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专题 > 磐安县政协 > 文溪课堂

文史天地 | 万仓书屋

发布时间: 2022-06-18 12:49 来源: 磐安县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号【



万仓书屋 


 金华、绍兴、台州三府交界之地,千米高峰万苍山脚下,有一个元朝初年建村的斐湖古村落,村中完好地保存着一座古老的书院“万仓书屋”。万仓书屋,原名万仓书室,当地村民从古至今则称为新厅。明清厅堂式的结构,三开间两层的规模。正厅三间,中厅为堂楼。二层楼房,楼上设学馆。户宇轩宏,鼓础圆柱,雕梁画栋,飞檐斗角,牛腿雕刻故事人物。前拱万苍挹秀,后倚玉屏迭翠,坐落在古老的村落中央,与周围的古塘、古树、古民居相映成趣,透出一种特有的气质。

 万仓书屋建于乾隆末年,为周世耿一家所建。据《种杏堂周氏宗谱》记载,周世耿务农之余,复绍父业,外出杭绍甬经销茶叶,常获倍利。酷好书,尝恨自己及子未得卒业,课诸孙读甚严。每次带领孙子有元、有宰到家祠鸿绪堂上学,必嘱曰“颛心读书,毋荒于戏,好为汝祖、汝父完未了事也”。乾隆四十年大清朝廷建成文渊阁、文源阁、文津阁,用于储藏《四库全书》,周世耿获悉后,决心建造一座气派的书屋,并立即着手筹建。决计倾其余资,相基、度地、鸠工、庀材,悉亲力亲为,对自己“不能卒业”的遗恨转化为对孙辈的期盼,倾注在书屋之中。



 在磐安书院史上,以书屋命名的并不多见,历经数百年而得以幸存的则少之又少。万仓书屋得以幸存,是斐湖村民重文守护的成果。在那幽远绵延的群山之中,万仓书屋记录着斐湖人躬耕苦读的家风祖训,承续着先祖贤能的文脉诗风。周氏的子孙后代也从这厅堂楼宇之间读懂了先祖的良苦用心。周世耿的第三、第四、第五个孙子成为书屋的第一代学子。据《莲峰公四子小传》,周世耿的四个孙子皆中秀才,留下了“兄弟四联辉”的佳话。周有元为太学生,钦授修职郎,八品职衔,著有玉屏诗章;周有宰为郡庠生,钦授修职郎,八品职衔,著有万仓诗草;周有华为右科邑庠生,钦授修职郎,八品职衔;周有声为邑庠生。嘉庆廿三年(1818),为庆祝五世同堂,兄弟联辉,四兄弟联建“友恭堂”。

 斐湖村向来崇尚文化教育,树德树人。明朝就有私塾,敦诗书,说礼乐,学智慧,前后蜚英黉序者众。清朝建造了“三厅两祠堂”:种杏堂、大宗祠、旷怀居、鸿绪堂、新厅。“盖吾祖之承先业,立德立功其启后也,学诗学礼其光前也,祭春祭秋其追远也”。大宗祠,建于雍正二年(1724),重建于同治庚午(1870),分前厅、穿堂、后寝三进,穿堂左右二天井,翼以厢房,前厅三开间与后寝相称。厢房兼作学堂,储藏文献。乾隆初年,周国杰建旷怀居,“旷怀上世祖功宗德”。国杰认识到,“非振兴文教,无以昌诗书之气而开庠序先声”。“于是广购书籍,遍访名师,厚脩脯以勤课读”。鸿绪堂,俗称小祠堂,建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周孟珪(字文秉)一家所建,“於以楼先灵隆享祀,且为家塾课子若孙所”。至乾隆末年,孟珪长子世耿建造了新厅,即万仓书屋,供子孙后代读书习礼。曾任教万仓书屋的恩进士韦学炳留下《万仓书屋》诗一首:“庭阶弟子蕙兰香,江左风流在谢王;大小有山罗锦绣,东西列屋贮缥缃。满腔文史供三味,半夜书声彻万仓;愧我今朝怀马帐,未曾薰沐得登堂。”一句“半夜书声彻万仓”,形象地展现了书香斐湖的情景,生动地描写了斐湖学子求学的刻苦和用功。嘉庆年间遭火灾,重建后宣统辛亥年又遭火灾,重建至今,为斐湖村唯一现存厅堂。2009年12月,万仓书屋被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斐湖文脉传承于临泽。斐湖原名榧坞,为周氏聚居村落。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杨镇龙在玉山起义抗元,元朝廷派重兵镇压,婺东望族临泽灭亡。周光植从临泽村外逃,皇庆年间在榧坞初结茅庐,旋又避徙新昌彩烟。其长子几伍后至元四年(1338)还迁榧坞,自此村落逐渐形成。“自南宋我祖师锐公登嘉定戊辰右科第一,梦松公(光植祖父)登宝祐丙辰右科进士,其时腰金带者十有八人。累世簪缨,科名甚盛。”临泽虽然消亡了,但其耕读传家的文脉在斐湖传承发扬。建于明成化年间的总厅堂名“种杏堂”,就取树德树人之义。因为历来重视兴学育才,尊师重教,“榧坞遗献多矣,文籍复灿焉”。“自元迄今,凡七百年,文化之盛,为世艳称”,人才辈出,青史不绝。从清乾隆到光绪140年间,一个不到150户的小山村,就出过岁进士(岁贡)1人、秀才17人、监生8人。1950年代中期,斐湖在老磐安县初中就读的有9人之多,全县独一无二。如今大学生、研究生逐年增加。走进万仓书屋,一股书香飘然而至。书屋内欢声笑语,中堂上挂满书画作品。“秋树读书春楼听雨;虚室生白排闼送青”,“诗礼传家,代代儿孙能大达;书房毓秀,莘莘学子竞风流”。     




本文作者: 虞晓峰  周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