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县政府部门 > 县政府办公室 > 政策文件 > 县政府文件

磐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磐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1-05-21 09:34 来源: 浏览次数: 字号【
分享到:

 

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

《磐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磐安县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磐安县人民政府

                               2021510

 

 

 

 

 

 

 

 

 

 

 

 


 



磐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磐安县人民政府

二一年三月


 

 

一、十三五规划目标如期完成,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 1 -

(一)十三五规划目标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完成 - 1 -

(二)新发展阶段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 8 -

(三)到2035年高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远景目标 - 10 -

二、实施生态富县、生态富民战略,绘就十四五发展愿景 - 11 -

(一)指导思想 - 11 -

(二)战略定位 - 12 -

(三)基本原则 - 12 -

(四)发展目标 - 13 -

三、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浙中最美大花园 - 18 -

(一)固牢美丽生态基底 - 18 -

(二)加强美丽生态保护 - 19 -

(三)强化美丽生态治理 - 20 -

(四)提升美丽生态成色 - 21 -

(五)创新美丽生态价值转化 - 22 -

四、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 22 -

(一)做大做强休闲旅游一号产业 - 23 -

(二)培育壮大中医药健康、影视文化、数字经济三大新兴产业 - 26 -

(三)提升发展塑料制品、五金机械、建筑业三大特色传统产业 - 29 -

(四)高标准建设两区五园两镇两站场产业平台 - 30 -

(五)持续激发产业发展动能 - 32 -

五、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构建发展新模式 - 35 -

(一)多渠道引进培育创新人才 - 35 -

(二)高标准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 37 -

(三)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 - 38 -

(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 38 -

六、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激发县域发展新活力 - 39 -

(一)高水平建设数字政府 - 39 -

(二)高水平建设数字社会 - 40 -

(三)构建一流营商环境 - 41 -

(四)优化资源要素配置 - 42 -

七、强化区域开放合作,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 - 43 -

(一)全面融入都市区建设 - 43 -

(二)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 44 -

(三)拓展山海协作朋友圈 - 44 -

(四)积极拓展国际合作 - 45 -

八、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构筑品质山城新格局 - 45 -

(一)优化发展空间格局 - 45 -

(二)全面提升县城能级 - 47 -

(三)高标准建设美丽城镇 - 48 -

九、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县 - 50 -

(一)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 50 -

(二)大力建设和美乡村 - 52 -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集成改革 - 53 -

(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 - 53 -

十、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强化城乡统筹发展支撑 - 54 -

(一)优化综合交通网络 - 54 -

(二)完善能源设施建设 - 57 -

(三)强化水利设施建设 - 58 -

(四)布局新型基础设施 - 58 -

十一、深度挖掘丰富文化资源,建设独具魅力的文化磐安 - 59 -

(一)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 59 -

(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 60 -

(三)优化公共文化服务 - 60 -

十二、着力改善民生福祉,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 - 61 -

(一)让每一个适龄人口得到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 - 62 -

(二)让人人享有更高水平的健康服务 - 65 -

(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 68 -

(四)促进居民就业增收 - 70 -

(五)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 - 71 -

(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 72 -

(七)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合法权益 - 72 -

(八)完善退役军人保障和服务 - 73 -

十三、推进县域整体智治,营造和谐安定社会环境 - 73 -

(一)建设平安磐安 - 74 -

(二)建设法治磐安 - 76 -

(三)建设清廉磐安 - 77 -

(四)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 77 -

十四、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确保规划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 78 -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核心作用 - 78 -

(二)发挥规划战略导向作用 - 79 -

(三)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 79 -

 


磐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磐安县委关于制定磐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磐安县未来发展战略目标,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一、“十三五”规划目标如期完成,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一)十三五规划目标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完成

十三五时期是磐安摘帽快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县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按照建设五个磐安、实现五大愿景的目标要求,拼搏实干、争先进位,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发展,基本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经过五年奋斗,全县产业发展的动能进一步激发,发展环境大幅优化,民生短板加快补足,形成了生态富民、康养旅居、江南药镇、和美乡村、磐安山居、365务、山城管事、婺州南孔等八张金名片”“两山转化路径进一步打通,为十四五时期加快发展,开启全面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百亿大关。202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20.7亿元;财政总收入18.3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34.3亿元。

绿色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形成了以休闲旅游为主导的1+3+3产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10.738.151.2,入选省级服务业强县试点。休闲旅游保持蓬勃发展态势,2020年接待游客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达到1473万人次和138亿元,创成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县、省全域旅游示范县、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省诗画浙江·百县千碗工程示范县,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中医药健康迈入发展快车道,江南药镇通过省级特色小镇命名,新城区千亩中医药健康产业园连片成型,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列入省级创建名单,获批全国首个中药材产业产地初加工和饮片生产一体化试点,中药材标准化项目列入省级标准化战略重大试点,建成全国首个中药饮品与药材加工一体化共享车间数字经济加速成为发展新引擎,金磐数字经济园等平台加快建设,罗奇泰克线路板智能制造项目入选省重大产业项目和全省首批省级智能化工厂示范项目。影视文化培育实现重大突破,浙中影创城、万影达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春光科技主板上市,成为全县首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鹏孚隆建成全县首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020年,建筑业实现产值171亿元。

生态环境优势巩固扩大。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两次夺得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大禹鼎,获评全省首批清新空气示范区、省级清洁能源示范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美丽浙江建设工作考核优秀单位,荣获全国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突出贡献奖2020年,全县PM2.5平均浓度下降至21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100%,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保持全省前十。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3.8%基本建成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加快推进浙中生态廊道建设,夹溪和西溪分别被命名为省级、市级美丽河湖。强化垃圾分类长效管理,基本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生活垃圾实现总量负增长和处理零填埋。

改革创新活力持续激发。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网上办、掌上办事项实现率分别为100%99.6%民生事项一证通办率达100%无证明城市改革成为市级样板。出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30条意见和新一轮工业政策,建立民营经济观察员制度。金磐开发区飞地发展模式入选全省山海协作最佳实践案例,被列入十三五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新亮点,在《人民日报》头版深度报道。2020年,全县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95%;中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被列入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名单,塑料制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被列入市级创建名单,成功创建国家级高山台地食用菌星创天地和省级林下食用菌星创天地,科技特派员工作受到国家科技部表彰。

重大项目建设实现突破。十三期间,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总额626亿元,签订招商引资正式投资协议166个,签约总额508亿元。杭绍台高速建成通车,金台铁路即将开通,杭温高铁、抽水蓄能电站、流岸水库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江南药镇、大盘山名山公园等项目列入义甬舟大通道十大标志性工程,玉岑山居、万苍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列入省五个千亿工程42省道二期、横窈线、西南线建成通车,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240公里,内畅外联公路交通网基本建成。在全省率先实现与毗邻县市公交互联互通,农村客运工作被交通运输部作为典型推广,先后被评为省级客运村村通试点县、全省美丽公路示范县、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品质山城建设落地见效。开展了复县以来规模最大的老城区拆迁改造,老城区旧城改造快速推进,八大区块全面进入交付回迁阶段,创造了磐安速度;新城区已开发建设用地面积约500公顷。扎实推进三改一拆,成功通过省基本无违建县复查验收以及国家级城镇卫生保洁标准化试点项目评估。全县20个小城镇整治全部通过省级验收,创建省市样板11个,城镇化率提高到52%,获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县。

乡村振兴发展成效全省示范。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风景线1条、示范乡镇6个、森林城镇2个、特色精品村19个、美丽宜居示范村11个,超半数乡镇和行政村创评省A级景区镇、景区村。尖山镇、双峰乡、方前镇、盘峰乡先后被评为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创新推出共享农屋·磐安山居模式,列入全省首批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县和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名单。荣获全国茶叶百强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创成磐安县磐五味中药材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磐五味”“磐安云峰”“磐安茭白获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玉山镇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

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高。2020年,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3589元、20950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7.7%9.4%。全县人均年收入9000元以下农户、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户和无房户、低收入农户零就业家庭全部清零,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获得省政府正向激励;集体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行政村比例达79.2%。创成省教育装备规范化管理示范县和省学习型城市,通过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评估,省教育现代化水平监测位居全省第一方阵,高考成绩屡创新高。通过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达标认定和省级示范文明县城复评,《迎大旗》《炼火》入围国家级非遗项目评审名单。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审,实现县域范围省级卫生乡镇全覆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成为全省少数零病例县市之一。在全省率先实施政府为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购买伤害保险。创新开展后厨革命,食品药品安全满意度列全市第一。推行山城管事+基层治理模式,推进县乡村三级矛调中心建设,创新5560专家调解团等社会基层治理模式,创建省级枫桥式司法所1个,六无善治平安村居创建率达100%,被国家信访局授予信访工作‘三无’县称号,连续三年实现基本无信访积案县。推进无欠薪专项治理,创成省级无欠薪县。实现省级平安县十六连冠,被评为全国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县。

十三五时期,磐安干成了一批以前想干而没干成的大事,解决了一批以前想解决而没解决的难题,生动诠释了小磐安也有大梦想、小地方也有大作为的信念,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一是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高标准保护生态环境,探索两山转化路径,不断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二是坚持借势借力发展,在增强内生动力的同时,强化外部优质资源的引进,十三五期间,累计向上争取资金96.37亿元,为“十二五”期间争取数的13倍多,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巨大支撑。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十三五期间,民生支出累计达到90.70亿元,年均增幅15.72%,每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都超过70%。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磐安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诸多短板和瓶颈,主要体现在加快发展态势不明显,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发展质量有待提升;县城和中心镇集聚能力不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压力较大,长效保护机制有待建立;民生领域短板弱项依然存在,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有待强化;经济社会新风险新隐患不断出现,防灾减灾能力有待加强。


1磐安县十三五规划目标完成情况表

类别

指标名称

属性

2015

规划目标

完成情况

2020年目标

年均增速[累计]

2020年实际值

年均增速[累计]

经济

实力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预期性

78.3

110

7左右

120.7

6.1

其中:农业增加值(亿元)

预期性

11.15

12.3

2.5

12.85

3.4

人均生产总值(万元/人)

预期性

3.6962

5.07

6.5左右

5.68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预期性

7.32

11.3

9

11.07

7.7

地方财政税收收入(亿元)

预期性

6.02

9.7

10

8.96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预期性

55.83

98.4

12

18年统计改革后,数据不可比

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亿元)

预期性

12.17

21.5

12

18年统计改革后,数据不可比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预期性

28.47

46

10

36.6

9.5

创新发展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预期性

2.46

2.5

[0.4]

1.95(预计)

发明专利授权量(项)

预期性

14

15

171

高新技术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预期性

31.14

36

[5]

54

[18]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预期性

6.53

9.17

9.25(19)

协调

发展

城镇化

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预期性

45

55

[10]

52

[7]

户籍城镇化率

约束性

26.78

完成市下达目标

29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预期性

38.5

45

[6.5]

51.2

[12.7]

绿色

发展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约束性

完成市下达目标

完成市下达目标

单位GDP用水量降低(%

约束性

完成市下达目标

完成市下达目标

万元GDP耗地量(平方米)

约束性

完成市下达目标

完成市下达目标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约束性

完成市下达目标

完成市下达目标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约束性

完成市下达目标

完成市下达目标

耕地保有量(万亩)

约束性

21.88

21.53

22.08

[0.2]

森林覆盖率(%

约束性

80.41

80.6

83.8

林木蓄积量(万立方米)

预期性

527.5817

620

[120]

690.2

[163]

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优良天数率(%

约束性

94.6

≥90

100

细颗粒物(PM2.5)浓度(微克/立方米)

约束性

33

≤35

21

全县河流-类水质断面比例(%

约束性

100

100

100

主要污染物排放(吨)

化学需氧量

约束性

完成市下达目标

完成市下达目标

氨氮

约束性

完成市下达目标

完成市下达目标

二氧化硫

约束性

完成市下达目标

完成市下达目标

氮氧化物

约束性

完成市下达目标

完成市下达目标

开放发展

进出口总额(亿元)

预期性

23.54

27.3

3

34.3

8.3

其中:出口总额(亿元)

预期性

23.14

26.8

3

33.9

8.5

浙(磐)商回归投资额(亿元)

预期性

10.21

10

8

17.5

共享发展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预期性

30084

44200

8

43589

7.7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预期性

13400

21100

9.5-10

20950

9.4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

预期性

88.46

95

95.83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预期性

56.3

60

49.87

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张)

预期性

43.05

50

50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预期性

2.57

3.7

[0.47]

3.1

城镇登记失业率(%

约束性

2.65

3.5

2.11

新增城镇就业人数(万人)

预期性

0.1561

[0.5]

0.125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率(%

约束性

95.1

>95

96.8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约束性

96.6

>95

99.9

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约束性

0.025

完成市下达目标

0.06

(二)新发展阶段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演进,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从国内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长三角一体化、乡村振兴、交通强国、创新驱动、新型城镇化等国家战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为全国经济长期向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从省市看,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了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作出了建设十个方面重要窗口,加快形成十三项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大标志性成果的决策部署。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新发展阶段浙江担负五大历史使命,重点推进十三项战略抓手,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总体思路。中共金华市委七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全力打造以丝路开放为特色的世界小商品之都、国际影视文化之都、创新智造基地、和美宜居福地,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的总体目标。

十四五时期,磐安将由高速时代迈入高铁时代,迎来大发展、大跨越的战略机遇期。随着杭温高铁建成通车,磐安将接轨全国高铁网络,浙江地理中心区位优势凸显,优质资源有望加快集聚。国内消费市场不断扩大,消费结构升级,中医药健康、休闲旅游等产业迎来发展机遇期。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城镇高品质建设提供了机遇。磐安应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努力开创五个加速期:一是大花园建设的加速期。巩固扩大生态优势,高标准推进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创建,绘就全域美丽山水画,打造浙中最美大花园。二是绿色产业发展的加速期。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突出创新驱动和重大项目牵引,进一步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提升产业发展质量,系统性增强内生动力。三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加速期。全面推进新老城区同城化、台地区域一体化、环大盘山区域协同化,着力提升县城规模能级,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四是民生福祉提升的加速期。把生态富民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聚焦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促进居民增收的路径探索和模式总结,力争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生态富民的样板,同时,更加注重公共服务优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打造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五是区域开放合作的加速期。紧抓杭温高铁开通机遇,更加紧密融入金义都市区和长三角一体化,打通优质资源要素流动通道,在新发展格局中确立磐安独特的位置。

面临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新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要求,磐安应着眼两个大局,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拼搏实干,办好自己的事,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的不确定性,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创新思维,开辟发展的新境界。

(三)到2035年高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远景目标

2035年,磐安与全省同步基本高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质量、绿色发展、幸福宜居、区域协调等方面保持走在全省山区县前列,形成两山转化的磐安样板和生态富民的磐安模式,建成山环水润的生态强县、产业发达的经济强县、魅力独具的文化强县、人人向往的幸福强县。

高质量建成美丽中国、美丽浙江先行示范区,生态环境质量、资源能源集约利用、美丽经济发展处于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领先水平;经济总量在山区26县排名中稳步前进,有效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形成具有磐安特色,富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跨步进入创新引领,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均GDP、居民人均收入相当于全省的平均比重稳步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新老城区同城化、台地区域一体化、环大盘山区域协同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县城和中心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得到增强,基本实现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协调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卫生健康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达到新高度,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数字磐安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实现县域治理现代化,建成整体智治体系和现代政府,建成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全面领导高效执行体系全面形成,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入推进,政治生态山清水秀。

二、实施“生态富县、生态富民”战略,绘就“十四五”发展愿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部署要求,以绿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生态富县、生态富民为发展战略,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更加注重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更加注重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加注重系统增强内生动力,更加注重强化数字变革引领,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经济发展、生态富民增收,全力建设两山实践样板地、康养旅居大花园,推动跨越式发展,为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起好步、开好局。

(二)战略定位

两山实践样板地。坚持两山理念指引,创新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做强绿色产业,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打造生态富县样板。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将群众手中的资源要素转化为生产要素,让更多群众参与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升获得感,增强幸福感,走出磐安生态富民之路。

康养旅居大花园。立足磐安生态优势、区位交通优势以及休闲旅游、中医药健康等产业优势,紧抓双循环新格局构建背景下康养消费市场扩张机遇,强化资源有效整合和产品创新,不断提升核心吸引力,擦亮身心两安,自在磐安品牌,拓展以长三角为核心的康养消费市场,打造康养旅居大花园。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强化生态保护,固牢生态基底。锚定两山转化,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绿色崛起。突出创新驱动,推进数字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赋能,激发发展活力。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改革,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杭温高铁开通为契机,更加紧密地融入金义都市区和长三角一体化,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争取有利于发展的外部资源,持续增强发展动力。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城镇与乡村、经济与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等多对关系协同,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四)发展目标

锚定二三五年远景目标,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激活加快发展动能,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奋力把磐安建设成为浙中最美大花园,成为全省山区县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生态质量得到新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持续优化,生态功能区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态功能持续增强,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浙中最美大花园基本建成。到202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维持在83.8%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7%以上;细微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25微克/立方米以下;地表水达到或好于类水比例达到90%以上,争取实现全域类水;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磐安生态环境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全面绘就美丽浙江的磐安山居图

——绿色发展实现新跨越。构建形成全产业链美丽经济,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平台能级大幅提升,美丽+智慧的山区特色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并迸发强大的活力。202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6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5000元,年均增长6.5%6.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7.0%两山化通道进一步拓宽,GEPGDP转化率不断提高;建成长三角知名康养旅居目的地,成为全省文旅产业、健康产业的重要板块。

——区域协同形成新格局。构建形成三级联动、六美同创全域美丽格局,成为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相结合、品质山城与田园乡村相融合、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交汇的鲜活样本。一体两翼县域新格局逐步构建,新老城区同城化、台地区域一体化、环大盘山区域协同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区域差距持续缩小,基础设施通达快捷,品质山城、美丽城镇、和美乡村建设达到更高水平,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山区样板。

——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平台打造、创新主体培育取得重大突破。全面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和浙中科创廊道,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构建形成与县域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创新生态系统,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模式基本形成,创新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到2025年,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以上;全县人才资源总量达到5.3万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件。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以数字化改革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市场活力、社会活力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基本建成营商环境优、便民服务优、机关效能高两优一高示范县。2025年,依申请政府服务办件一网通办率达到90%以上。更加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长三角一体化、全省四大建设和金义都市区共建等发展新格局。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制,内外贸实现一体化发展,货物贸易进出口保持稳定发展,到2025年,力争达到45亿元。

——民生福祉保障达到新水平。民生短板加快补齐,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进一步实现,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磐安成为幸福生活向往之地。持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8.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以内;收入群体增收成果巩固拓展,共同富裕取得明显进展,生态富民探索形成磐安经验人民全生命周期需求普遍得到更高水平满足,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水平明显提高,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人人共享的数字社会加快形成。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7人;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3.5个;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3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达到25位;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1岁。

——文化魅力跃升新高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文化产业全域发展,文旅融合更加紧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形象更加鲜明,婺州南孔文化、中医药文化、茶文化等特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构建形成独特的人文内核,文化名县建设取得新的成效,成为全省诗路文化带建设的重要节点。

——县域治理取得新成效。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的高效执行体系基本形成,清廉磐安建设纵深推进。平安磐安、法治磐安建设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现代政府基本建成;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县乡一体、条抓块管高效协同治理格局基本建成;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增强,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体系进一步完善,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2:磐安县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一级

指标

序号

二级指标

单位

2020

实际值

2025

目标值

年均/[累计]

指标

属性

经济

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GDP

亿元

120.7

165

6.5%

预期性

2

全员劳动生产率

%

6以上

预期性

3

常住人口城市化率

%

52

60

[8]

预期性

4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11.07

15

7.0%

预期性

5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

8.7

10

预期性

6

旅游业总收入

亿元

138

280

15%

预期性

7

网络零售额

亿元

15.4

19.65

5%

预期性

生态

环境

8

森林覆盖率

%

83.8

83.8

约束性

9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100

97

约束性

10

细微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

微克/立方米

21

<25

约束性

11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类水比例

%

92

90

约束性

12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

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达到上级下达目标

约束性

13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达到上级下达目标

约束性

14

万元GDP用水量降低

%

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达到上级下达目标

约束性

科技

创新

15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1.95

2.8

预期性

16

人才资源总量

万人

4.48

5.3

预期性

17

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5

预期性

18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1.13

5

预期性

改革

开放

19

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

亿元

34.3

45

5%

预期性

文化

发展

20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速

%

8.5

预期性

21

居民综合阅读率

%

85

92.5

预期性

社会

民生

22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

%

7.0

8.0

预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4.4

7.5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7.7

8.5

预期性

23

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千人

3.5

预期性

24

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1.3

约束性

25

城镇登记失业率

%

2.1

≤3.5

预期性

26

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常住人口)

3.13

3.7

预期性

27

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

4.572

6.4

预期性

28

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

20

25

预期性

29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万人

9.67

9.82

预期性

30

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降低

%

[5]

约束性

31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平方米

2.59

3

预期性

32

人均预期寿命

79.85

81

预期性

县域

治理

33

依申请政府服务办件一网通办

%

90

约束性

34

综合行政执法事项占比

%

20

约束性

平安

保障

35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亿元

0.06

0.03

约束性

36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万吨

2.4

2.4

约束性


三、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浙中最美大花园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提升生态产品价值,扩大生态比较优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打造浙中最美大花园。

(一)固牢美丽生态基底

科学编制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划定三区三线,实施红线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变化动态监管,确保空间面积不减少、生态功能不降低、用地性质不改变、资源使用不超限。制定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界、底线以及资源消耗天花板。建设自然保护地体系,实行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推进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统筹推进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水土流失防治、森林质量改善、土地整治和土壤污染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程,辅以全方位、系统性的生态系统修复、保护、管理长效制度,最大限度保留县域内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整合国土空间规划、三线一单成果、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县域生态环境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提升空间治理现代化水平。

 

(二)加强美丽生态保护

推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加强源头严控的生态保护机制建设,严格执行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制度。按照环境功能区划及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加大项目环境准入审查,确保引进项目生态友好。深化区域环评+环境标准审批制度改革,为符合产业导向、环保要求的优质项目提供便利。建立以生态保护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机制,加快木制品等重点行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倡导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构建政府主导、部门牵头、企业担当、全民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民生态自觉。

提升智慧环保监管能力。加快推动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增加水、气、噪声等环境监测设施,切实提升全县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分析能力。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设智慧环保数据管理体系,绘制全县主要污染源分布图,打造统一的环境专项数据库。建立污染源全周期管理平台、企业自查自监测管理平台、可视化决策服务平台、环境综合监控预警平台、环境公众微信决策及服务平台,不断提高全县智慧环保监管服务水平。

健全优化生态保护机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法规标准体系。完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全过程闭环管理长效机制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公众监督、舆论监督与司法监督四位一体的环境监督制度。深化联合执法机制,加大生态环保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基层生态环境保护监管网格化管理建设,切实发挥生态安全守门人作用。实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提升和完善大盘山博物馆、七仙湖省级湿地公园、浙八味中药材博览馆、花台山森林公园等生态科普教育基地,争取新增省级生态文明建设教育示范基地1处以上。

(三)强化美丽生态治理

强化护水攻坚。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动,到2025年,全县水质力争稳定达到类,再度夺取大禹鼎。巩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成果,强化城市污水处理厂、第二污水处理厂、尖山污水处理厂以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重点治污设施提标和规范化运维,推进台地污水处理一体化,提升雨污分流、六小行业整治水平,确保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到位。深化落实河(湖)长制,实施河湖水系全流域综合整治,加强美丽河湖建设,在保障水安全的基础上,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营造水景观、彰显水文化,实现从注重单目标治理向注重系统治理转变。

强化蓝天保卫。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深入推进高污染燃料设施淘汰,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深入开展工地、道路、渣土运输车、矿山、采砂场、重点区块等十类扬尘精细化除尘治理,做到工地100%治理全覆盖。实施细颗粒物和臭氧双控双减,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气。

强化清废行动开展全域无废城市创建,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全面提升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水平。新建大件垃圾处理中心、垃圾焚烧处理中心、建筑垃圾处理中心等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切实提升垃圾分类和处理能力。加快推进工业固废处置项目,提升工业废弃物处理能力。加强危险废物处置监管控制,建立信息化监控系统运维的长效监管机制,完成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联网监控全覆盖。有效控制塑料污染,推进白色污染治理。

强化土壤修复完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构建土壤污染监控体系。落实国家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管控要求,建立全县耕地土地质量档案。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能力,提升肥药两制系统化建设,确保化肥和农药的零增长。重视新污染物治理。

(四)提升美丽生态成色

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确保无重大破坏森林事件和森林火灾发生。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和珍贵彩色健康森林建设,建立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色彩丰富、林相优美的森林生态景观。提升文溪市级生态廊道,推进交通干道、乡村道路以及西溪、夹溪、始丰溪等流域绿化美化,打造一批森林廊道。高标准推进县城花台山、海螺山、西山等生态修复和森林彩化,以及省级森林城镇、省级森林人家创建,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城市公园,增加城区公园绿地面积,构建城在林中、居在林中、人在林中、城市与森林相互交融的城乡森林生态体系,营造森林磐安新形象。推进灵江源最美森林氧吧等一批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打造成为长三角一流、国际知名的森林康养目的地

构建优化全域美丽格局。推进老城区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高标准打造景区城。按照点上精致、线上出彩、全域美丽的要求,扎实推进美丽公路、美丽河流、美丽森林、美丽田园、美丽景区、美丽庭院建设,串村成线、串珠成链,全力打造养生药乡线”“浪漫花乡线”“休闲茶乡线等精品线路。突出山水与城乡融为一体、自然与文化相得益彰,以精品精细为追求、环境一流为目标,推进城乡建设、环境提质,努力实现一村一风韵、一镇一特色、全域一景区,把浙中最美大花园变成长三角最美后花园。

(五)创新美丽生态价值转化

开展县级和乡镇GEP核算,完成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和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确权登记,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探索构建两山银行”“两山基金”“两山公司等生态价值实现体系,着力解决制度性障碍,完善绿水青山的产权制度、保护制度、交易制度,探索生态资源资本化改革和交易机制,形成优质生态产品有效供给机制,做大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努力成为优质生态产品供应基地和展示窗口。

四、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坚持内外源并举,构建优化绿色产业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平台能级,扩大有效投资,推动消费升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积极参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断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做大做强休闲旅游一号产业

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为载体,推进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创建,构建一核两区多带多点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突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开发全时全业态的旅游产品体系,塑造磐安特色的旅游强IP,不断提升旅游核心吸引力和竞争力,打造长三角知名康养旅居目的地。

专栏1: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一核

全域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新老城区、云山旅游度假区、磐普山海协作产业园)。

功能定位:“度假酒店+养生养老+主题娱乐+文化影视+旅游购物”等一体的全域旅游综合服务中心。

两区

台地旅游集聚区(尖山镇、玉山镇、尚湖镇、九和乡)。

功能定位:“峡谷观光+休闲度假+农业休闲+文化体验+乡村度假”的台地慢生活旅游集聚区。

环大盘山诗画山水文旅融合区(盘峰乡、双峰乡、大盘镇、方前镇、安文街道墨林片)。

功能定位:以康养为主体,以人文研学、户外运动为辅助的山水文旅融合区。

多带

西溪乡村休闲旅游带(窈川乡、双溪乡)。

功能定位:“观光体验+户外运动+乡村度假”为一体的综合乡村休闲旅游带。

好溪运动养生旅游带(仁川镇、冷水镇)。

功能定位:“山水观光+红色旅游+运动养生+乡村度假”。

始丰户外美食旅游带(方前镇)。

功能定位:“生态观光+运动休闲+乡村美食+戏迷体验”。

多点

特色小镇+风情小镇+村落群(2+N+N

2个特色小镇:江南药镇、茶场小镇。

N个风情小镇:“云上尖山·乌石小镇”“南孔阙里·儒学小镇”“念想双峰·风情小镇”“醉美西溪·樱花小镇”“小吃方前·戏迷小镇”“冷水运动小镇”“仁川红旅小镇”“大盘民国小镇”。

N个特色村落:乌石村、湖上村、向头村、横路村、大山头村、石下村、小章村、下村村、大皿村、溪上村、梓誉村、樱花村、沙溪村、王大坑村、三亩田村等。

功能定位:文旅体融合新场景空间。

提升旅游产品吸引力。加快推进环白云山旅游项目、环大盘山旅游项目建设,推进浙中大峡谷国家5A级景区,花溪、灵江源、风崖谷国家4A级景区,金鸡岩、舞龙故乡国家3A级景区创建,打造磐安旅游旗舰型项目。创新推进旅游+,重点建设避暑、研学、影视、户外、养生等五大基地,构建磐安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积极开发面向青年游客、亲子游市场旅游产品,打造一批网红景点。强化夜间文旅产品开发,高标准建设特色商业街区,打造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积极推进数字技术对旅游赋能,丰富5G云旅游”“云消费等,推广沉浸式体验型旅游前沿产品,开发未来景区、未来度假区、未来风情小镇、未来酒店、未来民宿等未来文化和旅游系列产品。

专栏2:五大基地建设导向

避暑基地

以高山凉爽的气候和浙中江河源头生态功能区的水资源等为基底,建设酒店型基地、民宿型基地、度假区型基地、村落型基地、营地型基地等不同的避暑基地,开发高山避暑、大坞避暑、峡谷避暑(风道)、森林避暑、亲水避暑(滨水、戏水)、造凉避暑(滑雪场、极地娱乐、极地动物园等)等多种类型的避暑产品,大力发展避暑经济,吸引游客来磐安避暑度假、吸氧洗肺。

研学基地

深入挖掘磐安非遗文化、儒学文化、理学文化、茶文化、诗歌文化等文化资源,创新推进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推进省级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创建,推出具有磐安特色的文化研学旅游精品线路。依托方前镇等地地质景观,积极建设全国地质文化村,开发地质科考研学。

影视基地

依托浙中影创城、万影达影视文化产业园、猫眼娱乐磐安影视娱乐基地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影视文化体验旅游项目。加强与横店的互动互补,强化游客导入,同时,建立影视人员疗休养基地。

户外基地

优化绿道系统,开发基于绿道系统的运动休闲项目;立足磐安山水资源,推进建设国际公开水域野钓中心、公开水域游泳中心、户外攀岩基地、徒步越野毅行基地、户外瑜伽基地、露营基地、自驾车营地,拓展自行车运动、热气球运动、铁人三项、中药寻宝越野公开赛等户外休闲运动项目、基地,全力打造浙江户外运动天堂,争创省级、国家级运动休闲小镇。

养生基地

发挥磐安中药材产业特色,以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契机,以江南药镇、大盘山、磐安药膳为载体,积极引进中医健康保健业态,开发形成中药材科普教育、中医保健、中医养生、中医膳食体验等产品系列。加快大盘山温泉山庄提档升级,推广磐安温泉养生产品。加快白云山旅游康养基地等项目建设,开发森林休闲养生旅游产品。利用县域良好的生态山水环境,建设一批疗休养基地,开展职工疗休养、异地养老等基地建设,构建形成“乡村慢生活+中医药健康养生”的主体业态,实现“游”向“养”的阶段转型。

全面优化旅游服务体系。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构建优化主客共享旅游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小吃经济,制定磐安小吃行业标准,打造磐安小吃街区、小吃名店,推进磐安小吃进景区,争创中国小吃之乡。优化磐安山居旅居品牌,构建高端酒店+高端民宿+中高端农家乐+果蔬采摘体验基地服务接待体系,培育区域性民宿品牌,打造中国最佳乡旅居住地。加快旅游集散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快进慢游旅游交通体系。推进小吃药膳、竹木工艺、非遗系列、康养系列和农副产品等五大系列旅游伴手礼开发,打造磐安心意特色旅游商品。完善磐安智慧旅游体系,建设智慧旅游平台,系统集成旅游服务信息,实现一部手机游磐安,提高旅游消费便利性。

推进农文旅体融合发展。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推动文化、旅游、农业、体育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深入挖掘非遗资源,建设非遗旅游景区、街区、研学基地,编排非遗一台戏大型节目,推进非遗小戏常态化展演。提炼非遗元素,创新转化茶文化体验、药文化体验和花溪草编技艺体验等非遗旅游产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景区化、宜游化改造,强化旅游服务功能植入,打造文化旅游点和服务点。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文旅小镇,加快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打造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景区、街区、度假区。推动文化服务平台走进景区,在旅游集聚区新增书屋10家以上。鼓励文化艺术活动向旅游者延伸服务,推动旅游景区文化消费升级。以五个一为重点,推进涉旅酒店主题化提升,打造文化旅游客厅。

提升旅游营销成效。积极与具有成熟旅游目的地运营经验的机构合作,在旅游项目招引、旅游品牌打造、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人才支持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导入互联网思维,运用旅游大数据分析,开展精准营销。持续做强中国磐安中药寻宝越野公开赛等现有节庆活动,策划组织一批文旅节庆及赛事活动,争取国家级、省级高等级活动落户。

(二)培育壮大中医药健康、影视文化、数字经济三大新兴产业

建设全国中医药健康产业示范地。充分发挥中国药材之乡和全国道地药材主产区的基础优势,以江南药镇为核心平台,以产业链强链补链思维,构建以中药材种植为基础,以中药制造和中医药养生为重点的中医药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体系,打响磐五味”“磐安药膳等品牌,打造全国中药产业振兴发展策源地,把中医药健康产业培育成为磐安具有地方标志性的产业金名片。

 

 

专栏3:中医药产业发展导向

建设精品道地药材生产示范地

建设以“磐五味”为重点的浙江道地药材种质资源圃,加强原产地保护,打响“磐五味”磐安道地药材品牌,打造全国中药资源保护利用样板地。推进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健全质量控制体系,鼓励企业参与有机认证,提高中药材品质。推广中药材、粮食等轮作间作套种高效技术模式,鼓励种植兼具观赏价值和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建设“数字药园”示范基地,实行种植环节全程互联网监管,提升产出效率。

建设中药产业技术研发新高地

以中药材加工、中药饮片、中成药三大领域为重点,引进集聚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做强中药制造产业。推进全国首个中药材产业产地初加工和饮片生产一体化试点建设,创新中药材加工共享车间、共享仓库等模式发展。建立符合GMP标准的中药饮片现代化生产基地和中药配方颗粒研发生产基地。深化中药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鼓励企业研究开发一批有效成分明确、作用机理清晰、剂型先进的中药新药和保健产品,力争到2025年新研发功能性保健食品10个、滋补康养产品30个、新型精制饮片50个、中药新药(中成药)1个。高标准建立省级中药检验检测中心,积极引进国内知名中医药类大学在磐建设分院。

建设浙产优质药材集散地

加快推进浙产道地药材集散和交易中心建设,做大浙八味市场道地中药材集散地交易规模。新建集周转库、常温库、恒温库、冷库为一体的现代化中药材仓库,提升中药材应对市场价格变化能力。发展中药材电子商务,建立网上市场,实现传统交易模式向电子商务的转换。建立健全中药材产业信息监测预警平台,创新推出中药材价格“磐安指数”,打造中药材行业价格风向标。

建设长三角地区中医药康养目的地

加快推进国药文化城建设,引进集聚优质名中医资源,开发中医诊疗、中医“治未病”、中医药科普研学、中医养生保健等业态。做足磐安药膳文章,建设药膳小吃一条街,发展“磐安药膳”连锁门店30家以上,加大磐安药膳品牌宣传推广,推进药膳向旅游商品转化。创新开发中医药康养发产品,推进中医药与旅游融合,大力推广中医药养生文化,开发中医药养生主题酒店、主题餐厅、主题民宿等,形成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产品。

建设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地。充分发挥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和毗邻横店区位优势,以影视产业、文化创意为发展重点,积极培育全产业链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地。加快推进万影达、浙中影创城等龙头项目建设,制定富有竞争力的专项扶持政策,吸引影视拍摄企业、后期制作企业、总部企业等集聚。建设提升影视外景拍摄基地,高规格打造高科技摄影棚,建立影视拍摄公共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摄影拍摄服务。建设文化艺术村,吸引编剧、作家等建立创作工作室。与横店深度合作,打造影视产业人员疗休养基地。积极发展短视频等网红经济,扶持一批有想法、有能力的影视创业者。加强与文化创意设计机构合作,推动竹木草制品在造型、色彩、功能等全方位创新,同时,创建特色品牌,实现普通竹木草制品向工艺礼品转变,提升产品附加值。推进圣诞礼品、藤艺产品等与文化创意融合,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培育网络文学、文化创意、网络影视等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

建设山区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地。以全省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建设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为契机,围绕电子信息制造、软件信息开发、通信产业、互联网产业、电子商务以及产业数字化改造,培育壮大数字产业。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园建设,以新型电子元器件和材料、绿色照明、网络与通信、汽车电子、智能电表及仪器、智能家居与新兴智能硬件等电子信息制造为重点,聚焦设计——制造——测试——应用的全产业链,打造磐安特色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推进数字经济园建设,引进培育大数据、云计算、专业电商平台、软件设计开发等产业,争创省级数字化示范园区。积极吸引上海、杭州等地互联网信息服务公司或从业者到磐安建立异地办公空间或基地。鼓励龙头企业和一批具备潜力的企业涉足军工领域,系统推进军民融合工作。紧抓国家鼓励加大新基建机遇,加5G基站建设与应用;紧盯下一代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虚拟现实、区块链、量子技术、增材制造、商用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等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未来产业,加大与创业创新主体合作,争取优质项目落地,成为磐安产业超常规发展的动力。

(三)提升发展塑料制品、五金机械、建筑业三大特色传统产业

拓展塑料制品产业链。鼓励企业由塑料软管制造向橡胶软管、钢丝软管、耐压软管等发展,丰富产品类型,扩大产品适用范围。推进塑料制品由通用塑料向通用工程塑料、特殊工程塑料、改性塑料等领域拓展,由家电配套塑料软管向汽车等领域配套塑料产品拓展。做强塑料制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谋划建设模具设计制造中心,鼓励企业应用新技术,不断提高塑料加工业的节能效率和生产技术水平。实施在外磐安塑料企业回归计划,引导在外磐安塑料企业回乡建立生产基地或总部回迁。组织成立塑料制品行业协会,集成县域内塑料制品企业原材料采购需求等,提高原材料采购话语权,降低成本。加快建设塑料产业园,引导分散布局的企业入园经营,提升行业管理水平。

加快五金机械产业转型。建设五金机械小微园,吸引科技含量高,处于成长期的优质企业。建立五金机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实施一批五金机械产业科研攻关项目,引导五金企业应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推动五金制品业向高端化、人性化和节能环保方向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配件产业,重点吸引关键部件和成套集成部件优质生产企业。创新发展互联网+五金机械,积极利用永武缙五金产业集群以及全国优质产品资源,通过实体+网络立体运营模式,打造一站式五金机械采购服务和创新B2B平台。

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优化建筑业企业结构,大力引进特级资质企业,鼓励本地龙头企业通过合作、收购、重组、兼并等方式,做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能级;鼓励企业资质升级以及非传统类资质企业新批和增项,支持实力型中小企业向国家重点投资方向和急需专业拓展,向高、精、尖高端市场延伸,不断提高非房建类专业产值比重。全面推进工程承包模式改革,全力推进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包方向发展,向工程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推动以节能环保为特征的可再生能源与绿色建造技术应用。大力推广应用BIM技术,推进互联网+在建筑业的融合发展。大力支持建筑企业走出去,鼓励本地建筑企业与知名房企合作,巩固珠三角传统市场,开拓中西部新兴市场。支持施工企业与国内外大承包商合作,借助其技术、管理、品牌和资金优势,开展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

(四)高标准建设两区五园两镇两站场产业平台

按照整合提升、优化集聚、腾退转型基本思路,分类推进两区五园两镇两站场平台建设,优化平台布局,提升产业承载能级,发挥产业平台经济主战场作用。

做强两大产业主平台。包括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进磐安经济开发区、金磐扶贫经济开发区提质发展,加强平台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整合打造升级版省级经济开发区。磐安经济开发区磐安片区加快汽摩配产业园、塑料产业园、名创小微园(二期)建设,推进塑料制品和汽摩配产业转型升级。磐安经济开发区金磐片区围绕数字经济产业、智能制造、新材料和总部经济,构建一园一总部一基地新格局,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飞地经济示范区、山海协作样板区。着力提升云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加快推进皇城湖旅游度假综合体等项目建设,集聚发展旅游服务、休闲度假等业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建设五大专业园区。通过扩、调、并、撤综合施策,加快低效用地处置,推进腾笼换鸟”“空间换地”“退二进三,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中医药健康、信息制造、汽摩配、塑料制品等五大专业化园区建设。以产业社区理念推进五大园区建设,建立健全工业园区配套建设职工宿舍的常态化机制,完善住宿、餐饮、娱乐等生活配套服务。

提升两大特色小镇。提升建设江南药镇2.0版,完善浙八味药材市场功能,加快建成一批中医药健康重大项目,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体系,打造成浙产道地优质药材集散地、全国精品优质药材生产示范地、全国中药产业技术研发新高地、长三角地区中医药康养目的地。加快古茶场文化小镇建设,建设茶基地、培育茶龙头、创建茶品牌、打造茶产业、发展茶旅游、弘扬茶文化,打造成中国知名的茶文化小镇。

打造两大火车站场。扎实推进杭温高铁站场建设,谋划打造高铁新城,以科创产业、文创产业、商贸流通、旅游集散为发展重点,积极承接大都市产业辐射和优质资源转移。实施金台铁路站场开发,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等产业。

(五)持续激发产业发展动能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强化有效投资扩大和消费促进,推进数字赋能,积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中寻找并把握机遇,不断激发绿色产业发展动能。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稳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县域国资监管运营新模式。落实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深化实施凤凰行动”“雄鹰行动”“雏鹰行动”“小微企业成长计划,建好用好龙头骨干”“高成长科技型小升规企业培育库,鼓励和引导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培育一批细分行业领域的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以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力争2025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80家以上;产值超亿元以上企业达到40家,其中20亿元以上1家,10亿元以上2家,培育科创板、中小板、主板上市企业3家。完善政策体系,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围绕供应链整合、创新协作、数据应用等产业发展关键环节,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构建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提供专业化支撑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提升招商引资成效。建立磐安县产业招引重点目录,从项目定位、投资规模与强度、综合效益、环保情况、投资方实力与信誉等方面对拟引进项目进行综合考量和筛选,确保引进项目优质高效。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发展重点,以产业链头部企业和尖特精新潜力企业为重点,深入开展产业链分析,推进产业链靶向精准招商。做深做实磐安人经济、磐安籍人才两篇文章,大力实施磐商回归工程,探索开展网络招商、科技招商、资本招商等新模式。建立并发挥政府引导产业基金杠杆作用,推进政府基金+领军人才(团队)+项目招商模式,实现从单纯招商向人才(领军人才+团队)、技术、资金、项目打包引进转变。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强化项目落地建设服务,按照项目的行业属性、落地需求、本土产业匹配度,精准实施产业对接、政策对接、场地选择、全程服务等,加快项目落地速度和效率。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加强5G基站、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民生保障等新型城镇化建设短板。深入实施省市县长工程,加快杭温高铁、流岸水库、抽水蓄能电站等交通、水利、能源重大工程建设,完善重大项目落地协调机制,大力推进强基础、增动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鼓励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增资扩产,扎实推进大规模技术改造、绿色改造,努力提高产业投资、民间投资的比重。

大力推动消费升级。加快推进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提升服务业对产业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的支撑作用。加快推进宝龙广场城市综合体建设,打造县域商贸业地标,促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优化县域商业网点布局,推进农贸市场、建材市场、汽车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扩大汽车消费,带动提升乡村消费、社区商业消费。高标准打造特色商业街,丰富夜间消费业态。加强智慧化商圈建设,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积极发展无人超市、智能便利店、无人货架、自助售货机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零售商业模式。加快推进乡村服务数字化建设。深入实施放心消费行动,全方位优化消费环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立直播电商培训基地,培育一批本土直播人才,推动直播电商在批发零售、农产品销售、文化旅游、住宿餐饮、教育办公等领域的应用。支持实体企业利用电商平台,开发线下+线上营销模式。培育一批淘宝村、电子商务园区,引进电子商务创业者和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企业。加快布局一大中心、两大基地、两大网络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打开磐安中部、南部、北部三个对外开放物流通道。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发展,创新物流信息共享模式,优化各环节的全面感知和实时追踪,全力提升物流效率。以农产品(冷链)物流、食品及日用品物流、工业原材料和产成品物流等为重点,加快引进物流企业,扶持培育第三方物流发展。实施快递业两进一出,加快推进村级快递服务站建设,实现快递进村全面覆盖;实施快递进园行动,在各类产业平台配套建设快递服务设施。

专栏4:“一大中心、两大基地、两大网络”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一大中心:

磐安现代物流中心——磐安商贸物流城、磐安托运中心;

两大基地:

北部特色物流基地——尖山公共仓储中心、尖山集贸物流市场;

南部特色物流基地——新城区公共仓储中心、新渥集贸物流市场;

两大网络:

物流专线运输网络——磐安东西向、东北向、西南向等3条物流运输专线;

城乡快递配送网络——“联合分拨中心—城乡分段联运站—乡镇收发点部”的模式。

推进数字技术赋能产业转型。鼓励制造业骨干企业剥离重组研发设计、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物流仓储、设备租赁等业务,运用互联网开展在线增值服务,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专业化系统化服务,推动企业从制造向制造+服务模式转型。以智能制造”“数字车间为抓手,加快推进互联网+创新制造行动,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企业云等互联网+”“智能+新模式在传统产业应用,探索网络化协同研发设计、协同生产、协同营销、协同供应链等体系建设,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强化物联、数联、智联的数字应用场景,推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在工业制造、文化旅游、商贸流通等多场景、多领域应用,以数字化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五、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构建发展新模式

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国家战略以及人才强省、创新强省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构建完善创新生态体系,多渠道集聚优质创新资源,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多渠道引进培育创新人才

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努力造就一支能支撑磐安经济社会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大力引进优质人才。深化揭榜挂帅活动,完善高层次人才项目落地机制,通过项目合作、技术咨询、课题攻关、知识产权入股以及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等方式,引进一批学历高、专业精、技术先进的创新型领军人才和创新科技人才。创新人才共享模式,在上海、杭州等地探索建立人才飞地,提升异地孵化、异地引才成效。深入实施青鸟聚磐计划、家燕归巢活动,吸引青年人才来磐创业就业。全力打造创业孵化基地、青创园等平台,建设青年创业导师团队,加大青年创业创新类赛事举办,营造良好的青年创业创新氛围。强化解决引进人才的社会保障、户籍管理、住房、就医、子女教育等问题,为引才、留才提供保障。

优化本土人才培育。谋划建设企业家成长学院,增强磐安企业家的国际思维、战略思维和创新能力。加强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培训,开展产教融合,加强与国内高校、职校合作,采取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建立技能型人才多元化评价机制、岗位使用制度,完善技师社会化统一鉴定和评审制度、高技能人才带头人制度,推行企业首席技师制度。优化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和生活保障,提升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吸引力。强化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升乡土人才在农村电商、精品民宿、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方面的生产技能、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的理念和水平,努力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实用型乡土人才队伍。深入实施名师”“名医引育工程和党政、社会工作、文化、卫生、教育等领域基层人才定向培养工程,完善人才保障体系,减少人才流失,壮大民生领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二)高标准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加速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和浙中科创走廊,谋划在沪宁杭等地建设科技飞地,布局一批高能级产业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孵化飞地和异地研发中心,全面链接技术转移机构、投融资机构和各类创新主体。做强省级中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提标打造塑料制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谋划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加快大健康产业研究院、中药创新发展研究院等建设,与名校名院名所建立定期对接机制。瞄准重点产业领域集中发力,多渠道集聚优质创新资源,搭建产学研供需对接平台,实现技术创新需求与供给实时对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磐安经济开发区金磐片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持续优化国家级高山台地食用菌星创天地、省级中药材特色农业科技园区、省级林下食用菌星创天地等科创平台。加快培育创业创新基地(孵化器、加速器),为创业创新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创新空间,建立完善种子+孵化+加速+产业化四级孵化体系。

 

专栏5: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导向

平台名称

建设内容

中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建设中药产业专家服务中心、中药产购销大数据中心、“磐五味”品牌发展中心、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科技人才服务中心、磐安中药产业创新研究院、浙产药材质量分析与评价中心、中药材质量追溯管理中心、浙产道地药材综合流通中心、中药材云数据及电商服务平台等,打造集规范化生产、质量追溯、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科技成果交易市场、现代物流、创新创业孵化等服务于一体的全省示范性综合体。

塑料制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打造协同创新中心、模具设计制造中心、科技大市场尖山分中心、品牌孵化服务中心、创新金融服务中心、互联网+服务中心、供应链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等功能,推动磐安塑料制品产业转型升级。

(三)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

加大对企业申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改、建设科研中心以及创建高新技术企业等政策激励。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引导和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争取一批省级重点研发项目,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技术成果。建立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库。将企业研发投入与财政奖补及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相挂钩,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扶持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设计中心,研发一批高精新技术和产品,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标杆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

(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双链融合,与人才链、信息链、资金链、价值链等紧密衔接,构建优化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统筹推进知识产权交易和转化平台建设、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建立、专利权+商标权组合质押融资等。大力发展以科技中介、知识产权服务、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咨询服务、服务外包等为重点的科技信息服务业。构建优化政府质量奖、驰名商标、浙江制造品牌、出口名牌等品牌建设梯度提升体系,以品牌建设促进创新体系完善。稳步增加创业创新专项资金,常态化举办创业创新活动,营造创业创新浓厚氛围。

六、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激发县域发展新活力

全面深化数字化改革,坚持数字赋能、整体智治,以数字化改革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创新,突出一体化、全方位、制度重塑、数字赋能和现代化,加强改革举措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破除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激发发展新活力,增强发展新动力。

(一)高水平建设数字政府

推进党政机关数字化改革。围绕县域治理现代化,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服务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主线,推进党政机关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变革,构建综合集成、协同高效、闭环管理的运行机制,在全面梳理党政机关核心业务基础上,充分利用政府数字化转型成果,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县级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综合应用,并通过政务网络连接乡镇、机关各部门,构建形成全局一屏掌控、政令一键智达、执行一贯到底、服务一网通办、监督一览无余的数字化协同工作场景,推动党的全面领导在制度”“治理”“智慧三个维度持续提升。

推进政府服务数字化改革。围绕,立足企业群众的政务服务需求和办事获得感、满意度,以数字化手段推进政府治理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变革,打造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府综合应用,构建整体高效的政府运行体系,优质便捷的普惠服务体系,公平公正的执法监管体系,全域智慧的协同治理体系。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实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全面提升政府监管与服务的效率,巩固深化无证明城市改革成果。推进政府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一件事集成改革,实现部门间职责优化、业务协同、数据共享。深化数字政府建设,全力建设掌上办事之县”“掌上办公之县”“掌上治理之县,全面实现政府服务一网通办、全域通办、就近可办,提升整体治理效能。探索实施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构建全覆盖的整体政府监管体系和全闭环的行政执法体系。

(二)高水平建设数字社会

聚焦数字社会,立足未来社区、数字乡村,有力支撑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跨部门协同,更好满足群众对高层次、多样化、均等化公共服务需求,建设场景化、人本化、绿色化、智能化的美好家园。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文有所化、体有所健、游有所乐、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行有所畅、事有所便,持续深化民生保障10×N改革,大力推进互联网+社会办医、社会办学、社会办养老等公共服务改革,建立智慧医保等数字化应用,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进一步扫清社会资本参与提供优质民生服务的障碍。创新推进教师、医生等重点人群绩效薪酬制度、职称评定制度等改革,提升获得感,增加优质人才吸引力。深入实施信用531X工程,构建信用数据信息归集共享使用的长效管理机制,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及标准化建设,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强信用服务产品创新和跨部门、跨领域联合奖惩,强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行业监管数字化应用,营造全社会守信环境,真正发挥社会信用体系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重要工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基石、政府治理效能提升重要支撑的作用。

专栏6:数字磐安建设行动

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管平台,提升城乡公共设施物联化、智慧化水平,在智慧停车、智慧环保等方面实现提升。

数字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持续推进行政村光纤通达和升级改造,打造一批5G网络全覆盖试点乡镇、村。

智慧教育: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和基础数据库,深入推进数字校园建设,推进数字教育进乡村,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共享。积极发展远程教育。

智慧医疗:建立医疗健康大数据,推进智慧医院、乡镇卫生院医疗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远程医疗,打造掌上医疗健康生态圈。

智慧交通:建设智慧交通管理平台,构建实时感知、瞬时响应、智能管控的新型智慧交通体系。推进交通综合动态监测,推进“人、车、路”智慧协同。

智慧旅游:大力发展“云旅游”等新业态;搭建智慧旅游平台,集成全县旅游景区、住宿、餐饮、购物等信息,实现“一机游、游磐安”。

数字就业:建立“互联网+”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搭建高效就业供需机制。

智慧养老:建立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持续推进智慧用电管理系统、智慧消防管理系统等建设,推广智能手环等智慧健康监测设施,形成闭环式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公共安全数字化预警处置:建立公共卫生、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等领域重大风险数字化预警和防控体系。

(三)构建一流营商环境

聚焦数字经济,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公共基础数据、生产要素数据、科技创新数据、消费服务数据、贸易流通数据、供应链数据的融合应用,实现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和经济社会的高效协同。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建立健全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运营全链条服务体系,构建数字化监管体系,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法治化和权力运行规范化、透明化。打造三服务2.0版,加强营商环境工作的综合协调、政策研究和督查督办。深化磐管家服务品牌,畅通政企联系渠道。优化企业投融资服务,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持续推出系列惠企政策,有效降低企业成本负担。深化浙里办”“浙政钉涉企服务智能化应用,推进高频事项智能秒办。全力搭建涉企通办平台,扎实推进企业开办快办联办,全面加强县乡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最大限度提升企业便利度。

(四)优化资源要素配置

创新用地供给改革。推进工业用标准地改革,大力开展闲置土地清理、低效用地二次开发,为优质项目招引腾出空间。改革重大招商项目供地方式,对大项目、好项目实行直接供地。改革一般工业投资项目供地方式,尝试实行先租后供、先租后售、短期供地等灵活供地模式,降低后期低效企业处置成本。深化亩产论英雄改革,对工业用地实施亩均效益评价。完善要素差别化市场分配机制,落实土地、用能、排污权等要素分配与亩均效益绩效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资源加快向优质企业、优势区域集中。

创新投融资改革。建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发挥中小企业转贷基金、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服务小微企业的撬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完善银行、证券、期货等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小贷公司、村镇银行等地方金融服务组织培育,大力发展面向中小企业、农村电商的融资服务和金融服务。拓展融资租赁、借贷中介、征信评估等金融中介服务体系。积极引进种子基金、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创新型金融机构,开展企业与投资机构资金对接活动。探索权利质押融资模式并逐渐推广,推动商标专用权、知识产权、股权、专利权等各项权利质押贷款,放大科技风险池基金效应。加快构建政策性信保+银行授信+政策风险担保的融资闭环模式,进一步畅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推动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鼓励优质企业有选择性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企业上市培育。全面实施小微企业信贷增氧计划和滴灌工程。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七、强化区域开放合作,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

以对外交通优化为先导,在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及全省四大建设、金义都市区共建中找准定位,明确融入路径和抓手,深度参与跨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打通优质资源导入以及对接外部消费市场通道,成为浙中对外开放合作新高地。

(一)全面融入都市区建设

积极融入都市区同城化、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东磐同城化步伐。发挥四大都市区辐射圈结合部的区位优势,积极承接杭甬温和金义等地的产业辐射和转移,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东磐快速路等项目建设,优化与金华市区、义乌、东阳、永康等周边地区交通互联互通。加强区域间产业合作,积极承接东阳影视产业,金华汽车产业、义乌外贸市场辐射;联合永武缙五金机械产业集群共同推进五金机械产业创新。充分抓住金义新区纳入浙江省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机遇,强化合作,争取自贸区相关政策在磐安落地。积极推进与杭甬在数字经济、中医药健康产业,与温台在汽摩配、塑料制品产业,以及与周边县市区旅游合作,深化产业合作的大文章。

(二)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全力推进杭温高铁、甬台金衢高速磐安段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进一步缩短与杭州、上海、温州的时空距离。加快推进过境国道、省道建设,全面优化对外交通网络。积极承接沪杭产业溢出,加强区域产业合作、贸易合作,推进错位和协同发展。以科技创新、影视文化、康养旅居为切入点,深度参与跨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打通优质资源导入以及对接外部消费市场通道。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探索在上海、杭州等地建立科技人才飞地平台;积极与上海高端中医医疗机构合作,在磐安建立名中医工作室和中医康养基地;进一步做强沪上人家品牌,加强宣传推广,争取与上海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指定疗休养基地,开发异地居家养老和职工疗休养产品;创立磐安农产品品牌,积极争取进入上海菜篮子工程以及各大品牌超市、农贸市场采购体系,谋划建立一批磐安农产品直销点。积极组织或承办具有长三角影响力的论坛、会议、赛事等活动,提升磐安在长三角的知名度、影响力。加强与长三角重点城市和周边城市之间在社保、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对接合作。

(三)拓展山海协作朋友圈

总结提炼集精准扶贫、异地开发、生态补偿功能于一体的金磐模式,打造全省飞地经济、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的示范区。深化磐安、普陀山海协作结对合作,加快磐安—普陀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建设,拓展合作领域,推进在产业项目合作、平台共建、农村群众增收、农产品互推、文旅走亲、教育互通、医疗互助、人力资源合作等方面合作共赢。积极拓展山海协作范围,争取与上海、杭州的区县建立友好关系,将发达地区的资本、技术、人才、消费等优势与磐安生态、文化、生产要素成本、发展空间等优势结合,实现共赢发展。继续做好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撑工作。

(四)积极拓展国际合作

充分发挥临近义乌优势,借力义新欧铁路大通道,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开拓多元市场,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支持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业合作园区链式体系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和系列站建设,支持企业参加国际知名行业展会,拓展海外市场。支持外资企业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

八、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构筑品质山城新格局

优化县域空间格局,推进精致县城、特色乡镇建设,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打造品质山城升级版。

(一)优化发展空间格局

构建优化一体两翼县域发展新格局,打造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空间支撑。以新老城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冷水镇、双溪乡、窈川乡,大力推进老城区、新城区、云山旅游度假区同城化发展以及冷水工业区提升,作为新一轮人口集聚、产业集聚、要素集聚、功能集聚的核心区域,以及参与区域竞争的主平台。以尖山镇为中心,联动玉山镇、尚湖镇和九和乡,推动三镇一乡生态共保、产业共育、设施共建、发展共享,推动台地区域一体化发展,打造县域发展副中心、康养旅居集聚区。以大盘山名山公园和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为重点,以美丽生态河道和交旅经济走廊创建为载体,串联仁川镇、双峰乡、盘峰乡、方前镇、大盘镇三镇二乡,推进花溪景区、灵江源森林公园等串珠成链,大力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动环大盘山区域协同化发展,打造诗画山水文旅融合示范区。

专栏7:区域协同路网建设导向

区域协同

路网建设导向

构建新老城区同城化路网

远期方案:规划形成“两横六连”同城化路网。

两横

横一[规划省道三门至江山双槐村麻车下道士岙村219省道351国道上双线]

横二[磐新线方田村后力社区云山社区岗头村窈川乡磐缙线]

六连

连一:横窈线

连二:东川孟坑岭头

连三:351国道

连四:351国道219省道

连五:麻车下方田

连六:规划省道三门至江山

近期方案

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近期规划“两横四连”同城化路网。

两横

横一:219省道351国道上双线

横二:磐新线方田村后力社区云山社区磐缙线

四连

连一:横窈线

连二:351国道

连三:351国道219省道

连四:规划省道三门至江山

环大盘山旅游经济协同化路网

内环:[磐安高铁站] —云山花溪磐峰乡新渥[磐安高铁站]

外环:[磐安高铁站]-新渥街道冷水镇—(百丈潭、胡庄)—仁川镇(黄檀林场)张圩高姥山下初坑351国道丁埠头西溪西坑田石方前镇乌岩岭脚西岭窈川乡樱花村东川胡村安文街道[磐安高铁站]

构建台地一体化路网

台地主干路:东尚线、怀万线、西南线-方镜线、磐新线。

台地次干路:下淘张村自然天台;黄皮岭珍溪里光洋万天线。

支线路:尚湖玉山、尚湖孔界塘头。

图:一体两翼空间格局图

(二)全面提升县城能级

宜居、宜业、宜游、宜养为目标,以景区城创建为引领,推动产城人文景融合发展,打造特色鲜明、功能配套、环境宜人、景色优美的品质山城。推进一城三片四组团开发,拉大县城框架。推进功能布局、公共服务、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同城化,促进新老城区、云山旅游度假区有机融合、协同发展。加大城市有机更新和生态修复、文化修复力度,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统筹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饮用水、天然气等设施补短板,加快解决新城区饮用水保障问题。完善商业、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设施布局和功能提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城市能级,提升县城发展活力,吸引更多人口到县城集聚。推进城市智慧大脑建设,统筹规划智慧城管、智慧教育、智慧警务、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政务等各类应用,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精准化水平。多举措解决城市通行治堵和停车难问题。推进未来社区、绿色社区、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建立城市生态系统和安全系统。

专栏8:中心城区发展导向

老城区

定位于集行政办公、商业、旅游于一体的旅居中心。持续盘活存量空间,按照“南连、西进、北扩”思路拓展用地空间。高标准推进老城区城市双修,引人、引文、引景上山,打造全省最具特色的山地生态公园;加快实施文溪岸线亲水景观升级工程,打造独一无二的“十里水街,风景文溪”。

更加强调人口集聚,相关配套设施需跟进。

新城区

定位于交通枢纽和产业新城。发挥诸永高速、杭温高铁、金台铁路的交通区位优势,重点推进江南药镇、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平台发展,做强中医药健康、电子信息等产业,同时,加强优质学校、医院、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配套。

云山旅游度假区

定位于以旅游集散、综合服务、形象宣传为主的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加快推进磐安—普陀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环白云山旅游带建设,逐步向老城区和新城区两边扩张,集聚发展康养旅游产业、酒店业,提升旅游综合服务能力。

(三)高标准建设美丽城镇

加快尖山省级中心镇、冷水市级中心镇建设,扶持大盘、尚湖等镇创建市级中心镇,重点推进集镇品质提升、基础设施联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城乡管理精细提升等美丽城镇建设工程。分类引导城镇发展,做大做优中心镇,推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公共服务集成,增强一般乡镇在服务农村、基层治理、保障民生、保护生态等方面功能,形成差异化功能分工,打造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新型城镇。

3:特色乡镇发展导向表

乡镇

发展导向

尖山镇

以磐安经济开发区为主平台,重点推进塑料产业园、汽摩配产业园、名创小微园、台地物流园等平台建设,发展塑料制品、汽摩配等产业;以“云上尖山•乌石小镇”为形象定位,以乌石村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为核心,打造全省农家乐第一村;推进浙中大峡谷国家5A级景区创建以及皇城湖景区开发;推进商业综合体、尖山老街、未来社区的建设。

冷水镇

加快铁路站场区块、朱坑工业区块、42省道两侧工业区块开发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电子商务、物流。

仁川镇

整合红色资源,形成红色场馆矩阵,开发红色主题旅游线路。提升发展民宿,开发绿色康养产业。以中药材、油茶、水果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旅融合发展。

尚湖镇

加快推进尚湖区块建设。扶持风崖谷、樱花谷、浙中九寨等旅游项目,精心打造百里樱峡、婺江源头等特色线路。培育魅力乡村,大力发展农家乐和民宿产业。加快青山尖风电场项目要建设。

玉山镇

加快玉岑山居项目、玉山田园综合体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做好古茶场文化小镇建设,开发蟠溪精品示范线,推进产业振兴。

大盘镇

全力保障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大盘山名山公园建设。结合始丰溪和G351绿道建设,打造自行车骑行环道。加快推进盘山森居、大盘山国际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

方前镇

盘活始丰工业小区低效用地。以文化创意提升木制品等传统产业,增加产品附加值。推进始丰溪水利景区建设,开发“大裂谷”景区。挖掘付岙酒文化和寺岙佛道文化资源,推进小吃工厂化运营,继续发展小吃门店。发展汽车越野、游泳、自行车骑行、野钓等特色赛事经济。

双峰乡

争创省级旅游风情小镇,提升念想双峰景区品质。打造“双峰炼火”非遗晚会一台戏,形成非遗炼火常态化展示。继续开展古民居修缮,以艺术写生创作、特色小吃等业态植入为重点,打造古村开发样板。

窈川乡

以樱花小镇建设为契机,打造沿西溪沿樱花的“花海”。加大产业植入,强化旅游招商,发挥樱花谷“金名片”作用,进一步推动“共享农屋”“精品民宿”建设,做好依士坞、敕峰尖的旅游招商。建设香榧产业园。

双溪乡

加快樱花主题公园建设,深化西溪景观改造提升,建设西溪游步道。做优樱花节,开展旅游宣传推介活动,通过节会带动相关业态发展。推进旅游与田园综合体、体育赛事、健康养生、文化研学等多种形态融合。

九和乡

做优共享农屋品牌,打造共享小镇。建设八达溪生态廊道,推进御龙湾景区建设,提升乡村旅游接待能力。优化乡村文化设施,做实做深九和研学品牌,不断提升乡域文化品位,打造台地后花园,森林康养地。

盘峰乡

加快高姥山生态度假区、金华滑雪场等景区建设,推进灵江源森林公园、“杜鹃谷”“玫瑰谷”景区提升,开发溪炉港水上综合体项目,形成集山水、文化、运动为一体的四季盘峰全域旅游新格局,全面促进旅游品质提档升级。用好乡愁效应,以国保孔氏家庙为平台,充分整合祭孔大典、七夕庙会、长旗、炼火等4省级非遗文化及织布扎染等传统工艺,探索开发文化旅游表演项目,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非遗大戏。加快榉溪村古民居流转,引入书画、手工艺等新业态。推进影视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加强与影视制作公司战略合作,做大做强影视文化产业。

九、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县

以获评首批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县为契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婺派美好乡村典范。

(一)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高质量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粮食生猪稳产保供工程、优质粮食工程,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大力推进中药材、茶叶、蔬菜等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提升发展油茶、香榧等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八个万亩绿色农业基地建设,加快构建12581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三位一体高质量为农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建设智慧农业,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覆盖面,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推1个省级(玉山台地)和4个市级(双峰、双溪、安文、窈川)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创建。建设县级农产品加工园,引进高科技加工企业,做强精深加工环节。做强磐五味驰名商标、磐安云峰”“磐安香菇等区域公用品牌。搭建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整合全县优质农产品资源,开发农产品电子商务。积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推进有机农产品+互联网+冷链物流发展。

 

专栏9:“八大万亩基地建设导向表

万亩茶园

力争全县茶园面积达到8.5万亩,总产量达到2500吨,产值达4亿元以上;大力发展良种茶,全县茶园良种化率达75%以上,亩均产值力争达6000元以上。

万亩中药材基地

全县种植面积稳定在8万亩,创建中药材特色示范基地10

万亩油茶基地

新建油茶基地2000亩,抚育改造油茶1万亩。以尖山镇胡宅区块连片土地整治为重点,改造1万亩老品种茶园。

万亩旱粮基地

在尖山、玉山、尚湖等乡镇新增水稻种植面积1万亩。大力打造万亩旱粮基地,以小番薯、甜玉米、大豆等品种为主,在大盘、盘峰等乡镇发展旱粮1万亩。

万亩瓜果基地

以桃、猕猴桃、杨梅、西瓜等品种为主,在新渥、盘峰等乡镇(街道),发展瓜果基地。

万亩香榧基地

新建和提升香榧基地超20000亩。

万群中蜂养殖基地

发展中蜂养殖30000群,努力打造“中国生态药蜜之乡”

万亩高山蔬菜基地

稳定蔬菜种植面积4.5万亩(其中商品蔬菜面积4.2万亩),总产量6万吨,力争产值3亿元以上。提升尚湖、尖山、玉山等乡镇的2.1万亩高山茭白,建立种苗繁育基地2处、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5个。

丰富乡村经济业态。高标准建设万苍田园综合体等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养生养老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力争培育田园综合体6个以上,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以上。争取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试点,推进农业与旅游、农业与文化创意融合,培育农家乐、乡村民宿、乡村自驾游、房车露营、乡村研学旅行、健康养生等业态。创新共享农屋合作模式,提升磐安山居知名度。深入实施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推行技能培训+推荐就业模式,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药乡月嫂”“电商经济”“小吃经济等就地增收业态,进一步拓宽乡村群众增收渠道。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两进两回大力培育青年农创客”“新农人,促进各类优质要素资源向乡村集聚,培育省级青创农场15家,吸引1000名新时代乡贤回乡投资兴业。

(二)大力建设和美乡村

优化乡村人居环境。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统筹推进县域和美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加强乡村整体布局和建筑风貌整体规划引导,打造具有鲜明婺派民居特色的美丽乡村风貌。持续深化千万工程,保持三级联动,六美联创作格局,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推进乡村片区化发展,做大做强中心村。推进四好农村路提升,提高城乡公交一体化水平,建设以小件快运、农产品配送、农资品配送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现代交通物流网络。深入推进乡村厕所革命,探索社会化运作模式,推进农村公厕规范化营运。强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网络优化,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复兴乡村文化。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农村文化礼堂为载体,培育一批有文化、有故事、有风景、有风情的魅力乡村。推进乡镇(街道)文化站提质扩面,实行文化、旅游、体育多功能合一,提升工作效能。推广图书馆1+N模式,实现各乡镇(街道)图书分馆全覆盖。积极推动空心村整村开发,实施艺术复活乡村行动,培育诗歌、影创、戏曲、音乐、摄影等艺术村10个以上。

建设未来乡村。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加快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实现5G网络行政村全覆盖。积极探索未来社区智治模式,着力构建数字乡村业务应用、应用支撑、数据资源和基础设施四大体系,打造数字乡村云平台框架和数字资源库。积极推广数字技术在生产管理、产品流通、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领域的应用,争取省级未来乡村试点。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集成改革

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完善农村承包三权分置办法。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使用权入市、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改革试点,盘活农村集体土地资源。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完善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扩大浙贝母等中药材特色保险覆盖率。开展林地股份制改革工作,规范推进林权流转;深化银林协作机制,加快推进林权抵押贷款进程。创新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全面落实农户小额普惠贷款,鼓励金融机构丰富涉农贷款品种,强化涉农领域贷款发放强度。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构建以农合联为平台的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和现代乡村服务体系。推进供销社和社有资本运营一体化,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加快与超市、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有效对接和利益联结,形成核心竞争力。

(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强化精准帮扶措施,坚决防止因病、因老等各类返贫情况发生。加大低收入农户就业培训,提高其增收能力。进一步推广我的幸福计划,大力扶持相对贫困人员、留守老人发展乡村产业,提高经常性经营收入水平。全面实施富民安居工程,加大村庄整治、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房改造力度,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偏远山村人口向县城、中心镇等转移,不断改善发展环境,推动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多举措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龙头作用,探索建立强村公司平台,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产权乡级交易平台建设,盘活村级资产资源,强化产业项目谋划落地,多举措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实施股份制改制,实行国有控股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参股,股份分红向村级倾斜,为村集体经济提供更加稳固的收入来源。加强农村人才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探索建立先富帮后富,推动共同富裕的工作体系和政策体系。推进乡村旅游、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发展,完善万元系列农业增收模式。大力发展共享农屋、特色民宿、特色农家乐等产业,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推进农村闲置资源有效利用,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十、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强化城乡统筹发展支撑

发挥交通先导作用,优化县域综合交通网络,协同推进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一)优化综合交通网络

紧抓省大通道以及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建设机遇,着力构建由一纵一横组成的字型对外通道,并以铁路、高速等中远程交通方式作为载体支撑,有效衔接长三角、大都市区,融入国内、国外双循环,打开全县发展新格局。以融主城、联周边、畅内部为统揽,优化区域路网,提升磐安全域交通网络内畅互通水平。促进由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国省道、快速路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一体化融合发展交通方式转变,共同构成磐安高快融合、快进慢游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形成一刻钟上高速、半小时到县城、1.5小时到四大都市区的快捷交通圈。谋划建设通用机场,打通空中交通通道,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开发立体观光旅游和通用航空休闲体验产品服务,打造综合交通体系的亮点工程。加快推进金台铁路南站、杭温高铁站场、磐安客运中心建设,优化站场功能,提升交通集散能力。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配套建设一批运输站、客运站和港湾式停靠站。持续开展交通治堵工程,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实现交通微循环。全力促进交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将道路融入林地、绿廊、水体、湿地、森林等自然景观,打造交旅融合的全国样板。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构建实时感知、高效响应、智能管控、指尖服务的新型智慧交通管理体系。协同推进惠民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建设,完善城市慢行系统,增加公共自行车数量,优化公交服务体系,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4:综合交通发展导向表

类别

建设内容

“十四五”重点项目

铁路

近期建成金台铁路、杭温高铁

远期谋划横店磐安轨道线、金台城际

杭温高铁磐安段

金台城际铁路磐安段建设工程

公路

高速

公路

一横:甬金衢上高速公路

两纵:诸永高速、杭绍台高速公路

加快推动甬金衢上高速前期研究工作

快速

路网

三横:

横一[(磐缙交界)磐缙线(冷水火车站、江南药镇)高铁连接线(磐安高铁站)磐新线(磐新交界)(杭绍台高速回山互通)]横二[磐缙交界新渥至双峰公路仁川至双峰段冷沙线323省道磐天交界]

横三[351国道、老城区)(双溪乡)(九和乡)西南线方镜线(磐新交界)]

四纵:

纵一[351国道]

纵二[规划省道三门至龙游]

纵三[(磐永交界)永磐公路新渥至双峰公路新渥至仁川段仁川至仙居公路(磐仙交界)]

纵四[(磐东交界)东尚线尚湖至方前公路323省道)]

351国道磐安安文至东阳马宅段改建工程

351国道磐安墨林至安文段改建工程。

316省道三门至江山公路磐安双峰至新渥段改建工程。

217省道萧山至磐安公路东阳三联至磐安新渥段改建工程。

209省道墨林窈川改建工程。

42省道上加至长卢段拓宽改造工程。

323省道方前段白改黑工程。

云山至后力段改建工程。

方镜线方塘至尖山段改建工程。

尚湖至九和公路改建工程。

磐新线胡宅至尖山段改建工程。

尚湖至天台改建工程。

墨新线斐湖至尖山段改建工程。

东尚线八达至九和段改建工程。

仁川至仙居大成道路建设工程。

国省道

1条现状国道:

351国道,承担快速路网的“纵一”通道。

2条现状省道:

219省道磐缙线,将作为新老城区一体化的重要干线通道。

323省道科大线,南桥至方前段归为规划省道三门至江山。

4条规划省道:

规划省道萧山至磐安,为磐安至横店的快速干线通道。

规划省道三门至龙游,为快速路网的纵三通道。

规划省道奉化至庆元,为快速路网的横一通道。

划省道三门至江山,其中永磐交界至仁川段属于快速路网的“纵三”通道,仁川至方前段属于快速路网的“横二”通道。

四好

农村

公路

主环线(大盘奇景环)

串联南部旅游核心区、主要城乡集聚区,联系重要交通节点、经济节点。载体道路有351国道-省道三门至江山-冷沙线-219省道。

副环线

串联北部旅游核心区、主要城乡集聚区,联结主环,实现联动发展。载体道路有351国道-省道三门至江山-方山线-磐新线-怀万线-西南线-孔潘线-上双线。

成“四好农村路”提升改造工程116公里,安保工程30公里,美丽公路100公里,大中修150公里,公路服务站6个。

胡宅现代农业

综合开发项目

道路建设工程盘峰乡旅游

环线建设工程环大盘山

旅游公路提升

改造工程张村至袁村

道路工程干线公路

绿化提升工程交通旅游一体化建设

骑行绿道

结合磐安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态景观等八类旅游资源,规划建设以药田花海、城里城外、山水乡村、竹海漫游、转山修行、陌上花开、台地漫游等主题的长途骑行绿道,加强磐安“快进慢游”体验


机场

拟建用于自然灾害救援、紧急事件处置、城市消防、警务飞行、低空旅游、工农林作业等用途的A3级通用机场(含直升机起降点);未来磐安新渥、玉山拟建设以运输功能为主的A2级通用机场。

横店磐安轨道线

通用机场

站场枢纽

“一主”:主城区现有客运中心和公交总站整合而成的磐安客运中心;

“两副”为新建磐安客运南站(新渥)和尖山客运站两个客运副中心;

“两枢纽”为高铁综合客运中心和冷水火车站,分别为杭温高铁和金台铁路在磐安县境内的客运站;

“多节点”为中心城区和乡镇的首末站和换乘站,其中各乡镇站点结合乡镇运输服务站要求设置,确保各乡镇至少有一处场站

冷水火车站

磐安高铁站

(二)完善能源设施建设

推进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垃圾焚烧项目配套工程、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工程等能源项目建设。完善城乡供电设施,建立安全、高效、科学的供电网络,提高电网的智能控制能力。推广农村集中连片居民光伏发电,打造光伏小康工程升级版。加快中心城区、尖山镇、冷水镇等LNG气化站及市政中压管网建设,提高全县管道燃气普及率,构建高效、便捷的天然气能源保障网。推动成品油零售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公交车、出租车油改气工作,鼓励推广清洁能源。推进磐安经济开发区磐安片区和金磐片区集中供热项目,普及太阳能热水器工程,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

专栏10:能源领域重大项目

抽水蓄能电站项目;

综合供能服务站;

天然气气化站及管网建设工程;

10千伏及以下配电设备建设改造工程;

35千伏及以上电网建设工程;

杭温高铁磐安牵引站供电线路工程;

青山尖风电项目。

(三)强化水利设施建设

围绕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和水利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打造高标准防洪保安网、高水平的水资源保障网、高品质的幸福河湖网、高质量的水利惠民网、高效能的智慧水利网。大力推进供水水源和农业灌溉水源建设,推进好溪水利枢纽流岸水库工程建设,开展桥亭水库等项目前期研究,科学调配资源新建一批小型水源,实施病险水库和山塘除险加固工程,有效扩大优质水源总量,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推进新老城区供水一体化、台地供水一体化工程等项目建设,确保建成区饮水水质达标率100%持续推进农村饮用水统建统管模式,按照能延则延、能并则并原则,推进城镇规模化水厂管网延伸和联村供水工程建设,加强长效管理,全面提升农村饮用水保障能力和供给质量。以数字赋能加强水利管理,全力建设安全水利、民生水利、幸福水利、数字水利

专栏11:水利领域重大项目

流岸水库工程;

桥亭水库工程;

西坑(龙潭坑)水库;

仁川、冷水集镇供水工程;

新老城区供水一体化工程;

台地供水一体化工程;

新城区第二水厂工程;

玉山台地土地连片整治灌溉系统建设工程;

山依坑水库工程;

塘田水库工程;

水库山塘除险加固工程;

夹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四)布局新型基础设施

加快5G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网络全覆盖和商用。加快全县光纤网、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局域网的部署和优化,推动城市宽带提速、农村宽带普及、宽带应用推广,推进城镇光纤到户和农村地区宽带普及服务,实现信息网络宽带化升级。积极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网三大网络统筹规划和共建共享。加快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部署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积极推进县级数据信息交换平台建设,实现信息系统资源共建共享。全面推动交通、能源、水利、市政、文教卫体等传统基础设施迭代升级,提升重点领域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

十一、深度挖掘丰富文化资源,建设独具魅力的文化磐安

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塑造特色人文气质和文化品牌,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进一步彰显特色文化魅力。

(一)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完善学习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的长效机制,推出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3D宣讲等品牌,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心走实。开展文明风尚培育行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提炼磐安人精神,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全面提升人的文明素养。开展文明实践提升行动,完善志愿服务运行激励机制,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文明实践体系。开展文明创建争优行动,巩固省示范文明县城创建成果,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开展最美品牌深化行动,擦亮最美磐安人名片。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围绕婺州南孔、南宋文化、中医药文化、茶文化、非遗等,开展文化基因解码,提炼形成体现磐安地域特色的文化基因密码,并加以记录、存证、保护和发展。加强文物古迹保护,做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推进乡土建筑、名人故居、古村古巷等保护和活化利用,向文化和旅游设施转变。发挥婺州南孔发祥地、江南孔氏后裔最大聚居地优势,以榉溪村为核心,深入挖掘南孔儒学文化,建设中国乡土儒学中心,定期开展南孔祭典、儒学文化传承、国学研学等活动,打造儒学生活化传承基地、儒学人文旅游基地、儒学主题体验基地、儒学研修养心基地。挖掘南宋文化,提升建设二寺一街,谋划建设南宋主题文化纪念馆,打造陆游诗园,开发设计陆游纪念主题文化的主轴线。加快推出乡土儒学、中药养生、茶文化体验、美术写生创作等研学旅游线路,打响磐安特色研学品牌。优化非遗保护传承,做好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申报,完善提升项目、基地、传承人三位一体保护体系,力争新增国遗1项,省市遗5项以上。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强对外文化交流,融入浙江诗路建设,全方位讲好磐安故事。

(三)优化公共文化服务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推进县文体中心、台地文体中心等项目建设,按国家二级馆标准完成图书馆总馆扩容改建和古茶场(茶博馆)提升工程。优化布局全县图书馆分馆体系,构建15分钟现代公共阅读服务体系,营造城市阅读氛围,打造书香磐安。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和农家书屋提质增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创新社会力量参与乡镇文化设施运营管理模式,提高文化设施利用效能。推进文艺精品提升工程,推出一批反映磐安山水人文的文艺精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推进实施移动优先战略,构建完善全媒体传播集成平台,做强新型主流媒体,提升融媒传播力,建强用好县融媒体中心。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开展乡村文化百千万行动,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提高服务效能。以昌文大舞台为核心,常态化举办百姓艺术节、文化主题月等活动,开展文艺下基层”“文化进万家”“艺术进校园活动,形成富有磐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同时,争取承办高等级文化活动。加大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采购投入,构建以群众满意度为主要标准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评价体系,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十二、着力改善民生福祉,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

坚持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根本出发点,坚持共同富裕,不断丰富优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让每一个适龄人口得到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

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坚持立德树人,继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配置,努力普及15年基础教育,加快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努力打造浙中教育特色地、山区教育样板县

推进学前教育普惠提质。坚持适当超前,合理规划学前教育机构布局,落实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四同步政策和乡(镇)公办幼儿园全覆盖的要求,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质量保证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提升发展公办幼儿园,鼓励、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加大等级幼儿园创建力度,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7%以上,省二级及以上等级幼儿园招生覆盖面力争达到75%。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加强幼儿园内涵建设与特色建设,探索集团化办园、城乡共同体、结对帮扶等模式,实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县域内的共建共享。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投资新建优质幼儿园,增加县域优质学前教育供给。

专栏12:学前教育布局

盘山区域。保留3所公办园(大盘幼儿园、方前幼儿园、盘峰幼儿园)。

安文区域。保留现有的仁川幼儿园、双峰幼儿园、窈川幼儿园、双溪幼儿园4所等级幼儿园。实施深泽幼儿园分园、冷水幼儿园新建工程,新渥街道视情新办1所等级幼儿园。

玉山区域。保留现有尖山实验幼儿园、尚湖幼儿园、玉山实验幼儿园、万苍幼儿园、胡宅幼儿园、九和幼儿园6所公办园。拟新建尖山第二幼儿园(暂名)1所。

安文街道。保留现有实验幼儿园、龙山幼儿园、昌文幼儿园等3所公办园。改建磐安县第二实验幼儿园;拟结合规划实施新建云山幼儿园、城西幼儿园(暂名)、文溪幼儿园(暂名)、南园幼儿园(暂名)4所等级幼儿园。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安文初中(安文小学)、新渥小学、深泽小学、尚湖初中等项目建设,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条件,消除2000人以上超大规模学校,严格控制班额。小学班额控制在45人以下,初中班额控制在50人以下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成率达100%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破立并举原则,积极探索学生素养监测评价综合改革。深入推进表达教育教改行动,培养悦读写、善思辨、乐表达的阳光少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育生态,创建教育特色品牌。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促进微小学校内涵发展。加快义务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建成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情境化、多样化为特征的智慧教育环境。积极推进教育共同体提质扩面工程,到2022年,全县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实现教共体全覆盖。到十四五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比例不低于60%

专栏13:义务教育布局

小学:

盘山区域:现有大盘中心校小学部和方前中心校小学部2所小学。

安文区域:现有深泽小学、新渥小学、冷水小学、仁川小学、双峰小学、窈川小学、双溪小学7所小学。

玉山区域:现有尖山小学、尚湖小学、玉山小学(含玉峰教学点)、胡宅小学、九和小学、万苍小学6所小学。

安文街道:实验小学按4248个班级规模控制,文溪小学按36个班级规模控制,安文小学2021年启用新校区,按3642个班级规模控制。

如条件成熟,适时启动相关小微学校布局优化工作。

初中:

盘山区域:现有大盘中心校中学部和方前中心校中学部2所中学。

安文区域:新城中学,按3642个班级规模控制。

玉山区域:第四中学按3642个班的办学规模控制;推进尚湖初中改扩建;待条件成熟时撤并玉山初中到第四中学就读,撤并后的玉山初中校舍用于玉山幼儿园或玉山小学等办学需要。

安文街道:安文初中2021年启用新校区,按3036个班级规模控制。实验初中按36个班级规模控制。

如条件成熟,适时启动相关小微学校布局优化工作。

推进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特色多元。支持磐安中学建成综合型高中,支持磐安二中建成体艺特色高中。全面推进新高考综合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适应新高考、新课改的学校教育体制。积极争取与省内以及长三角地区知名普通高中联合办学,探索普通高中集团化办学新路径。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完成县职教中心搬迁,推进现代化中职学校创建,积极引进大专院校在磐办学,做强中医药等特色专业群。加快普职融通,探索县域职教发展新模式。深化产教融合,瞄准磐安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政校企协作。

专栏14:普高、职高教育布局

磐安中学:按36个班的办学规模控制。

磐安二中:按36个班的办学规模控制。

凤凰书院:按照全县教育布局规划,适时进行搬迁改造。

县职教中心:新职教中心20219月启用,办学规模为48个班。原三中校区用于民办学校、玉山成人学校或其他教育的办学需要。

推进特殊教育全纳公平。推动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全覆盖。特殊教育自义务教育向学前和普通高中扩展,力争提升持证残疾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和十五年免费教育比例。优先为轻度残疾学生提供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的机会,为中重度残疾学生提供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或送教上门的学习机会,确保残疾学生学有所长,享受优质教育。

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重视发展成人教育和老年教育。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建设,深入推进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面向不同职业人群提供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推进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企业、学习型乡镇、学习型社区等创建,完成电大(社区学院)、教师进修学校迁建,办好社区大学。

 

专栏15:教育领域重大项目

磐中校史馆和食堂改造工程;

凤凰书院搬迁改造工程;

安文小学安文初中迁建工程;

新渥小学改扩建工程;

深泽小学二期改扩建工程;

全县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程;

磐安县第二实验幼儿园改建工程;

深泽幼儿园分园新建工程;

尖山第二幼儿园新建工程;

冷水幼儿园迁建工程;

玉山幼儿园改扩工程;

云山幼儿园新建工程;

文溪幼儿园新建工程;

盘峰幼儿园改造工程;

城西幼儿园(预备类);

南园幼儿园(预备类);

尚湖初中改扩建工程(预备类)。

(二)让人人享有更高水平的健康服务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深化健康磐安设,推进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统筹全县医疗资源,优化一主三翼多点县域医疗资源布局。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急诊医技综合楼项目、县中医医院的迁建项目和县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建设,筹建精神专科医院、传染病医院等县级专科医院,新建冷水、双峰、盘峰卫生院和新渥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深泽卫生服务站,全面补齐卫生健康基础设施短板。主动对接长三角高端医疗资源,争取优质医疗机构与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建立合作,深化医联体建设,全面提升医疗水平。实施创名院、建名科、树名医三名工程,加强学科能力建设,争取省级重点学科取得突破。加强医疗人才引进和培养,壮大医疗服务人才队伍。持续推进三医联动、六医统筹集成改革,以双下沉、两提升、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服务为重点,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高县域就诊率和基层首诊率。大力发展社会办医,引进集聚优质民办医疗机构。充分发挥磐安中医药优势,强化县中医院特色专科能力建设,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中医药产业现代化。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开展县属医院、疾控中心、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础信息化系统建设和数据共享。

专栏16“一主三翼多点”县域医疗资源布局

“一主”:

——为老城区安文街道,即以县人民医院和县妇保计生中心、县疾控中心、县卫生执法大队3家公共卫生管理单位为核心区块的医疗服务单位。加强县人民医院建设,特别是加强龙头学科、重点学科和急救能力提升。妇保计生中心以临床和保健相结合模式与县人民医院错位发展。安文街道保留安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在原县中医院区块或在城区选址新建。

“三翼”:

——为新城区域、台地区域和大盘山区域。新城区域:新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深泽卫生院实现完全融合,在原深泽区块选址新建新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泽卫生服务站。新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址改建成精神专科院。新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专科院区与新中医院在人、财、物上实行资源整合,在管理上实行一套班子,三块牌子。台地区域:构建1+4+2医疗新模式,1是指建设一家集医疗、养老、康复、旅居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按照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规模标准),4是指提升玉山镇、尖山镇、尚湖镇、九和乡四个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2是指理顺万苍、胡宅管理服务体制,由尖山镇中心卫生院统一管理。大盘区域:理顺大盘区域的医疗服务体制,高二、维新由盘峰乡卫生院统一管理,盘峰、大盘、方前卫生院独立运营。

“多点”: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加强中心卫生院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投入和人员补充上优先给予考虑,形成片区医疗中心,进而逐步带动片区一般乡镇卫生院的发展,促进全县基层医疗资源整合。按照“适用、够用、管用”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合理确定新渥、冷水、双峰、盘峰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规模。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传染病防控和救治能力。推进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健全应急救援队伍,强化应急装备储备,提升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有效防范、规范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完善国家卫生县城、乡镇长效管理机制,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持续推进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和农村改厕指导工作,全面完成美丽城镇创建工作任务。

优化全民健身服务。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健全全民健身体系,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加快推进省级体育现代化县创建,新建和改造一批体育健身设施,推进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和百姓健身房建设,完善乡村健身网点布局和设施供给,优化城乡15分钟健身圈。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有序推进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体育总会工作网络,培育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持续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积极培育群众广泛参与的体育品牌活动。提升学校体育发展水平,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根据妇女、老年人、农民、职业人群、残疾人等群体的实际特点,制定实施重点人群的体质健康促进计划,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向重点群体的倾斜延伸。加强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站)建设,开展面向全民的体育运动水平等级评定和体质评价。规划建设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做强中国·磐安中药寻宝越野公开赛等磐安体育品牌赛事,举办马拉松等全民健身活动,承办省级、国家级体育赛事活动。

加强健康促进体系建设。推进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加强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强化传染性疾病控制加强慢性病防控工作,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人均期望寿命。完善全民健康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功能,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疾控业务系统、妇幼保健系统与县医共体平台对接、协同,实现数据共享共用。积极开展健康城镇、健康促进学校和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倡导健康生活,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和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

 

专栏17: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项目

县人民医院急诊医技综合楼工程;

县中医院迁建工程;

县妇幼保健院新建工程;

乡镇卫生院提升改造;

医疗设备提升工程;

磐安县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预备类);

磐安县传染病医院(预备类);

磐安县精神康复医院(预备类)。

(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优化生育和婴幼儿发展。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促进生殖健康、妇幼健康。完善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实现网上办、跑零次。强化孕产妇安全管理,规范孕产期医疗保健服务,建立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和救治网络。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建立以基本医保为主体、生育补贴等多种形式为补充的多层次家庭生育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多样化、多层次、覆盖城乡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完善育儿休假制度,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率先建成生育友好型社会。推进生殖健康和妇女两癌防治,大力开展妇女儿童营养与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促进青年全面发展。强化适合青年发展的环境建设,打造青年友好型社会,积极吸引有知识、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的青年到磐安就业创业。加强青年思想道德建设,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引导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增强青少年政治定力,厚植爱国爱党情怀。加强青年教育、健康、婚恋、就业创业等服务。推动青年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进一步完善青年志愿服务体系,推动青年对磐安发展更担当、更有为。

完善养老服务。鼓励养老孝老敬老,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机构养老为补充,发展智慧养老、医养结合等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着力发展多层次、精准化、品质化的养老保障体系和服务供给。调整乡镇敬老院布局,完成新渥敬老院续建,加强乡镇居家养老中心的建设管理,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大力发展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抓好以新中医院为支点的医养项目、大盘山医养中心、台地医养医院、养老综合体项目建设,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向医养结合发展转型。依托医共体构建以家庭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多种形式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发展的服务体系,开展医中延养”“养中融医”“医养协同”“送医助养等多种模式,实现全县域、全群体、全覆盖。配齐补足新建居住区和已建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将专业化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和社区。吸引社会力量投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兴办服务主体。建立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积极发展智慧养老,建设居家服务网络平台,以助急为核心,以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健康管理、精神慰藉等为主要内容的1+N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更智能、更精准、更便捷、更高效的智慧养老服务。

(四)促进居民就业增收

完善就业促进体系。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分类施策,提高劳动参与率,着力培养新的就业增长点,扩大城镇就业规模,统筹城乡就业,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政策支持,促进多种形式就业。加强就业信息监测平台和就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社会提供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建立完善失业动态监测,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和启动应急预案。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统筹推进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困难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创业资金支持,加强新型创业平台建设,促进产业资源、创业资本、高端人才等创业创新要素和各类服务向创业平台聚集。强化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构建覆盖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劳动者和市场需求的职业培训制度。

保障劳动所得。提高乡镇(街道)基层防范处置欠薪能力,推无欠薪专项治理,落实企业责任,强化源头治理,建立健全解决欠薪问题的长效机制,巩固深化磐安无欠薪成果。全面深入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严格遵照工作时间、节假日、带薪年休假等劳动标准,规范企业工时制度;加强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和女职工、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制度、仲裁制度和处理机制,提高争议处理效率。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完善劳动保障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严厉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违法犯罪行为。

推进共同富裕。坚持开发性与保障性举措并重探索建立先富帮后富、推动共同富裕新机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稳步提高工资性收入。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大富农惠农政策力度,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实施低收入群体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行动,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五)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

按照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目标,建立完善覆盖全体居民的城乡一体化社保体系。大力实施全民参保登记,建立动态化管理机制,健全五费合征机制,稳步推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扩面征缴,健全社会保险待遇的正常增长机制。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失地农民等群体社保制度。加快推进各类医疗保险制度统筹整合,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完善大病保险政策,鼓励发展补充性的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加强社保基金预算管理和内控制度建设,提高基金可持续保障能力。加大社会保险领域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保障社会保险各项基金安全运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统一规范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进一步健全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相结合的住房保障制度,加快推进以公共租赁住房、廉租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老旧住宅小区改造,推动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提升居住环境。把握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有序推进城南、西山三期、桃花坞等地块开发,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持续实施城区和农村危旧房改造,改善困难家庭居住条件。对符合条件的农村无房户开展住房保障工作。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继续加快公租房建设和分配,确保已竣工政府投资公租房公平善用。加大人才公寓、职工宿舍等项目建设,提升外来就业创业人员住房保障。加入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完善集中安置区公共服务和配套基础设施。

(七)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合法权益

切实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大儿童之家建设力度,健全残疾人等群体关爱服务体系。培育壮大山妹子妇女儿童服务队伍,做大关爱妇女儿童基金,构建完善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体系,形成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良好社会风尚。不断优化青年健康成长、创新创业、社会参与和发展环境,提升青年思想政治素质和全面发展水平,培育成长为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的社会有生力量。发展红十字事业,积极开展三救三献工作,关心关爱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和器官捐献的家属。落实残疾人四项福利补贴制度,建立动态增长机制,加强残疾人之家、残疾人康复等机构规范化建设力度,优化残疾人就业服务,创建一批无障碍社区和家庭。

(八)完善退役军人保障和服务

坚持把退役军人优抚安置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推动各项优抚政策落实落细,全力以赴化解退役军人矛盾。扎实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加强五级五有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深化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改革,完善移交安置、就业创业、抚恤优待、权益维护等规范化改革。积极扶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建立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学历教育为补充的教育培训体系,搭建退役军人就业供需对接平台。加强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工作,立足济难解困,体现尊崇优待,不断增强退役军人安全感获得感荣誉感。加强主题教育宣传及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常态化开展学习宣传退役军人先进典型活动,在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开展烈士纪念活动,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县。

十三、推进县域整体智治,营造和谐安定社会环境

推进县域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平安磐安”“法治磐安”“清廉磐安建设,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建设平安磐安

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底线思维,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安全屏障。

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强化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稳定、防灾减灾等治理能力建设,构建重点风险隐患清单式防控治理体系。健全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机制,巩固双安双创成果。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狠抓安全生产、食品药品、消防、交通等重点领域的隐患整治,健全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机制。提升洪涝干旱、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和防御工程标准,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实施网络生态望哨工程,统筹推进网络舆论引导、网络生态治理和网络文化建设,打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战。

维护经济运行秩序安全。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确保生态安全,维护水利、电力、供水、油气、交通、通信、网络、金融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提高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平。维护金融安全,强化对非法集资等涉众型、风险型经济犯罪防范打击,积极防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房地产等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经济金融风险的底线。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确保粮食安全。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坚持党群结合、群防群治、深化雪亮工程建设,推广智安村居”“智安单位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社会治安立体化智能化防控水平。深入实施扫黑除恶、打击跨境赌博、打树强促专项行动,依法惩治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打击电信诈骗等网络犯罪行为,确保社会安定、百姓安宁。

完善防灾减灾系统建设。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培育和发展社会救援力量,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消防设施建设、防洪排涝、气象灾害防御等防灾系统规划建设。针对山区特点以及城区沿山麓建设用地等特殊路段,划定地质灾害点和重点地质灾害防范区段,制定专门的防治工程和应急治理措施。完善消防设施布局,建立以消防救援大队为中心,消防中队、专职消防队为支撑的三级消防联控网络,保障消防救援及时有效。加强山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推进夹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加大小流域除险加固力度,消除工程隐患,提高流域内工程防洪抗灾能力。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气象灾害风险、危害快速识别系统,建设以部门大数据共享为主、气象与能源供应、城市运行等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实现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产品的智能化制作,并实现向敏感地区、行业、人群用户精准自动推送。

(二)建设法治磐安

坚持依宪执政、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带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落实党委法律顾问制度,加强和改进政府制度建设,改革和完善行政执法体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司法,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县域治理难题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推进执法司法规范化和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运行和监督机制。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开展八五普法,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推进法治数字化建设,围绕1338为主要内容的数字法治系统规定动作,以数字化改革撬动法治建设领域各方面改革,着力推进完善政法一体化办案体系、综合行政执法体系、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三大重点任务,坚持统分结合、系统集成、整体推进,建设具有磐安特色的场景化应用平台——山城管事平台、智慧城管平台。全面深化执法、司法、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等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推动法治建设重要领域体制机制、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的系统性重塑,形成法治领域重要窗口的标志性成果。

(三)建设清廉磐安

深入推进清廉单元建设,强化两个责任,夯实四责协同机制,推动政治生态更加清明健康。坚持的主基调,纪律、监察、巡察、派驻融合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三不建设。精准实施四种形态,创新重大工程、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常态化监管机制,严格落实中央基层减负各项措施,推动政务运行更加清廉高效。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县实施细则,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四风问题,推动党员干部更加清正有为。持续深化重点领域监督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工作机制,推动权力运行更加清廉高效。

(四)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完善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机制,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推行县乡一体、条抓块统高效协同治理模式,打造一站式服务、就地解决矛盾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完善接诉即办机制,强化基层治理四平台运行管理,推进全科网络建设规范提升,构建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的县域社会治理新模式,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巩固无信访积案县创建成果,完善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制度,全面推行信访代办制。深化民情民访代办、信访超市建设,切实解决好初信初访,努力做到一次都不用访。全面推广山城管事”“全盘代办模式,完善219议事机制,持续扩大六无善治平安示范村庄覆盖面,持续推进便捷高效、普惠均等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建设。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科学规划、有序推动智慧磐安建设,完善一图三色五指数智治平台,增强城市综合管理的监控预警、应急响应和跨领域协同能力,推动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四、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确保规划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为实现十四五规划提供坚强保障。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完善保障两个维护制度机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和意识形态责任制,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市决策部署高效落地。健全落实党的全面领导高效执行体系,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完善改革委员会、财经委员会等机构的抓大事议大事机制,落实争先创优工作机制,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新时代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能力素养,深入实施组织力提升工程,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坚持以促进形成两个担当良性互动机制为总抓手,推进五强领导班子建设,健全干部成长选育管用带全链条机制,建立综合集成、横向衔接、纵向贯通的选人用人工作闭环体系。加强干部教育培养特别是年轻干部培养,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对勇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以正确的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

(二)发挥规划战略导向作用

加强统筹管理和衔接协调,形成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年度计划等为支撑的发展规划体系。落实规划确定的发展理念、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完善规划实施评估机制、调整修订机制、监督考核机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和评估工作,把监测评估结果作为改进政府工作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并依法向人大报告规划实施情况,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密切关注形势变化和风险演化,坚持守住底线,做好应对困难复杂局面准备。

(三)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加强多规合一,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协调,强化用地保障。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构建以绩效为核心的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和资金管理机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完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立乡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发挥党的政治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社会力量,形成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支持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县法院、县检察院依法依章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民族、宗教、侨务等政策,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激发全县人民参与规划实施、建设美好家园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汇聚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形成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