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关于全力打造“醉美云山”乡村振兴示范区》的通知
各局室,各村、各居委会:
为推动云山旅游度假区农家乐发展,经管委会研究同意,制定了《关于全力打造 “醉美云山”乡村振兴示范区》,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磐安-普陀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管理委员会
磐安云山省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
磐安县人民政府安文街道办事处
2019年6月18日
关于全力打造 “醉美云山”乡村振兴示范区的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进云山区块新型业态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繁荣,农民群众创业增收,村级集体消薄强村,把云山区块打造成磐安乡村振兴一号样板地,经研究,就全力打造“醉美云山”乡村振兴示范区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和“高质量发展美丽经济、高水平建设美丽乡村、高品质共享美好生活”目标任务,根据县委、县政府打造“身心两安”大花园的总体工作部署,依托交通、区位、人文和产业优势,以“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成示范”的工作要求,把云山打造成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新老城区融合发展的景观轴带,对外展示磐安形象的重要窗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示范区域。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民本理念、回应呼声,突出精准度。把增进农村群众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实施打造醉美云山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农村群众关心关注“民生小事”,突出问题导向,回应群众呼声,始终把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目标。
(二)坚持群众主体、社会共建,突出参与度。积极利用政策引导、宣传发动、产业扶持等方式,充分调动全体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多渠道汇聚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形成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农村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三)坚持内修人文、外修生态,突出融合度。增强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公众道德,用好人文资源,保护老记忆老遗存。增强生态自信,坚持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之路,拓宽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转换通道,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四)坚持党建引领、综合治理,突出和谐度。加强党对“三农”工作领导。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全面加强云山区块基层党组织建设,让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位农村党员都能在打造醉美云山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实践中发挥作用并经受考验。加强村级基层配套组织建设,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六无善治”乡村治理体系。
三、工作目标
(一)产业更兴。通过三年努力,形成集康养休闲、乡村旅游、研学创作、农业观光一体,全省知名的旅游综合体。培育具有云山地域特色的中高端农家乐品牌一个,新增发展农家乐100家以上,创建旅游综合服务体1个以上。打造省级旅游品牌1个,研学中心(创作基地)1个以上。
(二)生态更美。围绕“全域公园化、乡村景区化”目标,实现十美村创建全覆盖、A级景区村创建全覆盖、美丽宜居示范村5个以上,完成“五星三A”村2个以上。
(三)风气更清。乡风文明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完善村规民约修订,社会治理机制不断健全,家风家训全覆盖,文明村创建率达到100%。
(四)治理更优。聚焦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两网覆盖、三治融合、四防并重”为抓手,实现“六无善治”平安村庄创建全覆盖。完善综治信息平台,形成网格化治理,多元化调解的乡村治理模式。
(五)生活更好。村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实现“五通五化”即通自来水,达到洁化水平;通班车,达到出行便捷化;通信号,达到移动信号智能化;通邮路,实现电商覆盖全域化; 通污水,实现规范化排放。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0000元以上。
四、重点举措
(一)实施产业振兴工程
1.招引重大旅游产业项目。加大文旅项目招引力度,在全面推进云溪.璞舍、温泉二期、云山溪谷等项目建设同时,再引进亿元以上的文旅项目3个以上,推动形成云山区块的“旅游+产业”示范带。
2.发展民宿经济。按照“高端化、品牌化、规范化”民宿发展定位,着力强化前端装修设计,做到一户一方案,确保民宿有特色。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培训力度,让从业者成为有温度、有故事、善经营的民宿业主。按照全省知名目标,着力打造“云上人家”民宿公用品牌。经过三年培育,发展农家乐(民宿)100家以上,形成我县中高端民宿集聚区。
3.发展村庄旅游。以“万村景区化”为契机,紧扣“十有”目标,围绕优化游客吃住娱等全方位体验,深入推进A级景区村创建,各村按照各自特点建设成特色村,通过点上突破,串点成线,边线成片。
4.培育节庆经济。以产业化方式经营节庆,注重挖掘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生态资源,有组织开展传播和营销,让节庆活动形成注意力经济,从而带动乡村旅游发展。鼓励扶持各村开展形式多样的节庆活动,如举办银杏节、柿子节、农耕节、旅游节、迎秋佛等。大力引进策划团队,“无中生有”地举办节庆活动,如举办“奇石节”“创作节”“相亲节”等等活动,用活动集聚人气,用人气打响品牌,用品牌占有市场。
5.扶持养生经济。在原有基础上做大做美银杏林、芍药园区;集约化经营白云山牛心柿,推动建成区域化、规模化的采摘体验园,达到云山地区春赏芍药、夏游花溪、秋摘柿子、冬泡温泉的旅游体验效果。提升改造环大盘山骑行绿道,举办各种体育赛事。
6.发展文创经济。依依托云山书屋,在中田古民居为中心设立文创园。鼓励县书画协会、工艺美术协会、奇石协会、收集古玩人群等相关人员入驻文创园,以建立相关展馆为依托,引导建立文化创意工作室,实现经营与游览相结合,畅通创客与市场的交流渠道。
(二)实施生态振兴工程
7.整治人居环境。落实“山长制”和“河长制”,积极创建绿色集镇、绿色村庄、绿色庭院。突出治水,开展小微水体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云山全域实现“污水零直排”及垃圾分类全覆盖,云山社区创建污水零直排示范社区。
8.四清零四覆盖。深入推进“三改一拆,“四清零”等工作,坚持“以拆促整”“以整促美”,完成危房、旱厕、违章建筑、一户多宅、地质灾害点等情况整治。强化新建房屋层高、风貌引导,适当增加村民的公共活动空间和基础设施。实施古民居保护工程,改造提升传统民居、院落,保留传统风貌。各村在完善电力电信建设的同时,在各村庄入口、广场等区域适当开展节点布局建设,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特色,推进各村的特色示范村建设。
9.创建和美乡村。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道路,接续“千万工程”,矢志不移推进“温泉小镇、云上人家”。深入推进深入推进旅游村庄、森林村庄、庭院村庄、文明村庄和平安村庄“五村同创”。以创建美丽庭院为抓手,大力推进农村道路、河渠、房前屋后、闲置土地绿化,广泛开展环村生态林带建设,加快形成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的绿化格局。各村根据实际情况,打造1公里精品河、创建1个幸福广场、打造一段精品道路,乡村环境呈现处处洁、处处景、处处美的景象。
(三)实施民生振兴工程
10.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进区域交通建设,加快高速公路连接线上葛段拓宽工程启动;完成里坞坑道路和白云山通景道路建设;完善村内道路建设,村主干道进出通畅,硬化率100%,公交车通达率100%。通过县自来水厂管网延伸、就地引水等方式,100%解决各村村民的饮用水问题。着力推进城乡通讯网络资源共享,实现农村通讯网络全覆盖,户户通光纤。推动天然气管网向云山区域延伸,逐步实现户户通天然气。
11.保障体系全面覆盖。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云山地区学前教育学校一个。健全覆盖全区域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促进农民工多渠道转移就业。完善农村养老照料体系,实现村村建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对贫困人口、残疾人、重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帮扶力度。
(四)实施组织振兴工程
12.夯实基层党建。以“全区推进、全区提升”为着力点,开展了“筑强堡垒”“头雁锻造”等行动,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党建示范带和乡村振兴示范带“两带融合”。开展“党建+”,实现农家乐、精品民宿、小微企业党建元素注入,吸收农村优秀青年人才加入党员干部,优化队伍结构。全面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充分运用新媒体,灵活构建学习平台,丰富主题党日活动,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全面立体监督模式,全力将云山建设成为“一点八网”基础党建优秀示范带。
13.提升乡风文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乡贤、农村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选树一批道德模范,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开展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建设好家庭为内容的评选活动,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引导村民移风易俗,整顿大操大办、人情攀比、买码赌博、庸俗表演人、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
14.繁荣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深入挖掘传统手工技艺、民俗、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资源,提升白云山、上葛、石头、中田、上马石银杏(温泉)小镇的文化内涵,规划设计建设一批高照马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节庆、特色展览、文化休闲广场、文化创意街区、名人工作坊等旅游产品和载体。培育农村文艺队伍,提升各村社区文化特色和人才培养,组建龙狮队,腰鼓队,秧歌队,文艺演唱队,广场舞表演队,乡村乐队等。各村开展文化礼堂建设,实现有场地、有人才、有内容的农村公共文化体系。
15.提高乡村综治水平。以“六无善治”为抓手,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整治,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工作,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并重”、全区实现无案、无访、无邪、无赌毒,组建各村调解室,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全区全部完成“六无善治”平安村创建。
五、保障措施
(一)优化组织领导。成立乡村振兴实施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组织,统筹协调、落实责任、指导服务、监督检查等工作,推进“醉美云山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
组 长:诸葛明海 蔡新平
副组长:施时喜 林 森 傅圣阳
成 员:李苏美 陈志强 蔡军华史红正 胡龙周
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办公室,由李苏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加强政策扶持。出台相关农业产业扶持政策,加大奖补力度,形成鲜明导向。2019年设立600万产业奖励资金,重点扶持农家乐产业发展,助推其他农旅产业发展。在落实上级惠农政策的同时,研究出台其他与农村相关的扶持政策。
(三)加大资金保障。坚持政府财政投入、农民自筹、社会参与、帮扶共建“四位一体”投入机制,多渠道、多角度解决乡村振兴筹资难题。加大项目引资力度,积极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加强涉农项目整合力度,引进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和经营者,鼓励各类投资主体独立、合资、承包、租赁等形式投资乡村的相关领域。
(四)加强督查考核。把乡村振兴工作纳入管委会和安文街道以及云山各村绩效考核工作范畴,完善考评指标体系,压实工作任务,严格目标管理。日常加强对工作的巡查、督查、检查力度,督促进度,及时解决问题,严格奖补。在有条件的村(居)召开现场会,及时总结经验,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实。建立乡村振兴建设长效机制,确保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
附件:2019年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清单
磐普产业园综合办公室 2019年6月18日印发
附件
2019年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清单
序号 | 项目内容 | 投资额度 | 责任人 |
1 | 完成3个投资亿元以上的旅游产业项目招引。 |
| 林 森 周东方 |
2 | 培育区域性农家乐公共品牌一个,新增农家乐50家以上。 | 600 | 李苏美 陈志强 吴钱江蔡军华 胡龙周 |
3 | 完成中田、上马石村景区乡镇AAA村、石头村AA村、白云山、双坑村A,上葛村十美村创建,石贝村十美整洁村创建。 | 300 | 李苏美 陈志强 胡龙周 |
4 | 实施白云山通景道路提升改造。 | 1300 | 林森 朱金昔 郑国良 |
5 | 实施醉美公路(联进至黄畈)景观提升改造。 | 150 | 李苏美 蔡军华 胡龙周 |
6 | 完成恒佳桥至博物馆绿道建设 | 1000 | 林森 周宏屏 |
7 | 完成核心区整体景观提升改造。 | 100 | 林森 李苏美 陈志强 史红正 胡龙周 |
8 | 完成云山社区污水零直排示范创建,全域实现污水零直排。 | 50 | 李苏美 周宏屏 陈守都 |
9 | 完成花溪景区村外立面提升改造和双坑村道路两侧不协调房屋拆除及安置工作 | 1000 | 陈志强 吴钱江 胡文龙 |
10 | 按照一村一策,消除村集体经济薄弱村。 |
| 陈志强 史红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