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县政府部门 >> 县发展和改革局 >> 规划计划 >>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307277392082489/2022-55761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发改局 生成日期: 2022-07-20

(专项规划)磐安县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发布时间: 2022-07-20 10:47    来源:发改局     浏览次数: 字号【
分享到:

磐安县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

 

 

 

 

 

 

 

 

 

 

 

 

 

 

磐安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6.8


  

一、把握发展机遇,明确未来目标·························1

1、现有基础········································1

2、发展机遇········································5

3、指导思想········································7

4、规划目标········································8

 二、优化空间布局,树立文化形象························10

1、规划原则········································10

2、空间布局········································11

3、形象定位········································13

三、坚持核心价值,发展公共文化·························13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13

2、文化基础工程····································14

3、文化惠民工程····································16

4、文化遗产工程····································17

5、文化精品工程····································18

6、文化队伍工程····································20

四、抓好产业项目,培育特色品牌·························20

1、发展影视文化产业,培育“磐安影视”品牌··········21

2、发展茶文化产业,培育“磐安云峰”茶品牌··········22

3、发展中药文化产业,培育“江南药乡”品牌··········23

五、加强队伍建设,落实保障措施·························25

1、重视文化管理人才教育和培训·························25

2、做好文化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26

3、加强文化产业经营人才培养和引进·····················26

4、健全完善人才队伍政策·······························27

5、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机制  ·····························27

6、强化资金保障·······································28

附表一 磐安县“十三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重点工作一览表····30

附表二 磐安县“十三五”三大文化产业项目一览表··············31


磐安县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期间是磐安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构筑新优势,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关键时期,是协同推进“两富”“两美”建设、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突破期,是优化经济结构、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转折期,这为磐安县的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既提供了重要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依据磐安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实际与《磐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把握发展机遇,明确未来目标

1、现有基础

十二五时期,我县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文化建设与发展的一系列要求与政策及《磐安县“十二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主动开展工作,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助推文化产业与休闲养生旅游业融合发展,规划预期目标基本实现,全县文化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为"十三五"期间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提升。牢牢抓住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重点县的机遇,制定实施方案,落实相关政策。文化事业投入逐年增长,每年投入1500万元以上。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县图书馆面积3036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面积1240平方米,破格创建国家二级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平均面积达969平方米,实现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全覆盖;全县建成文化礼堂78个,基本达到一场(室外广场)、一廊(宣传长廊)、两堂(礼堂、讲堂)、三室(活动室、图书室、影视播放室)的标准。创建省级文化示范村6个。磐安文化网和“磐安影视”公众微信号上线。投入1300万元建成磐安茶文化博物馆,并投入使用。

2)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成效显著。深入开展“非遗三进”活动,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磐指示”;全面开展传统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普查、登记和重点保护与利用工作,对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保护与利用成效显著,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工作,制作了《磐安传统印染技艺》、《土索面加工技艺》的文本音像,编制了4“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文本,其中《祭孔典礼》已通过省文化厅审定。挖掘整合12“非遗”精品节目,参加2015年上海茶文化节开幕式、第32届法国瓦龙国际民间艺术节等国内外重要展演活动,赴法国演出获得“最佳演出奖”,打响“中国·磐安非遗文化”品牌。新增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投入530万元完成2个国保单位的布展提升和修缮保养工作;投入420万元完成4个省保单位的修缮工作;投入约1000万元完成60多个县保及以下文物单位的修缮工作;出版书籍《磐安建筑遗产》和《磐安县文物地图集》;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工作取得较大进展,新增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1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4处;文物安全工作进一步强化,下发了《磐安县文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县政府、文广新局、各乡镇、村层层签订了责任书;国保单位玉山古茶场、榉溪孔氏家庙实现了全方位视频监控;制作安装了第六批省级文保单位的保护标志牌;先后为各级文保单位增挂260余只灭火器。

3)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十分活跃。坚持以文化惠民为重点,通过多种途径打造“昌文大舞台”文化品牌,满足城乡居民的各种文化需求。连续两年成功举办“百姓(农民)艺术节”,全县80%以上的村庄参与,惠及城乡群众20万人;文化下乡、农村文化示范创建工程、文艺作品创作、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电视事业等方面均取得明显成绩;开展“读书三百活动”、围绕杜鹃花节、油菜花节、茶文化节、祭孔大典、药交会开幕式暖场演出等谋划创作各类文化活动。2015年磐安县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方面排名全省前五。

4)业余文化队伍建设取得重大成果。特色文艺团队、文艺骨干、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业余文化团队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建有1193个团队,居全省第1。送戏、送书、送电影、送培训、送展览、送讲座的“文化六送”活动深入有序开展,在全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综合排名中居第38位。

5)文化市场进一步繁荣有序。按照“三报三审三回”模式,完成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推进行政审批提速。全县歌舞娱乐、音像、印刷、网吧等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以“炼火”为代表的非遗展演已产生重要品牌效应,影视创作、拍摄等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正在形成。坚持“规范繁荣并重,管理服务并举”的方针,强化文化市场日常监管和依法整治力度,通过“扫黄打非”等专项整治等活动,确保了全县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安全,促进了文化市场良性繁荣发展,门类齐全、服务规范的文化市场格局基本形成。

6)影视文化产业有了突破性发展。引进横店影视城多厅影院并正式营业,目前全县共有影视企业78家,仅2015年就引进落地35;累计来我县拍摄的影视剧和纪录片有53部,有10个外景基地纳入横店影视集团拍摄目录,磐安影视等新媒体加快发展。兑现影视企业奖励扶持政策并制定实施细则。组织文化企业赴义乌文交会进行7个展位的展示评比。

磐安县的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存在值得认真重视和亟待改善的问题。一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全县缺少一个县级层次的综合性文化中心,社会各界对此需求强烈,群众呼声很高。二是经费投入仍显不足。全县文化事业专项投入虽然逐年有所增长,但还是远远不够,与上级部门要求和老百姓需求的差距还很大。三是文化品牌亟需打造。全县的主要文化资源和文化元素还没有进行系统梳理和组合,缺少品牌性强、影响力大的代表性文化活动。磐安发展文化产业的潜力巨大,但尚未经过系统谋划,文化产业的重要项目亟待大力发掘引介。四是人才队伍比较薄弱。文化事业专业与管理服务人才薄弱,19个乡镇中仅12个有专职文化员,8个为兼职文化员;文化产业的各类专门人才建设也亟待重视和加强。

2、发展机遇

1)党中央对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做出的一系列重要战略决策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都将加强和繁荣文化文艺工作,大力推动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内容。《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提出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把各种文艺惠民措施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组织实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程等,对磐安的文化发展具有直接而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磐安充分利用和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确定文化发展重点、形成磐安文化特色的极好机遇。

2)浙江省和金华市对文化发展的明确部署。浙江省制定了文化强省战略,提出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文化发展战略,将健康、旅游、时尚等产业列入重点发展的七大“万亿产业”范围,强调要大力发展影视文化,出台了《浙江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并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城乡一体、区域均衡、人群均等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磐安被确定为全省26个加快发展县中10个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重点扶持县之一。金华市提出重点培育信息经济、先进装备制造、健康生物医药、文化影视时尚、休闲旅游服务五大“千亿产业”。磐安的生态优势、丰富的药文化、茶文化和正在着力推进的特色小镇建设,完全符合省、市的上述部署,磐安的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拥有十分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环境。

3)磐安县新的发展观念和良好发展态势。

县委、县政府坚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和创新发展观念,将休闲旅游业作为“一号产业” 进行培育,以生态促发展,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体系。《磐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紧扣江南生态养生源建设主题,以“江南药镇”、“古茶场文化小镇”建设为载体,强化生态养生形象,合力打造自然山水、文化古村落、休闲养生三大旅游产品,全面提升旅游要素,努力丰富旅游业态,不断提高磐安休闲养生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有基于此,文化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继续发挥精神引领与助推作用的同时,要进一步融入休闲旅游“一号产业”的发展,既为提升传统旅游业的文化品位和形象作出贡献,又通过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推进文化产业迈向新的格局。这是磐安文化发展的重要机遇,也是创新文化发展的新挑战。 

磐安文化发展在拥有良好环境和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明显挑战:一是如何解决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问题。磐安地处山区,与周边县市比较,经济总量小,人均生产总值低,对文化发展投入的制约影响较大。从县域内部看,城镇带动能力较弱,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文化的需求和供给存在不均衡、难统一、差别化的状况。如何在财政投入有限的条件下尽量满足群众的实际文化需要,因地制宜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标准化,是磐安文化事业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二是如何处理好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问题。磐安拥有品种丰富、形态多样的传统文化资源。但传统的古村落与建筑正面临损毁破坏的危险,迎大旗、炼火等非遗文化的传承后继乏人,相关保护、传承工作刻不容缓。如何既使传统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又使它们在现代条件下得到传承发扬,是一项不可回避的挑战。三是如何使文化更好地服务和促进经济发展问题。文化事业的发展首先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如何挖掘资源潜力、创新文化产业,以文化融入休闲旅游产业,实现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向绿色经济的转化发展,提升文化资源的核心价值,使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这是十分迫切而又相当困难的任务。

3、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快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以“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为总要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道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面向基层,统筹规划,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文化事业发展规律、符合磐安实际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磐安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抓好文化产业品牌项目建设,打造“一核两翼多点”的文化发展空间格局,实现文化与休闲旅游的融合发展;加强文化体制机制创新,重视文化专业人才和文化产业运营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坚持文化为群众服务,与经济建设结合,进一步发挥文化的精神引领、经济促进、品牌传播功能,为建设“两富”、“两美”现代化磐安作出贡献。

4、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全县建成完善的城乡一体、区域均等、普惠民众,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县域文化资源得到有效挖掘整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繁荣文化事业,使文化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文化产业品牌项目建设取得重要成果;全方位建立文化融入旅游休闲产业发展格局,树立“江南乡村生活福地”的文化品牌形象,为进一步建设文化强县奠定坚实的基础。

2)具体目标

形成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全县普及、城乡一体、区域均衡、公平合理、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质量显著提高,满足全县居民的基本文化需要。启动建设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以及电影院、会议中心和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县文化活动中心,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水平,实现全面达标、大多数上等级,结合文化礼堂内涵的充实提升建设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构成县、乡镇和村三级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积极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全面摸清全县文物资源家底,健全文物保护管理机制,依托现代科学技术与管理方式,不断优化文物保护管理手段,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能力。2017年前,完成申报国家级文保单位后备库1-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后备库1-2个;"十三五"期末,力争申报成功国保单位1个,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县以上非遗项目40-50项。继续做好省级以上文保单位的维护修缮工作。

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业余团队建设继续走在全省前列,文化志愿者队伍达到1000人以上;坚持文化创作专业队伍与业余骨干相结合,多出高质量文艺作品,推出一批体现时代风貌、磐安特色,具有较高水准的文化艺术精品;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坚持重大节庆文化活动和日常性群众文化活动有机结合,农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全面协调发展。

形成较为完整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以中药文化、茶文化、影视文化、非遗文化和传统儒家文化等为特色和重点,建设一批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文化产业成为磐安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进一步优化文化人才队伍结构。引进和培养一批适应新时期文化建设需要的创作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以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带动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实现文化资源向经济和产业的有效转变。

实现文化市场规范、健康、有序发展。基本形成门类较齐全,结构更合理,供需趋于平衡,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有机结合,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发展的文化市场。进一步完善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政策和法规体系,创新文化发展机制并发挥有效作用,形成全社会参与、支持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优化空间布局,树立文化形象

 

1、规划原则

1)注重公益性、均衡性。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和基本设施建设同城乡居民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密切结合起来,进一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共享性、均衡性要求。

2)坚持协调发展。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发展文化,统筹规划,全面推进,促进文化事业与产业协调发展,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城乡文化协调发展。

3)实现文旅融合。以《磐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所确定的奋斗目标、发展战略、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为依据,规划全县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实现文化与休闲旅游的融合发展。

4)坚持“点面”结合。集中精力做好重点项目的立项与实施工作,发挥重点项目对全县文化发展全局的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同时确保常规性文化工作的有序开展。

5)重视“新老”同发展。现已建成开放的文化基础设施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提升改造,已经公开展演的民俗文化节目进一步挖掘、整合、提升,农村(社区)以文化礼堂为代表的公共文化服务要创新思路进行有机更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活动内容与形式。

6)注重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重视保护磐安现有文化品牌,提炼与打造新的文化品牌,同时借助现代营销手段予以有效传播与推广。

2、空间布局

1)一核两翼多点

按照上级部门关于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要求和磐安文化资源分布的实际,构建“一核两翼多点”的总体空间布局,实现一核引领、两翼齐飞、多点联动,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资源和产业形态安排有序、优化整合、布局合理、分工协调的文化发展新格局。

“一核”:安文镇(老城区)。

展现磐安文化发展水平和整体形象的核心片区,是全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场馆资源的主要聚集地,文化产业重点发展区域,辐射和带动整个县域文化的发展。

“两翼”:南部的江南药镇(位于新渥镇),北部的古茶场文化小镇(位于玉山镇)。

“江南药镇”以中药材为基础资源、中药文化为核心内容,是浙江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之一;古茶场文化小镇依托玉山古茶场与茶文化资源,以茶文化展示与体验为核心内容,是浙江省第二批培育特色小镇。“两翼”将作为磐安特色文化品牌,发挥其特有的影响力和集聚效应。

“多点”:北部尖山镇,中北部的双溪乡,南部的盘峰乡、双峰乡等。

尖山镇将建设规模适度的文化综合体,以“空中花园”乌石村文化旅游为载体,展示台地文化特色;双溪乡将以省级文保单位蔡氏宗祠、钟英堂为基础联合申报国家级文保单位,同时以梓誉村和潘庄村两个特色文化村和优美的自然山水资源为依托打造影视文化基地;整合双峰乡的炼火、盘峰榉溪村的儒家文化和历史文化名村等文化资源,打造江南儒家文化特色乡镇。

2)三条文化精品体验带

“一核两翼多点”空间布局的基础上,设计三条文化精品体验带,实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

一是南部文化精品体验带:安文(文化中心)——云山(民俗文化)——大盘(竹编文化、民俗文化)——高二(民俗文化)——盘峰(儒家文化)——双峰(炼火民俗、宗族文化)——新渥(中药文化);

二是北部文化精品体验带:安文(文化中心)——墨林(香榧文化)——双溪(影视文化、古建筑文化)——九和(民俗文化)——玉山古茶场(茶文化)——尖山(古村文化)——胡宅(山水文化)——万苍(道教文化、耕读文化)——尚湖(民俗文化、古建筑文化)

三是中部的“樱花谷”文化精品体验带:以樱花景观及樱花文化为纽带,将窈川乡、双溪乡、安文镇、尚湖镇等四个乡镇、十几个村串联起来,南起墨林入口,沿磐新线往北一直到窈川公路站,左至双溪乡,右抵尚湖镇,形成Y形,总长约42公里。

3、形象定位

磐安地处浙江之心,是钱塘江、瓯江、灵江和曹娥江四大水系的主要发源地,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全县森林覆盖率在80%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被誉为“浙中盆景、天然氧吧”。磐安还有“中国药材之乡”、“中国香菇之乡”、“中国生态龙井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国香榧之乡”、“中国高山茭白之乡”等美誉;从中孕育的中药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美食文化、古建筑文化等,都深刻地打上了磐安乡村的特色和烙印,可统称为江南乡村文化。无论从类型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还是从保存的完整性和传承的活态性来看,它在江南都具有典型意义,因此磐安的文化形象特征定位为“江南乡村生活福地”

 

三、坚持核心价值,发展公共文化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工作中的引导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深化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力培育和弘扬诚实守信的时代精神,加快信义磐安建设。

2)把文化建设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形成党委领导下各部门积极参与的文化工作新格局;各级政府要把文化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综合考评体系,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宏观领导,把好文化发展方向;切实贯彻中央关于发展文艺工作的政策,不断加大文化发展投入力度,发挥文化在思想精神方面的引领作用,实现文化力与生产力的同步发展与紧密融合。

3)以改革促进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推进文化艺术的全面繁荣。坚持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推进戏剧、文学、影视、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曲艺、杂技、民间文艺等各个文化艺术门类的繁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探索磐安文化特色发展之路,形成框架清晰、配套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文化基础工程

1)县文化中心建设

建设一体化、多功能、复合性的县级文化综合体——县文化中心,建成磐安文化新地标,金华市具有标志性的文化惠民品牌项目,浙江省有较大影响的文化惠民工程。实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三馆合一”,包括非遗展示中心、艺术培训中心、地方文献中心、旅游数据中心、会议中心和文化讲堂的空间和功能。配备现代化设备,增加服务窗口,提供多方位、多形式、智能化的公共服务。各类馆舍和服务要达到部颁一级标准以上。设置文化中心广场,在综合体内部留足公共文化活动空间。引入书吧、茶吧、咖啡吧、品牌餐厅、手工艺品店等业态作为商业配套,打造文化产品交易平台。

县文化中心的规划面积依据文化部关于文化场馆建设标准的规定,结合磐安县电影院所在地块的实际,建设图书馆5000平方米(含地方文献中心),文化馆4000平方米(含文化讲堂、艺术培训中心),博物馆5000平方米(含旅游数据中心),非遗展示中心2000平方米,会议中心包括一个可容纳800-1000人的会堂(含大剧院功能)和4-5个中小型会议室,争取总面积18-20亩。

磐安县图书馆已是国家一级馆。进一步充实馆藏图书,提升服务设施和质量,建设云环境下的公共文化智能服务系统,配备文献借阅智能化管理系统、自助借还设备、监控设备、数字资源一体机、数字阅读终端等数字化管理、服务设备。提供书刊借阅、参考咨询、政府信息服务、阅读推广、读者活动、讲座展览、数字服务、残障人士服务、少儿服务、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读者培训等多种服务。

磐安县文化馆争创国家一级馆。配备现代化的展览厅、排练厅、培训教室、琴房、音乐工作室、美术创作室、摄影棚、录音棚和多功能厅等,为市民群众提供艺术鉴赏、培训、比赛、活动和展演场所。

2)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继续重视乡镇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与均等化。19个乡镇均建设综合文化站,配备专职文化员,保证各乡镇群众能就近借书、看报、看电影等,实现全县基本文化服务全覆盖、无死角。重点提升安文镇、新渥镇、冷水镇、仁川镇、大盘镇、方前镇、尖山镇、尚湖镇、玉山镇等9个建制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水平,努力解决文化站室挪用、占用等问题,确保每个文化站用房面积达500平方米以上,设置站长室、图书室、播放室、排演室、表演室等“五室”。20175月前,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浙江省设定的标准,2020年上等级率达到70%以上。

建成尖山镇与新渥镇两个示范点,功能集图书馆、文化馆、展示馆、多厅数字影院、中小型剧场等于一体,其中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应达到国家标准,多厅数字影院达到三星级影院标准。

3)提升行政村(社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各行政村在文化礼堂的基础上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健全活动室、图书室、展览室等功能,丰富村级文化活动,增加健身娱乐、礼仪培训、儿童教育、行业拜师等多种活动。2017年前建成50个,到2020年建成100个左右。

县城8个社区都建成基础设施和文化功能齐备、特色鲜明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每个中心室内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在均等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条件配置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一区一品”项目,通过竞争方式重点扶持建设其中2-4“一区一品”项目,使其成为展示、体验磐安非遗文化和其它特色文化的载体和平台。

3、文化惠民工程

1)提高“六送”服务质量。根据当地实际、结合节庆风俗或重要事项活动因需而送,提升“六送”的服务质量和效率。采用“订单”、“菜单”服务方式提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项目,每年向群众送戏150场、送书15000册、送电影2500场、送培训100场、送展览100场、送讲座50场。

2)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昌文大舞台”为依托,举办百姓艺术节、文化主题月活动,以排舞、民间艺术展演、文艺会演、声乐、器乐表演等形式实行县、乡镇、村三级群众文化活动联动;着力抓好县级文化活动,通过经费补助、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的方式鼓励各乡镇举办展示地方特色的文化演艺活动,鼓励有条件的村举办村级春晚、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演出和特色传统庙会等活动。

3)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发展。建设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大数据中心,加强公共文化大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处理,建立面向全县的文化资讯查询与文化服务交互信息平台。加快智慧文化社区建设。利用“两微一端”等平台,加强与腾讯、百度、支付宝等的合作,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发展。

4、文化遗产工程

1)加大文物遗产普查及管理力度。全面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加强普查成果的整理、研究和利用。加大馆藏文物征集力度,不断拓展藏品征集范围和渠道。加强文物安全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文物安全设施建设力度,实施文物平安工程,逐步对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安装安防、消防设施,推进文物库房、安防技防设施的更新和改造,大力提升文物安全管理能力,建立健全不可移动文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文物安全长效机制。

2)加强文物遗产申报工作。做好大盘山博物馆建设并开馆运行,完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黄余田杨氏宗祠、道德桥等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及部分文保点的修缮。力争梓誉蔡氏宗祠(含钟英堂、下厅民居)、榉溪孔若钧墓两处文物成功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增1处申报单位。

3)提升文物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水平。进一步做好国保、省保及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工作。扎实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玉山古茶场、榉溪孔氏家庙等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结合古茶场文化小镇建设与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加快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4)加强对非遗文化的挖掘、保护、整理与利用工作。目前全县已发现和整理出非物质文化遗产700多项,继续做好非遗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申报工作,力争申报成功1-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申报成功县级以上非遗项目4050个。配合做好古村落保护利用工作,规划布局农耕文化体验点30个。

5)努力挖掘整理磐安的名人资源。多途径挖掘整理茶神许逊、卢琰、葛洪、陈大猷等与磐安有较大关联的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并以专题展览、故事、典故、传说收集、专题研讨与融入旅游等多种方式灵活展现,提升磐安的文化影响力。

5、文化精品工程

1)文化精品的生产创作

多管齐下,大力推进文学、美术、书法、戏曲、音乐等艺术创作和影视精品生产。深入挖掘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当代现实题材以及磐安本土题材等,推动原创文学逐步走在金华市前列;实施影视剧本孵化计划,加强选题规划、策划、征集与创作,提高精品剧目持续供给能力,打造一批具有地区乃至全国影响力的精品力作;重点打造具有磐安个性风格与广泛影响力的影视、戏曲、民乐、杂技、非遗展演等演艺作品;通过人才培育与政策扶持,构建地域性的美术书法音乐高地与繁荣的网络文艺文化。

2)办好昌文大舞台

着力办好“昌文大舞台”,打响磐安特色文化品牌。一是大型特色演艺地方秀。举办一台代表磐安文化特色的大型演艺活动,通过戏曲、杂技、说唱、技艺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原汁原味的江南乡村生活风貌。二是乡村“昌文大舞台”演出秀。由各个乡村结合自身特色文化元素、艺术资源和休闲旅游产业发展需求打造乡村层级的演出活动。三是电视台“昌文大舞台”才艺选秀。在磐安电视台设立才艺选秀节目,挖掘民间文艺活动展演高手,展示才能技艺,丰富文化娱乐节目,发现和培养文艺人才。四是“昌文大舞台”磐安美食秀。综合磐安药膳、小吃、时令食蔬与旅游淡旺季等相关因素,每年设置1-2个美食文化节庆,打响磐安美食文化品牌,提升其知名度与美誉度,挖掘其旅游价值。

3)编纂《磐安文化丛书》

与有关高校、科研院合作,对磐安历史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古村落文化、名人文化、建筑文化、革命历史文化、中药文化等历史资料和发展状况,分门别类进行系统梳理、整理和研究,编纂《磐安文化丛书》,使之成为磐安文化整理、研究与总结工作的主要抓手,形成集大成的磐安文化研究成果,为当代和后人留下了解研究磐安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

6、文化队伍工程

1)抓好业余文化队伍建设。采取业余文艺团队年度考评、以奖代补等措施,确保业余文化队伍建设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建立以学校艺术教师和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社会人士组成的“乡音辅导员”队伍,进一步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2020年达到1000人以上。

2)提升文化队伍素质。建立健全县、乡镇、村文化管理队伍,切实解决乡镇文化站人员不足、力量薄弱问题,按要求配齐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员队伍,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有1名专职文化员。乡镇文化站站长实行聘任制,享受乡镇中层待遇。争取逐步配足图书馆、文化馆按等级要求的人员编制数,20175月前,新增工作人员(或编外人员)20%。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招聘文化馆(站)等基层文化专业单位人员。

3)完善文化队伍工作机制。通过创新文化人才队伍培育和管理、改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方式、创新各种评选和评奖机制、设置更加合理的文化发展激励方式等激发推动文化发展进步的能量。尽快完成县电影公司改制,使其基本功能由市场经营转向公共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力量。

 

四、抓好产业项目,培育特色品牌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展示磐安文化精神、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提升文化软实力、塑造磐安良好形象的重要举措,是磐安协同推进“两富”“两美”建设的战略选择。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产业为龙头,以市场为主体,政府做好引导推进、政策扶持、协调保障的产业运作模式,培育繁荣兴旺的文化产业,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三大特色文化品牌。

1、发展影视文化产业,培育“磐安影视”品牌

充分利用磐安自然山水和生态资源优势,加快与横店等产业龙头的对接,优化影视发展环境,大力开展影视企业招商,培育引进影视文化创意重点企业,打造“江南影视拍摄基地”,推动影视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建设县影视文化创意园

在新渥镇苦竹区块建设集综艺节目、民俗和非遗节目展演、影视创作于一体的大型影视文化创意园,重点演出全景式大型综艺节目《磐安故事》,由集散中心区、绿叶广场区、民俗文化体验区、非遗展演区、影视工作区、水上飞歌区、曲径通幽区六大区块构成,各区块相关项目突出创意功能。

2)重点发展双溪影视创意文化产业

建成磐安的主要影视外景拍摄基地、江南古村落和山水乡村风貌题材影视创作基地,培育和入驻影视企业20家以上,培育成为浙江省著名的以古村落建筑与历史文化、山水生态景观为基础的影视文化特色小镇,将影视文化产业与休闲旅游产业、农业融合发展,树立“画里双溪,影视小镇”的文化品牌形象。

3)建设好“十大外景拍摄基地”

建设好百杖潭瀑布、花溪、夹溪十八涡、水下孔、舞龙峡、灵江源森林公园、玉山古茶场、榉溪孔氏家庙、乌石老家、大皿古村等十大外景拍摄基地,形成影视拍摄的集聚效应与规模效应。

4)创作一部磐安题材的影视作品

融合磐安的自然山水、生态环境、古村落、古民居、儒家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等特色资源,创作一部反映磐安地域特色的影视作品,生动形象地传播磐安特色文化。 

2、发展茶文化产业,培育“磐安云峰”茶品牌

磐安“古茶场文化小镇”已列入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名单,以编制完成的小镇建设规划为总体依据,大力发展以“磐安云峰茶”为核心的茶文化产业,成为磐安旅游的强大助力。

1)培育“磐安云峰”茶叶品牌

磐安茶叶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在品质提升、产品规划、包装设计与推广营销环节下足功夫,并立足茶文化的“活化石”——玉山古茶场打造“磐安云峰”茶叶品牌,进一步将之培育成浙江乃至中国名茶,使茶文化助力文化产业发展。

2)打造综合性茶文化展演体验区

一是充实提升玉山古茶场。挖掘古茶场文化内涵,恢复宋代茶场形貌,建成全国惟一的原真性地表现宋代茶事风情的博物馆。以图片、模型、实物、影像、蜡像以及实景真人表演斗茶、分茶、点茶、寿龟端茶等传统茶艺为基本内容,表现古代赶茶场、茶叶制作、茶叶品用与交易的盛况与风情,设计让游客参与互动体验的项目。

二是扩建磐安茶文化博物馆。在古茶场正门对面依山建设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的园林型博物馆,延伸至山上茶场坞水库,面积10000-15000平方米左右。将现茶文化博物馆改造为“小镇客厅”兼游客接待中心。在博物馆内设置名茶展示厅、玉山茶事厅、玉山茶民俗展示厅、茶具展示厅、茶艺表演厅、茶工艺旅游纪念品商店等。 

三是建设茶民俗广场。在现茶文化博物馆西侧相邻(延伸至怀万线公路地段)建设广场,满足《赶茶场》、《龙虎大旗》等非遗展演及其他茶文化活动的场地需求,容纳5-8万人规模的表演者与观众,建设相关展演服务设施。

四是打造玉山茶事体验街。在玉山古茶场的附近道路开设茶叶店、茶具店、茶文化礼品店以及茶馆、茶咖啡馆等,打造品鉴、买卖茶叶与展示、体验茶文化的主题街区。

3)举办“古茶场茶文化节”

在春社、秋社两个时间节点,整合各类茶文化资源,以祭祀茶神许逊的《赶茶场》国家级非遗项目为载体,将迎龙虎大旗、演社戏、挂灯笼、迎龙灯、叠罗汉、抬八仙、骆驼班、铜钿鞭、大花鼓、迎大凉伞等传统项目合理编排,融合茶叶采摘、制作、品鉴、交易及民间情爱故事等内容,打造具有磐安特色并有全国影响的“玉山茶文化节”节庆品牌,扩大磐安茶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发展中药文化产业,培育 “江南药乡”品牌

以正在建设的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之一的“江南药镇”为基地,以编制完成的小镇规划为总体依据,以药材天地、医疗高地、养生福地和旅游胜地等为载体,培育打造文化产业与旅游密切融合的“江南药乡”品牌。主要内容包括: 

1“江南药乡”文化园

在江南药镇一期规划最北部,“浙八味”药材市场北侧建设“江南药乡”文化园。在原址复建翠峰寺(宋代名臣卢琰讲法堂),以此为文化园中轴线,东侧建设药乡历史文化展示带,设药乡历史长廊、“九支卢”史迹馆、中药民俗馆等;西侧建设中药养生文化体验带,设置中药养生文化展示馆、禅修精舍、静修堂等;建设接待设施、停车场等。

2)江南中药博物馆

“浙八味”药材市场的东侧、中医药风情街相邻处建设江南中药博物馆,将目前设立在浙八味市场三楼的中药博物馆移入其中,设置中药养生保健培训中心,中药日常生活用品展示体验馆,展示和销售中药保健养生产品和以中药为原材料的美容护肤品等。

3)中药风情街

在中医药博物馆东侧建设中药风情街,开设中药铺、中医馆、特色药膳餐厅、药浴馆、针灸推拿馆和销售中药盆景、日用品、工艺品等的商店,以及磐安风情美食小吃、土特产店铺等,让游客实地领略中药文化风情,让中药文化与磐安风情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4)江南中药养生文化节

将中药交易博览会转型提升为江南中药养生文化节,在每年4-5月举办,以各地相关的中药文化节目交流展演、药乡民风习俗展示、中药花卉观赏等为主要内容,打造中药节庆品牌,形成中药产品与中药文化的品牌集聚及其经济、社会效应。在文化节期间,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等举办中医药文化论坛。建立中小学夏令营基地。开辟体验中药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休闲精品线路。

 

五、加强队伍建设,落实保障措施

 

1、重视文化管理人才教育和培训 

目前,磐安的业余文化团队建设虽然走在全省前列,但文化事业专业与管理服务人才、文化产业经营与专门人才都还相当缺乏,需要进行合理规划,采取有力措施,在"十三五"期间取得突破,形成能基本满足全县文化事业发展需要、年龄结构合理、专业互补性好、实践能力强的文化人才队伍。

1)争取配齐编制人员。保证每个乡镇至少有1名专职文化员。图书馆、文化馆按等级馆要求的配足人员编制。

2)提升管理服务能力。县级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每年参加脱产培训时间不低于15天;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每年不低于10天;图书馆、文化站、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在职人员,分层级开设各类文化培训班、研讨班。通过学习培训,提升文化干部的整体素质。

3)增强专业素质、业务技能。与有关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根据实际需要,派送相关人员参加有关讲座和培训,邀请高校、职业院校文化管理与文化产业方面的专家来磐举办培训班和讲座;县委党校要将文化建设纳入干部教育的内容。 

4)重视骨干培育。注重民间文化团队骨干人才培养,提升团队骨干整体素质,给予民间文化团队骨干人才适当的认定和条件保障。

2、做好文化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

1)加大创新型文化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创造优越条件,吸引高校文学、新闻、创意、艺术和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来磐工作,特别要重视文化专业领军人才的发现、培养和引进。

2)关心在磐安家的各类文化专业人才。尽量帮助、改善和提高他们的生活、工作条件;物色磐安文化系统现有的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人才,采用送出去学习、承担重要任务、合适岗位锻炼等多种方式,加大培养力度,使他们更快成熟成长。

3)重视非遗传承人培养。设立和引进专项资金,创新培养机制,紧密与市场结合,培养一批磐安非遗项目的传承人。特别要注重在传承中创新,传承和弘扬非遗项目,并根据可能,实现非遗项目向非遗文化产业的转化。

3、加强文化产业经营人才培养和引进

磐安的文化产业正处于开创期,亟需引进一批熟悉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市场运作、有广阔产业发展视野、有创新管理观念、有较强文化产业创新和运营能力的优秀人才,包括项目策划运作、专业市场营销和行业经纪人才。这是"十三五"期间磐安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新课题,应引起特别重视。

4、健全完善人才队伍政策

1)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实施“培养一批,引进一批,聘用一批”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批”人才工程。

2)优化人才环境。完善文化管理和专业人员、文化产业经营人员的考核机制,创新用人观念和机制,创造使优秀年轻人才更快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氛围,确保优秀的文化人才愿来磐安,乐在磐安,为磐安的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5、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机制    

1)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市场中介组织的关系,坚持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组建1-2家国有文化企业,负责非遗展演、“昌文大舞台”等重要文化项目的运行。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私人企业家创办文化企业,培育和支持一批自主经营、富有活力的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行政审批程序,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2)建立公共文化服务考评标准体系。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建设是一项业务性、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各有关部门和乡镇必须严格按照建设标准,制定切实有效的实施计划与方案。要把基层文化建设作为相关部门和乡镇的年度考核内容

3)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项目立项、申报、评估制度。鼓励、支持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对有特色有创意的项目给予一定的财政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建立公共文化事业财政投入的绩效评估机制,优化投入结构,提高投入效益。出台激励机制推动文化行业协会建设。

4)完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依法执法,文明执法,继续做好网吧、娱乐场所与文物市场的日常服务与监管,规范广电影视传播秩序,落实文化经营场所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管措施,进一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确保文化市场规范、健康、有序。

6、强化资金保障

1)根据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县财政在硬件设施建设、基本服务等方面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积极向省里申请专项资金补助,争取省财政对省级标准化建设重点县的倾斜和支持。

2)力争财政对文化事业和产业投入稳定增长,尽力做到“两个高于”,即文化投入的增幅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十三五”时期文化事业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高于“十二五”时期。建立和完善文化建设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制度,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大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企业和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

3)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方筹措文化发展资金。制定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实施细则;筹措设立股份制的民间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制定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办法,完善公益捐赠和赞助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冠名、建立基金、捐款捐物等形式支持文化建设或自建公益性的文化设施。探索以政府投入为引导、民间资本投入为主体的文化发展投资新模式。

 

 

 

 

 

 

 

 

 

 

 

 

 

 

 

 

 

 

附表1

磐安县“十三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重点工作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地点

性质

起止

时间

规模与内容

1

县综合性文化中心

现影剧院区块

拆迁改造

2016

-2020

按照“三馆合一”兼有会议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的功能定位,根据县“十三五”总体规划要求实施。

2

乡镇综合文化站

相关乡镇

完善提升

2017.5

按省级标准,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

2020年前

建成省级中心镇多厅数字影院。

3

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各村(社区)

完善提升

2016

-2020

结合村文化礼堂的提升,建设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0个。

4

文化惠民工程

全县

提升

2016

-2020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每年送戏每年达到送戏150场、送书15000册、送电影2500场、送培训100场、送展览100场、送讲座50场。

5

人才队伍建设

全县

提升完善

2016

-2020

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文化管理队伍,切实解决按等级要求核定编制人员配备到位,培养、引进各类急需的文化人才,提高在职文化从业人员的素质。

6

文物和非遗的保护与利用

全县

提升

2017

全面完成省级以上文保单位修缮工作。

2016

-2020

力争申报国家级文保单位1个。

2016

-2020

新挖掘非遗项目30个以上,申报县级以上非遗保护名录15项以上,力争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1项。

附表2

磐安县“十三五”三大文化产业项目一览表

品牌

工程项目

地点

建设规模及内容


磐安影视

 

磐安县影视文化创意园

新渥镇苦竹区块

集综艺节目、民俗和非遗节目展演、影视创作于一体的大型文化园区,由集散中心区、绿叶广场区、民俗文化体验区、非遗展演区、影视工作区、水上飞歌区、曲径通幽区六大区块构成。(参见吴露生《磐安县影视文化创意园》策划方案第四稿)

江南影视拍摄基地

有关乡镇

以双溪等乡的自然山水、古村落建筑与传统文化资源为依托,打造集影视拍摄、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生态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影视创意文化旅游休闲区域。

磐安云峰茶

古茶场茶文化特色小镇

玉山镇

以国家文保单位玉山古茶场为核心,以传统茶文化为内涵,以台地田园风光为基底,建设综合性茶文化展演体验区、举办“古茶场茶文化节”,培育和树立“磐安云峰”茶品牌,打造全国茶文化休闲旅游高地。

江南药乡

江南药镇

新城区新渥镇

深泽乡

按照“一心两带多点”的布局,包括江南药镇核心区、“江南药乡”文化园、中医药博物馆、中药观赏生态园、中药风情街、中药生产研发基地、药膳小吃一条街、中国江南中药养生文化节等项目和内容,打造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江南药乡”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