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县政府部门 >> 县发展和改革局 >> 规划计划 >>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307277392082489/2022-55764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发改局 生成日期: 2022-07-20

(专项规划)磐安县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发布时间: 2022-07-20 10:54    来源:发改局     浏览次数: 字号【
分享到:

2016-2020年)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转变发展方式和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时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绿色农业强省的战略部署,科学指导磐安县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明确“十三五”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发展重点,根据《磐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特编制本规划。

 

一、“十二五”农业发展的成效与经验

“十二五”以来,磐安县按照“四化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围绕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特色精品农业的目标,深入开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创新发展思路,持续加大农业投入,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发展,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既为全县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也为“十三五”农业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发展成效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十二五”期间,磐安县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技推广能力进一步增强,标准农田、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耕地可再生能力进一步提高,粮食、肉类、茶叶、食用菌、中药材、蔬菜等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十二五”末,全县农业总产值12.96亿元,粮食总产量3.18万吨;高山蔬菜总产量4.12万吨,茶叶总产量0.245万吨,水果总产量0.32万吨,食用菌总产量2.80万吨,中药材总产量1.79万吨;肉类总产量0.38万吨,蛋类总产量0.15万吨。

农业“两区”建设成效明显坚持把建好农业“两区”作为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和农村持续健康发展,以及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2010年至今,累计建成粮食功能区2.34万亩,占上级部门下达任务的78%,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的粮食亩产比面上提高50公斤以上;建成2.97万亩、3.95亩的玉山台地、好溪流域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60个特色农业精品现代农业综合区亩均产值比周边高20%以上,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发展平台及可复制的示范推广样板。

农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保障粮食安全,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基本稳定;围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突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快推进农业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和农业产业链建设,培育形成高山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畜牧等多个产业区和多条年产值超亿元的全产业链,农业主导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生态化发展、品牌化经营全面推进,高山茭白、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在金华市乃至全省位居前列。

生态循环农业初见成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理念已成共识,农业生态化发展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运行机制、政策体系等初步构建,“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生产格局基本形成,以畜牧业排放治理、农药化肥减量、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等为内容的农业环境治理逐步得到加强,农牧结合、种养结合、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新型农作制度、清洁化生态循环生产技术加速推广应用,现已形成“猪-沼-种(农作物、经济林)”等5种农牧结合、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全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农作物秸秆等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7.45%、94.37%,比2010年提高了2%、6.8%;同期农药、化肥使用量分别减少3%、2%。2014年,通过了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认定。

休闲观光农业稳定发展。结合秀美乡村建设,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促进农家乐转型升级、提升农家乐特色村为重点,充分利用各种农业资源,建设一批集生产、观光、科普、体验、采摘于一体休闲观光农业园(基地)。结合生态景观、农业园区、田园风貌和历史文化,构建了玉山台地、好溪流域、大盘山-高姥山等三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利用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推出了磐安土特农产品、“磐安药膳”特色精品餐饮招牌菜等一批休闲旅游产品。全县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快速发展,并已成为许多乡镇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增长极。

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坚持生产与监管并举,积极开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农产品监管能力,“十二五”期间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基本建立。深入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赋权、集体股份合作制等农村改革工作。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5年底,全县年销售收入超千万元农业龙头企业和超百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有23家、85家;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完成5.57万亩土地流转,流转率达25.8%,较“十一五”末分别增加3.25万亩和32.51%。基层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已基本覆盖全县所有乡镇。

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逐步增强。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村级集体经济的三个1/3”发展思路,对地处偏远、资源禀赋差、缺少城镇辐射的1/3左右村庄,采取“异地造血、筑巢引凤”方式,发展异地物业项目;对处于中间层次的1/3左右数量村庄,通过“政策扶持、结对帮扶”方式,落实政府部门结对帮扶制度,倡导村企结对帮扶;对区位条件好、资源较丰富、具有开发潜力的1/3左右村庄,采取“盘活要素、开发资源”模式,大力发展各类特色产业、社会服务等。上述措施有效地提升了全县各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各类农业设施装备不断改善切实履行各项耕地保护措施,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标准农田、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十二五”期间,累计建成标准农田3.17万亩,田间沟渠齐全、机埠配套,有效灌溉率、旱涝保收率均达70%以上。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高能耗机械报废政策和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农机装备与环境设施总量持续增长,结构优化,“十二五”末农机总动力达到25.5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程度48%,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34万亩。

(二)主要经验

回顾总结“十二五”期间磐安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主要经验有:把开展“两区”建设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平台;把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抓手;把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作为增强农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把转变增长方式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动力;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作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把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作为创新农业发展的关键手段。上述宝贵经验对进一步推进磐安县现代农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十三五”农业发展环境

目前国内经济开始进入以“增速变化、动力变化、结构优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发展阶段。把握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机遇,破解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顺势推进农业现代化,已成为磐安县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践的重要环节。

(一)有利条件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使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提出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力度,社会发展政策、各种资源配置更多地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省委省政府作出对包括磐安县在内的原26个加快发展县不再考核GDP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相关指标,主要考核生态保护、民生保障、居民增收等内容,同时提出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摘帽快跑跨越发展的新要求,山区发展理念转变、方式转型和政策调整,为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四化”同步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新型工业化在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新装备等现代生产要素支撑的同时,用工业化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手段发展现代农业,对加快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等形成有力支撑。新型城镇化进程加速,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和容纳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将有力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生产效率提高,以及农产品、休闲观光农业消费等快速增长。农业物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对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以及涉农政府部门管理和服务方式等转变发挥重要作用。

 “一区一镇”建设指明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按照省政府、农业厅提出的现代农业集聚区和现代特色农业强镇“一区一镇”的建设布局,加快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一区一镇”集中,既是我县山地蔬菜、茶叶、食用菌和中药材等农业主导产业,以及农业“两区”提升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以特色农业小镇建设为载体,开展现代特色农业强镇创建,为推进农业与农耕文化、旅游结合,以及建设集生产、观光、休闲、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基地),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农旅深度结合和提升休闲观光农业层次,提供了新的机遇。

绿色化发展要求为现代化农业建设创造新的机遇2015425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绿色化”概念,并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列,绿色化已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任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绿色化所倡导的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不仅与我县生态立县和农业发展定位的总体思路高度吻合,也为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全县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村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制约因素

农业生产要素支撑能力不强。全县山多地少,耕地资源相对匮乏,农业发展地域空间受限,而且土壤质量普遍不高,经营权流转速度不快、规模不大,已成为制约我县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的直接原因。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政府财政扶持力度有限,对产业发展难以发挥根本性的推动作用,农业生产资金投入总体水平不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不强,基层农技人员配备不足,尤其是乡镇农技人员主要忙于行政性事务,从事农技业务时间不多;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滞后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农村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兼业化现象日趋严重。土地流转成本、地租、用工、农资等生产要素成本逐年提高,农产品市场价格竞争加剧,农业比较效益下降。

农业产业化水平依然不高。农业生产方式仍然以小规模、分散的家庭经营为主,机械化生产方式难以推进,农业标准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规模优势和聚集优势难以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不快,规范化运作的农民合作社不多,尚未发挥出组织引导农民开展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作用。农产品销售普遍以农户分散销售为主,营销方式单一,新型现代营销体系仍不完善健全。农产品销售以初级农产品为主,商品化处理和加工率不高,加工层次也比较低。农产品品牌建设滞后,现有品牌影响力不高,农产品优质优价未能得到体现,难以有效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农业抵御各种风险能力不强。农田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农业环境设施简易,不仅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而且抵御洪涝、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能力较弱,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破坏性大。受农产品市场供求、农资等市场因素的影响,农产品生产随意性、从众性现象较为普遍,应对市场风险能力薄弱。动植物疫病、外来有害生物侵害威胁加大,长期靠拼资源、拼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带来了局部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优质、安全、生态农业发展水平不高,种子、种苗和农业生产投入品及农产品质量监控体系还不够健全完善,带来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问题。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等会议精神,积极推进“四个全面”、“八八战略”布局在磐安的实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深化农业“两区”、推进主导产业集聚区和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强镇“一区一镇”建设要求,同时兼顾休闲养生旅游业发展对休闲农业需求,围绕建设高效生态、特色精品、安全放心的绿色农业强县发展目标,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农业“两区”提升发展为主平台,以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和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县建设为主抓手,着力推进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切实保障粮食与农产品供给、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为加快建设“两美磐安”和“生态、养生、人文、幸福”磐安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相统一。以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绿色农业为指引,按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县的建设要求,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用生态化理念、生态化技术、生态化模式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农业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扶持相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配置各类农业资源要素,加强农产品市场供求对接;按照特色农业发展要求,扶持培育一批具有磐安特色、形成集聚规模、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全产业链开发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

坚持改革驱动与创新发展相协同。深化农村农业改革,逐步建立充满活力的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业体制机制,增强农业发展动力与活力。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和体制机制创新,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设施装备和生产模式,提高现代科技支撑农业发展能力

坚持产业融合与联动发展相统筹。根据产业集聚融合和联动协调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资源与产业优势,推进农业主导产业整体开发和联动发展,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农旅结合,实现农业一二三产业集聚融合与联动协调发展,提升农业产业整体水平和规模效应。

坚持重点布局和全面发展相匹配。根据各乡镇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按照农业全产业链开发要求,重点推进主导产业集聚区和现代特色农业强镇建设,形成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五年努力,具有磐安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布局更加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快速增长,农业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应用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更有保障。“十三五”期间,农业增加值、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2.5%、9.5%,农业特色产业产值比重提高到80%以上。

具体目标与主要指标: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巩固,总产量3.60万吨。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质量明显提高,其中,蔬菜4.66万吨、茶叶0.30万吨、水果1.10万吨、食用菌3.55万吨、中药材1.90万吨,肉类产量0.48万吨、禽蛋0.20万吨。休闲观光农业年产值达到2.8亿元。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发展壮大,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80家,示范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规模经营组织达90家;农村土地流转率35%以上。

农业设施装备条件不断改善。农机总动力达26.8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2%以上,食用菌、茶叶等农业主导产业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钢架大棚、连栋温室大棚、节水灌溉等设施农业面积为2万亩。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比重25%以上。农作物、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化学农药使用量年减少5%以上,有机肥使用量比重在40%以上,农作物秸秆、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96.8%、100%,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超过26%。农业投入品包装等废弃物基本实现回收处理。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县农业标准化实施率达75%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并稳定在98%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主要农产品“三品一标”的认证比例达到50%以上,有效使用“三品”标志的产品总数达60个。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不断提高全县农产品竞争力。

磐安县“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主要指标及指标值见附表1。

 

四、主要任务

(一)调整优化布局,拓展农业功能

调整空间布局,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根据新的县域总体规划、道路交通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一步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将农业“两区”内的耕地划为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区,并实行严格保护,确保耕地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结合划定的畜禽养殖禁养、限养和宜养区域,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调整全县畜牧业空间布局与结构。

完善产业布局,推进聚集化发展。根据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的基础、潜力及资源禀赋,在已有一定发展基础、生态环境较好、区域优势明显、适宜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乡镇,重点推进主导产业集聚区建设,进一步推动全县主导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发展,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拓展价值链。

优化功能布局,推动农业接二连三。积极主动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新变化,围绕农业“两区”和主导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农业生产功能,同时拓展农业的生活、生态和文化等功能。按照“适度规模、集约高效、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思路,突出农牧结合、产业融合发展主题,走生态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二)夯实发展平台,提升农业产能

深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提升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加大建设投入力度,“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任务。按照“稳水稻扩旱粮、稳晚稻扩早稻”的粮食发展思路,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大力发展旱粮生产,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大力推进粮食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确保粮田持续种粮和粮食种植面积稳定。推广普及“粮—菜、稻—耳”等粮经结合的稳粮增效新型农作模式,提高粮田经营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千斤粮万元钱”。改善耕地地力,保护生态环境。

深化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主导产业提质升级。按照“绿色发展、融合发展”的要求,以园区为载体,做大做优山地蔬菜、特色水果、茶叶、食用菌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推进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精品化和品牌化发展。加快改造提升园区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园区生产装备与设施,提高生产的机械化、设施化和智能化水平,以及相关配套设施,提升园区的生产功能。推动园区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拓展园区的体验、休闲、观光、教育、科普等功能,提高园区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

(三)加快产业聚集,推进农旅结合

推进产业融合,建设农业产业集聚区。在农业“两区”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开展农业主导产业集聚区建设,进一步推进生产要素集聚、资源集约利用、全产业链发展、产业相互融合通过主导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生产、加工、物流、营销等在集聚区内实行一体化布局、规模化发展、品牌化经营和全产业链开发,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实现产业链延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推进农旅结合,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强镇。顺应我县里“一号产业”休闲养生旅游业发展要求,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山水风貌、田园景观、农耕文化等,建设一批农业休闲园区,推出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加快形成“美丽田园、美丽乡村、美味农产品” 的农业新业态。挖掘丰富农业的休闲、观光、养生、教育、体验、文化等功能,加快推进农旅结合,着力建设若干个具有产业特色、生态环境优美、农业文化汇聚、基础设施配套的特色农业小镇,并以发展特色农业小镇为抓手,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强镇。

(四)突出生态循环,优化发展环境

推进农业产业生态化布局。根据已编制的磐安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围绕构筑农业绿色发展新高地的建设目标,将磐安打造成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先行区、示范区,以及绿色农产品的主产区。围绕生态布局和农牧结合,进一步优化调整种养业的空间布局,加强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和畜禽禁养限养区,优化畜禽养殖种类、规模和总量,实现畜牧业和种植业的有机结合。

加强农业污染综合治理。以基本农田为重点,以土壤污染源头控制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土壤污染监测和预警体系,试验、示范和推广土壤污染治理技术体系,有序推进污染土壤治理。巩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成果,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实现畜禽养殖生态化发展;大力推广新型肥料、高效环保农药、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技术,减少农药化肥污染。

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回收。积极推进农作物秸秆还田、种植食用菌、饲料养畜等技术应用,建立秸秆收储体系,切实防止秸秆随意堆放、焚烧。加强对畜禽排泄物和病死动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作、服务主体承接等方式,探索建立农药化肥包装废弃物和废旧农膜等回收处理利用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促进农业投入品包装等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改善田间环境。

(五)坚持生产与监管并重,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农产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管理责任,以制度形式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县机关有关部门、乡镇政府的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建立健全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衔接机制,明确各自职责。以农业龙头企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等农产品生产主体为重点,依托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

强化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建设。按照绿色农业发展要求,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的经验与做法,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按照农业标准化生产要求,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园、标准化养殖场、标准农产品出口基地、标准绿色农产品基地等建设。建立健全“三品一标”认定管理与退出机制。

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监管。依法制定并实施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完善各类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加强资质审查,严格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许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改善检测设备与手段,充实检测队伍,不断提高检测能力,推进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加强农产品市场销售环节的监管,积极探索质量安全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和产地准出的衔接机制,切实维护和保障广大消费者利益与健康。

(六)改善农业设施装备,强化发展条件基础

改善农田基础和农业环境设施。进一步推进土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机耕道路、电力等农田基本设施的配套和提升,大力推进土地流转,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农民意愿统一连片整理耕地,强化对建成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的管护;大力支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钢架大棚、玻璃温室,以及高效节水灌溉等现代农业环境设施与生产设施,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

加快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完善健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补贴方法,加大补贴力度,大力推广应用农业废弃物和病死动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设备,节水节肥节药机械;水稻栽植、油菜收获,粮食烘干、加工机械;蔬菜瓜果播种、育苗和栽植,食用菌灭菌、自动化接种,中药材收获,农产品运输、冷链、加工机械茶园中耕和茶叶自动化加工,畜牧水产养殖自动喂料、环境控制系统,以及物联网等高效设施农业装备技术。按照政府购买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思路,引导建设集农机作业、销售、维修、培训等多功能的新型农机专业化服务主体,强化技术服务与指导,提升其社会化服务能力

(七)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

试验示范农业物联网技术,推进农业生产信息化。积极开展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等信息通讯技术的农业物联网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稳步推进光温水气等设施环境自动控制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等智能化装备技术在设施园艺生产和规模化养殖场中应用;试验、示范RFID电子标签、二维码等信息传感技术和农产品标识显示技术。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进农产品营销信息化。围绕农业领域“电商拓市”,加强农村农业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农产品加工、物流、仓储和配送体系建设,重点支持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冷链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的贮存、运送和配送能力。加强农产品网络销售的质量监管,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积极发展电子政务,提升农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以磐安农业信息网为基础,构建磐安县综合性农业政务统一管理平台,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和无纸化办公,实现农业行政许可、项目申报审批等事项的网上办理,以及农业资源分布、生产状况等可视化、实时化的管控。

大力发展电子服务,拓宽农业信息化服务范围。以浙江农民信箱为基础,以“农技通”手机APP等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为补充,为县域内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农业政策、科技指导、灾害预报、市场行情等各类远程信息服务。密切联系县旅游部门,推进“互联网+农业旅游”发展,实现全县境内农业旅游资源上网,加快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业发展。

(八)强化农业经营管理,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发展

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契机,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和管理,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和经营权放活,采取委托流转、股份合作流转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土地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流转,从根本上解决承包土地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等问题,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加强县、乡镇和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机构建设,积极开展政策咨询、地价评估与合同签订等服务。

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大力扶持农机作业、病虫害防治、农产品销售和农资经销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不断提高其开展社会化服务能力。积极引导各类服务组织为农户和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机械耕整、种植、收获、烘干,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加工,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产品销售和电子商务等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类专业化、全程化服务。

(九)强化农业支持保障,着力推进金融支农

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加强各类支农项目资金的统筹整合,逐年增加扶持农业发展财政专项资金,“十三五”财政资金重点扶持粮食生产、生态循环农业、农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机装备与设施、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以及农业观光旅游等领域,主要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和公共性农业生产服务设施设备等建设内容。强化项目经费使用绩效考核,进一步提高财政经费使用的综合效益。

努力拓宽农业投入融资渠道。按照“政府导向、市场运作”原则,积极推动和逐步扩大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投向现代农业,促进支农资金政策导向与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投资农业产业。进一步创新与现代金融机构的合作方式,引进完善农业产业基金投融资方式,探索实现农业信用贷款、小额贷款、农民资金互助会等新途径,切实解决目前制约农业发展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把农业保险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积极争取把磐安县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加大磐安特色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扶持力度,切实发挥农业保险在降低农业损失、保障农民权益中的作用。

(十)推进农业创新创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优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环境。以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县建设为契机,根据财政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的指导意见》(财农[2015]197),结合《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若干意见》、《磐安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2013-2017年)》等文件精神,加强村级集体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村集体内部管理制度,加大政策、资金、用地、税费等方面扶持力度,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环境

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形式。依托全县范围内各乡镇的各种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开发型、闲置资产盘活型、服务创收发展型、集体资源参股型、区位优势利用型、固定资产经营型等模式,把好的资源、好的地段用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对坡地林?按照征收土地面积的一定比例留于集体经济发展用地,与我县“一号产业”相结合,与新城区、云山旅游度假村、大盘山旅游区、 “江南药镇”和“古茶场文化小镇”相结合,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五、发展布局与发展重点

“十三五”期间,按照“优化发展布局、拓展农业功能”的思路,从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和功能布局三个方面出发,构建磐安县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一)升级版农业“两区”建设

围绕建设绿色农业强县、全国知名和全省一流生态农业高地的目标,聚焦农业“两区”薄弱环节,深化农业“两区”建设,着力打造农业“两区”升级版,把“两区”建设提升为绿色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 粮食生产功能区提升发展布局

粮食生产功能区空间布局。根据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的目标任务,在玉山镇、万苍乡、尚湖镇三个乡镇继续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上级政府部门下达的3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任务,并将建成的粮食生产功能区整体划定为基本农田的保护区,使之成为我县粮食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区域。

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提升重点。大力推进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提升改善标准农田地力水平。加强农田水利、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设施水平。推广普及粮食生产先进适用增产增效技术。加快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开展水稻育供秧中心、粮食烘干中心建设,推进统一耕、种、收、植保、烘干等机械化作业,提升粮食生产社会化、专业化服务能力。推广应用粮—菜/瓜、稻—耳、番薯—中药材轮作等稳粮增效新型农作模式,实现“千斤粮万元钱”。加快发展稻米加工业,突出稻米精深加工,提高种粮效益。积极发展玉米、番薯等旱粮生产,推进产业化开发和加工。

—— 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发展布局

现代农业园区空间布局“十二五”期间已初步建成产业面积分别为2.97万亩的玉山台地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3.95万亩好溪流域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十三五”将在上述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基础上深化园区建设,提升发展农业主导产业。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升重点。加快园区内土地流转,继续推进园区内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大力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加强土壤地力培肥。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设施化和智能化水平,以及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规模、档次和水平。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推广应用种养结合、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等新型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开展化肥、化学农药施用总量控制,提升农业废弃物和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理水平,加强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与废弃农膜回收处理,率先在园区内实现清洁化生产和生态化发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质。以园区为载体,实施产业提升发展行动计划,做大做强做优中药材、食用菌、茶叶、山地蔬菜等特色主导产业,推进主导产业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加快园区内公共生产及服务设施配套,充分发挥园区的生产、观光、休闲等多重功能,推进园区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

(二)农业主导产业集聚区建设

根据目前各主导产业现有基础和空间布局,综合考虑发展潜力、生态环境和区域优势,以及适宜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等因素,同时要打破现有的村、镇界限,采取连村、连片等模式规划主导产业集聚区建设区域,推动主导产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群化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蔬菜产业集聚区建设

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布局发展山地蔬菜,玉山台地重点发展高山茭白、茄子、四季豆,同时积极提升改良高山茭白,打响“中国高山茭白之乡”品牌。盘山区域重点发展高山菜豆、辣椒和茄子,安文区域重点发展生姜、西甜瓜和红椒等。另一方面,围绕县城及中心镇建设城郊保障型设施蔬菜基地,满足城乡居民需求,重点在双溪、大盘、盘峰、玉山等地建设大棚蔬菜。

产业发展重点。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提纯复壮本地特色品种,做大做强特色蔬菜产业。大力发展集约化育苗,建设2个区域性育苗中心,提高种苗质量,解决产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抓好保障型蔬菜基地建设,对双溪、大盘、盘峰等金华市认定保障型蔬菜基地,重点发展钢架大棚等栽培设施,加强土壤改良和连作障碍治理;积极发展山地露地特色蔬菜,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和标准化生产推广力度,提升蔬菜标准化生产能力。加强微蓄微灌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和防虫网等物理生物方法和植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技术,提高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示范推广蔬菜分级、包装和贮藏保鲜等商品化处理、加工装备与设施,延长产业链、提高蔬菜附加值。加快推进蔬菜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的认证,健全蔬菜质量监管体系,确保质量安全。加强翠都等地方蔬菜品牌建设,积极推进蔬菜品牌化销售。利用夏季凉爽,昼夜温差大的气候优势,积极发展高山花卉,建设高山(出口)花卉示范区。

—— 茶叶产业集聚区建设

产业空间布局。在磐东北台地的胡宅、尖山、玉山、万苍以及尚湖等茶叶主产区重点布局茶叶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茶叶产业的园区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产业发展重点。大力推进茶树良种化生产,积极开展标准化茶园建设,加快老茶园改造。培育茶叶规模经营户,推进茶叶规模化生产。加强茶叶产区基础设施建设,示范推广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建设自动化加工流水线及配套冷藏设施,加快茶叶加工升级改造。全面推广色诱板、病毒制剂、矿物源植物源农药、物理杀虫灯等茶树害虫绿色防控技术。加强香茶、红茶、腰圆形等夏秋茶开发,提高茶资源利用率。加强茶叶无公害、绿色、有机或QS、ISO9000的认证,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大力推行《磐安云峰茶生产技术规程》,强化质量管理;创新营销方式,提升浙中茶叶市场的集散功能,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加快古茶场文化小镇建设,深挖古茶场文化内涵,以茶文化助推茶产业;强化品牌建设和品牌整合,加大宣传力度,做大做强“磐安云峰”品牌。

—— 食用菌产业集聚区建设

产业空间布局。根据食用菌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在安文盘山玉山三个区域重点布局食用菌产业基地建设,推动食用菌产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

产业发展重点。稳定发展菇、杏鲍菇、黑木耳等主导品种,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试验和推广,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健全完善食用菌标准化体系,推进食用菌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加快食用菌生产关键环节的机械推广,推进食用菌工厂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生产。大力推广稻轮作、桑枝杏鲍菇菇、菜菇、茭白大球盖菇果树套种食用菌林下食用菌”等循环栽培模式,实现食用菌生产“零排放”。加快新型市场主体培育,推进菌包集中生产+分散式出菇管理”、“统一租地、统一建棚、统一制棒、分户承包、分户采摘、统一销售、分户结算” 统分结合的新型生产模式和经营体制发展,大力发展食用菌精深加工,实现食用菌从初加工向休闲食品、保健食品等精深加工发展。基本实现产业功能多元化、结构生态化、栽培标准化、生产集约化、质量安全化、产业可持续化。

—— 中药材产业集聚区建设

产业空间布局。在玉山、九和、尚湖、万苍、胡宅等乡镇重点布局白术;大盘、盘峰、高二、仁川、双峰等乡镇重点布局白术、玄参、玉竹,发展有机天麻;新渥、深泽、冷水、安文及仁川、双峰部分区域重点布局浙贝母、元胡、芍药;双溪、窈川等地重点布局覆盆子。方前、维新等乡镇重点布局玄参、玉竹,推进中药材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发展。

产业发展重点加大资源保护开发力度,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规范化、标准化基地建设,制订和实施规范化技术规程,建立以“磐五味”为主的道地药材、珍稀药材良种资源圃及良种繁育基地;创新中药材初加工技术,提高中药材的质量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宣传“磐五味”中心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繁荣浙江“浙八味”特产市场,建设中药材市场信息服务平台。重点建设以好溪流域为核心的中药材产业示范区及以新渥为核心的江南药镇百草园,建设全国重要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浙江省中药材产业集聚区。

—— 畜禽产业主产区建设

产业空间布局。根据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和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的原则,结合全县禁养区、限养区、宜养区的划分与范围,以双溪、仁川、大盘、盘峰、方前、双峰等乡镇,分别重点布局生猪、蛋鸡的产业建设,加快畜禽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产业发展重点按照“畜牧进山,养殖上山”发展思路,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在远离城镇、村庄、公路主干道、干流、水源的区域,利用闲杂地、荒山荒坡等非农用地建设畜禽养殖小区。采取有力措施完善畜舍生态化改造和三沼综合利用设施建设改造,切实抓好养殖污染治理。因地制宜推广“猪-沼(肥)-果”、“猪-沼(肥)-茶”、“猪-沼(肥)-林”等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立体生态模式,以及“家禽-园地”直接消纳利用种养模式,采用干湿分离及雨污分流工艺,推广节水养殖技术,逐步淘汰传统的猪栏冲洗,从源头控制养殖污水量。开展排泄物处理综合利用设施配套建设,促进畜禽粪污转化为清洁能源和优质肥源,推动生态畜牧业发展。加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建设,着力保障畜禽产业安全。

(三)休闲养生农业

农业园是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依托主导产业建设农业园(基地)是发展休闲农业的主要方法。休闲农业园(基地)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将休闲观光、农事体验、采摘、科普教育、农耕文化、娱乐、食宿和农产品购买等充分联系和体现的现代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思路是按照创意农业理念和景观化要求,规划设计和建设休闲农业观光园(基地),按功能划分出接待、观光采摘、农事体验、观摩展示、休闲娱乐和餐饮住宿等几个区域,建设中通常根据农业园的产业和规模大小设置农业园功能区的类型。根据《磐安县休闲农业总体规划(2014-2025年)》有关休闲农业资源点分析评价,“十三五”期间沿着南、北两条乡村旅游线路空间布局,打造一批设施完善的休闲农业园(基地),推进农旅结合。

—— 蔬菜休闲农业园(基地)

按照四季采摘和观赏要求安排蔬菜种植品种,保障城市安全优质蔬菜供给,培育高品质、高效益的特色蔬菜产业,品种选择除考虑可鲜食、口感、风味、营养价值、产品便于携带等要求外,外形还应具有新奇特等特点。生产功能区种植特形、特色、特味等具有观赏和食用价值的蔬菜品种,还可种植盆景观赏蔬菜、支架观赏蔬菜、立柱观赏蔬菜等增强观赏效果,采用展板形式说明蔬菜名称、种植环境、营养价值。采摘区在蔬菜瓜果成熟时节,为游客提供采摘服务。体验区以“开心农场”和自主加工为主,游客通过租赁或认领一块土地,体验蔬菜从栽种、田间管理到收获等农事劳作乐趣;设置简易棚室,并提供相应设备和原料,为游客提供蔬菜榨汁、烹制、烧烤等自助加工和品尝服务。

—— 水果休闲农业园(基地)

根据果园面积定位果园类型,规模较大定位为周年休闲观光综合性果园,规模较小定位为专类品种采摘果园。果树品种选择应立足于新、优、奇、特等。综合性果园通过合理搭配不同果树品种,运用设施栽培、延迟栽培等现代农业科技,确保果园四季有花、三季有果。观赏区内运用整形修剪技术,创造各种奇特的树形艺术形态,提高树体观赏价值;运用嫁接手法在同一果树上嫁接不同颜色、成熟期的品种,营造出一树多果的自然景观效果。生产区内按照标准化、绿色无公害的生产要求,运用大棚设施、水肥控制等现代农业设施装备与技术,生产安全、营养、优质的绿色水果,并让游客体验树体修剪、果树施肥和水果收获等园艺农事劳作。采摘区为游客提供采摘、品尝当季成熟水果。

—— 茶叶休闲农业园(基地)

茶园观光区具有生产和景色观赏,运用创意农业思维对观光茶园进行创意改造,在茶园中构建迷宫、八卦、指纹等各种趣味图案,以及环园骑车观光道,提高茶园景观效果采摘加工体验区让游客在茶农的讲解指导下参与采茶和制茶,人工采茶用传统手工方式炒制,让游客了解从采茶到制成成品茶的各道工序和加工知识,亲身体验茶叶采摘和加工的乐趣,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展示区主要通过实物、图片等形式展示,介绍我县茶叶发展史,茶文化内涵渊源,茶树育苗、种植、茶园管理,以及茶叶采摘、炒制等相关知识,让游人欣赏了解磐安独特的茶文化。

—— 食用菌休闲农业园(基地)

食用菌的观光区主要种植商品性食用菌,通过构建食用菌景观供游客观赏,以展板形式介绍说明园区栽培的食用菌品种的名称、适宜生长条件、营养价值功效,食用菌生产管理过程,以及磐安“食菇成仙的羊喑”菇仙文化,使游客了解到相关食用菌知识和食用菌文化。采摘区内种植的食用菌主要供游客采摘和购买食用菌产品,满足游客对新鲜美味食用菌消费需求。生产体验区是让游客体验菌棒制作、接种过程、菌棒管理,以及贮藏保鲜等食用菌生产农事活动同时结合阳台农业发展思路,在生产区制备适用于家庭阳台栽培的盆栽景观型食用菌菌棒,游客购买放置于家中阳台,出菇时既可作盆景观赏,又可采摘后食用。

—— 中药材休闲农业园(基地)

中药材休闲观光园以新渥、冷水、仁川、大盘等乡镇为重点,推进中药旅游养生示范基地、旅游养生文化项目建设,收集保存各类中药材地方品种、农家品种等种质资源,观赏区种植各种中药材品种,将栽培的中药材品种的名称、生长环境、药用功效和应用等以展板形式展示在对应品种种植区域,游客在观赏过程中能学习和了解中药材知识;体验区主要为游客提供相关中药材品种的种植、采收等农事劳动体验;展示区以实物、图片等形式向游客介绍磐安丰富的中药材文化内涵,“浙八味”、“磐五味”、铁皮石斛和三叶青等珍稀中药材的生产、加工和服用,以及药膳养生等中药材知识。在银杏、芍药和铁皮石斛等药材主要种植乡镇建设中药材种植休闲农业园,为游客提供观赏、农事体验、科普等服务。

—— 花卉休闲农业园(基地)

花卉休闲农业园的观光区具有花卉生产和景色观赏功能,根据园区规模大小和种植花卉品种,利用创意农业的理念和思维在观光区内构建动物、植物等各种有趣图案,对园区内花卉品种的名称、生长环境、应用价值等以展板形式展示在对应品种种植区域,提高花园景观和科普效果。采摘体验区内种植的花卉主要供游客体验花卉采摘和购买自主包装花卉产品。以花卉景观休闲园为依托建设摄影基地,打造“花田、花海”文化主题的摄影赛事和节庆,挖掘花卉休闲农业景观文化内涵,丰富农业文化创意产业形式和内容。

农业园的休闲区主要为游客提供品茶、娱乐和购买本园生产农产品等服务。餐饮住宿区设置受园区面积、业主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磐安的休闲农业园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提供餐饮住宿;许多农家乐虽有餐饮住宿服务,但因没有农业园区(基地)无法提供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等活动,影响了全县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发展。鉴此,要发挥农业部门公益性服务职能,引导、强化各类休闲农业园与其周边农家乐联系,共同打造以农业园生产农产品,以及当地农村特有的土鸡、土鸭等为食材,利用传统农家手法,烹饪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农家风味餐饮,如食用菌为主题的“菌菇宴”,中药材为主题的养生“药膳宴”等,让游客在农业园和农家乐中体验到以“观农村景、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享农家乐、购农家物”为内容的乡村旅游的乐趣,也使休闲农业内涵得到展示,推进农业与旅游结合。

(四)特色农业小镇建设

—— 特色农业小镇发展布局

以农业“两区”和主导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契机,以推进农旅结合为主线,充分挖掘、拓展农业的多重功能,开展产业特色明显、生态环境优美、农业文化汇聚等特色农业小镇建设,既是发展“六次产业”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的增长极。根据我县农业主导产业和农业文化遗产的基础与分布区域,“十三五”期间重点在磐西南丘陵区、磐东北台地茶区布局,开展特色农业小镇建设。与此同时,以建设特色农业小镇为契机,带动特色小镇区域内相关乡镇特色农业发展,创建一批现代特色农业强镇。

—— 特色农业小镇建设重点

古茶场文化小镇建设农业内容充分利用全国唯一的物态建筑茶文化的活化石——玉山古茶场,全国独一无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赶茶场,许逊游历玉山的美丽传说,文人骚客留在磐安的咏茶诗篇,以及斗茶会、独特的民间茶俗等反映我县茶文化的优势资源,进一步发掘和提升能体现磐安特色和历史价值的茶史、茶风、茶韵的茶文化内涵,以茶叶博物馆为载体进行全方位展示。依托磐东北台地茶区环境气候适宜,茶园园貌好,规模连片茶园相对集中,以及茶叶加工企业较多的优势,按照休闲农业园的标准要求,建设几个集生产、观赏、体验、科普、游乐、购茶、吃住等功能配套的休闲观光茶叶园区、生态茶庄。结合茶叶采摘季节,挖掘提炼、开展与茶文化有关的特色农事节庆和茶事活动。在磐东北台地茶区建立起一个以“茶元素”为主题的特色农业小镇。

江南药镇建设农业内容以县委县政府推进“江南药镇”建设为契机,在整理发掘传统“磐五味”、“浙八味”中药材,以及铁皮石斛等珍稀中药材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浙八味”特产市场和药交会,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我县中药材文化内涵。充分利用磐西南丘陵区自然条件较好,药材种类多,产量大,种植历史悠久,以及坐落于该区域的浙八味特产市场等优势,按照休闲农业园的标准要求,建设一批集生产、观赏、体验、科普等功能的中药材休闲观光园。加强中药材休闲园与其周边农家乐、浙八味特产市场的联系,形成一个依托磐安中药材及其文化,具有磐安特色以“游景区、逛药市、观药园、品药膳”为主要内容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产品。以药交会和“浙八味”特产市场为载体,打造一批与中药材有关的特色农事节庆活动,进而在磐西南丘陵区内建立起一个以“中药材元素”为主题的特色农业小镇。

磐安县“十三五”粮油及主导产业发展主要指标、各年度规划指标,以及相应指标值见附表2和附表3。

 

六、重点工程与建设项目

围绕重点建设任务和产业区域布局,以最急需、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和领域为重点,以整合项目资金为手段,组织实施一批对现代农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和可操作性的重点工程,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一)粮食产能提升促进工程

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现有基础上,以统筹整合各类粮食生产扶持资金为手段,进一步提升功能区内基础设施水平与耕地质量,大力推广应用各种先进农业技术,强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基础设施管护。大力推广“千斤粮万元钱”、水旱轮作、粮经轮作等高效生态模式,加大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粮油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规模化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机械耕、种、收,以及粮食烘干和加工等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类专业化服务,加快提升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全程机械化作业和社会化服务的水平。

(二)主导产业提质升级促进工程

把发展“六次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新的增长极。根据全县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现状,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农业领域“机器换人”和“设施增地”、生态循环农业等建设工程实施,以及特色农业小镇建设,重点建设发展一批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特色明显、基础设施配套、装备技术先进、管理运行规范的主导产业集聚区,推进主导产业集聚区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全县农业主导产业的提质升级。

(三)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工程

按照农业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建设总体要求,整建制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重点开展以“一控两减三基本”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建设好溪流域、玉山台地2个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和以畜禽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清洁化生产为主要内容的10个示范主体。推广普及种养结合、农牧结合,以及绿色防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等新型农作制度和技术,大力推进农村清洁化能源开发利用,积极示范推广农业投入品及包装物的回收利用技术。“十三五”期间,全县范围内基本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产安全清洁、生态环境友好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

(四)农业“机器换人”促进工程

为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设施增地”,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加快建设和提升一批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现代设施栽培基地和养殖场,以及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农业物联网基地。重点支持发展农业主导产业关键环节机械化,以及适用于规模化设施栽培基地、养殖场的光温水气等环境自动调控和远程监控等系统,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以及机械化、设施化和信息化融合。“十三五”期间,农业“两区”的主导产业机械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五)农业科技促进工程

围绕农业“两区”提升和主导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加强农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强化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和农业技术推广创新团队的建设,建立健全以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科研企业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广泛参与、分工协作的新型多元化推广体系,大力培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户,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深入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工程、基层农技推广定向培养计划、农广校中专生计划等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农业科研人才、技术推广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等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六)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

围绕保障农产品安全供给,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支持影响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与养殖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以及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重点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力争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基本实现县域范围全覆盖,并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其综合执法能力。

(七)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工程

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为契机,鼓励农民采取出租、转包、转让、入股等形式流转承包土地,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以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有效利用为纽带,采取土地股份合作、农业生产经营合作主要经营形式,探索资源有效利用、提供服务、物业管理、混合经营等多种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集体自我发展能力

(八)特色农业小镇农业建设工程

特色农业小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参与建设部门多、建设内容广等特点。按照“古茶场文化小镇”和“江南药镇”两个特色农业小镇建设的总体要求,农业部门应根据本部门的工作职责,推进特色农业小镇规划建设区域内主导产业集聚区、休闲农业园(基地)建设,构建主要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营销体系。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发掘和丰富区域内与主导产业相关的传统文化内涵,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区域内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集聚发展,将“古茶场文化小镇”和“江南药镇”建设成为产业特色明显、生态环境优美、农业文化汇聚、公共服务配套的特色农业小镇,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特色农业小镇相关区域的现代特色农业强镇建设。

落实重点工程需要实施一批建设项目,根据磐安县“十三五”期间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上述八大重点工程中计划立项的建设项目见附表4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要把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纳入磐安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进行统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县乡两级农业部门和广大农业干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发展现代农业摆在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按照县委县府的统一部署,加强组织协调和相关机构队伍建设,充实工作力量,改善工作条件,保障工作经费,切实解决农业生产、推广应用、社会化服务、农产品流通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协调发展改革、财政、科技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通力合作,共同支持农业发展。建立完善现代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将耕地保护、资源利用与节约、生态环境治理等纳入县机关部门与镇乡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加强农业信息宣传,积极营造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有利环境。

(二)加大资金投入保障

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持续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加强资金项目统筹优化,加大对农业主导产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投入扶持力度,突出农田基础、设施装备、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突出对新品种使用、新技术示范推广应用以及农产品检验监测、加工和营销等环节的扶持。主动适应财政支农方式改革,充分发挥财政资金 “四两拨千斤” 的作用,积极引导和吸引农业主体、民间资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社会工商资本金融信贷资金等投资农业产业,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探索财政贷款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扶持方式。强化对强农惠农政策实施的监管,切实提高各类农业项目资金和补贴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益,健全完善项目实施监督检查、绩效评价和问责机制。

(三)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积极顺应市场化方向,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农业经营和服务机制,优化资源和要素配置方式,推进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全面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赋权改革,创新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形式,推行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颁证制度,加快发展村级土地股份制合作经营组织,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深化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联合与合作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保障的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农业科技等方面管理体制改革,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健全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制,加快优良品种、先进实用技术和新型农作制度的推广应用

(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努力打造依法规范、综合配套、机制灵活、便捷高效、保障有力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乡镇农业“三位一体”(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体系的能力,创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提高农业科技的到户率和普及率;加强农业生产标准(化)技术的制定、宣传、培训和推广,以及“三品一证”认定工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改善农业安全生产执法手段,提高安全监管服务能力。以阳光工程培训为载体,支持培训机构分层次、多渠道开展农业教育培训。强化技术服务与指导,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出口加工企业注册使用各类农产品营销服务平台,满足其参加内外农业展会和建立营销窗口的服务需求。

(五)强化服务队伍建设

强化农业系统各级各部门干部职工的培训,加快知识更新,提升服务意识,提高行政能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防疫、农机安全监管等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管理能力强、乐于奉献的农业管理人才队伍。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推广人员的示范推广、技术服务、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能力,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稳定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队伍,进一步充实人员力量,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加快培育种养业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农民,培养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生产、善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结合支持大学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行动,鼓励引导高学历、高素质等各类优秀青年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建设事业,改善队伍结构,确保事业后继有人。

(六)积极推进依法治农

深入宣传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依法促进农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大对农民的普法宣传力度,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群众守法经营和自保护的意识与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部门干部职工的法治意识。加强以综合执法为重点的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提高依法行政的主动性、自觉性。加强配套法规、规章制度建设,把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和措施具体化,增强可操作性,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执法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坚决打击违反农业法律法规的各种行为,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切实维护农民及相关群体的合法权益,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附表1:   磐安县“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15年

2020年

年均增长率(%)

农业

综合

生产

能力

粮食总产量

31800.00

36000.00

2.5

高山蔬菜总产量

41200.00

46600.00

2.5

茶叶总产量

2450.00

3000.00

4.1

水果总产量

3200.00

11000.00

28.0

食用菌总产量

28048.00

35458.00

4.8

中药材总产量

17914.00

19000.00

1.2

肉类总产量

3814.00

4800.00

4.7

蛋类总产量

1471.00

2035.00

6.7

农业

物质

基础

装备

农机总动力

千瓦

25.50

26.80

1.0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

48.00

52.00


设施农业面积

万亩

1.30

2.00

9.0

农业

科技

支撑能力

良种覆盖率

%

95.00

98.00


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

%

65.00

80.00


农村实用人才总量

万人

2.30

3.00

5.5

农业

生产

组织

与规

模化

经营

土地流转率

%

25.80

35.00


示范性农民专业组织和家庭农场

59

90

8.8

休闲农业观光园(基地)

20

50

20.1

农业产业竞争力

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

万亩

16.20

20.50

4.8

“三品”认证产品数量

38

60

9.6

“三品”认证基地面积

万亩

4.90

8.10

10.6

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总体合格率

%

98.00

98.00


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

%

71.20

78.50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

94.37

96.80


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

%

97.45

100.00


农业

结构

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

%

72.90

88.20


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

%

10.97

11.66


农业经济综合实力

农业增加值

亿元

9.30

10.52

2.5

农业总产值

亿元

12.96

15.02

3.0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400.00

21094.80

9.5

 

附表2: 磐安县“十三五”粮油及主导产业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十二五”末

完成数

2020年末

计划指标值

较“十二五”末

预计数增减(%)

一、农业总产值

亿元

12.96

15.02

15.9

1、粮食

万亩

8.72

9.20

5.5

亿元

1.37

1.55

13.1

2、蔬菜

万亩

4.94

4.96

0.4

亿元

1.42

2.22

56.3

3、茶叶

万亩

7.84

8.80

12.2

亿元

1.57

3.08

96.2

4、水果

万亩

1.60

2.20

37.5

亿元

0.22

0.66

200.0

5、食用菌

万袋

3813.00

4820.00

26.4

亿元

2.29

2.89

26.2

6、中药材

万亩

7.36

8.00

8.7

亿元

5.24

6.00

14.5

二、畜牧业产值

亿元

1.36

1.42

4.4

其中:生猪

万头

7.35

8.50

15.6

家禽

万羽

35.97

50.00

39.0

三、休闲观光农业产值

亿元

0.08

2.80


 

 

 

附表3:磐安县“十三五”粮油及主导产业发展年度指标

名称

单位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1、粮油

万亩

9.45

9.57

9.67

9.79

9.90

万吨

3.34

3.44

3.52

3.60

3.70

其中:粮食

万亩

8.82

8.92

9.00

9.10

9.20

万吨

3.25

3.35

3.42

3.50

3.60

2、蔬菜

万亩

4.95

4.95

4.96

4.96

4.96

万吨

4.22

4.33

4.44

4.55

4.66

3、茶叶

万亩

8.00

8.20

8.40

8.60

8.80

万吨

0.23

0.25

0.27

0.29

0.30

4、水果

万亩

1.68

1.9

2.0

2.1

2.2

万吨

0.32

0.48

0.7

0.94

1.1

5、食用菌

万袋

3950

4100

4300

4550

4820

万吨

2.92

3.05

3.19

3.36

3.55

6、中药材

万亩

6.8

7.0

7.3

7.5

8.0

万吨

1.7

1.75

1.8

1.85

1.9

7、畜牧







其中:生猪

万头

8.2

8.3

8.4

8.5

8.5

家禽

万羽

37

40

43

46

50

8、农业休闲园

22

24

26

28

30

 


附表4:磐安县“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项目计划汇总表

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

资金投入/万元

粮食产能提升促进工程

1

粮食生产功能区提升建设

在玉山、万苍、尚湖等乡镇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1万亩,完善田间机耕路、排灌渠道等设施;采取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措施提升土壤肥力;培育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或社会化服务主体;推广粮油新品种、新机具、节本增效技术、粮经结合种植新模式,使功能区达到亩产吨粮的生产能力。

1000

2

旱粮示范基地建设

在新渥-双峰一带建设玉米、大豆示范基地6000亩;在大盘-高二一带建设番薯、大豆示范基地4000亩,推广粮经轮作、间作套种模式,发展甜糯玉米、大豆新品种和特色品种,建设机埠、蓄水池、喷滴灌设施,提高抗旱能力,培育新型服务主体,产销结合,推动旱粮产业化经营。

800

3

中低产田综合培肥技术推广

开展中低产田综合培肥2万亩,采用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施用配方肥和土壤调理剂等措施提高农田地力;针对易旱、易渍的障碍因子,通过土地整理,引水灌溉或降低地下水位等工程措施改良土壤,提高耕地产出能力。

1000

4

粮油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

培育粮油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组织15家以上;每年开展统防统治服务面积8000亩以上,其中水稻3000亩、玉米3000亩、番薯1500亩、油菜500亩;引进推广新型防治机械,提高作业效率和防治效果。

800

附表4(续1):磐安县“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项目计划汇总表

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

资金投入/万元

主导产业提质升级促进工程

1

高山茭白核心示范建设

完善田间水利、通行道路、农用电器等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大棚、贮藏保鲜设施设备、交易场地及初加工装备等实行园区内统一耕作、统一病虫害治等机械化作业服务;示范推广频振式、昆虫性诱剂和防虫网等物理生物方法和植物源农药防治虫害技术;强化园区内标准化生产和“翠都”牌蔬菜品牌建设。

1000

2

高山(出口)花卉示范区建设

建设高山花卉示范区1000亩,重点推广花卉育苗播种、移栽机械装备与技术,生长环境智能化调温、调湿,病虫害防治的喷雾和施肥等设施装备;实现园区年产量2000万支鲜花,年产值达到3000万元。

500

1

水果精品园基地建设

依托水果精品园开展配套农家乐、民宿、游步道、生态停车场、科普园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批集“生态、休闲、度假、养生”等功能的水果精品园。

4000

2

千亩猕猴桃基地提升项目

从种植、栽培、品种改良、管理及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标准化建设,增强猕猴桃基地生产能力,逐步提高猕猴桃效益,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亩产0.6万元。

2000

3

杨梅栽培技术综合集成项目

通过杨梅栽培技术综合集成,重点解决杨梅挂果难、掉果,提高杨梅出果率,提升杨梅品质;研究应用杨梅延迟成熟、防虫、绿色防控等综合技术,提升杨梅效益, “十三五”末,亩产效益达到0.5万元。

2000

附表4(续2):磐安县“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项目计划汇总表

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

资金投入/万元

主导产业提质升级促进工程

1

千亩生态休闲茶文化庄园建设

建设千亩标准化良种茶基地,重点引进新特品种,应用机械化配套技术、绿色防控技术;配套通园道路、园内机械操作道建设;茶园周围间种花卉、水果;建设垂钓、品茶一条街,憩息亭阁等,打造茶文化庄园,丰富茶旅内容。

5000

2

磐安云峰生态旅游茶产品技术引进与开发

培育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企业,引进γ-氨基丁酸茶超微细粉、含片及胶囊系列产品的茶叶深加工技术,开发特色茶、茶食品、茶饮料等茶旅游特色产品,提高茶的附加值,延长茶产业链,提高磐安云峰品牌知名度。

2000

1

食用菌工厂化菌棒加工厂示范基地建设

组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建设完善基地内的道路、排灌水渠等基础设施;建造8000平方米标准化生产用房,建立标准化、自动化生产示范基地,年工厂化生产菌包能力达1000万袋以上。

1000

2

食用菌集约化、标准化栽培示范园建设

按照集观光旅游功能的现代综合生态农业园建设要求,建设生产用房、水、电、路配套设施,菌棒自动化生产线、菌种培养室,标准大棚,冷库、绿色防控技术,引进新品种,基地周围间种花卉、水果,建设销售网络等。采取“四统一”方式,使园区年生产食用菌1600万袋以上。

1800

3

食用菌生态循环耳—稻轮作新模式标准化示范园建设

开展园区道路、生产用房、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2000平方标准化厂房、引进自动化食用菌生产线,以种植水稻、黑木耳为主,推广稻—菌生产新模式,年生产黑木耳500万袋以上,项目建设面积500亩。

1200

附表4(续3):磐安县“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项目计划汇总表

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

资金投入/万元

主导产业提质升级促进工程

1

好溪流域中药材生产示范园建设

以新渥、冷水、仁川镇为重点,完善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推广设施栽培、间作套种、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示范推广药材无硫加工技术;推广清洗、切片、烘干等机械化生产,建设大型保鲜冷库。示范园面积8000亩。

2000

2

珍稀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

应用大棚栽培培养基质的筛选和处理、环境控制等关键技术,大力发展林下栽培、活树附生栽培、岩壁栽培等种植模式,建立铁皮石斛、三叶青、白芨等种植基地1000亩。

1500

3

中药材休闲观光园

收集保存各类中药材地方品种、农家品种、生态类型等种质资源;按照休闲观光农业园区要求,建设完善园区内的道路、水渠、水管、大棚等基础设施和生产设施,以及服务设施。建立中药材休闲观光园5个以上,1000亩以上。

1000

 

 

附表4(续4):磐安县“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项目计划汇总表

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

资金投入/万元

主导产业提质升级促进工程

1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

新建标准猪舍0.6万平方米,添置完善养殖、防疫、资源化处理综合利用设备设施,新增基础母猪300头,年新增出栏生猪0.6万头。

1000

2

养殖场整治提升

对现有养殖场规范整治提升,建设沼气池1000立方米、干粪房400立方米、无害化处理池400立方米、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管网等,达到畜禽养殖场规范有序、守法经营、清洁生产;对规模化养殖场提升“三沼”利用水平,实现对农业环境和大气零排放。

2000

3

优质土鸡示范基地建设

建设一批土鸡野外放养基地,新建或改建鸡舍1.5万平方米,育雏舍1000平方米,年饲养优质土鸡增加20万只,进一步扩大提升磐安土鸡品牌优势。

600

4

利用秸秆生态养羊

结合山地放养,利用我县茭白玉米优质秸秆加工后饲喂肉羊,羊粪等作为种植业有机肥,提高秸秆及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新建或改建羊舍3000平方米,年饲养优质肉羊增加2000只。

300

5

磐安县生猪屠宰厂建设

分别在安文、尖山、方前三镇建立屠宰厂,其中安文屠宰厂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屠宰能力为猪羊等1000头/日,家禽1000羽/日;尖山屠宰厂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屠宰能力为猪羊等400头/日,家禽1000羽/日;方前屠宰厂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屠宰能力为猪羊等150头/日,家禽500羽/日。

5800

 

附表4(续5):磐安县“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项目计划汇总表

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

资金投入/万元

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工程

1

新型农作制度推广促进建设

以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综合区和农业主导产业区为重点,示范推广药粮药菜轮作模式、农牧结合生态养殖模式、秸秆-食用菌-中药材/蔬菜模式、茭白养鱼(鳖)模式等新型农作制度,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率。

1000

2

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以农业“两区”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广秸秆快速腐熟、秸秆覆盖、青贮饲料加工等技术,促进秸秆就近就地综合利用。支持畜禽排泄物为原料的有机肥企业发展,推进畜禽排泄物转化、商品有机肥生产和推广应用。

1000

3

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回收利用

推广使用加厚地膜和可降解农膜,集成示范推广农田残膜捡拾、回收相关技术,建设若干个废旧地膜回收网点。依托农资销售网点,建设农药包装废弃物分散回收、集中处置体系,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管理平台。

1000

农业“机器换人”促进工程

1

薄弱环节技术装备示范推广

示范推广水稻栽培、收获,粮食烘干、加工机械,茶园中耕和茶叶自动化加工,蔬菜播种、育苗和栽植,农产品运输、冷链、加工机械,节水节肥节药机械

1000

2

农机农艺融合示范与推广

以主导产业关键环节机械化为重点,从作物品种、耕作模式、机械装备入手,共同研究适应农机农艺融合的技术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机械化作业标准和农艺标准,加快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推广应用。

800

3

设施农业环境控制技术示范推广

示范推广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的设施智慧农业和智慧畜牧业,推进设施园艺内部环境光温水自动控制系统、远程监控系统,以及畜(禽)舍环境调控等智能化装备技术应用

600

附表4(续6):磐安县“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项目计划汇总表

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

资金投入/万元

农业科技

促进工程

1

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

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建设,重点培训现代农业和生态高效精品农业等方面知识,规划期内完成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700人次以上。

200

2

新型农民培训

根据农业主导产业需要,每年培训中药材、食用菌、茶叶、水果、蔬菜、畜禽养殖等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和产业带头人1000人以上,规划期内完成培训5000人次以上。

500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

1

农业标准化技术示范推广

以农业主导产业为重点,按照“支持一个主体、推广一套标准、执行一套规程、建立一份档案、培育一个品牌”的推广机制,研究制定农业生产技术标准,整建制推进全县标准化生产。制定县域内主导产业生产模式图或标准简图或生产操作规程,且各种图入企(社、场)率达90%以上,标准化生产程度达75%以上。

1500

2

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

规范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建设,配备完善检测设备;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全面配备农产品快速检测设备,增强农产品质量监测和检测能力;配备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设备,开展经营主体农产品农残检测(自检或委托检测),统一农产品包装标识,粘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码标签;开展10个金华市放心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综合管理平台。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示范县。

1500

 

 

附表4(续7):磐安县“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项目计划汇总表

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

资金投入/万元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工程

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升建设

选择经营规模较大且具有良好基础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各5家,加大扶持和服务力度,通过2-3年的建设,使之达到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所规定要求

500

2

村级集体经济异地物业项目

选择与“一号产业”、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小镇项目相衔接,建设旅游接待中心、特产市场等异地物业经济建设项目,磐安工业园区旅游接待中心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管头乌石村特产市场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同时在江南药镇、茶文化小镇中选择项目各1个。

9000

特色农业小镇农业建设工程

1

浙中茶文化创意市场建设农业项目

建设占地20000平方米浙中生态茶叶市场,以拓展、提升,现代、集聚人气为主,市场定位:“茶文化•现代”;市场功能:购销,茶文化体验;营销方式:现代电子商务、020模式。建设占地3000平方米的古茶场古意市场,以茶文化、复原古代交易模式为建设特点,市场定位:“茶文化•古代”;市场功能:茶文化演绎、游客视觉享受;营销方式:提篮小买、茶青、随季。

10000

2

江南药镇百草园建设农业项目

利用百草园的自然景观,建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和集“科研一种植一休闲一养生一教育”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其中:集品种资源圃、展示区、专类园区、体验区等于一体的以中药文化为主题的生态旅游观光园600亩;中药材专类园区300亩,中药文化体验区200亩,中药科技创新园区100亩。

15000

 


 

附图1

 

 

 

附图2

 

 

 


 

附图3 

 

 

 

 

 

 

附图4

 

 

 

 

 

 

附图5-1

 

 

 

 

 

 

 

 

附图5-2

 

 

 

附图6

 

 

 

 

 

 

 

 

 

附图7

 

 

 

 

 

附图8

 

 

 

 

 

附图9

 

 

 

 

 

 

 

附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