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兰招“包山”育林成全国劳模

来源:磐安县   发布时间: 2023-05-22

1989年10月1日,是我县林业专业户曹兰招人生中最荣光的一天。这一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盛大举行,曹兰招作为磐安第一个全国劳动模范,应邀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并代表浙江省上台领取国务院颁发的全国劳动模范证书与奖章。

曹兰招出生于1948年,仁川镇洋庄村人,先后被评为全国劳模、全国绿化劳模、全国绿化先进个人。“踏遍青山人未老,此生只为造林痴”是人们对曹兰招的美赞,他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给了植树造林事业。

30多年前,曹兰招所在的村是一个满眼荒芜的穷山沟。“以前,大家都是靠天吃饭,靠种田地勉强维持温饱。”曹兰招回忆起当初的景象,感慨万千。村里开垦出来的农田,为了避免山间杂草滋长,每年村民们都会进行烧荒。烧过的山光秃秃的,一下雨,荒山上的泥土就被冲刷下来,一片狼藉。

如何让荒山变绿?1984年春,仁川乡(现仁川镇)启动建设万亩林业基地,将万亩荒山承包到户,乡里连开三天动员会,但无人回应。当时,曹兰招是一名篾匠,凭着一门手艺活,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万元户”。听闻建设林业基地的消息,曹兰招暗下决心:“没人干,我来干!”数日后,曹兰招大胆提出承包荒山的申请,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万事开头难,只怕有心人。得知曹兰招带头承包荒山后,村里不少犹豫观望的村民纷纷行动起来,加入植树造林的队伍。曹兰招让其他村民先挑,自己主动承包最难开垦的3560亩荒山。1984年4月,曹兰招签订承包合同,他来不及进一步研究分析承包合同细节,签订的当天晚上就匆匆赶回村里,连夜动员98个劳动力,第二天就上山开垦造林。经过5天突击,抢时间造林近500亩。

5月中旬,曹兰招与村里其他村民上山搭起147个可以临时居住的茅棚,同时,在仁川乡及仙居、缙云、东阳等周边县市招工,雇用300多人组建了一支开荒大军,浩浩荡荡上山安营扎寨、劈山整地。

曹兰招承包的荒山毗邻我县最高峰青梅尖,平均海拔近1200米,上山道路非常险峻,村民称其为“老鼠梯”,陡峭的石阶多达8500多级。由于交通不便,生活物资、树苗、化肥都要靠人工挑上去。冬天,民工在野外烧饭,送到每个人手上时饭经常已结冰;下雨天,有时只能站在雨里吃饭……就这样,曹兰招和民工们硬是一锄头一锄头地绿化了3500多亩荒地,挖出了10公里生产路、8公里防火线。一年下来,曹兰招一人就用坏了四五把锄头。

1985年春节,曹兰招顾不上招待家里客人,一心只忙着调运苗木。大年初三一大早,他就带领民工上山植树。当天晚上,曹兰招拄着拐杖,走5公里多的山路,深夜赶回家里,连夜给刚运来的苗木分级、沾肥打浆。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他又冒着严寒上了山。连续三天三夜,他都在山上干到凌晨2点多。为了减少上山下山来回奔波的时间,1986年,曹兰招在山间选了3处地方搭建黄泥房,正式开始“隐居山林”,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照料树苗。

这一“隐居”就是几十年。承包荒山经营管理也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曹兰招只能凭着一腔热血摸石头过河。“当时村里很多人都在骂我是傻子,把钱撒在荒山上。”说起往事,村里人的不理解让曹兰招皱起了眉头,无暇辩解的他只能全身心投入到开荒造林中。四年后,一枚金光闪闪的“五一劳动奖章”为曹兰招的选择及努力作出了最肯定的回答。

现今,曹兰招的家中还保存着上世纪八十年代植树造林时的照片。照片里,男男女女扛着锄头,在满地碎石的荒山上排队前进。原本照片上光秃秃的山岭,现在早已绿树成荫。植树造林改变的不只是山坡的颜色,还有人们的观念。曹兰招坦言,承包荒山、植树造林给大家新的启迪,村民不再拘泥于种田维系生活,而是选择走出去,到外面发展。洋庄村村民张定云经常念叨,当时,他们一家靠着几亩田地维系温饱,曹兰招带头植树造林护林,一家四口都来到曹兰招的林场打工,让他们走出了这一亩三分地。一天三元钱的工资,日积月累让他们攒齐了造新房子的钱,也让张定云的儿子有了外出打工创业的机遇。如今,他儿子的公司在福建小有名气,他们一家也成了村里的能人。

青山绿水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村民们的生态意识有了进步:“生态好了,日子才能好”“绝不能在山上乱丢垃圾”“谁要是破坏生态,大家都会制止”……满眼绿色,不仅仅让人心情舒畅,这“地球之肺”带来清新湿润的空气,为未来积存更多的财富。

40年间,千千万万棵小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山头绿了,曹兰招已老了。“我和山林打了大半辈子交道,在我眼里,这些树木就像我的孩子一样。”闲暇时间,曹兰招常常肩扛锄头、腰别柴刀,站在大湾林场的高处,眺望这片凝聚着他大半辈子心血的山林,回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