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专题 > 磐安县政协 > 文溪课堂

文史天地 | 修金桥

发布时间: 2022-09-23 15:30 来源: 磐安县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号【




修金桥位于磐安县仁川镇荣坑口村向东约 200米,建于清道光戌申年(1848年),桥南北向横跨半溪,单孔折边八字形石拱桥,全长8.70米,宽1.40米,高3.90米,净跨7米。桥拱架呈八字形,斜拱使用四块宽0.3米、高0.36米、长2.5米的扁长条石。桥面用四块长4米、宽与高均为0.35米长条石排列铺砌,两端系一块横系石。桥面下面两个相对的折边均用4块石柱排架式构筑,石柱两端用块石垒砌。桥墩用一块条石横砌在溪边岩石上,两边用卵石叠砌固定。桥梁西侧中间刻“修金桥”三字。修金桥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石料,构架牢固,造型小巧,是一座较有地方特色的桥梁建筑。1997年7月,公布为磐安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修金桥系杨昌阜积坐馆十年之“束脩”建造。杨昌阜,字圣邑,号四滨,仁川方山人,乡村塾师。方山有条通往台州和括苍的古道,须涉过好溪,因是要道,行人络绎不绝。但溪上无桥,遇到山洪暴涨时就“此路不通”了,不管有什么要紧事,行人只能干等叫苦。



杨昌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心独自一人桥架。他只是一名塾师,家庭经济不算宽裕,除了每年的“束修”(旧时塾师的工资称“束修”,以年来计算)之外没有其他收入。但他把每年所得的修金书于板上,用了十年时间,攒足了桥架的费用。经几个月的施工,终于把桥建成,并修建了一个供行人憩息的亭子。一生中,杨昌阜在节衣缩食境况下以建桥、造亭、助学为乐事,与人合建或单独修建的桥梁有鲁圣、悟嗣、六金、金萱、修金、医金、织金、省金、慎金、金萼等,同时建造慎金、六金等多座亭子,也曾捐资修建壶镇崇正书院,深为当时当地人们所赞赏。


人们为感念杨昌阜,提议把桥名定为“修金桥”,表明此桥是杨昌阜用十年的修金建造。仁川《杨氏宗谱》“艺文”部分载赞杨昌阜《修金桥》七绝一首:“童蒙求我上束脩,修金薄甚曷有秋?惟是舌耕耕不辍,鹊填也得渡牵牛。”


为记其事,善诗词、散文及书法、曾参加编修《道光缙云县志》的白岩纪庵曹勋为其作《修金桥记》。记曰:“修金桥者,处士杨君岁敛砚田之入所建也。邑(指缙云县城)东百二十里为台括捷径,万山中横一涧深约数寻,每骤雨,山水暴涨不时断渡,行人苦之。


方山杨君素业儒,授徒家塾,计岁所得全书于版(古时书写用的木简,这里指簿册),拟建一桥。积数年,始足其资。戊申(1848)冬,诹吉兴工,凿山排石,犯风雨而课督诸匠,为长二丈有奇、高半之、阔三之一。越数月告竣,计费百余緡,名曰‘修金’,聊以记金所自也。......杨君名昌阜字圣邑,号泗滨,余葭莩戚也,兼有同砚之谊,爰不揣而为之记。”


曹勋作记之后,缙云县儒学教谕余伟继作《修金桥歌》唱和:


“修金桥,桥不折,金不销,此识此量何其超,此心此力何其劳。舌耕十载积脂膏,积脂膏,济尔曹,石梁横亘山之坳,行人不复惊波涛。彼拥紫标与黄标,风义让君百倍高。呜呼!修金桥,功独立,我欲金铸杨圣邑。”


 咸丰七年(1857)始任缙云县令的江西庐陵周士英,巡视乡村中得知杨圣邑义行后思绪万千感慨不已,赋诗赞叹:


“谁将金山金,铸作杨圣邑?杨君心是金,炼就金沙粒。杨君家鲜金,积累一当十。

勿使金赢余,勿使金囊涩。积金还积善,以出量所入。将金辟途平,将金济波急。

起看桥与亭,一一溶金汁。拟君藏金心,识君撒金术。金少善已盈,金多善弥集。

乐差洵不倦,见善如不及。悭吝挥霍家,闻风宜交戢。”


此唱彼叹之声犹然在耳,横跨山涧的修金桥垂垂已老,桥下清流奔腾的半溪传唱着杨昌阜节衣缩食急公好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