇、小五多产业链。通过产业集聚和辐射,使三条集镇线连绵成为各具特色的产业链,吸纳从农业中转移的大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
"三区"金磐开发区、冷水工业功能区、方前工业功能区。
金磐开发区。金磐开发区的建设,是我县走"借地发展"之路的成功所在。因此要把它作为我县工业的龙头,成为对接产业转移的窗口和桥梁。金磐五金机械产业园要争取纳入杭金衢先进制造业产业带发展规划,要发挥地处金华的区位优势,在产品结构、科技含量上自具特色。
冷水工业功能区。冷水要利用与缙云壶镇、永康相邻的区位条件,以及开展空间的优势,抓住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努力形成以小五金加工制造为主的专业特色园区。
方前工业功能园。方前要主动对接台州沿海地区的产业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圣诞礼品、竹木工艺品加工业,在深化加工和改善产品结构上下功夫,建成名副其实的工艺品加工专业园区。
"十一五"时期工业经济区域布局表
销售产值单位:亿元
工业区域 | 2000年 | 2005年 | 2010年 | 发展重点 | |||
销售产值 | 占比(%) | 销售产值 | 占比(%) | 销售产值 | 占比(%) | ||
县城旧城区 | 9.01 | 41.3 | 13.8 | 25.1 | 21 | 20.8 | 服装,工艺礼品电子、机械 |
县城新城区 | 0 | 0 | 0 | 0 | 12 | 11.9 | 工艺礼品、孵化园生物医药、电子 |
金磐开发区 | 2.51 | 11.5 | 10.5 | 19.1 | 15 | 14.9 | 五金、电子医药化工 |
磐安工业园区 | 0 | 0 | 2.3 | 4.2 | 10.5 | 10.4 | 电子通信、五金机械、塑料制品、服装鞋帽 |
新-冷线 | 2.65 | 12.1 | 9.5 | 17.3 | 14 | 13.8 | 竹木工艺、五金日用工艺、农产品加工 |
盘-方线 | 1.78 | 8.2 | 5.7 | 10.4 | 8 | 7.9 | 竹木、食品 |
尚-尖线 | 4.88 | 22.4 | 7.5 | 13.6 | 11 | 10.9 | 塑料橡胶日用工艺、食品 |
其它 | 1.00 | 4.5 | 6.7 | 11.3 | 9.5 | 9.4 | |
合计 | 21.83 | 100 | 55 | 100 | 101 | 100 |
3、强化行业结构调整,促进块状特色工业发展。
"十一五"时期工业发展要遵循以下结构调整方向:改造提高塑料橡胶、服装针织、五金机械、食品饮料四大传统行业,发展壮大工艺美术行业,调整优化医药化工行业,积极涉足新兴建材、信息电子行业。塑料橡胶、服装针织、五金机械和食品饮料行业要积极培育一大批规模企业,普遍提高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水平,提高产品档次,争创品牌产品,增强传统行业的生态和发展能力。工艺美术行业要走出一般初加工的范畴,从拼劳力、拼资源转向比技术、比质量,形成技术消化能力较高、产品更新较快、效益状况较好的良性循环。重点扶持无纺布-圣诞礼品行业,培育我县外贸出口的新优势。竹木加工的重点要从成材周期长、资源压力大的木制品领域逐步转向成材周期短、发展前景好的竹制品领域。医药化工行业,既要稳步扩大医疗器材、医药中间体的生产,又要把握"企业求好不求大、产品求精不求多"的原则,立足高起点,努力发展一批有知识产权、有市场独占性的高新技术产品。中药材加工上要有突破性进展。建材行业要在严格限制黏土实心砖生产的基础上,积极研制开发轻质、高强、防火隔热的新型墙体材料和装饰材料,占领广阔的建材市场。
"十一五"时期,要在业已形成的块状经济基础上有取有舍,有进有退,把量大面广的个体私营企业纳入有序发展的轨道,强化和提升块状特色经济,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三化"进程。资源开发类企业,要稳定小水电开发,扩大花岗石、萤石、膨润土规模,提高砖瓦产品档次。花岗石、萤石、膨润土等矿山开采要在积极引进企业,扩大开发规模的同时,适应市场需求,注重产品档次的提高。新型墙体材料改革势在必行,开发主体要立足现有企业又不局限于现有企业,市场定位要在"面向当地,自求平衡"的基础上,努力开拓毗邻县市市场。工业品加工类企业,要在进一步加强周边市场接轨的基础上,注重产品延伸开发和升级换代,力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注重合理布局,把一村一品转变为一乡一品甚至几乡一品,形成高稳定性的产业群体。农特产加工类企业,将随着效益农业的深入实施而成为高成长性的朝阳产业,特别是我县作为"中国香菇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基础条件优越,当前的重点是突破农产品包装和保鲜两个关键环节,以拓展市场空间。到"十一五"期末,争取形成在全市乃至全省有特色、有优势的"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
"十一五"时期进行结构调整目标表
行业 | 2005年销售产值(亿元) | 占全县比重(%) | 2010年销售产值(亿元) | 占全县比重(%) |
食品饮料 | 2.59 | 4.7 | 4.85 | 4.8 |
服装鞋帽 | 9.02 | 16.4 | 18.1 | 18 |
竹木家具 | 3.79 | 6.9 | 9.6 | 9.5 |
医药化工 | 4.45 | 8.1 | 3.6 | 3.5 |
橡胶塑料 | 9.41 | 17.1 | 20.2 | 20 |
五金机械 | 11.28 | 20.5 | 18.14 | 18 |
工艺美术 | 8.47 | 15.4 | 20.2 | 20 |
其它 | 5.99 | 10.9 | 6.35 | 6.2 |
合计 | 55 | 100 | 101.00 | 100 |
4、强化资源要素,支撑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
一是土地总量始终是我县经济发展最突出的制约因素,要继续坚持走"内拓外借"之路。首先是立足本地,就是要进一步做好新城区、东北台地"二带"以及方前、冷水"二点"的拓展文章。另外强化土地的集约利用,加强政府对资源利用的宏观调控。要充分挖掘存量土地和开发整理潜力,要科学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增加建设用地指标,优化我县供地环境。其次要进一步研究"借地发展"文章,要充分利用当前省市领导十分重视统筹区域发展和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等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东阳的支持,在诸永高速马宅互通口一带,按照"山海协作"项目,共同开发建设工业区。二是要注重水资源的综合开发规划。我县是山区县,水资源将会成为我县今后发展的一大问题,目前新渥、尖山等地缺水问题已经显现,因此各级领导要增强忧患意识,及早规划、科学合理安排好水源建设工程。三是积极争取电力项目建设计划,力争早安排、早建设。要注重解决用电负荷偏低和供电项目立项建设之间的矛盾,在产业布局、集聚和相对集中供电方面加强引导。
三、对策与措施
1、实施培育工业企业成长计划,重点培育和扶持成长型工业企业发展壮大。
一是实施成长型企业工业资金扶持计划。向银行推荐重点培育成长型企业培育的贷款支持;积极引导信用担保机构,优先为列入成长型企业培育提供信用担保服务。二是实施成长型工业企业财政扶持和奖励计划,对确定的重点培育成长型企业工业的技改项目,按实际完成投资额分段累计资助。对进入最具成长型工业企业评选范围的,除享受原有财政资助外,再按实际完成投资额的2%增加资助。每年评选出最具成长性的工业企业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各10家,政府给予公布和奖励。三是实施成长型工业企业经营素质培训计划。有计划地组织成长型工业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国贸业务、市场拓展、企业管理、技工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工业企业主要经营者、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的业务素质。同时,积极为成长型工业企业提供多方面的政策咨询和信息指导。
2、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工业园区和工业功能区建设,促进工业企业集聚发展。
一是要认真研究工业园区和工业功能区产业优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各工业园区和工业功能区的特色优势产业定位,实施差别化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升级。鼓励和促进工业企业在社会生产和市场经济中,识别并确定自身的发展定位,运用综合的产业政策和市场导向,促进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和工业功能区集聚,促进工业企业形成企业集群、产业集群和区域集群。二是大力促进产业联系。要引导集群集体企业依据产业链分工以及长期建立的信用基础,实现企业对资源共享和专业化分工,趋利避害,加快转型,加快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着力构建工业园区和工业功能区的整体竞争力。鼓励工业园区和工业功能区内的大企业将关联的小企业纳入整体发展体系中,对为其配套的小企业给予技术、信息、资金、市场网络等支持,使小企业在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竞争中得到稳定发展。鼓励本地工业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配套协作,促进工业企业规模经营,健康发展。三是协调发挥好集群发展和结构调整相互促进的作用,以工业企业的集群发展带动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以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企业集群的形成,依托工业园区和工业功能区的提升,稳步推进先进制造业基础建设。
3、以缓解工业企业融资难为核心,推进工业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和信用制度创新。
一方面,出台实施工业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信用评价和奖励暂行办法,突出对成长型工业企业信贷和担保同步支持。通过工业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绩效评价机制,按照各担保机构对工业企业发展的贡献度,调整对担保机构的奖励倾向,激励担保机构自身发展的积极性,引导社会资金踊跃投入信用担保行业,做大做强工业企业信用担保这块蛋糕。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进企业信用建设。通过企业信用建设,帮助工业企业提高信用透明度和知名度,改变工业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任关系,加强银行对工业企业信贷的事前信用评价,优先获得贷款支持。同时,要严厉制裁企业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增强企业偿债能力,以保证银行信用,开拓多渠道的贷款途径。
4、努力加强和改善政府服务,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政府必须把加快发展工业企业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加强和改善政策服务。一是营造工业企业发展的环境,抓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宣传与贯彻。二是构建公平竞争的政策保障体系。在产业准入、项目投资、银行投资、人才引进、市场开放、税费管理以及资源配套等方面,建立健全公平统一的政策体系,体现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意图,维护公平竞争促进中小企业成长。三要是规范行政行为,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坚决查处严重影响工业企业正常经营的行为,依法保护工业企业的权益。同时,也要打击非法经营,引导工业企业诚实经营,健康发展。四是工业领导工作的重心要切实转移到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发展农村工业上来,力争大发展个私经济、壮大块状特色经济、创办工业园区、提升产业层次上取得新的突破。五是要加强政策研究,在税收政策规范、金融监管力度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又不享受不到的情况下,探索地方性政策的作用空间,改善工业发展的硬件环境。特别是在税收、资金、用地等政策方面要有新的突破。六是要营造优势的软件环境,在部门服务、舆论氛围上下功夫,在工业管理制度的规范上下功夫,促进招商引资,促进工业发展。
5、扩大对外开放。
我县工业的起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外开放,"十一五"期间,要十分重视提高经济的外向度,从对外开放中获取快速发展的动力。一要把握机遇努力扩大外贸出口,提高出口交货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份额,利用国际市场的拉动作用,促进我县的资源开发和产业升级。二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引进资金、技术、项目、人才,促进工业发展。三要高度重视利用外资工作,以互惠互利吸引境外投资,以高回报率吸引更多的追加投资,杜绝欺诈现象,减少"一锤子"买卖,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四是加强与县外、省外、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鼓励企业异地投资,借地生财,鼓励劳务输出和人才交流。五要进一步办好金磐开发区,发挥其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
6、加强工业人才建设。
未来的经济竞争,是实力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要把人才培养作为工业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持之以恒,不断深入地抓实抓好。宏观层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真正实现工业人才"请得进,留得住,用得起,管得好"。微观层面,要注重理论培训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培养一批优秀的企业行政管理人才、技术开发人才、财务管理人才和营销管理人才;培养一批素质全面、能主持大中型科技项目的管理骨干;培养一批优秀企业家;造就一支眼界更宽、层次更高、实力更强的干部职工队伍。要倡导搞工业大有作为的理论,充分发挥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身份性质人员的优势,科学合理调配工作人员,做到在办工业中团结干部,锻炼干部,培养干部,输送干部,为我县发展工业提供人员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