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乡镇政府 >> 双溪乡 >> 规划计划 >>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30727002606065H/2022-58774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磐安县人民政府 生成日期: 2014-10-30

双溪乡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14-10-30 13:41    来源:磐安县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分享: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3月23日在双溪乡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周新辉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0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乡党委的领导下,乡人大及主席团的监督和支持下,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引导转型促发展、创业创新争先锋”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百日破难攻坚”行动,突出生态、经济、和谐三大重点,狠抓乡村创业承诺项目落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城乡统筹力度不断加大,和谐社会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圆满完成了乡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生态工业稳定发展
过去的一年,我乡牢固树立生态工业良性发展的理念,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做到发展工业和生态建设“两手抓”,生态工业取得稳定发展。2010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79亿元,其中规模企业产值4600万元,引进一般纳税人企业9家,完成税收945.16万元,其中国税458.0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486.56万元,完成年度计划任务数305万元的159.53%。积极主动对接义乌市场,扶持和拓展来料加工业,突出梓誉特色木制品和礼府墙纸加工业,培植来料加工经纪人16人,从业人数830人,发放加工费560万元。
二、生态农业特色明显
2010年,我乡始终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工作目标,紧紧抓住以生态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省农科院和省茶科所的技术优势,初步建成了以“生态循环农业”、“生态设施农业”和“提升传统农业”为三大支撑点,有力地推动了我乡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生态农业特色明显,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943元。在后田村建成了“养猪—沼气—果”的生态循环经济模式,有效解决了养殖业的污染、农户的生活燃料、果园的施肥三大问题,得到了国家环保部的高度肯定。自2009年引进业主在下园建立大棚蔬菜后,2010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业主在史姆毕田畈建成连片大棚蔬菜基地220亩,效益良好。礼府马加畈被省农科院列为无公害水稻生产示范基地56亩。传统农业进一步得到提升,建成桃石尖千亩白茶基地,探索板栗套种良种茶模式,通过了有机茶论证和QS标准论证,新发展良种茶叶759亩,2010年茶园总面积达到5576亩;实施板栗低产林改造1100亩,建成了板栗贮藏冷库1个。
三、生态项目有序推进
坚持以“经济发展促进生态建设、生态建设服务经济发展”的生态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全局理念,做到生态经济生态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有力推进了生态建设项目的有序进行。开展也“西溪治理”行动,西溪采沙制沙企业经整治基本做到了规范营业,水污染得到的有效治理,建成长1500米休闲长廊,护栏建设1000米,拦水坝二条,铺设青石2000平方米。建成史姆生态水磨坊,占地400平方米的金峨村湿地公园,潘庄村生态污水处理池建设已经完成,重点生态堤防建设顺利在推进,甲口宅、双溪庙、梓誉村1250米已基本完工;开展了“绿色双溪”行动。全乡17个村不同程度地进行植树造林,村庄美化、绿化,其中沿溪村庄绿化面积达15000平方米,进一步改善了生态环境。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围绕“清洁乡村”行动,建立《双溪乡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生态公益林护林员、公路养护员、山塘水库巡查员、公共卫生联络员、保洁员、垃圾清运员“六大员”的职能作用,做好河道、乡村道路、山塘水库、村庄的环境卫生工作。
四、生态旅游开局良好
发展生态旅游业、实现双溪的跨越式发展在全乡干部群众中已充分形成共识。双溪乡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浓厚的民俗风情,生态旅游资源较为丰富。2010年全乡因势利导,创造和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克服困难,积极探索和实践双溪乡特色生态旅游发展之路,生态旅游开发开局良好。完成《双溪乡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重点区块详细规划》编制,经有关部门、专家的会审论证,从全局角度整合全乡生态旅游资源,全方位布局,指导今后相关生态项目建设,引导乡域村庄的产业升级;积极寻找合作项目,为双溪生态旅游项目造势,与浙师大美术学院签订了设立写生基地、艺术创作基地及新农村规划与建设方面合作的协议书;水上农家休闲乐园,王庄村四户农家乐开始试营业,经营良好。
五、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对礼府、傅宅、丽坑等村进行规划修编,已完成规划的论证;深入推进特色村建设,梓誉特色村规划修编,古民居修复,村办公楼建造;下园双岘自然村拆迁已完成3000平方米,横山村已经完成屋基开挖与平整,潘庄村旧村改造方案制订;全面完成金峨、后田、王庄示范整治项目;进一步合理和优化人居环境和布局,下山移民搬迁50人,减少低收入农户434人,提高了偏远山村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双溪乡学前教育水平,重新组建乡中心幼儿园,把幼儿教育纳入财政预算,实现园长由小学女教师担任,入园幼儿数从过去民办的38人增加到今年的70人;扎实落实“校园安全工程”,全面完成学校防雷整改、平房拆除、新门楼及围墙建设。完成了礼府、丽坑村的标准化村级文化活动室室内建设;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农民文艺演出;完成芭下村的小康体育村建设;创建了市级小康型老年体育乡;积极组织代表队参加全县首届残疾人运动会、首届老年人运动会,第六届全县运动会获乡级第二名。2010年完成计划生育率95.6 %,性别比87.5,四项手术 65 例,三查率98%,社会扶养费征收 369510元。完成了安双线道路大中修工程。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112人,工伤保险447人、劳动保障书面审查67家。
六、社会稳定成效明显
2010年全乡没有发生治安案件,无重大刑事案件、安全事件与群体性事件发生,治安、刑事案件总体呈下降趋势。一般刑事案件7起,矛盾纠纷排查40起,调解40起,成功率100%。按照“发展稳面、化解稳事、思想稳人”的思路,重点解决了群众关心的西溪沙场水污染事件,史姆、芭下村的拦水坝、防洪堤、休闲长廊共建机制,加强了与东阳江镇的周边互动联防,做到矛盾纠纷经常性排查、重点人员思想疏导与稳控,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活动被县评为先进集体,确保社会稳定。
七、政府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2010年我们围绕“创先争优”活动载体,结合创业承诺项目,讲实干、促实效,切实推进双溪各项事业发展,干部素质和干部作风均有所提高。充分利用“引导转型促发展、创业创新争先锋”为主题创先争优活动载体,激发干部主人翁意识,对照年初创业承诺项目,确定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和工作方向,并予以公示,狠抓落实,切实把创业承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大力推行“三办制”,提高政府行政服务职能。通过及时交办、定期督办和不定期查办,确保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事事有人办、件件能落实。将创业承诺项目与乡村干部年度岗位考核、村干部误工报酬相挂钩,进一步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
一年来,在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态工程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西溪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沿溪采砂制砂企业的规范整治和溪鱼的保护管理是两大重点。二是干部群众对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的理念还没有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力。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待进一步加强,发展生态经济与生态环境矛盾依然存在。四是交通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对外交通的主干道横窈线急需拓宽,尤其是严重制约车辆通行能力的甲口宅——傅宅隧道,堪称全县最差,质量和安全均存在重大隐患。
 
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十七大会议精神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一年,各项工作头绪繁多、任务艰巨,做好2011年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推动跨越发展、加快绿色崛起”的工作主线,坚持“生态立乡、农业富乡、旅居兴乡、科技强乡”的发展战略,以“建设生态保护区”为目标,以生态建设为抓手、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双溪”为载体,牢固树立“聚内力、借外力”的发展理念,走“主动对接、引导转型、服务群众、科学发展”之路,突出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三大重点,形成“产业带动、项目联动、政策推动、群众主动”的工作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好“保护山、治理水、开发好山水”的文章。
工作目标:计划完成工业销售产值 1.8亿元,引进一般纳税人企业3 家,培植规模企业1家,力争2家,地方财政收入计划完成327万元。继续发展生态循环设施农业,建成城郊大棚蔬菜基地300亩;发展高山蔬菜400亩、油菜基地300亩。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史姆东岩山庄、礼府天然浴场和王庄农家乐实现对外开放。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5000元。
2011年拟办重点实事和重点工作
1、西溪流域综合保护治理。整治和规范采砂制砂企业,建设生态防洪堤500米,拦水坝3条。
2、村庄环境改善。建设休闲公园3个,休闲长廊600米,绿化10000平方米。
3、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史姆东岩山庄、礼府天然浴场和王庄农家乐特色村对外开放。
4、村庄整治。史姆中心村建设,完成中街拆迁及排污管网和路面硬化建设;梓誉特色村建设;礼府空心村改造拆迁3000平方米以上。
5、生态文化。与浙师大美术学院对接建立写生基地、艺术创作基地与新农村建设规划与设计合作项目。
6、生态农业。土地流转200亩,其中规模流转100亩;提升史姆大棚蔬菜基地水平;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依托城郊大棚蔬菜基地优势,带动农民发展高山蔬菜400亩;板栗低产林改造500亩,培植茶叶加工大户10 户,购销大户8 户。
7、科技培训。继续依托省农科院农村指导员和省茶研所科技特派员科技扶贫的技术优势,重点对大棚蔬菜、有机高山蔬菜、养殖业和茶叶采制加工进行培训,计划培训10期次,受培训农民1000人次以上。
8、生态工业。发展来料加工经纪人 3人,新增来料加工从业人员 200 人。
9、教育卫生。学校改厕及排污管网建设;村级卫生服务站点建设。
10、进一步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围绕“一村一品”发展特色产业,减少低收入农户500人。
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必须紧紧依靠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必须牢固树立拼搏意识,我们将全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发展生态产业经济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施“一乡一品一园”工程,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广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做强城郊大棚蔬菜和生态循环农业等特色农业;做好做大做强板栗、茶叶和高山蔬菜等传统农业。土地流转200亩,其中规模流转100亩;提升史姆大棚蔬菜基地水平;利用城郊大棚蔬菜基地优势,带动劳动力就业。推广农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发展高山蔬菜400亩;实施板栗低产林500亩,提倡板栗套种茶叶模式;推广有机茶种植加工和夏秋茶采制加工技术,培植茶叶加工大户 10 户,购销大户8户;提升桃石尖白茶基地的辐射作用。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全力打造“县城后花园”,大力发展乡村休闲观光度假特色游。史姆东岩山庄、王庄农家乐特色村和礼府天然浴场要适时对外开放,开发西溪水上休闲乐园,新发展农家乐4家,带动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引导发展生态工业。主动对接义乌市场,做大来料加工业,扶持梓誉木制品、礼府墙纸加工业;培植来料加工经纪人 3人,新增从业人数 200人,发放来料加工费300万元。
二、保护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开展“西溪治理”行动,保护双溪母亲河。整治和规范采砂制砂企业;科学建设生态防洪堤、拦水坝;加强溪鱼保护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水体;抓好农村垃圾污染源的治理,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开展“绿色双溪”行动,保护森林资源,开展村庄周边、道路两侧、公园和溪堤的绿化,建设生态休闲长廊600米。开展“清洁双溪”行动,完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发挥“六大员”作用,搞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
三、丰富提升生态文化内涵
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深入开展生态文明进单位、进校园、进村和进农户的“四进”活动,树立生态文明“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理念,让先进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营造生态文化氛围。充分利用与浙师大美术学院对接共建写生基地、艺术创作基地以及新农村建设与规划方面合作的契机,做好“艺术山水、田园双溪” 的文章,开辟艺术写生基地,扩大双溪影响,带动各项事业发展,逐步形成“赏艺术山水、尝农家小菜、住农家小院、做趣味农事”的生态文化氛围。保护生态文化遗产。充分利用省保单位蔡氏宗祠、钟英堂和潘庄、礼府等村的古建筑以及相关民俗风情,逐步探索在保护基础上如何做好合理开发利用,传承先人“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内涵。
四、合力共建和谐双溪
努力建设“秀美双溪”。 着重抓好史姆中心村、梓誉特色村、礼府空心村改造,加强西溪堤防、拦水坝建设,做好西溪流域生态保护与旅居开发工作。各村做好“四个一”文章,即:一块石头(以溪滩自然生态石头为主要资源,对村口、路口进行美化)、一个公园(以村古树群、古树名木和空闲山地为资源,建设生态休闲公园)、一片绿化(保护森林资源,对房前屋后及村庄的道路、堤防、空闲地进行绿化)、一个场所(利用村综合楼、操场等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娱乐活动场所)。继续西溪流域治理,保护青山绿水,建设生态休闲长廊。重视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对幼教与小教财政投入,实现幼教与小教共同发展,对学校厕所与排污管网进行改造;继续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工作。着力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依托省农科院农村指导员和省茶研所科技特派员科技扶贫优势,加强种植、养殖、茶叶加工等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引领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关注民生事业,高度重视老龄工作,搞好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慈善等社会保障事业,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确保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着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继续开展普法教育,重视安全生产,排查与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和社区帮教、矫正等工作,努力建设平安双溪。
五、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增强群众观念,提高工作能力。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决策上想着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注重引导群众,更加关注民生。狠抓工作落实,提高贯彻执行能力。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府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坚定改革创新的勇气和决心,不断转变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发展活力,提高发展质量。切实转变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强化依法行政,提高协调运作能力。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努力提高政府工作的协调性、规范化和法制化。坚持廉洁从政,提高干净干事能力。要保持清醒头脑,情为民系、权为民用,树立公仆意识;增强工作主动性,充分激发乡村干部的主人翁精神,全心全意为双溪发展事业服务,树立服务意识;增强工作时效性,充分调动干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树立效能意识;增强工作针对性,掌握实情、把握规律,树立务实意识;增强工作灵活性,关注民情动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树立发展意识。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牢固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意识,降低行政成本,杜绝奢侈浪费,建设节约型机关。
各位代表,同志们,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有决心,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有力监督支持下,和全乡人民一道,同心同德,为推进我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3月23日在双溪乡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周新辉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0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乡党委的领导下,乡人大及主席团的监督和支持下,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引导转型促发展、创业创新争先锋”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百日破难攻坚”行动,突出生态、经济、和谐三大重点,狠抓乡村创业承诺项目落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城乡统筹力度不断加大,和谐社会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圆满完成了乡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生态工业稳定发展
过去的一年,我乡牢固树立生态工业良性发展的理念,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做到发展工业和生态建设“两手抓”,生态工业取得稳定发展。2010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79亿元,其中规模企业产值4600万元,引进一般纳税人企业9家,完成税收945.16万元,其中国税458.0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486.56万元,完成年度计划任务数305万元的159.53%。积极主动对接义乌市场,扶持和拓展来料加工业,突出梓誉特色木制品和礼府墙纸加工业,培植来料加工经纪人16人,从业人数830人,发放加工费560万元。
二、生态农业特色明显
2010年,我乡始终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工作目标,紧紧抓住以生态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省农科院和省茶科所的技术优势,初步建成了以“生态循环农业”、“生态设施农业”和“提升传统农业”为三大支撑点,有力地推动了我乡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生态农业特色明显,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943元。在后田村建成了“养猪—沼气—果”的生态循环经济模式,有效解决了养殖业的污染、农户的生活燃料、果园的施肥三大问题,得到了国家环保部的高度肯定。自2009年引进业主在下园建立大棚蔬菜后,2010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业主在史姆毕田畈建成连片大棚蔬菜基地220亩,效益良好。礼府马加畈被省农科院列为无公害水稻生产示范基地56亩。传统农业进一步得到提升,建成桃石尖千亩白茶基地,探索板栗套种良种茶模式,通过了有机茶论证和QS标准论证,新发展良种茶叶759亩,2010年茶园总面积达到5576亩;实施板栗低产林改造1100亩,建成了板栗贮藏冷库1个。
三、生态项目有序推进
坚持以“经济发展促进生态建设、生态建设服务经济发展”的生态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全局理念,做到生态经济生态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有力推进了生态建设项目的有序进行。开展也“西溪治理”行动,西溪采沙制沙企业经整治基本做到了规范营业,水污染得到的有效治理,建成长1500米休闲长廊,护栏建设1000米,拦水坝二条,铺设青石2000平方米。建成史姆生态水磨坊,占地400平方米的金峨村湿地公园,潘庄村生态污水处理池建设已经完成,重点生态堤防建设顺利在推进,甲口宅、双溪庙、梓誉村1250米已基本完工;开展了“绿色双溪”行动。全乡17个村不同程度地进行植树造林,村庄美化、绿化,其中沿溪村庄绿化面积达15000平方米,进一步改善了生态环境。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围绕“清洁乡村”行动,建立《双溪乡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生态公益林护林员、公路养护员、山塘水库巡查员、公共卫生联络员、保洁员、垃圾清运员“六大员”的职能作用,做好河道、乡村道路、山塘水库、村庄的环境卫生工作。
四、生态旅游开局良好
发展生态旅游业、实现双溪的跨越式发展在全乡干部群众中已充分形成共识。双溪乡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浓厚的民俗风情,生态旅游资源较为丰富。2010年全乡因势利导,创造和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克服困难,积极探索和实践双溪乡特色生态旅游发展之路,生态旅游开发开局良好。完成《双溪乡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重点区块详细规划》编制,经有关部门、专家的会审论证,从全局角度整合全乡生态旅游资源,全方位布局,指导今后相关生态项目建设,引导乡域村庄的产业升级;积极寻找合作项目,为双溪生态旅游项目造势,与浙师大美术学院签订了设立写生基地、艺术创作基地及新农村规划与建设方面合作的协议书;水上农家休闲乐园,王庄村四户农家乐开始试营业,经营良好。
五、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对礼府、傅宅、丽坑等村进行规划修编,已完成规划的论证;深入推进特色村建设,梓誉特色村规划修编,古民居修复,村办公楼建造;下园双岘自然村拆迁已完成3000平方米,横山村已经完成屋基开挖与平整,潘庄村旧村改造方案制订;全面完成金峨、后田、王庄示范整治项目;进一步合理和优化人居环境和布局,下山移民搬迁50人,减少低收入农户434人,提高了偏远山村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双溪乡学前教育水平,重新组建乡中心幼儿园,把幼儿教育纳入财政预算,实现园长由小学女教师担任,入园幼儿数从过去民办的38人增加到今年的70人;扎实落实“校园安全工程”,全面完成学校防雷整改、平房拆除、新门楼及围墙建设。完成了礼府、丽坑村的标准化村级文化活动室室内建设;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农民文艺演出;完成芭下村的小康体育村建设;创建了市级小康型老年体育乡;积极组织代表队参加全县首届残疾人运动会、首届老年人运动会,第六届全县运动会获乡级第二名。2010年完成计划生育率95.6 %,性别比87.5,四项手术 65 例,三查率98%,社会扶养费征收 369510元。完成了安双线道路大中修工程。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112人,工伤保险447人、劳动保障书面审查67家。
六、社会稳定成效明显
2010年全乡没有发生治安案件,无重大刑事案件、安全事件与群体性事件发生,治安、刑事案件总体呈下降趋势。一般刑事案件7起,矛盾纠纷排查40起,调解40起,成功率100%。按照“发展稳面、化解稳事、思想稳人”的思路,重点解决了群众关心的西溪沙场水污染事件,史姆、芭下村的拦水坝、防洪堤、休闲长廊共建机制,加强了与东阳江镇的周边互动联防,做到矛盾纠纷经常性排查、重点人员思想疏导与稳控,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活动被县评为先进集体,确保社会稳定。
七、政府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2010年我们围绕“创先争优”活动载体,结合创业承诺项目,讲实干、促实效,切实推进双溪各项事业发展,干部素质和干部作风均有所提高。充分利用“引导转型促发展、创业创新争先锋”为主题创先争优活动载体,激发干部主人翁意识,对照年初创业承诺项目,确定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和工作方向,并予以公示,狠抓落实,切实把创业承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大力推行“三办制”,提高政府行政服务职能。通过及时交办、定期督办和不定期查办,确保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事事有人办、件件能落实。将创业承诺项目与乡村干部年度岗位考核、村干部误工报酬相挂钩,进一步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
一年来,在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态工程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西溪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沿溪采砂制砂企业的规范整治和溪鱼的保护管理是两大重点。二是干部群众对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的理念还没有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力。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待进一步加强,发展生态经济与生态环境矛盾依然存在。四是交通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对外交通的主干道横窈线急需拓宽,尤其是严重制约车辆通行能力的甲口宅——傅宅隧道,堪称全县最差,质量和安全均存在重大隐患。
 
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十七大会议精神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一年,各项工作头绪繁多、任务艰巨,做好2011年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推动跨越发展、加快绿色崛起”的工作主线,坚持“生态立乡、农业富乡、旅居兴乡、科技强乡”的发展战略,以“建设生态保护区”为目标,以生态建设为抓手、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双溪”为载体,牢固树立“聚内力、借外力”的发展理念,走“主动对接、引导转型、服务群众、科学发展”之路,突出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三大重点,形成“产业带动、项目联动、政策推动、群众主动”的工作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好“保护山、治理水、开发好山水”的文章。
工作目标:计划完成工业销售产值 1.8亿元,引进一般纳税人企业3 家,培植规模企业1家,力争2家,地方财政收入计划完成327万元。继续发展生态循环设施农业,建成城郊大棚蔬菜基地300亩;发展高山蔬菜400亩、油菜基地300亩。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史姆东岩山庄、礼府天然浴场和王庄农家乐实现对外开放。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5000元。
2011年拟办重点实事和重点工作
1、西溪流域综合保护治理。整治和规范采砂制砂企业,建设生态防洪堤500米,拦水坝3条。
2、村庄环境改善。建设休闲公园3个,休闲长廊600米,绿化10000平方米。
3、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史姆东岩山庄、礼府天然浴场和王庄农家乐特色村对外开放。
4、村庄整治。史姆中心村建设,完成中街拆迁及排污管网和路面硬化建设;梓誉特色村建设;礼府空心村改造拆迁3000平方米以上。
5、生态文化。与浙师大美术学院对接建立写生基地、艺术创作基地与新农村建设规划与设计合作项目。
6、生态农业。土地流转200亩,其中规模流转100亩;提升史姆大棚蔬菜基地水平;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依托城郊大棚蔬菜基地优势,带动农民发展高山蔬菜400亩;板栗低产林改造500亩,培植茶叶加工大户10 户,购销大户8 户。
7、科技培训。继续依托省农科院农村指导员和省茶研所科技特派员科技扶贫的技术优势,重点对大棚蔬菜、有机高山蔬菜、养殖业和茶叶采制加工进行培训,计划培训10期次,受培训农民1000人次以上。
8、生态工业。发展来料加工经纪人 3人,新增来料加工从业人员 200 人。
9、教育卫生。学校改厕及排污管网建设;村级卫生服务站点建设。
10、进一步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围绕“一村一品”发展特色产业,减少低收入农户500人。
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必须紧紧依靠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必须牢固树立拼搏意识,我们将全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发展生态产业经济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施“一乡一品一园”工程,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广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做强城郊大棚蔬菜和生态循环农业等特色农业;做好做大做强板栗、茶叶和高山蔬菜等传统农业。土地流转200亩,其中规模流转100亩;提升史姆大棚蔬菜基地水平;利用城郊大棚蔬菜基地优势,带动劳动力就业。推广农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发展高山蔬菜400亩;实施板栗低产林500亩,提倡板栗套种茶叶模式;推广有机茶种植加工和夏秋茶采制加工技术,培植茶叶加工大户 10 户,购销大户8户;提升桃石尖白茶基地的辐射作用。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全力打造“县城后花园”,大力发展乡村休闲观光度假特色游。史姆东岩山庄、王庄农家乐特色村和礼府天然浴场要适时对外开放,开发西溪水上休闲乐园,新发展农家乐4家,带动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引导发展生态工业。主动对接义乌市场,做大来料加工业,扶持梓誉木制品、礼府墙纸加工业;培植来料加工经纪人 3人,新增从业人数 200人,发放来料加工费300万元。
二、保护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开展“西溪治理”行动,保护双溪母亲河。整治和规范采砂制砂企业;科学建设生态防洪堤、拦水坝;加强溪鱼保护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水体;抓好农村垃圾污染源的治理,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开展“绿色双溪”行动,保护森林资源,开展村庄周边、道路两侧、公园和溪堤的绿化,建设生态休闲长廊600米。开展“清洁双溪”行动,完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发挥“六大员”作用,搞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
三、丰富提升生态文化内涵
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深入开展生态文明进单位、进校园、进村和进农户的“四进”活动,树立生态文明“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理念,让先进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营造生态文化氛围。充分利用与浙师大美术学院对接共建写生基地、艺术创作基地以及新农村建设与规划方面合作的契机,做好“艺术山水、田园双溪” 的文章,开辟艺术写生基地,扩大双溪影响,带动各项事业发展,逐步形成“赏艺术山水、尝农家小菜、住农家小院、做趣味农事”的生态文化氛围。保护生态文化遗产。充分利用省保单位蔡氏宗祠、钟英堂和潘庄、礼府等村的古建筑以及相关民俗风情,逐步探索在保护基础上如何做好合理开发利用,传承先人“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内涵。
四、合力共建和谐双溪
努力建设“秀美双溪”。 着重抓好史姆中心村、梓誉特色村、礼府空心村改造,加强西溪堤防、拦水坝建设,做好西溪流域生态保护与旅居开发工作。各村做好“四个一”文章,即:一块石头(以溪滩自然生态石头为主要资源,对村口、路口进行美化)、一个公园(以村古树群、古树名木和空闲山地为资源,建设生态休闲公园)、一片绿化(保护森林资源,对房前屋后及村庄的道路、堤防、空闲地进行绿化)、一个场所(利用村综合楼、操场等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娱乐活动场所)。继续西溪流域治理,保护青山绿水,建设生态休闲长廊。重视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对幼教与小教财政投入,实现幼教与小教共同发展,对学校厕所与排污管网进行改造;继续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工作。着力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依托省农科院农村指导员和省茶研所科技特派员科技扶贫优势,加强种植、养殖、茶叶加工等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引领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关注民生事业,高度重视老龄工作,搞好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慈善等社会保障事业,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确保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着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继续开展普法教育,重视安全生产,排查与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和社区帮教、矫正等工作,努力建设平安双溪。
五、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增强群众观念,提高工作能力。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决策上想着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注重引导群众,更加关注民生。狠抓工作落实,提高贯彻执行能力。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府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坚定改革创新的勇气和决心,不断转变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发展活力,提高发展质量。切实转变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强化依法行政,提高协调运作能力。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努力提高政府工作的协调性、规范化和法制化。坚持廉洁从政,提高干净干事能力。要保持清醒头脑,情为民系、权为民用,树立公仆意识;增强工作主动性,充分激发乡村干部的主人翁精神,全心全意为双溪发展事业服务,树立服务意识;增强工作时效性,充分调动干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树立效能意识;增强工作针对性,掌握实情、把握规律,树立务实意识;增强工作灵活性,关注民情动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树立发展意识。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牢固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意识,降低行政成本,杜绝奢侈浪费,建设节约型机关。
各位代表,同志们,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有决心,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有力监督支持下,和全乡人民一道,同心同德,为推进我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3月23日在双溪乡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周新辉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0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乡党委的领导下,乡人大及主席团的监督和支持下,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引导转型促发展、创业创新争先锋”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百日破难攻坚”行动,突出生态、经济、和谐三大重点,狠抓乡村创业承诺项目落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城乡统筹力度不断加大,和谐社会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圆满完成了乡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生态工业稳定发展
过去的一年,我乡牢固树立生态工业良性发展的理念,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做到发展工业和生态建设“两手抓”,生态工业取得稳定发展。2010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79亿元,其中规模企业产值4600万元,引进一般纳税人企业9家,完成税收945.16万元,其中国税458.0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486.56万元,完成年度计划任务数305万元的159.53%。积极主动对接义乌市场,扶持和拓展来料加工业,突出梓誉特色木制品和礼府墙纸加工业,培植来料加工经纪人16人,从业人数830人,发放加工费560万元。
二、生态农业特色明显
2010年,我乡始终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工作目标,紧紧抓住以生态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省农科院和省茶科所的技术优势,初步建成了以“生态循环农业”、“生态设施农业”和“提升传统农业”为三大支撑点,有力地推动了我乡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生态农业特色明显,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943元。在后田村建成了“养猪—沼气—果”的生态循环经济模式,有效解决了养殖业的污染、农户的生活燃料、果园的施肥三大问题,得到了国家环保部的高度肯定。自2009年引进业主在下园建立大棚蔬菜后,2010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业主在史姆毕田畈建成连片大棚蔬菜基地220亩,效益良好。礼府马加畈被省农科院列为无公害水稻生产示范基地56亩。传统农业进一步得到提升,建成桃石尖千亩白茶基地,探索板栗套种良种茶模式,通过了有机茶论证和QS标准论证,新发展良种茶叶759亩,2010年茶园总面积达到5576亩;实施板栗低产林改造1100亩,建成了板栗贮藏冷库1个。
三、生态项目有序推进
坚持以“经济发展促进生态建设、生态建设服务经济发展”的生态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全局理念,做到生态经济生态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有力推进了生态建设项目的有序进行。开展也“西溪治理”行动,西溪采沙制沙企业经整治基本做到了规范营业,水污染得到的有效治理,建成长1500米休闲长廊,护栏建设1000米,拦水坝二条,铺设青石2000平方米。建成史姆生态水磨坊,占地400平方米的金峨村湿地公园,潘庄村生态污水处理池建设已经完成,重点生态堤防建设顺利在推进,甲口宅、双溪庙、梓誉村1250米已基本完工;开展了“绿色双溪”行动。全乡17个村不同程度地进行植树造林,村庄美化、绿化,其中沿溪村庄绿化面积达15000平方米,进一步改善了生态环境。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围绕“清洁乡村”行动,建立《双溪乡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生态公益林护林员、公路养护员、山塘水库巡查员、公共卫生联络员、保洁员、垃圾清运员“六大员”的职能作用,做好河道、乡村道路、山塘水库、村庄的环境卫生工作。
四、生态旅游开局良好
发展生态旅游业、实现双溪的跨越式发展在全乡干部群众中已充分形成共识。双溪乡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浓厚的民俗风情,生态旅游资源较为丰富。2010年全乡因势利导,创造和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克服困难,积极探索和实践双溪乡特色生态旅游发展之路,生态旅游开发开局良好。完成《双溪乡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重点区块详细规划》编制,经有关部门、专家的会审论证,从全局角度整合全乡生态旅游资源,全方位布局,指导今后相关生态项目建设,引导乡域村庄的产业升级;积极寻找合作项目,为双溪生态旅游项目造势,与浙师大美术学院签订了设立写生基地、艺术创作基地及新农村规划与建设方面合作的协议书;水上农家休闲乐园,王庄村四户农家乐开始试营业,经营良好。
五、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对礼府、傅宅、丽坑等村进行规划修编,已完成规划的论证;深入推进特色村建设,梓誉特色村规划修编,古民居修复,村办公楼建造;下园双岘自然村拆迁已完成3000平方米,横山村已经完成屋基开挖与平整,潘庄村旧村改造方案制订;全面完成金峨、后田、王庄示范整治项目;进一步合理和优化人居环境和布局,下山移民搬迁50人,减少低收入农户434人,提高了偏远山村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双溪乡学前教育水平,重新组建乡中心幼儿园,把幼儿教育纳入财政预算,实现园长由小学女教师担任,入园幼儿数从过去民办的38人增加到今年的70人;扎实落实“校园安全工程”,全面完成学校防雷整改、平房拆除、新门楼及围墙建设。完成了礼府、丽坑村的标准化村级文化活动室室内建设;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农民文艺演出;完成芭下村的小康体育村建设;创建了市级小康型老年体育乡;积极组织代表队参加全县首届残疾人运动会、首届老年人运动会,第六届全县运动会获乡级第二名。2010年完成计划生育率95.6 %,性别比87.5,四项手术 65 例,三查率98%,社会扶养费征收 369510元。完成了安双线道路大中修工程。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112人,工伤保险447人、劳动保障书面审查67家。
六、社会稳定成效明显
2010年全乡没有发生治安案件,无重大刑事案件、安全事件与群体性事件发生,治安、刑事案件总体呈下降趋势。一般刑事案件7起,矛盾纠纷排查40起,调解40起,成功率100%。按照“发展稳面、化解稳事、思想稳人”的思路,重点解决了群众关心的西溪沙场水污染事件,史姆、芭下村的拦水坝、防洪堤、休闲长廊共建机制,加强了与东阳江镇的周边互动联防,做到矛盾纠纷经常性排查、重点人员思想疏导与稳控,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活动被县评为先进集体,确保社会稳定。
七、政府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2010年我们围绕“创先争优”活动载体,结合创业承诺项目,讲实干、促实效,切实推进双溪各项事业发展,干部素质和干部作风均有所提高。充分利用“引导转型促发展、创业创新争先锋”为主题创先争优活动载体,激发干部主人翁意识,对照年初创业承诺项目,确定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和工作方向,并予以公示,狠抓落实,切实把创业承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大力推行“三办制”,提高政府行政服务职能。通过及时交办、定期督办和不定期查办,确保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事事有人办、件件能落实。将创业承诺项目与乡村干部年度岗位考核、村干部误工报酬相挂钩,进一步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
一年来,在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态工程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西溪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沿溪采砂制砂企业的规范整治和溪鱼的保护管理是两大重点。二是干部群众对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的理念还没有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力。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待进一步加强,发展生态经济与生态环境矛盾依然存在。四是交通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对外交通的主干道横窈线急需拓宽,尤其是严重制约车辆通行能力的甲口宅——傅宅隧道,堪称全县最差,质量和安全均存在重大隐患。
 
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十七大会议精神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一年,各项工作头绪繁多、任务艰巨,做好2011年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推动跨越发展、加快绿色崛起”的工作主线,坚持“生态立乡、农业富乡、旅居兴乡、科技强乡”的发展战略,以“建设生态保护区”为目标,以生态建设为抓手、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双溪”为载体,牢固树立“聚内力、借外力”的发展理念,走“主动对接、引导转型、服务群众、科学发展”之路,突出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三大重点,形成“产业带动、项目联动、政策推动、群众主动”的工作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好“保护山、治理水、开发好山水”的文章。
工作目标:计划完成工业销售产值 1.8亿元,引进一般纳税人企业3 家,培植规模企业1家,力争2家,地方财政收入计划完成327万元。继续发展生态循环设施农业,建成城郊大棚蔬菜基地300亩;发展高山蔬菜400亩、油菜基地300亩。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史姆东岩山庄、礼府天然浴场和王庄农家乐实现对外开放。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5000元。
2011年拟办重点实事和重点工作
1、西溪流域综合保护治理。整治和规范采砂制砂企业,建设生态防洪堤500米,拦水坝3条。
2、村庄环境改善。建设休闲公园3个,休闲长廊600米,绿化10000平方米。
3、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史姆东岩山庄、礼府天然浴场和王庄农家乐特色村对外开放。
4、村庄整治。史姆中心村建设,完成中街拆迁及排污管网和路面硬化建设;梓誉特色村建设;礼府空心村改造拆迁3000平方米以上。
5、生态文化。与浙师大美术学院对接建立写生基地、艺术创作基地与新农村建设规划与设计合作项目。
6、生态农业。土地流转200亩,其中规模流转100亩;提升史姆大棚蔬菜基地水平;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依托城郊大棚蔬菜基地优势,带动农民发展高山蔬菜400亩;板栗低产林改造500亩,培植茶叶加工大户10 户,购销大户8 户。
7、科技培训。继续依托省农科院农村指导员和省茶研所科技特派员科技扶贫的技术优势,重点对大棚蔬菜、有机高山蔬菜、养殖业和茶叶采制加工进行培训,计划培训10期次,受培训农民1000人次以上。
8、生态工业。发展来料加工经纪人 3人,新增来料加工从业人员 200 人。
9、教育卫生。学校改厕及排污管网建设;村级卫生服务站点建设。
10、进一步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围绕“一村一品”发展特色产业,减少低收入农户500人。
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必须紧紧依靠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必须牢固树立拼搏意识,我们将全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发展生态产业经济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施“一乡一品一园”工程,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广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做强城郊大棚蔬菜和生态循环农业等特色农业;做好做大做强板栗、茶叶和高山蔬菜等传统农业。土地流转200亩,其中规模流转100亩;提升史姆大棚蔬菜基地水平;利用城郊大棚蔬菜基地优势,带动劳动力就业。推广农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发展高山蔬菜400亩;实施板栗低产林500亩,提倡板栗套种茶叶模式;推广有机茶种植加工和夏秋茶采制加工技术,培植茶叶加工大户 10 户,购销大户8户;提升桃石尖白茶基地的辐射作用。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全力打造“县城后花园”,大力发展乡村休闲观光度假特色游。史姆东岩山庄、王庄农家乐特色村和礼府天然浴场要适时对外开放,开发西溪水上休闲乐园,新发展农家乐4家,带动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引导发展生态工业。主动对接义乌市场,做大来料加工业,扶持梓誉木制品、礼府墙纸加工业;培植来料加工经纪人 3人,新增从业人数 200人,发放来料加工费300万元。
二、保护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开展“西溪治理”行动,保护双溪母亲河。整治和规范采砂制砂企业;科学建设生态防洪堤、拦水坝;加强溪鱼保护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水体;抓好农村垃圾污染源的治理,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开展“绿色双溪”行动,保护森林资源,开展村庄周边、道路两侧、公园和溪堤的绿化,建设生态休闲长廊600米。开展“清洁双溪”行动,完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发挥“六大员”作用,搞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
三、丰富提升生态文化内涵
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深入开展生态文明进单位、进校园、进村和进农户的“四进”活动,树立生态文明“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理念,让先进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营造生态文化氛围。充分利用与浙师大美术学院对接共建写生基地、艺术创作基地以及新农村建设与规划方面合作的契机,做好“艺术山水、田园双溪” 的文章,开辟艺术写生基地,扩大双溪影响,带动各项事业发展,逐步形成“赏艺术山水、尝农家小菜、住农家小院、做趣味农事”的生态文化氛围。保护生态文化遗产。充分利用省保单位蔡氏宗祠、钟英堂和潘庄、礼府等村的古建筑以及相关民俗风情,逐步探索在保护基础上如何做好合理开发利用,传承先人“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内涵。
四、合力共建和谐双溪
努力建设“秀美双溪”。 着重抓好史姆中心村、梓誉特色村、礼府空心村改造,加强西溪堤防、拦水坝建设,做好西溪流域生态保护与旅居开发工作。各村做好“四个一”文章,即:一块石头(以溪滩自然生态石头为主要资源,对村口、路口进行美化)、一个公园(以村古树群、古树名木和空闲山地为资源,建设生态休闲公园)、一片绿化(保护森林资源,对房前屋后及村庄的道路、堤防、空闲地进行绿化)、一个场所(利用村综合楼、操场等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娱乐活动场所)。继续西溪流域治理,保护青山绿水,建设生态休闲长廊。重视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对幼教与小教财政投入,实现幼教与小教共同发展,对学校厕所与排污管网进行改造;继续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工作。着力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依托省农科院农村指导员和省茶研所科技特派员科技扶贫优势,加强种植、养殖、茶叶加工等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引领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关注民生事业,高度重视老龄工作,搞好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慈善等社会保障事业,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确保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着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继续开展普法教育,重视安全生产,排查与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和社区帮教、矫正等工作,努力建设平安双溪。
五、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增强群众观念,提高工作能力。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决策上想着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注重引导群众,更加关注民生。狠抓工作落实,提高贯彻执行能力。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府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坚定改革创新的勇气和决心,不断转变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发展活力,提高发展质量。切实转变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强化依法行政,提高协调运作能力。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努力提高政府工作的协调性、规范化和法制化。坚持廉洁从政,提高干净干事能力。要保持清醒头脑,情为民系、权为民用,树立公仆意识;增强工作主动性,充分激发乡村干部的主人翁精神,全心全意为双溪发展事业服务,树立服务意识;增强工作时效性,充分调动干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树立效能意识;增强工作针对性,掌握实情、把握规律,树立务实意识;增强工作灵活性,关注民情动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树立发展意识。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牢固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意识,降低行政成本,杜绝奢侈浪费,建设节约型机关。
各位代表,同志们,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有决心,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有力监督支持下,和全乡人民一道,同心同德,为推进我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3月23日在双溪乡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周新辉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0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乡党委的领导下,乡人大及主席团的监督和支持下,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引导转型促发展、创业创新争先锋”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百日破难攻坚”行动,突出生态、经济、和谐三大重点,狠抓乡村创业承诺项目落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城乡统筹力度不断加大,和谐社会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圆满完成了乡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生态工业稳定发展
过去的一年,我乡牢固树立生态工业良性发展的理念,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做到发展工业和生态建设“两手抓”,生态工业取得稳定发展。2010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79亿元,其中规模企业产值4600万元,引进一般纳税人企业9家,完成税收945.16万元,其中国税458.0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486.56万元,完成年度计划任务数305万元的159.53%。积极主动对接义乌市场,扶持和拓展来料加工业,突出梓誉特色木制品和礼府墙纸加工业,培植来料加工经纪人16人,从业人数830人,发放加工费560万元。
二、生态农业特色明显
2010年,我乡始终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工作目标,紧紧抓住以生态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省农科院和省茶科所的技术优势,初步建成了以“生态循环农业”、“生态设施农业”和“提升传统农业”为三大支撑点,有力地推动了我乡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生态农业特色明显,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943元。在后田村建成了“养猪—沼气—果”的生态循环经济模式,有效解决了养殖业的污染、农户的生活燃料、果园的施肥三大问题,得到了国家环保部的高度肯定。自2009年引进业主在下园建立大棚蔬菜后,2010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业主在史姆毕田畈建成连片大棚蔬菜基地220亩,效益良好。礼府马加畈被省农科院列为无公害水稻生产示范基地56亩。传统农业进一步得到提升,建成桃石尖千亩白茶基地,探索板栗套种良种茶模式,通过了有机茶论证和QS标准论证,新发展良种茶叶759亩,2010年茶园总面积达到5576亩;实施板栗低产林改造1100亩,建成了板栗贮藏冷库1个。
三、生态项目有序推进
坚持以“经济发展促进生态建设、生态建设服务经济发展”的生态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全局理念,做到生态经济生态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有力推进了生态建设项目的有序进行。开展也“西溪治理”行动,西溪采沙制沙企业经整治基本做到了规范营业,水污染得到的有效治理,建成长1500米休闲长廊,护栏建设1000米,拦水坝二条,铺设青石2000平方米。建成史姆生态水磨坊,占地400平方米的金峨村湿地公园,潘庄村生态污水处理池建设已经完成,重点生态堤防建设顺利在推进,甲口宅、双溪庙、梓誉村1250米已基本完工;开展了“绿色双溪”行动。全乡17个村不同程度地进行植树造林,村庄美化、绿化,其中沿溪村庄绿化面积达15000平方米,进一步改善了生态环境。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围绕“清洁乡村”行动,建立《双溪乡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生态公益林护林员、公路养护员、山塘水库巡查员、公共卫生联络员、保洁员、垃圾清运员“六大员”的职能作用,做好河道、乡村道路、山塘水库、村庄的环境卫生工作。
四、生态旅游开局良好
发展生态旅游业、实现双溪的跨越式发展在全乡干部群众中已充分形成共识。双溪乡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浓厚的民俗风情,生态旅游资源较为丰富。2010年全乡因势利导,创造和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克服困难,积极探索和实践双溪乡特色生态旅游发展之路,生态旅游开发开局良好。完成《双溪乡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重点区块详细规划》编制,经有关部门、专家的会审论证,从全局角度整合全乡生态旅游资源,全方位布局,指导今后相关生态项目建设,引导乡域村庄的产业升级;积极寻找合作项目,为双溪生态旅游项目造势,与浙师大美术学院签订了设立写生基地、艺术创作基地及新农村规划与建设方面合作的协议书;水上农家休闲乐园,王庄村四户农家乐开始试营业,经营良好。
五、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对礼府、傅宅、丽坑等村进行规划修编,已完成规划的论证;深入推进特色村建设,梓誉特色村规划修编,古民居修复,村办公楼建造;下园双岘自然村拆迁已完成3000平方米,横山村已经完成屋基开挖与平整,潘庄村旧村改造方案制订;全面完成金峨、后田、王庄示范整治项目;进一步合理和优化人居环境和布局,下山移民搬迁50人,减少低收入农户434人,提高了偏远山村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双溪乡学前教育水平,重新组建乡中心幼儿园,把幼儿教育纳入财政预算,实现园长由小学女教师担任,入园幼儿数从过去民办的38人增加到今年的70人;扎实落实“校园安全工程”,全面完成学校防雷整改、平房拆除、新门楼及围墙建设。完成了礼府、丽坑村的标准化村级文化活动室室内建设;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农民文艺演出;完成芭下村的小康体育村建设;创建了市级小康型老年体育乡;积极组织代表队参加全县首届残疾人运动会、首届老年人运动会,第六届全县运动会获乡级第二名。2010年完成计划生育率95.6 %,性别比87.5,四项手术 65 例,三查率98%,社会扶养费征收 369510元。完成了安双线道路大中修工程。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112人,工伤保险447人、劳动保障书面审查67家。
六、社会稳定成效明显
2010年全乡没有发生治安案件,无重大刑事案件、安全事件与群体性事件发生,治安、刑事案件总体呈下降趋势。一般刑事案件7起,矛盾纠纷排查40起,调解40起,成功率100%。按照“发展稳面、化解稳事、思想稳人”的思路,重点解决了群众关心的西溪沙场水污染事件,史姆、芭下村的拦水坝、防洪堤、休闲长廊共建机制,加强了与东阳江镇的周边互动联防,做到矛盾纠纷经常性排查、重点人员思想疏导与稳控,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活动被县评为先进集体,确保社会稳定。
七、政府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2010年我们围绕“创先争优”活动载体,结合创业承诺项目,讲实干、促实效,切实推进双溪各项事业发展,干部素质和干部作风均有所提高。充分利用“引导转型促发展、创业创新争先锋”为主题创先争优活动载体,激发干部主人翁意识,对照年初创业承诺项目,确定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和工作方向,并予以公示,狠抓落实,切实把创业承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大力推行“三办制”,提高政府行政服务职能。通过及时交办、定期督办和不定期查办,确保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事事有人办、件件能落实。将创业承诺项目与乡村干部年度岗位考核、村干部误工报酬相挂钩,进一步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
一年来,在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态工程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西溪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沿溪采砂制砂企业的规范整治和溪鱼的保护管理是两大重点。二是干部群众对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的理念还没有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力。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待进一步加强,发展生态经济与生态环境矛盾依然存在。四是交通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对外交通的主干道横窈线急需拓宽,尤其是严重制约车辆通行能力的甲口宅——傅宅隧道,堪称全县最差,质量和安全均存在重大隐患。
 
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十七大会议精神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一年,各项工作头绪繁多、任务艰巨,做好2011年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推动跨越发展、加快绿色崛起”的工作主线,坚持“生态立乡、农业富乡、旅居兴乡、科技强乡”的发展战略,以“建设生态保护区”为目标,以生态建设为抓手、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双溪”为载体,牢固树立“聚内力、借外力”的发展理念,走“主动对接、引导转型、服务群众、科学发展”之路,突出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三大重点,形成“产业带动、项目联动、政策推动、群众主动”的工作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好“保护山、治理水、开发好山水”的文章。
工作目标:计划完成工业销售产值 1.8亿元,引进一般纳税人企业3 家,培植规模企业1家,力争2家,地方财政收入计划完成327万元。继续发展生态循环设施农业,建成城郊大棚蔬菜基地300亩;发展高山蔬菜400亩、油菜基地300亩。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史姆东岩山庄、礼府天然浴场和王庄农家乐实现对外开放。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5000元。
2011年拟办重点实事和重点工作
1、西溪流域综合保护治理。整治和规范采砂制砂企业,建设生态防洪堤500米,拦水坝3条。
2、村庄环境改善。建设休闲公园3个,休闲长廊600米,绿化10000平方米。
3、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史姆东岩山庄、礼府天然浴场和王庄农家乐特色村对外开放。
4、村庄整治。史姆中心村建设,完成中街拆迁及排污管网和路面硬化建设;梓誉特色村建设;礼府空心村改造拆迁3000平方米以上。
5、生态文化。与浙师大美术学院对接建立写生基地、艺术创作基地与新农村建设规划与设计合作项目。
6、生态农业。土地流转200亩,其中规模流转100亩;提升史姆大棚蔬菜基地水平;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依托城郊大棚蔬菜基地优势,带动农民发展高山蔬菜400亩;板栗低产林改造500亩,培植茶叶加工大户10 户,购销大户8 户。
7、科技培训。继续依托省农科院农村指导员和省茶研所科技特派员科技扶贫的技术优势,重点对大棚蔬菜、有机高山蔬菜、养殖业和茶叶采制加工进行培训,计划培训10期次,受培训农民1000人次以上。
8、生态工业。发展来料加工经纪人 3人,新增来料加工从业人员 200 人。
9、教育卫生。学校改厕及排污管网建设;村级卫生服务站点建设。
10、进一步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围绕“一村一品”发展特色产业,减少低收入农户500人。
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必须紧紧依靠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必须牢固树立拼搏意识,我们将全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发展生态产业经济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施“一乡一品一园”工程,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广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做强城郊大棚蔬菜和生态循环农业等特色农业;做好做大做强板栗、茶叶和高山蔬菜等传统农业。土地流转200亩,其中规模流转100亩;提升史姆大棚蔬菜基地水平;利用城郊大棚蔬菜基地优势,带动劳动力就业。推广农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发展高山蔬菜400亩;实施板栗低产林500亩,提倡板栗套种茶叶模式;推广有机茶种植加工和夏秋茶采制加工技术,培植茶叶加工大户 10 户,购销大户8户;提升桃石尖白茶基地的辐射作用。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全力打造“县城后花园”,大力发展乡村休闲观光度假特色游。史姆东岩山庄、王庄农家乐特色村和礼府天然浴场要适时对外开放,开发西溪水上休闲乐园,新发展农家乐4家,带动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引导发展生态工业。主动对接义乌市场,做大来料加工业,扶持梓誉木制品、礼府墙纸加工业;培植来料加工经纪人 3人,新增从业人数 200人,发放来料加工费300万元。
二、保护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开展“西溪治理”行动,保护双溪母亲河。整治和规范采砂制砂企业;科学建设生态防洪堤、拦水坝;加强溪鱼保护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水体;抓好农村垃圾污染源的治理,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开展“绿色双溪”行动,保护森林资源,开展村庄周边、道路两侧、公园和溪堤的绿化,建设生态休闲长廊600米。开展“清洁双溪”行动,完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发挥“六大员”作用,搞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
三、丰富提升生态文化内涵
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深入开展生态文明进单位、进校园、进村和进农户的“四进”活动,树立生态文明“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理念,让先进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营造生态文化氛围。充分利用与浙师大美术学院对接共建写生基地、艺术创作基地以及新农村建设与规划方面合作的契机,做好“艺术山水、田园双溪” 的文章,开辟艺术写生基地,扩大双溪影响,带动各项事业发展,逐步形成“赏艺术山水、尝农家小菜、住农家小院、做趣味农事”的生态文化氛围。保护生态文化遗产。充分利用省保单位蔡氏宗祠、钟英堂和潘庄、礼府等村的古建筑以及相关民俗风情,逐步探索在保护基础上如何做好合理开发利用,传承先人“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内涵。
四、合力共建和谐双溪
努力建设“秀美双溪”。 着重抓好史姆中心村、梓誉特色村、礼府空心村改造,加强西溪堤防、拦水坝建设,做好西溪流域生态保护与旅居开发工作。各村做好“四个一”文章,即:一块石头(以溪滩自然生态石头为主要资源,对村口、路口进行美化)、一个公园(以村古树群、古树名木和空闲山地为资源,建设生态休闲公园)、一片绿化(保护森林资源,对房前屋后及村庄的道路、堤防、空闲地进行绿化)、一个场所(利用村综合楼、操场等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娱乐活动场所)。继续西溪流域治理,保护青山绿水,建设生态休闲长廊。重视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对幼教与小教财政投入,实现幼教与小教共同发展,对学校厕所与排污管网进行改造;继续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工作。着力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依托省农科院农村指导员和省茶研所科技特派员科技扶贫优势,加强种植、养殖、茶叶加工等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引领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关注民生事业,高度重视老龄工作,搞好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慈善等社会保障事业,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确保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着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继续开展普法教育,重视安全生产,排查与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和社区帮教、矫正等工作,努力建设平安双溪。
五、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增强群众观念,提高工作能力。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决策上想着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注重引导群众,更加关注民生。狠抓工作落实,提高贯彻执行能力。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府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坚定改革创新的勇气和决心,不断转变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发展活力,提高发展质量。切实转变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强化依法行政,提高协调运作能力。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努力提高政府工作的协调性、规范化和法制化。坚持廉洁从政,提高干净干事能力。要保持清醒头脑,情为民系、权为民用,树立公仆意识;增强工作主动性,充分激发乡村干部的主人翁精神,全心全意为双溪发展事业服务,树立服务意识;增强工作时效性,充分调动干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树立效能意识;增强工作针对性,掌握实情、把握规律,树立务实意识;增强工作灵活性,关注民情动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树立发展意识。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牢固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意识,降低行政成本,杜绝奢侈浪费,建设节约型机关。
各位代表,同志们,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有决心,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有力监督支持下,和全乡人民一道,同心同德,为推进我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