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规文件 > 其他文件 > 县政府文件
索引号: 113307277559109857/2022-54531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体裁分类: 通知
文件字号: 磐政〔2022〕40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文机关: 县府办 成文日期: 2022-05-11
统一编号: 有效性:

磐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磐安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2-05-11 10:21    来源:磐安县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号【
分享到:


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

《磐安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磐安县人民政府

                                                                                 2022426


磐安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全民健身是国家发展战略,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加快构建更加完善、惠及全县人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根据《全民健身条例》《浙江省全民健身条例》《健康浙江2030行动纲要》《浙江省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体育强省行动纲要》《浙江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浙政发〔202133《金华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金政发〔20223,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改革为动力,奋力担当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使命任务。以“扛旗争先创一流,崛起浙中显担当”的奋斗姿态,努力健全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全民健身发展中存在的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开创磐安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提高全县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水平为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牢牢把握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加快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释放全民健身在推动产业升级、维护社会稳定、倡导公平公正、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正能量,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为建设共同富裕山区样板县作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目标

2025以系统理念和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全民健身加快发展,标准化、均等化、智慧化的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居民健身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科学健身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全民健身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方式,通过加快构建由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格局,促进体育场地设施、组织网络、健身活动、健身指导等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关键环节的完善与提升,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符合现代体育运动发展规律的全民健身“磐安模式”,基本建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一)体育场地设施更加完善。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标准逐步提高,建成我县文体活动中心,乡镇(街道)本级、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基本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县城范围内构建“10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公共体育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公办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达100%。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0 m2

(二)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有序发展。进一步推动群众体育健身活动与竞赛的普遍化、经常化、多样化,按照因地制宜、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就近就便的原则,通过片区联动、全民健身展示、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形式,组织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形成“群众天天有活动、乡村(社区)月月有赛事、乡镇(街道)年年有运动会(体育节)”的局面。推动幼儿、青少年、老年人、妇女、社区居民、职工、农民、残疾人等各类人群体育协调发展。将中药寻宝越野公开赛、全国象棋赛、浙江省公开水域冬泳赛、山地自行车赛等打造成全民健身品牌赛事,将步行健身、体育社团展示交流培养成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办好群众性体育赛会,从我县的地方资源和历史、文化特色出发,重点抓好绿色体育、山地体育、民俗体育等特色体育发展。

(三)体育社会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充分发挥体育总会作为枢纽性体育社会组织的服务作用,带动各级各类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推进体育社团社会化、实体化改革,按照分类指导、分步推进的原则,实施县级体育社团五年孵化计划。积极推动体育总会工作网络向乡镇(街道)延伸,探索县级体育总会和规模较大、群众基础广泛的体育社会组织在乡镇(街道)建立工作机构。到2025年,每个乡镇(街道)完成构建“1+5”工作格局(即1个体育总会工作站,5个以上专业体育社会组织工作站)。引导各类体育社会组织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依据法律和章程规范运行,提升服务能力。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作用,优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把政府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组织承担。实施体育社会组织培育工程,优化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环境,加强对“草根”体育组织、网络体育组织的研究,加大规范引导和服务的力度,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体育社会组织。

(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建设“爱锻炼、有情怀、懂技能、会组织”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每千人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数达到4人。每年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 “五进”(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部队、进农村)培训及活动20场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30%以上,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达94%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按照科学规划、提前布局的原则,在充分考虑我县人口密度和体育设施建设周期性特点的基础上,推动磐安县文体中心等系列重大体育设施项目建设,建设体育功能完备、能够符合人民群众全民健身需要的现代化体育场地设施。体育部门参与小区规划和验收。优化布局“10分钟”健身休闲圈。利用磐安山地优势,以环浙步道建设工作为切入点,结合原有古道、步道等设施,打造“磐安最美古道”,满足磐安群众的日常锻炼需求以及促进外来群众的深度体验。积极参与“浙江最美绿道”评比,以打造具有山地运动特色并且包含茶文化、儒学文化、红色文化等三大文化特色的古道网络建设为核心工作,推进绿道、登山步道、古道等线路的串联工作,完善线路标识、驿站建设,提升媒体宣传力度。高质量完成第十七届省运会山地自行车、公路自行车、举重及象棋项目场地(馆)建设工作,并积极探索场地赛后利用模式,打造山地自行车公园及公路自行车精品线路等。鼓励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体育服务,通过服务定价、政府购买、财政补贴、政策优惠等方式完善公共体育设施运营模式,鼓励和支持体育协会、民办非企业等社会组织提供优质体育服务。鼓励各乡镇(街道)在符合整体规划的前提下,以租赁方式向社会力量提供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土地,租期一般不超过20年。均衡布局百姓健身房,充分发挥其带动百姓参与健身锻炼的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体育运营管理,优化配置、提高效率、降低闲置率,形成群众体育场地“设施社会共建、组织社会共管、活动社会共办”的新格局。(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设局、发改局、财政局、教育局、文广旅体局,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健全群众体育组织网络。体育组织城乡覆盖。促进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更加健全,构建规范有序、富有活力、遍布城乡的全民健身社会化组织网络。强化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及规范管理,创建社区、农村、职工、青少年、妇女、残疾人等各类别的体育俱乐部,以及乡镇(街道)的体育协会分站点。建立社会体育组织的规范化、等级化管理,做大做强体育社团组织,完善体育社团组织星级评定制度,积极推广先进经验。要求达到“1+24”模式(1 个体育总会和 24 个(含)以上注册登记的体育社会组织);其中12个(含)以上体育社会团体达到“3A”等级以上;各乡镇(街道)90%达到“1+5”模式(1个体育总会工作站和5个(含)以上备案体育社会组织);各乡镇(街道)通过公益岗位等形式配备体育工作人员。每万名青少年拥有1个公益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每年组队参加省、市级青少年阳光体育比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比赛、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夏令营等体育活动不少于2次。指导人才培养专业化。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体育骨干力量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体育教师、运动员、体育科研人员等特殊人才在推进群众体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推动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在人数等方面实现稳定增长,要求占总人口的千分之三以上,实际上岗率达50%以上。通过调整队伍年龄、职业、学历结构等方式提升专业业务能力,积极建设专业突出、意愿强烈的特色体育管理及志愿者服务队伍。推行社区、农村体育志愿者服务机制,增强对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指导、协调、组织和管理,促进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规范化、常态化运行。(责任单位:县文广旅体局、教育局、民政局,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丰富全民健身活动形式 编制磐安县群体赛事办赛指南,鼓励支持体育社团引进国内外高水平赛事,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共同办赛,建立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网络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承接社区体育赛事活动和培训项目。推动各类人群尤其是青少年人群体育活动的常态化、规模化开展。建立健全社会化的全民健身活动模式,以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周、全民健身月为载体,以全民运动会、乡村运动会、体育嘉年华等活动为重要抓手,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积极引导少年儿童及妇女等群体投入全民健身运动。强化与教育部门在中小学校、托幼(育)机构中开展各类学校体育、健康管理等工作活动的联系,推动本地青少年儿童体育运动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持续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保障在校中小学生每日体育活动时间,提高《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达标率。促进妇女群体的全民健身参与热情,科学宣传健身知识,大力普及瑜伽、健身走、健身跑等适宜妇女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有效利用社区健身设施、公共体育场所等场所有序开展广场舞等妇女参与积极性较高的体育运动项目,科学解决场地设施等问题。重视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积极引导老年人参与康养体结合的体育锻炼项目,实现提高生活品质、晚年幸福安康的基本目标;重点保障残疾人群体参与体育锻炼的基本权益,积极鼓励残疾人群体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基础体育锻炼,以及适度参与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各类户外运动。鼓励各乡镇(街道)立足区域特色与资源禀赋,将山地运动、骑行运动、水上运动融入磐安的民间民俗中,打造具有磐安康养特色的路跑赛事、骑行赛事、登山赛事、露营基地、体育嘉年华、体育旅游目的地等。鼓励跨乡镇(街道)联合申报赛事活动、户外运动基地、运动品牌项目,扩大项目规模,提高项目影响力,形成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加强政府引导,不断提升磐安各级各类专业性体育赛事及大众健身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与运行水平,努力扩大各类群众赛事的办赛规模,尤其是重点引导业余体育活动的规范化与有序化。(责任单位:县文广旅体局、教育局、总工会、妇联、团县委,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四)普及全民科学健身意识。提升科学健身意识。健全科学健身指导网络,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培训,健全体育社会组织网络,深入群众周围,强化科学健身宣传,普及与推广健身知识,进一步提高全民健身意识,养成终身体育的生活方式。充分依托大讲堂、文化礼堂等有效形式,与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融合,开展科学健身指导,进一步普及运动预防及康复知识,有效做好群众的各类运动损伤预防及康复工作。进一步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的传播效用,尤其是重点发挥网络的主导作用,采取更为便捷、更为迅速的方式,有效加强群众对体育多元化功能和体育综合价值的认知度,强化居民体育文化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显著增强体质水平。强化全民体质监测。通过打造国民体质监测站等平台,引领居民科学健身和有效健身,建立国民体质监测长效机制,巩固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建设,定期组织市民参与国民体质监测,监督体质监测状况,到2025年国民体质健康合格率达94.5%,根据数字浙江、数字体育建设的统一要求,建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初步建立起基本符合要求的监测档案,有实效地推进“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康复处方”的一体化建设,使体质测定与健康体检成为市民健康保障的基本权利。 (责任单位:县文广旅体局、教育局、人力社保局、民政局、卫健局、融媒体中心,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五)坚持文体旅融合发展。聚焦绿色生态、高质量、融合等发展的核心关键词,充分利用磐安数量众多、特色鲜明的山地资源,积极立足于磐安地理区位及生态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等资源条件及相应的设施优势,加强体育要素植入,拓展体育运动参与形式,践行“生态富县、生态富民”的发展理念,实现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 “文旅体”产业一体化格局,谋求“体育+”融合发展模式的高质量发展。力争在“十四五”时期建立起以山地户外运动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发展融合体系,探索具有鲜明特色的体育融合发展路径、措施和模式,打响“身心两安、自在磐安”品牌。积极推进体育产业与农业、工业、商贸业、信息服务业、影视业、教育培训业等众多关联产业间的全方位协同发展,加强体育与文化、教育、旅游、卫生、科技、商业和金融等相关部门的跨界融合,制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大力提高磐安体育产业的附加值,促进“体育+”创新式发展。发挥乡村禀赋优势,以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作为基础,尊重并发扬历史底蕴,尤其要关注乡村产业特点、资源分布的实质,探寻适合的发展路径,以旅游资源为支点,打造生态体育场地,美丽乡村农家乐,形成网状串联型的绿道结构。着力融合“体育+山水”等模式稳定乡村新客源,满足群众对体育旅游的常态化需求。通过结合体育项目,整合体验型体育旅游项目,丰富游客的体验感,突破以往农家乐简单化和乡村体验单次性倾向,打造集户外运动与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基地。逐步开发集运动、观光、会务为一体的综合模式,做大美丽经济。完善乡镇(街道)的餐饮、民宿等综合服务设施,为周边村民创造餐饮和住宿等行业的增收机会,构建以体育、旅游新增长点的乡村经济模式。(责任单位:县文广旅体局、教育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卫健局、科技局、经商局,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六)提升体育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抢占数字化改革先机,谋划做好数字时代现代化建设的体育篇章,建设高品质数字社会。以全人群、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为导向,探索区块链、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在体育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应用,推进县域智慧体育管理一体化和公共体育服务数字化转型升级,形成全面高效的管理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全民健身现代化治理水平,打造“数字体育生活新服务”。加强体育产业统计,做好数据治理、强化信息保护,全面掌握磐安体育产业发展数据与状况,为政府及职能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加速数字化管理转型,建立县域数据仓,探索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手段建立可操作、常态化的管理机制,构建重点景区、体育综合体、户外营地等区域的信息自动感知采集,以及游客流量监测,提升精准化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县大数据发展中心、改革办、365行政服务中心、文广旅体局,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七)深化体教融合培养方式。探索培养方式的创新。坚持以体教结合的发展方式引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积极整合体育系统内的有效资源,充分利用磐安教育系统相关资源,依托各级中小学建立起完备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省级及以上的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阳光基地)或体育训练基地2个,通过新型县级体校认定,并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要求开展不少于5个运动项目,配备必要的教练员。倡导建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相关职能部门间常态化沟通联络的机制,积极展开与教育部门及相关学校的联系与协作,推进体校改革,破除体育与教育壁垒,打通体校与学校通道,学校严格按照规定开展体育特长生招生工作。同时,合理分配运动员的学习和训练时间,特别重视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和人格塑造。努力将体育特长纳入一般学校的升学路径中,寻求破解现存青少年运动员求学、升学等现实问题的科学办法。(责任单位:县教育局、文广旅体局)

(八)积极推进“体医融合”。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形成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倡导健康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将体育健身与健康教育基础知识相结合、体育指导员与健康指导员服务功能相结合,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依托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为群众定期开展体质测定与运动风险评估,提供体育健身方案与运动促进健康的指导服务,推广个性化运动处方、运动方案和实时健身建议。探索将国民体质测试纳入健康体检范畴。(责任单位:县卫健局、文广旅体局)

四、保障措施

(一)推进体育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坚持深化体育改革,完善与体育融合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业运营的体育发展管理体制及运营机制。明确体育部门及相关利益主体的管理职能,加强部门合作与有机融合,积极构建常态化沟通平台与渠道,促成各方的正式与非正式沟通。强化对全县体育发展工作的组织统筹协调,负责全县体育发展工作的总体建设、协调推进、监督落实。支持体育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落实体育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奖励相关政策,推动社会力量参与,不断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释放资源,激发社会力量办体育的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把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

(二)加大政策支持,提升安全保障。强化资金支持。建立“政府引导为起点,企业运作为主体” 的体育发展引导资金体系,健全体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十四五”期间,不断提高财政对体育的保障水平,将引导体育产业发展与保障全民健身事业、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一同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投入。统筹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体育发展。积极改善投资环境,营造宽松的投资氛围,有条件地给予体育发展项目规划审批、用林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强化人才战略。大力推进“人才强体”战略方针,将内部资源整合与外部资源引进相结合,推动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制与上级部门人才培养重大工程相符合的磐安县优秀体育人才相关政策,实施个性化人才管理,引进和培育更多的磐安体育人才,完善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和发展保障体系。加强在职教练员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重视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培养高素质经营策划、运营管理、技能操作等专业应用型人才,实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组织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参加各层次培训。杜绝安全隐患。重视山地户外休闲运动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做好安全防控与应急救援工作。以政府引导为核心,加强监管,成立安全保障协会,明确工作职责,体育活动中,确保保险部门、公安部门、卫生健康部门等有机合作、互联互通,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共同制定安全保卫方案,并明确危机事件应对预案,加强救援队伍建设,强化组织演练,形成高效的急救运作模式。完善公共服务,进一步制定磐安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和安全保障政策,扩大公共体育服务覆盖范围,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科学推进磐安体育服务安全高效、高质量发展。

(三)注重规划衔接,促进落地保障。从宏观上明确大体发展方向、要求、理念、定位、目标、布局、前景、趋势等重要战略内容。从可操作性、可落地的角度,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短期发展规划。建立目标任务考核制度,分解落实本规划制定的目标任务,实行规划年度监督、中期评估和终期检查制度。要把发展规划与有关建设计划、各类行动计划以及年度计划紧密结合起来,根据规划逐年分解主要目标和重点建设任务,形成中长期规划逐年落实、动态实施机制,建立健全动态调整机制,跟踪分析规划实施情况,确保本规划目标任务完成。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将规划纲要确定的相关任务纳入本部门年度计划,及时报告进展,并与绩效挂钩。完善县体育工作综合评价体系,从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方面综合评价。

(四)加强体育宣传,实现体育现代化 加强体育宣传和体育文化工作,促进磐安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加快推进体育融媒体中心建设,拓展体育新媒体文宣平台。创新推广手段,开展品牌推广工程,进一步完善体育文化传播平台,丰富体育文化传播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最大限度整合现有数字资源,积极打造符合新数字时代传播需要的磐安体育新型文宣平台,借鉴现有各类公共资讯平台及私域流量平台运作经验,建立起包括短视频、直播、微信公众号等多路径、多应用的综合性内容输出体系,拓宽对外宣传路径,并进一步提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推广力度,利用媒体公信力作为权威信息发布平台,努力实现多平台信息共享。营造体育现代化建设大环境。持续深入构建体育宣传大格局,着力抓好体育创新发展宣传工作,牢牢把握体育工作的话语权。以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提升体育事业公众形象为目的,以建立健全宣传工作机制为切入点,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大力宣传全民健身、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为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要聚焦体育重大事件抓宣传,做好省运宣传工作,突出抓好重大主题、体育功能、重大赛事活动、体育典型、体育发展成果的宣传,动员社会力量发展“大体育”、营造全民体育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