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27755911515G/2014-55949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主题分类: | 体裁分类: | ||
文件字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文机关: | 冷水镇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 | 2014-10-30 |
统一编号: | 有效性: |
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践行执政为民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主动深入群众,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感受民生,用真情温暖民心,用行动化解民忧。经研究,决定在镇机关干部中开展“步行下村”活动。
一、“步行下村”活动的目标任务。
整个活动以“步行”为主线,参加对象为全体镇机关干部,通过步行下村、入户、下地、上山,着重实现四个层次的目的,一是全面客观地了解各村的基本情况,熟悉本村的“人头、地头、山头”,厘清宗族、宗派关系,查找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理清各村短、中、长期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确定和储备好近年的创业承诺项目和重点推进的公益事业;三是切实解决一批当前农民农村发展中的急、难、盼、怨,切实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发家致富;四是摸索出一些适应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进一步巩固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二、“步行下村”活动的工作重点。
(一)安步当车,“走”出村情民意。各镇干部要迈开腿、进农户、下地头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把握民情讯号,准确掌握村情民意,掌握制约群众增收的现实难题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提倡步行下村,原则上要求离镇政府所在地
1、走田间地头,知农时,懂农事,察农需。
编制农户农情登记册。以时间为序,按节气记载各农户田间地头耕种备耕、土地利用等情况,制作成各节气农情登记卡,编制成册,准确了解各农户农业发展情况。同时,向群众发放民情联系卡,方便群众联系,排解生产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编制全村产业发展概述。通过实地勘察了解,准确摸清本村农业发展资源分布情况和农业产业结构,重点要摸清各产业的经济效益并分析以后的可持续性,了解清楚各产业的耕作时间、收益周期等情况,编制本村农业产业发展概述。
掌握一门农业专业技术。要求每位镇干部要加强学习,以争当“全科干部”为推手,拜农民为师,向“庄稼”问事,熟练掌握一两门农业专业技术,把人人培养成“土专家”、“田秀才”。
2、进千家万户,听民声、知民意、集民智。
绘制一张地图。即“民情地图”,地图上不仅要标出各农户的住宅分布情况,还要对辖区内的党员、村干部、村民代表、低保户、残疾人、独居空巢老人、需要结对帮扶的各类贫困户、需要重点管理服务的人员以及灾害隐患区域、避灾抢险线路等详细信息分别通过不同的颜色和符号标注在上面,做到图文结合,一目了然。
填好四张表格。即填好村组织设置、村班子成员基本情况、全村人口结构从业以及特困户、低保户、低收入农户等重点人员登记表,对人口、家庭收入、住房、经济来源、家庭劳动力状况、耕地面积、致富愿望及村庄发展意见建议等进行分别登记造册,实行动态管理,不断进行完善和深化,内容做到随时更新、充实,及时准确反映民情动态。
收集一些点子。要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对哪里有矛盾、哪里有问题、哪些农户需要服务等做到心中有数,大力向群众寻计问策,从群众的建议中发现破解难题的“金点子”,集中群众的智慧推进工作开展。
3、穿大街小巷,知村情、参村政、理村事。要及时掌握村庄发展动态,深入参与村庄管理。
重大事项做到“五必到”。即召开重要会议必到,安排重要工作必到,举行重要活动必到,发生重大突出事件必到,解决重要疑难问题必到。
村情信息做到“六必知”。即民风民俗、基本情况必知,优势劣势、突出问题必知,发展规划、工作重点必知,班子队伍、思想动态必知,困难家庭、弱势群体必知,涉农政策、帮扶信息必知。
重点工作做到“七必帮”。即制定发展规划必帮,调整产业结构必帮,保障改善民生必帮,化解矛盾纠纷必帮,急难险重任务必帮,建强基层组织必帮,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必帮。
(二)集思广益,“走”出工作思路。
在掌握村情民意的基础上,会同村班子和党员群众,广泛讨论,深入研究,找准制约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和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围绕推进村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从所驻村实际出发,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制定发展规划。
1、形成一个分析报告。要根据数据得出有价值的分析评判,要客观看待、认真总结、逐条分析,分析要有逻辑性,尽量图表化,每个分析都要有结论,结论一定要基于数据分析推导过程,并要有解决方案和建议方案,为决策做参考评估。
2、制订一个发展规划。要结合各村实际,深入挖掘发展优势,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提出村庄发展规划设想、研究制定村庄发展规划方案,使村庄发展建立在可靠基础之上,并朝着良性健康的方向迈进。
3、储备一批建设项目。科学分析政府投资重点和产业政策,着眼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筛选出一批符合政策、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有目的地谋划一批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并拟定项目建设日期,适时推动项目开展。
4、梳理一批“金点子”。对征集到的“金点子”,进行汇总、梳理,逐个进行审阅分析,对有价值、操作性强的,进行通报表扬,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切实把“金点子”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去,不断提升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三)务实有为,“走”出利民实事。
在做到眼睛向下看、脚步往下走的同时要真正做到把身子沉下去,把心思带下去,切实从群众最盼的期待做起,从群众最难的问题办起,从群众最怨的事情改起,真心实意地把群众工作做到家。
1、化解一批矛盾。对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情况进行一次大排查、大清理,对排查清理出来的矛盾和问题,及时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疏导工作,集中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
2、兴办一批实事。围绕群众的急、难、盼、怨,落实好各项惠农强农政策,兴办一批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实事,重点解决农户住房、出行、保障等方面问题。
3、抓好一批项目。引导群众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农民收入的增长点,抓好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帮助农户特别是困难农户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四)总结提炼,“走”出工作机制。
在边走边干、边走边思的基础上,总结在步行下村工作过程中的好经验和方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收集一批好的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着重提炼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制度:
1、步行制度:要围绕如何走村入户、步行过程应该做什么、步行过程如何与群众沟通等问题,积极思考,形成适合各村情况的步行方法。
2、公开制度:对于下村步行工作的目标、工作作风及本村的重点工作、实事项目等进行公开承诺,就怎么走、何时走、走出什么等内容,探索公开渠道、形式,使“步行下村”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3、测评制度:围绕是否取得了成效、怎样算取得成效等问题,对镇干部在步行工作中的出勤情况、精神状态、为民服务意识、处理问题能力等逐项量化,组织开展“满意度”测评,形成一种让群众广泛参与的测评机制,促进步行下村活动不断深入。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步行下村”是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密切联系党群干群关系的具体行动。全体镇机关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镇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确保活动有声势、有力度、有成效。提倡同一工作片或同一个方向的村庄可组建工作小组,开展“大家一起走”活动,提供组团式服务;对步行下村工作中好的经验、先进典型要及时进行总结和上报。
(二)注重方式方法。各镇干部要以强烈的责任感,扎实过硬的工作作风,敢于负责的态度,正确对待此项工作,面对当前各类矛盾和问题,既要讲政策,维护群众利益,又要讲方法,维护镇党委、政府的权威。要真诚、热情地面对群众,与群众拉近距离,建立信任,把“你们”变成“咱们”,把“你村”变成“咱村”,解决好政府到百姓“最后一米”的距离,树立热情、大方、谦虚、亲和、实干的形象。同时,做到不给村里添负担、添麻烦,不干扰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不做违背群众意愿、侵害群众利益的事。
(三)强化督查考核。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原则,镇纪委进行不定期督查,明查与暗访、工作督查与专项督办、会议督查和现场督办相结合,强化责任追究,对未按要求完成的给予通报,并在年终考核中扣分;因同一事由连续两次以上被通报的,取消被通报人的评先资格;对工作不落实造成重大影响的,在给予通报的同时,建议相关部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