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专题 > 磐安县政协 > 文溪课堂

文史天地 | 安文丽泽会

发布时间: 2022-07-18 09:01 来源: 磐安县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号【



   安文丽泽会


 明万历三十一年至三十七年(1613一1619),陈时芳在安文设立丽泽会,开展讲学活动。其弟陈时觉继之。“丽泽之会,饮食供帐捐资数十年不少怠”。可见其时,学术研究之盛,参与人数之众,学士热情之高。“士之越疆瑜险,问难尝数十百人,先生随材造就,…东南之学遂以大明”。


 丽泽会,非丽泽书院,会与书院的不同之处在于规模,会的规模可大可小,多则数十成百,少则几个人。会与书院的不同还在场所,书院往往有固定场所,或书院或庙宇。会与书院的不同在于频次,书院的讲学往往有固定时间,会则相对随机、随意。


“随地举会”是讲会的普遍方式 ,在王阳明的入室弟子王畿为钱德洪所作的《行状》中,就称“君自闻学以来,无一息不在于道,切切以取友论学为事。时江、浙、宣、歙、楚、广,会城名区,皆有讲舍、书院,随地结会,同志士友,咸设皋比以待 。”可见讲会有灵活、机动的特性。丽泽会每月两次集会于安文家塾,年大会于冬至后五日,四方贤士纷纷赴会,从者甚众。


 明代心学发展以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守仁集大成。王守仁的阳明心学传入日本、朝鲜等国。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


 王阳明在家乡倡道期间,得到很多同乡的支持,其中以钱德洪、王畿为之首。入室弟子有余姚徐爱,山阴蔡宗衮、朱节及应良、卢可久、应典、董涷等。


 卢可久,字一松,永康人,与同乡应典一起,拜王阳明为师,是陈时芳的太师父。陈时芳的师父叫杜惟熙。


 杜惟熙(1521—1601),字子光,号见山,取陶渊明“悠然见南山”之意。吴宁城西(今浙江东阳)人。十七岁那年,因知永康卢可久得王阳明之学的精髓,于是前往拜师。榻前极意问难,历经四年,得以透彻了解,完全把握。其学以复性为宗,克欲为实际。曾经说“学者一息不昧,则万古皆通;一刻自宽,即终朝欠缺”。又作诗道:“古今方寸里,天地范围中。有事还无事,知空不落空。”学成后于城西法界寺创法界讲会,讲学授徒,阐述古今道脉源流,以见内圣外王之学,远近敬仰。


 陈时芳(1567—1642),字仲新,号春洲,安文人。幼颖敏有大志。从台之旸谷胡公学,肄《麟经》,授以小学,遵小学之训。年十八,游邑庠,遂有志圣贤事,不屑为科举业。22岁闻邑中杜见山先生杜维熙讲良知之学于法界,即师事之,殚精默会,侍会五峰,不忍一日离函丈。时旸谷公方以举业责之,时芳愈砥志修持不小怠。未几,师卒于馆舍,殡殓如礼,扶柩归葬,立其主于馆而祭之。


 年二十余,复见杜先生于邑城之西岳宫,学甚力,尽得其传。又广就正于四方有道,以求至是。其论学曰:“立希圣之志,识本心之体,用无间之功,深造实践,归于自得,不泥门户。”尝云:“南宋之学,大抵失之难。近世良知教行,本源易窥,又未免失之易。失之难者,不但逐物寻索,苦于支离汗漫,而拘泥矫激之意,反为虚明之障。失之易者,不但任情圆转,堕于流俗,而疎略遗弃,终亏道体。非难非易之间,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平常身体羸弱,至讲论所学,则孜孜不倦,娓娓动人。隆冬盛暑,正衣冠,手不释卷。屡荐不仕。曾于五峰、官桥诸书院讲学。著《宗传广录》34 卷、《自考录》、《五朝闻见录》、《邹鲁遗芳》、《丽泽会规》、《学余偶笔》、《锁笔》等书。山阴刘宗周称之为“枫山后一人”。


 安文的丽泽会由陈时芳与其弟陈时觉牵头,讲会奉行求真务实、辨理问难。东阳卢楷在《丽泽会辞》中有云“讲求务至当,毋容俟臆度。旬日三其文,不泛亦不略。道德立基本,仁义要充扩。规模远大器,所贵敛锋锷。”


 其时,“姚江学派”一片繁荣、如火如荼。“东吴有双凤,中州见一鹗。”“四杰起江右”,“五星聚闽南”,“吾浙十三士,济济精且博”。各地王学交相辉映,熠熠生辉。


 陈时芳的丽泽会还培养了陈其蒽等人。《五峰书院志·明苹斋陈先生传》,其称:先生讳其蒽,字生南,号苹斋,东阳安文人。为邑诸生,豪宕任侠,喜快饮。… … 执贽往谒春洲,春洲大喜曰:“生南至,吾道有人矣。”自是一变而归绳尺,殚虑研精,进取甚勇,知之所至,行必践之。 ……其所讲学,永康则五峰,东阳则文山、西庵,随地举会,接引后学,悃款详密,言不足则继之以歌,无有智愚,莫不感动。自春洲没,广其传,使勿替者,先生力也。


 上文所称“春洲”就是陈时芳。


 陈时芳及丽泽会,在明代心学的发展中留下了重彩的一笔。



作者 | 范泽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